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故宮
但不是為了翠玉白菜
而是「呼畢勒罕」而來
穿越清朝與佛教的關係
班禪、達賴與轉世的故事
既是神秘也真實
當然為自己解開許多疑惑
除各年代珍貴佛像的展示之外
從藏經 法器 唐卡
到由數位喇嘛共同製作的 Mandala (壇城)
在當時
無一不是人工手寫描繪雕刻敲打而成
你不需要以宗教的眼光去看待
因為他也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許多「 呼畢勒罕 」 都乘願而來~~
#呼畢勒罕蒙語譯意即為轉世
#令人感動的砂繪壇城
#展覽到3/1
#Alen 自私旅遊
#IG : alen65053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
翠玉白菜年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被遺忘的課文新詩 ◎哲佑
一月的主題是國語課本詩選。接到這個主題時,做為國立編譯館時代的學生,我回想曾經上過的課文新詩,有楊喚〈夏夜〉、余光中〈車過枋寮〉、鄭愁予〈小小的島〉等名作,但彷彿也有一些如今已幾乎不再讀的作品。查了「教科書圖書館」線上資源,結果更令人吃驚:國立編譯館課文中,的確曾出現許多令人詫異的作品與作者。這些人、這些詩篇,如今看來在台灣現代詩的發展上並不太重要,卻能一度佔據官方教育的選文,究竟是為什麼?是文學標準隨時代而易,還是這些詩篇有額外的教育意義,而當時的教育理念,有著時代的侷限,甚至傷痕?另一方面的發問是,這些詩作對於台灣一代人的詩歌閱讀鑑賞能力真的有幫助嗎?嚴苛一點的來說,如果台灣的詩歌閱讀始終難以普及,能不能將過往的選文教材視為一個原因?
本周選了六首曾經在國中課文(或課文補充教材)中出現,但如今可能在現代詩發展的討論上,已不受注目的作品。之所以聚焦國中,是因為當時國中是義務教育。部編版課文也經過了不少變遷,希望本週的選詩能與不同的讀者共鳴,勾起不同世代人們的回憶。這些詩作有:
李孟泉〈金門四詠〉 1973國中國文第四冊
施善繼〈小耘週歲〉 1983國中國文第五冊
蓉子〈只要我們有根〉 1986國中國文第三冊
上官予〈一隻白鳥〉 1989 國中國文第五冊
魯蛟〈翠玉白菜〉 1997國中國文補充教材
梁雲坡〈射手〉 1999國中國文第四冊
※年代僅表示該年課本有此文,無法確定課文存在的時間起訖。
--
美術編輯:佳郁
圖片來源:自繪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04.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國立編譯館 #國中課文 #新詩教育
翠玉白菜年代 在 陳明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嘉南平原上璀璨的文化明珠
#故宮南院
今天是故宮南院的開館紀念日,我也來跟大家說一段小故事,台北故宮博物院,在1990年代後逐漸面臨展覽空間不足的窘境,計畫擴建,政府也希望藉由大型建設以解決台灣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加上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台後推動「南北平衡」和「本土化」政策,因而產生了在台北以外另建分館的政策,進而確定了故宮分院的計畫。
2001年7月,故宮提出中、南部分院建設計畫,選址時共收到14個政府機關共20件申請。最後落腳在我們嘉義太保,期待達到「平衡南北,文化均富」,帶動中南部的文化、教育、社會、與經濟發展。當時的故宮院長杜正勝表示,故宮南院將定位為亞洲博物館,絕對不會是台北故宮的翻版或影子。
2003年10月,我當縣長時,縣府在徵收故宮南院預定地旁的台糖土地後,先行興建故宮南院願景館。館內部有千餘坪的展場,除了規劃展示分院籌建過程、設計圖、建築模型及國外具指標性意義的博物館例子外,並有故宮具代表性文物,包括五座常設展,展品有生命的指南-亞洲經典、化身與再現-亞洲佛教藝術、至極富麗-亞洲織品文化、青花-亞洲陶瓷美學、西潮下的藝術-近代亞洲精緻工藝等,及定期特展-茶文化等。
但好不容易終於定址後,夠冥洞又來亂,像是2004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提出要將故宮南院遷至台中。此外,2006年10月洪秀柱、李慶安等人計劃連署減列、凍結故宮南院2007年度預算,總計達新台幣4億4千多萬元,當時嘉義縣議會朝野,立即決議隔天休會一天,全體陪我北上立法院陳情,讓嘉義縣有發展的契機。
我還記得當時我說:「故宮南院已因立院拖延時程,開館時間已經從2008年延後到2010年,我們嘉義已經50年沒有重大建設,提案的立委與嘉義縣並無淵源,希望他們能更深入瞭解這兩項建設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故宮南院規劃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將創造整體台灣文化新生命,也是數百萬中南部地區民眾的殷切期待。」此時,南院開館時間已再延後至2011年。
到了2009年1月,故宮院長周功鑫宣布,故宮南院確定以花卉為主題,定位為花卉文化博物館,可於2011年底完工,並於隔年啟用。修但幾勒,阿內甘丟,這種莫名其妙的規劃完全不對啊,於是我憤怒的北上抗議,「我們嘉義人要的是翠玉白菜,不是要花椰菜,要真正的故宮南院,不要建國花市!」,在輿論和媒體關注下,南院才總算又重回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定位。
總體而論,故宮南院計畫,從2001年提出,到2015年12月28日開始試營運,期間不僅設計、施工問題不斷,泛藍的立委,如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裡的洪秀柱、郭素春、李永萍、李慶安等4位立委,每每抨擊嘉義縣是鳥不生蛋的地方,故宮南院預算也因而被洪秀柱等人在國會凍結,造成工程一再延誤。
故宮南院歷經了多年終於落成,是我們南台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據點,這五年來大大地帶動了雲嘉南的文化及觀光事業,這些年來我們努力爭取與呵護,讓文化的活水可以灌溉嘉南平原的沃土,讓藝術與美學的枝枒可以逐漸茁壯,我們期盼,南院明珠能夠繼續發光發熱,接下來我們繼續努力,繼續為我們南台灣的文化發展打拚!
翠玉白菜年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jef4wKVKgw/hqdefault.jpg)
翠玉白菜年代 在 故宮翠玉白菜位置2022在Youtube上受喜愛的影片內容 的推薦與評價
談到故宮三寶,很多人會聯想到〈翠玉白菜〉,其實故宮的「鎮院三寶」是三幅北宋的山水畫,由於年代距今都將近千年,所以每3年只能展出42天, . ... <看更多>
翠玉白菜年代 在 國寶新視界—翠玉白菜(8K版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翠玉白菜 是故宮最著名的館藏之一。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 ... ... <看更多>
翠玉白菜年代 在 台灣人最愛翠玉白菜跟肉形石但是日本人卻注意到這件超夯國寶 ... 的推薦與評價
年代 新聞 · 24 जून 2014 को 1:30 AM पर ·. 台灣人最愛翠玉白菜跟肉形石但是 ... 故宮的國寶這一次赴日展出,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日本人絕對會衝著翠玉白菜跟肉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