[#日常書訊]
.
《#九歌109年小說選》,張亦絢主編!
《#九歌109年散文選》,黃麗群主編!
.
先分享小說選內容簡介:
.
「邱常婷/寺尾哲也/熊一蘋/何玟珒/王定國/劉芷妤/陳靜/陳育萱/林新惠/鄭守志/裴在美/林楷倫/林銘亮/高于婷/沈信宏/簡媜/李昂/楊双子/賴香吟/西西
二十篇佳構風格多樣,內蘊豐厚。有四篇作品以「時間旅行」展開,楊双子〈冬瓜茶〉展現「重訪日治時間」的獨特能耐,探討「殖民是什麼?」和「愛與傷」;賴香吟〈清治先生:一九五八病情〉始於戰後,終於美麗島事件,雖寫人物但非以人物為中心;李昂〈密室殺人:大祭拜〉中戒嚴暴力與從性別而來的「典型與非典型的閹割慾望」交錯,呈現了令人震驚的激進觸角;西西對「更長時間」情有獨鍾,〈石頭述異〉達到令文學「出世入世」交鋒生輝的境界。
另有六篇對「如何思考傷害」作出貢獻的作品。回應時事或當下性的小說經常處境尷尬,因為它偶爾會「到不了明天」,但劉芷妤的〈追女仔〉跨過了這種難度,繪出宛如「一圖斃命」,既有代表性又有延展性的「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新聞」;陳靜〈鬼〉描繪被棄孩童的世界,凸顯出社會化匱缺傷害的「不可逆」;陳育萱〈反光〉描寫高樓清潔工,給出了一個不將社會性書寫,封閉於悲嘆或憐憫主義的可能性;鄭守志〈永夜〉透過反轉角色,演示性暴力;裴在美〈命運之神〉談性傷害,令讀者不費吹灰之力地齊平於主角視角,為「如何避免剝削當事人」,立下標竿性的範例。
還有以不同筆法切入「日常」的各篇:林楷倫有望自成一家,或振起「漁界文學之文藝復興」,〈北疆沒有大紅色的魚〉對魚的產銷和馬祖東引漁村的掌握十分到位;林銘亮〈遠行者:五個聽來的故事〉在並非對苦澀與恐怖一無所知的詼諧中,令小確幸與大荒謬並進;高于婷〈六角恐龍〉,出色地寫出那些被當成不出色者的孩子們,如何維護自我脆弱的感情;將日復一日造成的麻木、緊繃與內縮凋敝描寫入微的,是沈信宏以教員一日為摹本的〈定期保養〉;〈三溫暖〉則是一篇非常疼惜人的小說:簡媜筆下的女性身體相遇,仍有靦腆,但絕不虛浮,平實之中,也非不見曲折。
有幾篇展現小說的風格語言。何玟珒〈那一天 我們跟著雞屁股後面尋路〉對照了不同起源的「變性」,他人祈願的與自我渴望的;熊一蘋〈銀河飛梭〉視身體或時間都是身外物,但又非有惡意的殘酷;〈噎告〉是少數大膽利用戲劇性推動情節的「驚愕交響曲」,王定國透過有意思的手法呈現嚴肅主題;在寺尾哲也的〈現在是彼一日〉中,三個在美國參加遊行的臺灣男子,其中一個突然「脱序」,不但被制服還送了醫,什麼話都還沒說。
年度小說由邱常婷的〈斑雀雨〉獲得。〈斑雀雨〉反覆出現的「母親允諾變鳥」一節,意涵繁生。把高難度的思辨完全轉換成緻密清澈的小說語言,〈斑雀雨〉因此獲選為年度小說的得獎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賴奕菁 醫師 內容簡介: 一本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療癒書。 媽媽:「如果妳不拿錢給弟弟,就是對我不孝。」 婆婆:「我也知道是我兒子不對,但妳忍一忍就過去了啊!」 先生:「之前爸媽的賭債,...
「美麗境界簡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心得] 美麗境界:納什傳-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真人真事改編自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許博士的電影【美麗境界 ... 的評價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美麗境界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 疑難雜症萬事通 的評價
- 關於美麗境界簡介 在 美麗境界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 疑難雜症萬事通 的評價
美麗境界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居樂和雋的謎(上)】
──談陳雋弘詩集《面對》
◎小編黃冠維賞析
《面對》在2004年出版,作為詩人的第一本詩集,詩中收錄的作品在語言及思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用較為明朗的寫作方式而較少實驗性質的內容,如其在「後記」所言:「直到現在,詩對我來說仍是個謎。它給過我最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卻為此沾沾自喜,獨自快樂。」詩在其架構的世界觀是謎,一個問題的存在,幾乎每一首詩就像是陳述觀點各面向去面對問題,寫下自己思考的路徑,筆者會以推薦序的觀察作為線頭,試圖以謎與解謎的方式推敲雋詩的世界觀。
羅智成在序文〈詩的氣息是美滿閱讀的開始〉中寫道:「在這些年輕、優秀的創作者當中,有一部分詩人,也許是在詩美學血緣上的接近,我對他們的作品有著比較明顯地偏愛,對他們的創作活動也更關注、好奇。我曾經想對他們做些整體的介紹與詩美學的解析,但又十分擔心我的自我意識與自戀,會使這些優秀創作者變成我自己詩學的例證,而掩蓋了他們彼此巨大的差異,與無限的可能。面對陳雋弘的詩作,基本上我也是帶有這樣的警惕的。」羅智成除了寫到陳雋弘語言的掌握及思想的魅力,可能為了迴避與自身的詩學的交集,並無提及詩在製造時的世界觀。
而在鯨向海的序言則點出了雋詩的傾向:「陳雋弘詩中有一種『擬童話傾向』,彷彿是此一斷代此類風格的某種整理。這也許和他個人的教師背景,必須熟習兒童的心境語言有關;這更和他心目中一個去消費時尚,去世俗化(大人化),去泛政治化,去戰爭與仇恨,獲得更多愛與想像的理想田園有關。所以他的詩技巧也總是力求『本色天真』,而無『橫絕四海』的炫技企圖:不避散文化的句子,形式非關注的重心,忠於生活無須史詩包袱的仿擬盲從,絕少依賴易容術與物件繁華堆砌、盡可能大膽想像如孩童。雖然雋詩力求的是一種口語般自然,流行歌曲那樣直截了當的感動能量;我們仍可在字裡行間,感受他不肯輕易錯置任何一字,不願有任何一個妥協意象,追求完美的藝術習性。」雋詩採用了擬童話口吻,但其是如同流行歌一般從忠於生活的角度出發的,在詩中心象的虛筆,可能多少都對應著現實生活的問題,所以鯨向海在文末提到了一個觀察方向:
「雋費了一番心思,成功逃離尋常困厄,居樂於自己的詩藝社會;猶如避世於桃花源,大多是單一境界,致力發展景物與內心的精神往來(『鼾聲與窗外的海嘯輕輕押韻』),任憑外界風水流轉,鮮少激情衝動。雖偶有焦慮(『以為自己就是/稻草人的那個想法/已經在星空下站立許久』),卻無仇恨,他甚至不曾於『幻想中復仇』(沙特語)。也就是說,他是誠實地以詩為鏡相對,既反映了詩藝社會(鏡內)與尋常社會(鏡外)的某種一致;也願意將自己的真面目反映在鏡中,且再使鏡中人明確與自己對峙——此詩集同名詩,也是時報文學首獎作品〈面對〉中,便隱喻了與『人』(人我之間)面對,與『海』(自然)面對的態度。然而,在詩藝居樂之際,雋終又將面了了新的『焦慮』(『求知焦慮』?『影響焦慮』?):是否沒有不安,就不會有衝突,也就無有積極、前瞻呢?這樣『純粹的安居』是否最後也將失去樂趣,轉變為詩藝社會裡的另一種『困厄』?那麼,是否又得回到尋常社會,重新在其中找尋『居樂』的可能,然後再一次解決他的困厄呢?」
雋詩不像完全的避世,但還在《面對》中還是裝了一層美好的濾鏡,以下筆者會從詩集中的規律,試圖靠近其中的問題。
其一是夢與現實的對應,雋詩中的夢是其中一個的逃脫現實但又對應現實的象徵場景,在〈夢境〉中寫道:�
夢境 ◎#陳雋弘
夜裡,
我們偷偷租了一艘船
沿著巷子滑行
那是多數人都已熟睡的時刻
我們扯掉整個城市的燈火
重新掛上星星
一路上我們發現了許多巨大的礁石
懸浮在失眠者的窗口
遇見幾個孩童
雙手支頤地坐在屋頂
聽鼾聲掀起了
瓦片一如海浪
鄰居庭前的盆栽急速竄升
蔓延成藻類般柔軟的水妖
整個晚上我們疲倦地
搖動雙槳,擊打著銀白色的床單
漂流海上感覺無比失望
傷心,為了所有旅途那些經歷
都被誤認為是
不值一提的夢境
包含作者及讀者的我們在詩中如同上帝的角度把城市的燈火換成星星,將盆栽蔓延成水妖,但在搭乘夢境的船上卻是失望的心情,因為離開了夢,那些場景就失去了意義,相比夢中柔軟的場景,現實的問題依舊是存在而無質變,逃脫的美好與徒勞同樣出現在〈等待2〉中:
等待2 ◎#陳雋弘
天空閉上眼睛
夜晚便睡成了一隻
巨大的貓
牠的背脊如此美麗
在夢的原野上,輕輕隆起了
一列神秘的丘陵
以為自己就是
稻草人的那個想法
已經在星空下站立許久
相信總有一天
經歷過的風雨
會變成灑落遍地的月光
此刻,我未熄燈的窗口
懸吊在
雲朵寬闊的葉子底下
如一紙燈籠
黑暗中
彷彿張得最大的一隻眼睛
偷偷地
正與整個世界比賽
看看是誰,這麼不小心
總是早了一步
越過睡眠的邊境
夢再次被描述成充滿美好與歧義的場景,越過睡眠的歸返,表示又回到了問題本身。
-
◎作者簡介:
陳雋弘
1979年生,高師大國文所碩士,現任高雄女中教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
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
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被收入許多詩選中。
曾出版限量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Blog 貧血的地中海
-
美術設計:IG@wu.55555
圖片來源:IG@wu.55555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陳雋弘 #居樂 #逃避
美麗境界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談海子(上)
◎小編陳尚季賞析
1.海子的詩歌畫像
海子的詩歌畫面裡,大致上可看到麥地、鄉土、愛情,以及長詩。
麥地、麥子在他詩中的意象,金松林說:「麥子是這個農耕民族共同的生命背景,那些排列在我們生命中關於麥子的痛苦,在他進入詩歌後便成為折射我們所有生命情感的黃金之光。成為貧窮者崇高的生存者生命之寫實。這一富含生殖力的植物,既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生存苦難的見證。」可以知道出生鄉村的海子,「麥」對於他來說就是生命的填充物。
「麥子、村莊、土地,是海子三個重要的元素。麥子,是詩人賴以延續生命的麥子。村莊,是詩人居住的村莊。土地則是生養詩人的土地。他們以濃郁、本真的鄉土氣息溫暖著詩人孤獨、流浪的內心,是詩人對中國鄉土最本質的把握,但他們又不是以單純的物質出現在海子的詩篇裡,他們蘊藏的是農耕背景下,一切貧窮崇高的生存者理想的追求,生命的喟嘆,生活的艱辛,甚至是人類生命存在的秘密。在這一觀點上,海子詩歌正是在這一層面上逼近中國鄉土的美麗與悲涼。」由麥子的意象,我們可以看見一種詩人的鄉愁、理想精神的嚮往和應許之地。結合鄉村的意象,進一步可以看見海子對於現實的一種抵抗。
海德格說過:「詩人的天職是返鄉,惟通過返鄉,故鄉才能作為達乎本源的國度而得到準備。」返鄉,對海子而言,不只是回到安慶城外的家,回到那片種植穀物小麥的原野,而是回到精神的故土。家鄉的一切,猶如一個樂園,使詩人得以對抗外在現實世界的殘破不堪。
在海子《詩學:一份提綱》裡他說:「在這一首詩《土地》裡,我要說的是,由於喪失了土地,這些現代漂泊無依的靈魂必須去找一個替代品——那就是慾望,膚淺的慾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慾望來代替和指稱,可見我們已經失去多少東西。」喪失土地與家園其實和喪失靈魂是一體兩面的,土地的悲劇,所折射出的就是現代社會裡人們痛失精神家園,無可依傍的悲劇。所以海子的家鄉意象不僅是一種詩意的抵抗,或許某種角度上也是一股家鄉的殘影,失樂園的緬懷。
海子的長詩,金松林看海子在《詩學:一份提綱》中提到。他說:「以生命類型的角度將詩歌分為「母體」與「父體」。前者以母為本,追求愛與美的結合,無視藝術造型的力量。因此,它把形式、裝飾和心情作為詩歌創作的目的,將詩歌變成一種柔美的抒情。在海子看來,這樣的藝術儘管並不複雜與深刻,並不缺乏可能性,但缺乏完整性,缺乏紀念碑的力量。後者以父為本,這樣的藝術儘管顯得笨拙、粗糙、滯重,卻蘊含著巨大的造型力,能夠創造出神殿般的壯麗人格。」由此可知,海子創作長詩的動機是想追逐更加有力量,足以撼動人類精神的大詩。
《斷頭篇》是海子詩歌全面轉向的標誌,在代後記《動作》一開篇,海子就這樣寫道:「如果說我以前寫的是她,人類之母,詩經中的伊人,一種北方的土地和水,寂靜的勞作,那麼現在我要寫他,人類之父,我要寫楚辭裡的東皇太一,甚至是奧義書裡的大梵。」
海子的好友駱一禾曾評論海子的長詩。他說:「海子生前真正感奮的軸心是從浪漫主義詩人自傳和激情的因素直取梵谷、尼采、荷爾德林的境地而突入背景詩歌-——史詩,並且在這種詩歌取向上,他是獨自挺進,不但充滿危險而且潛伏毀滅性的道路,這樣的詩歌理想是猛進且孤獨的。」在一禾看來,海子的大詩創作是以西方古代史詩為背景而逐向《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式的東方古代史詩背景轉換,印度大詩不同於西方史詩系統性的統攝,而更多百科全書式的繁複總合與不斷豐富,但他同時也保留了西方史詩的構造與創造力。
海子創作大詩的原因,是因為他決定在更高的層面展開生命與詩歌的較量。他不再朝向傳統中苦苦尋索,而是背轉身來,以悲天憫人的火熱心腸關注著人類的當下生存和終極命運。有感於當下科學化、制式化的社會,人類的靈性之光逐漸黯淡,而海子想做一位「沙漠的引路人」,為了拯救迷途的人類,寧可孤獨地行走於道上。他已經意識到,悲劇性的抗爭和抒情,本身就是人類的存在最為壯美的詩篇。金松林:「海子的理想,即是為貧瘠時代的靈魂重新找到神性的根基。」
2.海子的語言觀
Hans-Georg Gadamer說:「語言是我們在世存在的基本活動模式。」意味著語言與生存間的不可切割。何謂語言,海德格對於語言本質的探究,他說,「作為語言的語言帶向語言,既還原語言自身的物性,同時又將作為語言的語言帶向人的生存,徹底完成從觀念化的理性語言像靈性化的生存語言的詩意轉換。」海子受到海德格這「生存論語言觀」影像甚深,在詩中也對於語言與存在做了自我的辯論。
《語言與井》是海子一首對於語言本質的辯證。語言和井,語言與井在此不只是兩個概念,也是兩個並排的事物。而語言與井的關聯為何,金認為,語言與井都是生存之必須,生存需要水(井)的庇護,好比語言,只要每天說話或是思考,必觸及語言,就像是生活在語言的家中。
再者,井是一口幽暗,如同語言,我們其實沒有真正進入與看見語言的本質,我們只是使用它,本真的語言總是像井一樣有部分的遮蔽。井水的自然湧現,如同語言的自由敞開與湧現。用海德格的話說,語言言說。不是人在言說,而是語言在言說,人說話,只是由於他應合於語言。這樣的解釋,再現了語言的物性,同時也喻示了語言與生存的密切關係。
語言與井 ◎#海子
語言的本身
像母親
總有話說,在河畔
在經驗之河的兩岸
在現像之河的兩岸
花朵像柔美的妻子
傾聽的耳朵和詩歌
長滿一地
傾聽受難的水
水落在遠方
語言的本身,意味著是站在語言的角度去對語言進行思考,所採取的是以物觀物。這樣的本體論的方式去思及語言,「語言本身就是語言」而不是其他東西。
像母親,母親先於我們存在,如同語言,而我們只是學習著「語言」的表達。
但真正的語言,我們無法本真地去說。
所以與母親所說的本真的語言相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其實是經驗上的語言。這兩種語言有明顯的界線,前者是本質的、純粹的,後者是經驗的、現象的。詩中,在河畔、在經驗之河的兩岸、在現象之河的兩岸,都表示著難以跨越的邊界。雖然我們說話,但我們卻永遠無法觸及語言的本質。(就像我們也永遠不知道山是什麼,我們所知道的山也是經驗上的。)
「花朵像柔美的妻子」
作為自然界敞開的景色,他即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它的靜默絕非無聲,僅是在無聲中保持的是聲響的不動,不動的本身也不是真正寧靜,不動彷彿只是寧靜的背面。一朵花朵的綻放與凋謝,都可以是自己的世界裡語言的表達,也象徵了語言的另一特質,作為寂靜之音說話,不說卻說得更多。
省略掉形容詞後,「花朵像妻子」。若說語言就是一種事物,它就像樹木與青草一樣在大地自然的生長。海子透過這個比喻,維護了語言的物性,更將其帶入人的生存面。「柔美的」形容詞,緘默、無聲地說出了語言,表現出語言的敞開性。富有詩意的比喻,將語言的本質表達出來。
「傾聽的耳朵和詩歌
長滿一地
傾聽受難的水」
海子在詩中,運用了兩次傾聽,目的在於強調詩人在面對語言時應保持的狀態,即在順從語言的聽中,跟從被聽來道說。「受難之水」,是對語言的暗喻,意味著道說的語言並非隨時現身,在特定狀態中才能顯現,大地上的心靈並非隨時在道說。
「水落在遠方」
這單獨隔開的詩行,進一步強調聽者通達語言的艱辛。遠方與聽者拉開了距離。為了通達語言,傾聽與領會語言的道說,金松林認為海子奔行在去遠方的途中。這條道路既是通向語言的道路,同時也是人歸屬於存在之真理的道路。海德格說:「語言,它是存在之真理的家。」
在海德格的啟發下,海子擺脫了長期禁錮的流俗語言觀,將語言上升到存在層面,將語言本身與生存連結在一起。金松林又談到,梅洛龐帝從語言哲學的角度,人之所以將語言視為表象工具,是因為沒有注意到語言的雙重性質。語言具有散文性,同時也具有詩意。前者對應的是被言說的語言,這種語言是透明的,它的詞語與詞語之間有著對應關係。後者對應的是能言說的語言,這種語言在傳遞含意的同時,又創造新的含意。於是詩人便是在語言的不透明性中,建構出自己生存的應許之地,使我們能感受到一股生命的真摯流瀉而出。
80年代,中國國內掀起了「存在主義」熱潮。眾西方著名的存在主義大師,如尼采、薩特、海德格等等著作譯介進來。薩特有句名言:「存在先於本質」這就意味著,本質是以存在為前提和基礎的,人是透過行動來實現自己的本質。海子在這一潮流的影響下,逐步建立自己的「本體論生命詩學。」
「生存」是海子整個詩學的主旨。所謂「生存」,它是人的生命展開的狀態。「生存」與「實存」,實存「經驗地」存在於此,而生存卻僅僅作為「自由」而存在。前者在俗世中,是一種當下的生活狀態,而後者則突破日常世界的界限而趨向更高的境界。實存是有限的,生存是無限的。
金松林引用雅斯貝爾斯的話,雅斯貝爾斯認為,「生與死是實存的界限,它扶搖於時間之流的暫時存在,而生存則在跟無限的契接中超越了世俗的時間。」生存作為自由而存在朝向超越,即是「生存最終總是走向超越存在」,對生存而言,「超越存在」是它可以在其中停靠的他者。生存與超越存在的關聯在於,「超越存在」是生存的超越活動,是在世生命的自由展現。
人的本質就在於,他總是懷著無限的溫情默默望著虛靈之際。金松林再提到幻象之於海子。海子的詩學中,「幻象」是比「生存」更高的維度。類似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超越存在。即是追求「此時此刻最為美好的經驗生存」。甚至連超拔於實存之上的生存都是經驗的,唯有幻象才能「提高生存的深度與生存的深刻」,雖然它「並不提高生活中的真實與真理」,但是它以無限逼近那些「偉大而徹底的直觀」。
金松林談到《觀於人道主義的書信》中,海德格將詩、思和語言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存在在思想中達乎語言。語言是存在之家。人居住在語言的寓所中。思想者和作詩者乃是這個寓所的看護人。只要這些看護者通過他們的道說把存在之敞開狀態帶向語言並且保持在語言中,則它們的看護就是對存在之敞開狀態的完成。」金認為海子後期的詩作,不再注重意象、象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甚至放棄了語言的創化功能,但是他通過對生命的高揚以及對詩的本體的追求,最終還是切入了語言的本質。因此,他們是純粹之詩,是澄明之詩,是關於語言的真詩。
3.海子的詩學觀與詩意的組構方式
實體、元素與主體是海子文論最核心的問題。在海子《尋找對實體的接觸》一書中,他提到對實體的指涉,用來指涉和描述詩歌的動機、詩歌的特質、詩歌是什麼等問題。海子在此書中對於時體有兩個舉例,一個是塞尚的畫,一個是對自己長詩《河流》所做的意象之解讀。
塞尚的畫裡可以看見一種能帶給世界「質量」與「體積」的力量,海子將其稱為「實體」的力量。塞尚的畫中結實突出的幾何結構,厚重沉穩,色彩平鋪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都強化了物體的概念,對物體的高度凝視為海子尋找對實體的接觸建立信心。臧棣對海子的判斷從另一方面證明這一點,海子的內心太脆弱,我想它在長詩中過多的借用力的修辭與意象,都和它已意識到並試圖彌補它的脆弱有關。
第二個例證是對於《河流》一詩的自釋。對於「土地」與「河流」,海子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宏大事物的傾心:我希望能找到對體地與河流—這些巨大物質實體的觸摸方式。」通過以上二例,能夠初步判斷海子的「實體」即是能藉由質量與體積給予人力量的樸素物質,其中,海子特別看重土地與河流這樣體積龐大,且具有源頭意義的實體:
詩應是一種主體與實體間面對面的解體和重新誕生。詩應是實體強烈的呼喚和一種微微顫抖。
實體就是主體,是謂語誕生前的主體狀態,是主體的沉默的核心。
由此海子自己對於主體與實體的解釋之後,可以發現「實體就是主體」的表述顯現出黑格爾的觀念對於海子的影響,將實體帶向哲學的思考維度裡。然而無論是從黑格爾還是亞里斯多德的實體觀出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西方重要的哲學論點,如何給予海子的論述以邏輯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海子論述的出發點。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甯縣高河鎮查灣村,中國新詩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海子的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紮撒》(未完成)、話劇《弑》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甕》。出版的詩集有《土地》(1990)、《海子、駱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的詩》(1995)、《海子詩全編》(1997)。
-
美術設計: IG@brocccoliiiii
圖片來源: IG@brocccoliiiii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9.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海子 #存在主義 #海德格 #語言
美麗境界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賴奕菁 醫師
內容簡介:
一本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療癒書。
媽媽:「如果妳不拿錢給弟弟,就是對我不孝。」
婆婆:「我也知道是我兒子不對,但妳忍一忍就過去了啊!」
先生:「之前爸媽的賭債,都是妳幫忙還的。這一次,妳不會見死不救吧?」
面對家人,妳總是難以拒絕,
於是,妳一再的妥協、忍讓與犧牲,
雖然妳早已心力交瘁……
妳懷疑,這真的是愛嗎?
我們都想成為他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
但妥協、忍讓與犧牲,無法讓妳被愛。
請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迷思與包袱。
好女人不會被愛,只會被控制、支配與索討無度。
我們應該從「好女人」的桎梏與牢籠裡走出來。
‧丈夫的外遇對象是她的親姊。娘家和夫家都勸她吞忍,跟她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她不斷償還公婆欠下的千萬賭債,最後卻連兒子的留學費都付不出來。
‧因為怕媽媽崩潰,她聽躁鬱症媽媽的話,扛下了800萬房貸,卻落到抱著孩子徹夜痛哭……
在台灣傳統的家庭教育與文化中,女性往往被隱性、幽微地要求,要乖巧、聽話、順從,甚至妥協、忍讓、犧牲。於是,哪怕女性已經萬般委屈求全了,但糾葛在女性心中的仍然是:是不是自己只要再退讓一些、是不是自己只要再犧牲一些, 這些爭執與紛爭就不會發生了?
看診多年,傾聽無數女性患者心事,但也更曾被傳統好女人的束縛,綑綁到想輕生的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她想對這些女性說:
「不是的,我們再退讓、再犧牲,對方也不會感激或改變,只會更食髓知味、一再進逼,不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立下界線,設下停損點,更別害怕拒絕他人,我們有拒絶他人的權利。而關係裡的尊重與平等,不會從天下掉下來,別人也不會自動給妳,妳必須自己爭取與捍衛。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為自己做適合的選擇與決定,並勇敢地承擔結果,而不是被動、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看見、給予或成全。」
因為曾走過心痛與心碎,賴醫師特別能體會為了做到社會或他人眼中的好女人,女性們所付出的代價與眼淚。這是賴醫師特地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一本療癒書,也是勇氣之書。
作者簡介:賴奕菁
精神專科醫師,公衛碩士,醫學博士。
擔任過醫學中心精神部主任,做過多年學術研究,國際期刊論文數十篇,目前隱於診所開業。理科訓練下的文科腦,人妻、人母,婚姻經驗只比醫師資歷少三年,務實滿滿,浪漫退散。
著有《守護仁者心》,合著有《美麗心境界》、《別怕安眠藥》。
美麗境界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心痛療癒師:從高敏感身心到不委屈自己的幸福之路」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上官昭儀
本書特色:
華人首位色彩療癒師自我靈性成長的核心體悟!
從毫無宗教背景的家族,一腳跨進能量靈性的修持之路,
從面對親人死亡的鬱結,到普愛大眾的高能量大愛……
她的靈性體悟,能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
啟動你內在的靈性覺知!
◆獻給每個生命遭遇困頓、生活窒礙難行的人,讓他們得以建構起個人獨特的內在喜悅工程。
◆體質天賦敏感之人、想投入能量領域工作者,都可以從中獲得一個明確的引領與借鏡。
◆一本地球新時代的能量啟蒙教本,將幫助你掃除負能量,重啟正向光明。
色彩能量療癒師上官昭儀,看起來清純年輕有朝氣,完全不像是一個已步入半百人生的能量導師。她說她的靈性人生是從顏色開始,更是從生死的體悟開啟了色彩能量的大門。
從死亡、挫折、黑暗,到自信、美麗與光明,「我一直猶豫於兩界之間——生與死,靈與肉,守身與婚姻,正常與不正常,世俗與非世俗,胖與瘦,美與醜,是與非,有神與無神,有情與無情,有錢與沒錢……是滿足父母?還是滿足自己?是取悅外界?還是取悅自己?……然而,有天在演講中我才驚覺到,原來不知不覺地,我已然成為他人眼中羨慕的對象,我已經是個實現夢想的女人……」
這本書除了陳述她如何成就成為能量療癒師,達致事業成功之路,更提領諸多的核心體悟,以及自我療癒之法,讓你在面對紛雜繁亂的人生世事,遭遇困頓挫厄時,得以愛上自己,療癒自己!
★在異世界中潛能開發,找回真正的自己
‧小時候及長大後的許多夢境,原來都是真的!
‧鐵口直斷親友遭遇,在父母疑惑的眼神中,探索「無意識的自我實現」。
‧在天使圍繞哭泣的死亡迷茫中,獲得靈性啟發,成為日後生命中的寶藏。
‧水晶的療癒過程,啟動了內在最深的記憶,開始尋找拼回自己的靈魂碎片。
‧天生療癒的體質,卻無法解救弟弟的死亡;耗盡所有能量資源,卻無法阻止父親的洗腎之路。但生老病死的挫折,帶來了全新的體悟。
‧黑蜘蛛魔女三年的夢中迫害,篤定了未來靈性修持之心。
‧在現實界、在靈界,獲得能量高人引領,開始邁向色彩能量之路……
★世間道所有煩心事,就以愛來自我療癒吧
‧練習「夢中修練」,把自己的天賦能量找回來。
‧利用冥想的力量擺脫「分離之苦」,讓自己與離世的親友再一次快樂的談天說地。
‧個人聖殿的排列擺放法,可以用來協助自己度過生命無助或空虛的關卡。
‧找到你的「阿修羅」,把你所有的不平、不滿、委屈、仇恨、不滿足、不幸福、抱怨……都找到出口放下。
‧以「雙手療癒」,來對治金錢、性與權力的相關問題。
‧應用「彩色禪修」,透過情緒的淬煉,逐步去感知到快樂、無憂、無私、大愛。
‧運用「雜念管理」,來充分放下障礙我們的「思緒」,讓頭腦回復清明。
‧快樂頌唱咒音開發「高感知力」,讓我們的人生會願意放下人情世故,而不會一直說自己「我不得已」、「我沒辦法」這些藉口。
‧準備好自己,找到對的靈魂伴侶。
‧四種方式,在生活中不必擔心金錢問題,也不必用力地去找工作機會。
★「愛上自己」能量語錄,為自己找到快樂幸福的理由
‧愛是一切的根源,有了愛,所以我們打破限制,勇往直前。
‧愛是實現美好的顏料,有了愛,可以復原通曉礦石水晶訊息的能力。
‧生生世世,菩提之心就是以愛為願,以愛為行,以愛為光。
‧跟隨愛,可以找到尊敬的師父,也可以成為有愛的導師。
‧生存的種種考驗,都是為了令我們實現愛的本質,只要學會感知和觀照,愛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扮演最好的治療角色。
‧愛可以安住一顆混亂的心,可以促使我們運用正念思維,創新人生,愛上自己的道路。
‧彩色的身體地圖,需要以愛滋養,身體的地圖會因為愛的養分,體驗到快樂的最高境界!
‧透過平靜,才能回到無干擾的愛裡,在愛中,可以找回心的終極覺悟。
自己才是人生設計藍圖中的設計師,
我們才是創造者!
作者簡介:上官昭儀
以西方教育背景,融合東方傳統底蘊,超過二十年心理諮詢與團體輔導經歷,致力內在成長教育推廣十五載,專研生命之美。
藉由大量個案與授課,透過色彩、文字、聲音、形體等多元化方式引導人們感知身心和諧、認識自己,訓練心念的美感,抒解生活壓力與困境,協助人們有勇氣面對生命的挑戰,找到促進生命全面幸福成功的道路,創造生命的成功和富裕。
更重要的,是希望籍由各類成長能量管理法,支援孩童,以及支援成人內在的孩童,得到充滿成長智慧的快樂!
教學與講座足跡遍至臺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加拿大與英國。
主要議題涉及個人,家庭,與企業成長。並專書專欄探討親子,家庭,兩性關係,愛與生命本質的追尋等療癒科學的應用與推廣。
忙碌之餘,仍熱愛大自然,修行,愛情與旅遊,渴望成為天地間充滿光明與愛的訊息傳遞者!
【資歷】
‧美力系統及臺灣伊莎貝爾色彩教育學苑(ICEA)創辦人
‧曾任英國Aura-Soma生命色彩藝術與科學應用學院(ASIACT)全球專任教育訓練講師
‧比利時松都巴厘「孩童教育基金會」亞洲區負責人
‧美國身體智慧-勁能量(AuraJin)全球指定全階段講師及督導
‧香港「愛上官」(ISHANGKUAN)生命之美品牌創建人
‧中國二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人社部「色彩全腦智能系統分析評測師」課程及師資培育總監。
‧中國衛生部自然療法高級調理師、精油療法康復理療師。
美麗境界簡介 在 真人真事改編自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許博士的電影【美麗境界 ... 的推薦與評價
真人真事改編自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許博士的電影【 美麗境界 】影評與電影介紹. 27,838 views Jul 16, 2018 最感人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讓我們一同找到 ... ... <看更多>
美麗境界簡介 在 [心得] 美麗境界:納什傳-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簡介
《美麗境界》一書由 Sylvia Nasar 所著。她是一位美籍德裔的作家,也曾擔任《財富》
雜誌與《紐約時報》的經濟記者,並於 2001 年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的教授。作者
除了《美麗境界》之外還住有《推手:改變世界的經濟學天才》等書。
書籍簡介
《美麗境界》一書的原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The Life of Mathematical Genius
and Nobel Laureate John Nash》,是一本介紹 199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ohn Nash
(以下簡稱納什)的傳記。
在中國,本書的譯名是《美麗心靈》,相比台灣的翻譯來說我認為是較為優秀的。作者在
前言寫道,本書的書名採自另一位賽局理論先驅 Lloyd Shapley 在提到 20 世紀 40 年
代末期作為研究生的納什時,這樣寫道:「他並不成熟,他討人嫌,他是乳臭未乾的小鬼
。挽回他聲譽的是他那個敏銳、富有邏輯的美麗心靈。」而作者是根據這句評斷命名本書
的。
略過那些翻譯問題,畢竟那也不是我們看書的重點。本書是一本關於納什本人的傳記,而
納什傳奇性的故事為這本著作添加了許多可看之處。本篇心得,我會簡單的介紹納什這個
人及其經歷。另外,本篇心得我不會在最後放上章節筆記,因為本書有 50 個章節,又許
多章節多為事實紀錄,沒有特別值得討論的地方。
內容簡介
#納什:終究沒被時代錯付的天才
通常人們在理解納什的一生時,會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少年得志、精神分裂、浴火重生。
先談談少年得志的部分。
納什在 1950 年代完成了一篇關於「非合作賽局」的論文,論文中的內容也就是現今賽局
理論中最為人所知的概念「納什均衡」,而也是這篇論文幫助納什在 1994 年獲得了諾貝
爾經濟學奬。值得一提的是,1944 年正好是馮諾伊曼提出賽局理論的 50 週年,換個說
法,這是賽局領域遲來了 50 年的奬。
如果你對賽局不熟悉,或許沒有辦法體會納什身為天才的驚艷之處,那讓我們先從一些外
在的條件開始敘述吧。納什研究所念的是普林斯頓,沒錯,就是那個愛因斯坦、奧本海
默、馮諾伊曼都在的那個研究院。在人才濟濟的環境當中,納什也是最為獨樹一格的一位
。
怎麼說呢?在到達普林斯頓的第二天,納什就衝到愛因斯坦的辦公室和他討論自己在物理
學的想法。物理學?難道納什不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一位經濟學家嗎?事實上,納
什在發表完那篇日後被極為重視的賽局論文之後,就把賽局放到一邊了。納什最為人們所
知的成就是賽局理論的「納什均衡」,但他本人儼然認為自己是一位「數學家」,尤其是
以納什之名
命名的「嵌入理論」更是讓數學界對於理解黎曼幾何中的流形與歐幾里德幾何的關係邁出
了一大步。
你看出納什身為天才的光環了嗎?在納什的大腦中那些根基於數學上的才華,多到足以讓
他在許多應用數學的層面提出了不起的成就。而且不僅於此,納什在數學界也是一個奇怪
的數學家。在普林斯頓,納什很討厭跟教授走的太近,他認為那會導致他的思想被教授定
型,納什認為那樣做有損他的獨立思考與創造。基於這個理由,納什很討厭閱讀已發表的
論文,本書中紀錄了一位教授對納什的評價:「他簡直是想把近 300 年的數學成就重新
發現一次。」而基本上,他也確實做到了。
「納什論文的驚人之處不在於他的難度或著深度,甚至也不在於他的優雅與普遍性,而在
於他找到了一個重要的答案。」、「今天重讀納什的論文,人們多半會為他的獨創性而傾
倒。」這些對於納什的美譽基本都可以歸功於納什是如此重視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創造性,
他極為喜歡利用「公理方法」:沒有直接定義一個答案,而是首先寫下任何一個看來可靠
的答案都必須滿足的一系列條件,看看這些條件會把他帶到哪裡去。而這種方式配合納什
審視問題時獨特的視角,總是能讓納什的論文有一種數學家認為的「獨立之美」。
再來我們談談精神分裂階段。
我相信你已經大致上知道納什到底有多天才了。在當時的美國,納什也是一位備受矚目的
明日之星,但這位天才卻讓社會大失所望,大約在納什 30 歲左右的時候,他確診了思覺
失調,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研究,甚至兩度被送進精神病院。納什的思覺失調,或稱為精
神分裂的時間大約十幾年左右。要為這段時間的病症找出原因在醫學上是不盡可能的,基
因(納什的爸爸正常,但兒子也有嚴重的精神分裂)、壓力抑或是納什偏執的個性,究竟
哪個是主因人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讓時間回到納什發病的前夕,看看我們能否找出什
麼端倪。
當時的納什已經 30 歲了,雖然在學界備受矚目,但事實上卻沒有得到任何最重大得獎項
(當時菲爾茲獎的委員會認為納什還不著急領這個獎,就把這個獎頒給了別的數學家。菲
爾茲獎的得獎限制是 40 歲),甚至還沒有得到任何正式的永久教職。書中有一段文字是
人們在揣摩當時納什的心理:「什麼,已經 30 歲拉,竟然什麼獎也沒有得到,沒有得到
哈佛的職位,甚至連永久教職也沒有嗎?你居然還以為自己是一個大數學家?一個天才?
哈!哈!哈!」馮諾伊曼曾說,一個數學家的實力最為頂尖的時候是 26 歲,顯然納什已
經過了那個年齡,而數學永遠是年輕人的遊戲,納什在那時急於找到下一個能與自己 22
歲發表的重大論文相提並論的成就。
納什打算在量子領域展開研究,主要是針對愛因斯坦批判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
原理)進行深入探討。在幾十年後,納什將這個在量子領域的嘗試說成引發他精神病的罪
魁禍首,說在 1957 年夏天開始的這個旨在解決量子理論的矛盾現象的嘗試「很可能走過
了頭,破壞了心理平衡」。除了量子領域,身為數學家的他自然也對黎曼猜想發起了進攻
,不過有趣的事,在納什康復之後,也許世休克療法造成的記憶喪失,納什完全不記得自
己有企圖解決黎曼猜想這件事。
納什發病起來也頗有學者風範,一般認為的瘋子就是渾渾噩噩整日不知所云,但納什的妄
想卻是帶有時代性主題的,他的妄想有一大部分跟政治有關,他認為自己是「世界政府」
的秘密特務。「世界政府」指的是在核武器軍備衝突日漸上升的社會背景下,一些賽局理
論家提出的解決方式,說需要有一個世界性的權威控制著核武器,其他國家不得自行製造
,以免造成不可逆的遺憾後果。在所有發瘋的故事中,最為著名的應該是納什曾經認為自
己是南極洲的皇帝吧。納什在這段期間試圖申請國際難民的身份,還做出了拋棄了美國護
照等等瘋狂的行為。
在這段思覺失調的時期,普林斯頓學院提供了援助,讓納什可以自由自在地待在學院內,
也因此許多人對納什的印象是「普林斯頓的幽靈」。他時常拉遢地在黑板上塗鴉著他理解
的數字命理學,或是站在走廊上看著遠處發呆。有趣的是,我自己很喜歡普林斯頓內的學
生對納什的態度:「在普林斯頓,如果有人過分埋頭苦讀,或者缺少上流社會的優雅風度
,就會受到警告,說他將來就會落得那個幽靈的下場;不過,如果一個新生抱怨他在附近
徘徊使人不自在,也會立即受到警告,說他這輩子也不可能成為像他那樣傑出的數學家」
。
納什的病症是斷斷續續的,他曾經間歇性的好轉過,還發表了一篇有關流體的論文。不過
,納什本人看待這一段好轉的時間的想法很有趣:「人們總是以為我正在恢復聰明才智,
但是實際上我的思想正逐步退縮地約來越簡單。」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中提
到的,天才跟瘋子只有一線之隔的想法非常類似。
當然,最後納什從思覺失調的病症中康復出來了。
康復之後,作為非合作賽局的開創性人物,納什在 1944 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除此
之外,他也在 2015 年因數學上的成就榮獲阿貝爾獎,但也是在得獎回國後回家的路途上
,發生交通意外而逝世,最終享壽 86 歲。
以上是納什生平的概述,那為何我會用「終究沒被時代錯付的天才」當作標題呢?因為這
個時代欠納什的實在太多了。先不提 30 歲時沒有頒給納什的菲爾茲獎,在 1970 年代賽
局理論開始蓬勃發展之後,有多少研究生引用過納什的論文,卻認為他已經死了,或是他
就是一個瘋子?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派了一位調查員去普林斯頓看看納什是否適合
得獎時還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在這位調查員跟納什見了面,相談甚歡之後,他們一邊散步一邊走入教工俱樂部時,納什
停止了他的腳步。「我可以進去嗎?」納什問,他沒有什麼把握「我不是大學的教師。」
天阿,這個創造無數驚人成就,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學者竟然並不認為自己有權利在
教師俱樂部吃飯。當時那位調查員暗暗下定了決心,從一位客觀的旁觀者轉變成為納什的
一個熱情支持者,他認為必須糾正納什在學術圈不公正的地位。
所以當我看到納什最後得到的諾貝爾奬的頒發,我不禁稍微落了淚。這個社會終究沒有讓
這位天才錯付,這是我看完全書直接刻印在我腦海中的句子。
心得
有關納什的故事,有趣的是,不論你試圖從哪個面向去解析都會顯得很有深度。
你可以研究納什的個人品格,你會得到一個獨樹一幟的怪誕天才;你也可以從數學領域的
成就研究,你會看到一個跟所有人都站在不同位置在推動數學往前走的男人;或許你想從
愛情層面來看納什,你不會得到一個韓劇中完美的男主角,你會看到風流卻專情的納什,
還有擁有堅毅之心的納什之妻:艾莉西亞;當然,最多人研究的主題是從精神病層面來看
納什,你會從表面看到一個浴火重生的學者,但你更會了解天才與瘋子其實並沒有太大的
隔閡。
老實說,這篇心得我原本想從數學領域與愛情層面兩個主題來描寫納什,但是第一,納什
研究的數學實在是超出我能科普的範疇;第二,納什的愛情跨越了兩性,人數也不只一個
,橫跨的年代幾乎也就是納什的一生了。然後我查了查,SEO 前幾名有關納什的敘述都不
是我喜歡的樣子,所以我決定這篇心得要以我的方式簡介納什。
我想讓你看到納什是個天才,而且遵循他本人的意志,不要將他只看成賽局理論的天才,
他是跨領域的數學家。我更想讓你看到學界對納什造成的遺憾,以及納什最終仍就贏得了
他屬於他的榮譽。在《美麗境界》這本書裡,作者完美的呈現了這兩點,除此之外,這本
書還給予了許多精神障礙患者,或是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屬很多希望與信心:至少是有可能
恢復的,我認為這本著作讓納什的故事起到了關鍵性的鼓舞作用。
本書將近 500 來頁,書中引述納什的論文時也毫不客氣的丟了一堆數學公式進來,實在
稱不上好閱讀。如果對納什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先看看同名電影《美麗境界》,這部電
影在 2002 年曾經得過獎,雖然裡頭的內容做了一些商業性質的改編,但仍然值得一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94.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5886886.A.F93.html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0/2020 23:44:03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0/2020 23:47:57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0/2020 23:48:33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0/2020 23:49:21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1/2020 01:33:22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1/2020 12:22:43
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去實地看看!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230.101 臺灣), 11/21/2020 22:46: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