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點半鬧鐘響起她立刻從床上彈起,昨晚兩歲的女兒哭醒好多次讓她幾乎沒睡,趕緊弄了早餐、收拾女兒和兒子的用品後再從床上把孩子挖起來,著裝完畢再把孩子抱上車,先送女兒去保母家再把兒子送進幼兒園,今天不曉得怎麼搞的路上這麼多車,好險她趕在最後一分鐘殺進校門也胡亂吞下早餐,要趕緊去站導護了…
踏進教室時她早已全身汗,還來不及洗個手喝口水就被至少五位學生圍著:「老師那個3號拿我橡皮擦不還我」、「老師我忘記帶鉛筆盒」、「老師我今天要去社團嗎」、「老師我想去上廁所」、「老師20號弄我都不跟我說對不起」…好不容易安撫玩這些孩子電話又響起,19號今天發燒要請假,她按照學校要求問了家長一些問題才結束通話,轉身又聽到上課鐘聲響起,「把國語課本拿出來翻到第10頁,大家把課文唸一次」…
第二節大下課她猛然想起自己今天都還沒喝水,狂灌幾口後繼續批改聯絡簿邊指導4號和23號老是搞混的數學題目,當然7號又跑來抱怨16號撞他桌子、11號哭著說被3號推跌倒,她趕緊請班長陪11號去保健室再處理正在生氣的3號,她強忍著頭痛和3號釐清事情始末,再讓他演練向11號道歉的方法,下課時間總是比上課更忙碌。
第三堂科任課她準備拿來改國甲和數乙,家長日的通知單回條還沒整理上傳、下個月運動會要交出海報還沒決定主題和負責學生,電訪家長原本預計10分鐘完成結果聊到下課鐘響,看著一桌子的簿本真是滿滿的無力,耳邊繼續傳來全班孩子的嬉戲喧鬧告狀…「老師!3號罵髒話!」,她感覺血壓越來越高…
==============================
在學校系統擔任巡迴職能治療師近20年,我總是主動要求到教室裡觀察台灣老師和孩子在學校的真實狀況,也因為如此,我對老師有著無限的敬意更努力讓家長們理解老師的辛苦和困境。假使上面的故事讓你有感到一絲壓力,請乘以二再乘以天數再乘以年資才稍微接近老師們在教學現場的職業現況。
大家都知道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後老師的角色和爸媽同樣重要,老師不僅要傳授孩子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成為孩子的安全依附對象,讓孩子持續有更健全的心理發展。但我們可曾想過這群和孩子相處時間比家長還久的老師們,是否有充分的準備、完善的支援和足夠的心理能量來灌溉班上30位渴望被愛被看見的孩子的需求?
尤其是學齡前和國小階段孩子在大腦尚未成熟前會有許多無法控制的行為,需要大人耐心說明重複引導並訂定合適規範,才能幫助孩子形塑更好的身心發展,但台灣的老師們真的有時間有精力去做到這些目標?
💟💟未被滋養的大人是無法給出愛的,無論老師、家長或保母都一樣。
🧡🧡如果你是家長,請試著同理孩子的老師,他/她比你更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是有時候真的累了,需要你的關心鼓舞更需要你的同一陣線火力支援。
💛💛如果你是老師,請試著多關照自己的身心,同時想辦法藉由研習或教師社群尋找更多資源來幫助自己有效引導孩子,因為孩子並不是壞,孩子只想有人愛。
#歡迎教師研習講座邀約
#實體線上講座均可
#讓自己成為越來越好的大人
#請多多分享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6的網紅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翹仔一向中意運動,除了勤加練習技巧、體能之外,反應同時要夠快,先可以一步到位🏃 最近見到朋友玩緊呢個「眼疾手快」遊戲(個名係搞笑左啲🤣),的確幾刺激好玩。將個道具掛起,然後開始就會隨機跌啲棒棒落黎,鬥快接住,考驗大人小朋友嘅手眼協調同埋反應🤗 OTmama諗左幾個方法去玩,無論係一個人玩定雙...
「職業治療師收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戴瑋姍‧板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職業治療變「神科」 收生分數緊貼醫學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職業治療師的生活小記- 想share呢個post 有興趣入讀既朋友 ... 的評價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網路上關於東華學院收生人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網路上關於東華學院收生人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網路上關於東華學院收生人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ummerTrip【𝗔𝘀𝘁𝘂𝗿𝗶𝗮𝘀山裡渡假去 | 影像記事Part 4 | 𝗖𝗮𝗻𝗴𝗮𝘀 𝗱𝗲𝗹 𝗡𝗮𝗿𝗰𝗲𝗮 | 山城風光🏞 】
#圖文不符
#說過要講阿卡看心理醫生事
#希望幫助大家正視心理健康
假期結束回到馬德里有很鬱卒嗎?其實完全沒有,因為第三週我們去加泰隆尼亞海邊看卡媽,把前兩週渡假儲存的正面能量都燒完了還不夠。
還好那幾天在卡媽家每次心累時,都有被地中海溫柔的浪撫慰到,無限感恩💙
老粉絲老朋友都大概知道卡媽很恐怖很誇張,這回就來細說從頭。
═
身邊的阿卡因為自小被卡媽精神荼毒、摧殘心靈,總是無法和自己好好相處。卡媽從小就逼他把時間填滿,只要和朋友混晚回家、沒有練鋼琴、週末沒去看展覽看電影,牆上、書桌就會被卡媽貼滿Post-it說他會變成一事無成的魯蛇... 卡爸也不好過,只要多喝一杯啤酒、沒有早點下班帶卡媽去英國宮買東西,也會被罵沒有用的酒鬼…
卡媽總是在生氣,日子平淡她也生氣、旅行結束無法接受失落感她也生氣,聖誕節自己愛請客要煮飯也生氣,先生出差應酬她生氣、阿卡青少年時開始趴體後她更生氣。而卡爸總是在逃避,買摩托車買弓箭買高爾夫球具買各種娛樂,到野外遛狗一下午,參加各種社團,總之能不待在家不用面對生氣的卡媽最好。
很經典的家庭劇:卡媽的情緒有很巨大且嚴重的問題,但卡爸不想面對和處理,就任憑妻子精神虐待孩子,畢竟我不說話就不用吵架,母子吵架時我就叫孩子理解母親叫他閉嘴。不過即使卡爸這樣耍孬,他和卡媽還是三天兩頭吵架,而卡爸吵架就會摔東西。(阿卡一直把卡媽當壞人、把卡爸塑造成英雄,透過心理治療他才接受其實卡爸根本是狗熊和幫兇的事實!)
阿卡回憶起來,他從沒看過爸媽溫柔對待彼此的時刻,一直到卡爸得癌症過世前,卡媽還是天天言語侮辱他。
在卡媽的強大精神壓迫和卡爸的無為卻又暴力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阿卡,很少有放過自己的時刻,總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阿卡投身攝影十年了,但卡媽逢人還是要說阿卡是鋼琴師,有職業教師證照;給她看攝影作品時,她最常回應說;這個我很早就在雜誌上看過很多很像的啦… 於是阿卡一直無法相信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工作總是難以全神專注,因為耳邊總有魔音在告訴他:你不夠好、你會失敗、你是魯蛇。
不僅如此,卡媽最恐怖的是:把「罪惡感」深植於阿卡的意識和潛意識裡,他不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做錯事」。生活上難以擁有內心寧靜的片刻,無法感受全然的幸福快樂。
卡爸過世後,卡媽前幾年瘋狂情緒勒索阿卡,每天都說她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她哪天要是死了怎樣怎樣… 導致阿卡就連偶爾去旅行,內心也覺得自己不應該出去玩、不值得去渡假,無法好好享受旅途的當下。
═
剛好2019年工作不順心、又被好朋友不斷踩線,加上卡媽卡爸造成的種種情緒傷害、內心糾結、魔音傳腦,阿卡就崩潰了。
至於我給阿卡最大的幫助,就是半推半哄堅持一年,終於讓他在2019秋天願意開始看心理醫生。目前還在療癒的路上,但他已經能夠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理性分析並且回顧過去找出來源,放大距離冷靜看卡媽的作為、勇敢不被卡媽情緒勒索和綁架,偶爾也終於能夠感受一絲絲的寧靜和快樂。
老實說,這幾年看他這樣被卡媽控制操弄、被負面情緒淹沒,每天緊張、煩躁、沮喪、生氣,不論任何工作和作品他都覺得都不夠好,我的身心靈也是蠻飽受摧殘的。而且這幾年都在照顧阿卡的情緒,自己的情緒反而都沒有時間空間可以好好處理,更別說我還吸收了一宇宙阿卡因為卡媽而爆發的負面情緒,全部壓在心裡不去感受,長久下來曾經敏銳的感受力也被壓得鈍了。
因此在這系列Part 1 說了,這趟夏日旅行的目的不是走訪城鎮,而是療癒自己的身心靈🧘🏻既然阿卡已經在療癒的路上、情緒越來越穩定,我想趁著這場假期,透過冥想、瑜珈、大自然、平靜的生活、充足的睡眠,重啟和自己內在的連結,感受正面的能量、處理負面的情緒。
把頭腦徹底關機,我在山城的公寓洗了一場這幾年來最享受的澡🛀 一邊沖澡一邊聽著童年時跟胡老爸一起愛聽的西洋老歌,曾有的感受力回來了一點,兩度被音樂感動到想要掉眼淚。
═
一路走來真的各種心累,但是也因此懂了很多事。更加感恩充滿愛與包容的胡老爸胡老媽,對卡媽也能漸漸理解,雖然仍然無法原諒。
如果你/妳的心理/精神/情緒正在卡關,相信我,好的心理醫生真的會帶你/妳抽絲剝繭分析情緒走出傷痛,雖然過程很辛苦(阿卡常在結束療程後因為被治療師帶回童年場景太過痛苦而傷心哭泣),但堅持下去一定會慢慢感受到轉變。
如果你/妳正在陪伴心理/精神/情緒卡關的朋友/伴侶,我給你/妳拍拍肩摸摸頭,我懂那種「啊我的情緒就不是情緒嗎」的心情,我們比較有力量,那就先忍一忍,但也要適時適量抒發喔~
祝福大家週末愉快!擁有寧靜的心💚
———
📷
山城根本就像兒歌唱的一樣: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 #胡嘎的西班牙小旅行
📍 𝗖𝗮𝗻𝗴𝗮𝘀 𝗱𝗲𝗹 𝗡𝗮𝗿𝗰𝗲𝗮
📸 Fujifilm X-T4 by阿卡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的運動找對方向了嗎?瞭解訓練跟舒緩的不同】
王先生退休後,常出門旅遊。但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擾他,也就是「足底筋膜炎」。王先生上網查找了許多適合足底筋膜炎患者適合的運動,但是市面上這麼多運動,如果時間不夠的話,該怎麼取捨呢?像神農嚐百草,通通試過一次嗎?
當然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不過,我們也可以有另外一個思考方向。
👉我們已知的事實,是運動百百種,每種運動的效果都不同。
有些人想要增肌減脂,有些人想要提升心肺耐力,有些人以運動來當作社交活動,有些人喜歡競技,或是進一步成為職業級的運動員。
對於一般人,「運動」這兩個字代表的,就是從事起來會流汗的那種活動,不會流汗的話,好像就沒有「運動」到。而人只要活著就要動,勞動也是動,運動也是動。根據國健署的定義,在討論「運動」之前,我們可以來釐清以下名詞:
1.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指任何透過身體骨骼肌肉消耗能量所產生的動作。也就是人類只要還活著,在任何狀態、任何情境下,都會從事的行為。就算是在睡眠中,只要有在呼吸,那也算是在「動」,呼吸也是一種身體的動作,最主要的一條跟呼吸相關的肌肉是橫隔膜,當橫隔膜收縮的時候,產生吸氣動作,而橫隔膜放鬆時,則是呼氣。題外話,通常我們對於能量消耗的評估,會以大卡(千卡)來計算。
2. 運動(exercise):是上述「身體活動」的一部分。兩者不同之處,是「運動」一詞,偏向有一定的架構的行為,例如是有計劃的、有目的的,而且通常有重複性。
👀我們可以說,運動是一個人以其自由意志,選擇,或決定要去做的行為。
👉因此,運動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而產生的手段。
😉根據每個人的目的不同、需求不同,就算是同一種運動,也會有不同的從事方式。
讓我們把主題重新聚焦回王先生,跟他的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一種日積月累形成的毛病,足底筋膜是一種可以伸縮的組織,就像是黏在腳底的吊床。人類的足部由許多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骨頭組成,這些骨頭在人們走動過程中,每個瞬間其排列的方式會略有不同,有時較為鬆散,有時則較為堅固,這是為了因應人類步態的不同需求:當要推進時,骨頭的排列較為堅固,有利於乾淨利落的步伐推進,而骨頭的排列較為鬆散時,則有利去適應不同材質或坡度的地面。
我們的每一步,是交替在「腳著地、腳離地」的循環中,當腳著地的那些瞬間,身體的重量將足部的骨頭下壓,吊床(也就是足底筋膜)會略為延長,當腳離地時,足底筋膜會回彈,幫助我們更輕鬆省力的一直走下去。
這個省力的前提,是足部的骨頭排列,要吻合每一個步態瞬間的需求。如果在腳著地時,骨頭來不及排列成堅固的格式,那麼足底筋膜的受壓就會變多。一步兩步還好,但日積月累下來,足底筋膜就會因為過勞,產生小破壞,這些小破壞積沙成塔,久而久之就發炎了,也就是變成我們熟知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因此從開始治療到康復,也會需要一定的時間。
當足底筋膜發炎了,人們就會遇到很多症狀,例如每走一步腳底都會痛、足底覺得僵硬、走路一拐一拐、沒辦法走太久...。這些症狀,如果要得到舒緩,伸展類的、自我按摩類的「運動」,都可以做。但是這些運動的效果,其實沒有辦法解決「足部骨頭排列即時吻合瞬間步態需求」的問題。因此,我們才會常常遇到,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做伸展、做自我按摩,或是其他很多屬於「紓緩症狀」的行為,但是卻避免不了足底筋膜炎在好了之後,又復發的這一個惱人的過程。
這不代表大家的運動做錯了,而是如果我們做運動的目的,在於「治療」的話,其實光做舒緩運動是不夠的。
👉如果運動的目的是治療,那麼選擇的運動項目,就要包含那些可以矯正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原因的運動。
👉簡而言之,這時候的「運動」,不需要流汗、不需要做到肌肉很痠,因為這時候我們運動的目的,是要讓大腦有機會重新學習怎麼使用肢體,白話來講就是不再用原本的方式走路。
如果人可以投胎再生一次,當然這個目的不用花什麼心力就可以達到...不過在還有大好人生的狀態下這個方式我們不考慮。那麼要怎麼讓積習難改的大腦,去選擇用一種對自己身體比較善良、不那麼容易累積傷害的方式走路呢?
打個比方,如果要學英文,希望將英文講得順溜溜,我想大家都同意,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強迫自己多講英文,養成使用英文的習慣,練得越多、越有決心要改變,那達成目的的可能性當然就越高。
😏養成一個新的動作習慣,也是同樣的概念。
舒緩運動無法矯正大腦。我們要練習的,是一套特別設計過的動作,這些動作不是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會接觸到的,對大腦來說,就像是動作類的「英文」。需要強迫自己重複練習、用心修正,並且累積一段時間,最後才會變成一個新的習慣,人體才有機會選擇用跟原本不一樣的、相對比較健康的方式走路。這種治療方式,目的是「養成大腦的新習慣」,只是我們用的手段,剛剛好是運動罷了。
其實不只是足底筋膜炎,人體很多肌肉骨骼類的傷病,都可以依此類推。
👍 跟形成症狀的原因直球對決,而不是只有去舒緩它。
我想這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疑問:為什麼我上網找了很多「適合XXX病症的運動」,然後也花時間成本下去,認真的做了,但症狀好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
因為這跟你的身體強不強壯、敏不敏捷、肌肉有沒有力...都不是直接相關,頂多間接相關。假使我們的大腦還是一直用老方法去控制身體,那問題還是會復發。
對研究動作分析、動作控制的物理治療師來說,我們擅長處理的,就是這些因為日積月累的動作引發的肌肉骨骼問題。建議大家,如果你,或週遭的親友,有遇過類似的問題,先不要因為花了很多時間但看不到成效而沮喪,可以自我檢視一下,你的運動有沒有針對你的「動作控制」問題而設計,去跟形成症狀的原因直球對決,假以時日,才有機會真正好起來。
原文連結:https://itinalin.com/?p=1499
圖片出處:Photo by Tyler Nix on Unsplash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翹仔一向中意運動,除了勤加練習技巧、體能之外,反應同時要夠快,先可以一步到位🏃
最近見到朋友玩緊呢個「眼疾手快」遊戲(個名係搞笑左啲🤣),的確幾刺激好玩。將個道具掛起,然後開始就會隨機跌啲棒棒落黎,鬥快接住,考驗大人小朋友嘅手眼協調同埋反應🤗
OTmama諗左幾個方法去玩,無論係一個人玩定雙人對戰、一隻手定兩隻手接、企喺度定玩住平衡板接,都真係好多變化🤹♂️
大家不妨去片📽,睇下雙翹邊個挑戰成功啦!
---
👩⚕️OTmama小貼士💡
關於「感覺訊息處理」
人通過身體的接收器,接收外界不同的感覺訊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嗅覺、味覺)後,傳送到大腦處理,然後整合,要作出適當的反應(包括情緒、專注、行為等等)
當中個人因素、環境、同埋活動本身都會影響人能否作出適當的反應以及表現。如果在這三方面出現困難或問題,就要對症下藥,提供適當的調適、幫助及訓練。
---
記得讚好專頁
🔗www.facebook.com/doublecute.otmama
同時訂閱我地嘅YouTube channel
🔗bit.ly/doubleq
follow埋ig呀~
🔗www.instagram.com/doublecute.otmama
更多資訊分享比你地
#眼疾手快 #職業治療 #玩物推介 #親子遊戲 #親子玩具 #兄妹日常 #雙翹日常 #手眼協調 #反應 #學前教育 #hkmom #hkbloggers #hkkid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1T55AXRx34/hqdefault.jpg)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戴瑋姍‧板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林于仙事件,四個月過去,無法對市民或議員提出內部調查報告!
一句資料都交給檢調,撇清了所有責任。
過去發生社會注目案件,多半是行政和司法調查並進,公部門可以優先公佈行政調查結果向社會說明。
為什麼這案,在市府的層次沒有辦法給大家明確的答案?要等到外部司法機關或者是監察院來調查才有真相?
金山小編過勞也是推給勞保局認定。一位強調安居樂業的市長應該可以做更多!
一位員工,選擇在自己工作場域結束生命。這當中,市府有沒有違反職業安全法的問題?
台灣曾有把自殺列為職業病的前例。
林女的職務內容,與五甘心和廖泰翔脫不了關係,種種在工作過程中的壓力,難道市府沒有應負起的責任?勞工局不用徹查到底?
五甘心這兩年確實從新北市府核銷了3500萬元。衛生局提供的案源,是他們最大宗、也最穩定的收益來源。
媒體披露這間公司還有剝削治療師、部分員工沒有執業登記,且服務項目申報有問題⋯等種種問題。
市府有責任去了解,他們委託的單位究竟是間什麼樣的公司,未來還要不要委託?
權勢的影響力無所不在。
陷入權勢性侵的被害人,難以在第一時間道出受害經歷。「無法發聲」容易被司法認定為合意,但若能看出權勢的運作,也許判決結果就會不同。
侯友宜市長擁有行政調查權、和政風單位。他絕對有能力調查「權勢」在事件中如何運作,並提供給司法單位,而非只提供事發當天的前因後果。
他可以做的,比我一位議員多很多很多。
就看他做與不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RqJydp13VQ/hqdefault.jpg)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年新計畫裡面,很多人都有運動這一項,但是運動最怕受傷,常見的扭到、挫傷,都算是軟組織受傷,這周 @janemine1016 先跟我們聊聊物理治療師的職業分享,是怎麼樣幫助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英國運動醫學學會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提出的最新軟組織處理原則,他有個簡單好記的口訣 - PEACE & LOVE,中文翻過來就是和平與愛,有夠好記~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PEACE & #LOVE】
Protection 保護患處
Elevation 抬高患肢
Avoid anti-inflammatories 非必要的話避免使用抗發炎藥物
Compression 加壓固定
Education 認知恢復進程
Load 適當負重
Optimism 積極樂觀
Vascularisation 有氧運動
Exercise 去運動
這個觀念跟過去我們覺得受傷先冰敷個兩天,或是吃止痛藥消腫的處理方法不太相同,也提到了心情樂觀、與負重及再次投入運動的重要,而不是躺著休息恢復,當然,希望大家運動都順利,平平安安不要受傷(包括我自己)
#運動傷害 #運動防護 #物理治療 #全明星運動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qBLYDriee0/hqdefault.jpg)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職業治療師的生活小記- 想share呢個post 有興趣入讀既朋友 ... 的推薦與評價
職業治療 最終目的係提升病人獨立生活能力同埋生活質素。 職業治療入面亦有分唔同科,例如兒科、老人科、腦神經科、精神科、骨科等等,所以 ... ... <看更多>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網路上關於東華學院收生人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東華學院收生人數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東華學院護士收分,東華職業治療收分,東華學院收生人數在Instagram影片與 ... ... <看更多>
職業治療師收分 在 職業治療變「神科」 收生分數緊貼醫學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港人口老化,對醫療及復康需求持續增加,對前線醫護構成不少壓力。今集「奉獻力量」特約《職人道》訪問的 職業治療師 周家偉認為,每年畢業生的數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