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2021最顯老的一句話。
「我打完AZ,但是都沒有任何不舒服。」(暗喻:AZ疫苗認證的老人)
我覺得背部中箭......
\
我是七月中臨時接到電話,當天龔少不在家,我叫了計程車就衝去打疫苗的,雙圓被洗腦一聽到我要去打AZ就緊張的不得了,叫我不要去,要打默德納才能去。
像我這種「種田身材、黛玉體質的人」,住院還被通報疾病管制局兩次的人,有排到疫苗打就不錯了,所以登記的時候根本沒有選疫苗,也早有打AZ的準備,也很擔心自己可能AZ副作用很大。
但,還是不顧兩個小孩吱吱聒聒的阻止,叫他們兩個自己顧家一下,媽媽很快就回來,揮揮衣袖不留下一片雲彩。
到院後,登記、看診、接種的過程很快,護士說休息15分鐘之後再離開,然後我就在候診處開始刷手機看小說,突然覺得有點嘔心感,一瞬間頭暈,膝蓋骨有抽痛一下,15分鐘後沒事我就坐計程車離開了,接著帶雙圓去看牙醫,由於當時太臨時打疫苗,再加上MC來,我爸叫我打完要多喝水,補充維他命C,我通通都沒有,也沒多喝水(不想一直上洗手間)
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覺得很奇怪,怎麼都沒有感覺,我還問龔少說:「我怎麼都沒事?!」
聽說打完10小時之後才會開始,然後我就開始無病呻吟,作態跟龔少撒嬌說:「哀啊~我可能快要發燒了~可能快要痛了....」
龔少聽的都翻白眼,他說:「你是老人體質....」
隔天我還打電話給我阿嬤請教,問她說:「打AZ什麼時候才不舒服的?」
她說是隔天兩天都有點夯夯的感覺,要發燒的酸痛感....
於是當天晚上我又開始等....................
因為我不相信我不會沒事啊!!!!!!
隔天我弟妹還特別打電話給我,問我身體怎樣?
在媽媽社團看到副作用好像很嚴重,什麼有舉不起來,比生小孩還痛....之類的,問我說怎麼都沒有聽到我在說。
我說:「因為我完全沒事,所以我不知道要說什麼,那支針一點都不痛,比起HPV疫苗跟消炎針一點都不算什麼,說這個的人是不是沒有住過院打過消炎針....敗血症比這更痛......」,更別提說比生小孩還痛了,自然產壓肚子簡直就是在鬼門關前走一趟啊!!!!
弟妹說:「這有什麼好驕傲的嗎?...........」
我說:「身經百戰啊..........」
然後,直到這幾天,身邊親友人陸續接種,刷FB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會很痛的樣子。
什麼發高燒、痛到肋骨斷了、手抬不起來、打針的地方腫起來....等等形容都有~
這兩天我妹也打了,發燒躺了兩天,打針的地方也腫起來一片。
我妹婿今天也打AZ。
我們夫妻就開始拿出柯南的推理精神,因為我吃精神科的藥,副作用反應超敏感的,怎麼會打AZ沒事?!
龔少說:「會不會這疫苗在你身上完全沒有起到作用.........」
我說:「不會吧......」
龔少說:「你當初打A肝還不是得A肝,沒有抗體。」
我說:「我現在有抗體啦!」
龔少說:「哪邊有?」
我攤開雙手,翻了個白眼。
龔少說:「喔....因為你得過.........」
(小知識:A肝痊癒之後,沒有傳染力,而且人體會產生抗體。)
我又猜:「難道真的是因為我身經百戰?」,接著又道:「會不會是我第二劑反應比較大?」
反正就是亂猜一堆..........怎麼有副作用也煩惱,沒副作用也煩惱啊.....
這邊有跟我一樣打完後,完全沒事的同學嗎?
求盟友。
龔少排到下星期打AZ,希望一切順利。
我們打完兩劑後,還要去申請英文版施打疫苗證明書,不過也不需要這麼快申請,到時候看情況再說,短時間內也不會出國。
肋骨腫起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在家重訓時的一堆想法
日前看到一位臉書朋友分享她嘗試跑步後,覺得人不舒服。
然後看了網路上重訓文章的建議,決定改用大重量來試試,然後就加重了(不少)重量,而且覺得練大重量很舒服。
我看到她這分享時,本來想留言說些自己過去的(種種慘痛的)經驗,但後來又覺得身體的鍛鍊,是每個人自己界線裡的事,我這樣留言是雞婆也種(容易惹人厭的)越界。
然後又看到她分享出現暈眩症狀。
嗯,因為我也暈眩過幾次,一躺下側身時就天旋地轉,第一次發生時覺得自己好像進入異次元的覺得有點好玩,但幾天下來一直暈一直轉,就會難過到想吐了...後來暈了好多天,直到找了整脊師父幫我喬脊椎時,做了耳石脫落復原術慢慢多休息後才好起來。
.
從第一次暈眩發生後幾年,後來偶而暈眩症狀還是會出現,去處理時發現有時候不是耳石脫落,有時也會因為頸椎偏離壓迫到血管造成的,至於頸椎偏移是什麼造成的....後來幾次連連看,才發現都和日常生活中出現了承受不住的壓力事件有關,譬如公司員工突然出問題了,我的頸椎或脊椎就會跟著歪斜,嚴重的還會讓牙齒開始搖晃,而且偏移和搖晃嚴重的程度和心理的壓力成正比哈(後來發現這和我是個超高高高敏感體質人類很有關,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來談這個,我覺得快要找到解方了)
.
因為自己有經驗過幾年,所以這『耳石脫落暈眩症狀』臉有PO文看到時,這事就在腦子裡留駐了的轉啊轉的。
昨天小孩子的我上身,就隨口問了身邊也發生過耳石脫落過的尢(通常我是小孩時,他會被我任命為身邊的大人):『為什麼耳石會突然脫落?』
尢(帥帥的)看著遠方,酷酷的說:『這和壓力脫離不了關係。』
我:『歐~是身體的壓力,還是心理的?』
尢:『都會吧...』此時覺得ㄤ帶著深具智慧的帥氣~
對耶,身心不分離,身體的壓力和心理的壓力對身心來說是一樣的,承受不了的時候就會變身成病來提醒我們。
想想這位正在經歷 『耳石脫落暈眩症狀』的臉友才剛做完大重量的肌力訓練,然後耳石就突然的脫落了....因為很喜歡她所以就(雞婆的但很小心以我所知道萬萬不會越界的方式)建議她了一下:可能可以覺察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至於到底是不是有關聯?
這一定只有當事人才有可能知道的,而且也有可能還是沒法知道(小宇宙的聲音有時就是如此微弱:)
我個人其實也喜歡練大重量的重訓,甚至愛高強度的跑步的爽度(變態嗎?),做這些練習時都能有很帥(而且覺得哇我好強)的照片,但這十多年的超練下來,才發現爽和帥之後,身心會因為不查以至於不自量力給了過大的壓力而頻頻出現異狀。
像是:耳石脫落暈眩,嘔吐,拉肚子,落枕(我還發生過肋骨旁邊的肌肉筋攣去掛急診的),我是一直到很後來發生了很多次,才覺察到身心生病,在運動過量後出現。
除了身體病,過大壓力,也會產生心病/情緒失衡,譬如容易暴怒亂罵人,或焦慮恐懼感加重變得神經兮兮沒安全感,也可能會突然變得低落失去動力,動不動就哭,感覺萬念俱灰⋯這些都可能會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過大而產生的外顯的症狀。
我以前一直覺得壓力是情緒(心)上才會有的,後來才知道熬夜,身體過勞,重量訓練過重過強,跑步有氧運動時間過長強度過高,也都會造成壓力過大。
然後解藥還真沒有別的,就是多多正念:好好呼吸+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放鬆+好好休息。
因為自己之前練過(一直很想拿冠軍的)226公里超級鐵人,大重量的重訓也吃過一兩年,上面講的各種損傷也都發生過(幾次),現在我才發覺這些會是有關連的。
以前動不動肌肉拉傷,那邊骨頭又歪了...就需要去整脊,現在每月只需要去一次(保養),而且都有被稱讚肌肉很有彈性,柔軟度夠。
哈~這個有彈性的改變我自己也很明白感受得到的。
98%日子可以睡到8小時而且有做好夢(這對51歲忙碌的美少女來說超難得的啊)。
.
每週至少一次在家重訓時,也發現同樣的訓練強度比以前輕鬆得多(今早做腹肌到15下時竟然還無感也太強了吧),不僅是情緒上的輕鬆快樂,肌肉上的負荷也是,做的組數可以以前多,重量也可以做得比以前重。
但現在的我不貪多也不貪重『少即是多』這個很吸引我卻不是那麼懂的哲學,漸漸好像也明白了一點點。
日子過得平穩輕鬆,剛好最好。
總之,寫了一堆,就是希望大家運動時,不僅是要覺察當下的感受,更要覺察(很容易被忽略的)運動後感受。
✔️那塊肌肉痠痛?(看看你有沒有運動對地方,如果目標是練胸肌,但胸無感,手臂酸表示姿勢或意念錯了要調整)
✔️多久開始痠痛?多久開始痠痛過去?(越快酸表示反應越好,越快復原一樣也是越好)
✔️有沒有什麼地方腫起來?(腫了或鐵了表示運動過度正在發炎了/小腿最容易發生)
✔️情緒有沒有更焦躁?還是變得比較有活力更平靜?(若是有活力更平靜表示運動剛好,更焦慮甚至會亂罵人表示過度了)
✔️身體有什麼異狀嗎?譬如頭昏中暑,很想睡,疲累,暈眩…(這些都可能是運動過度的外顯症狀)
以上這些只是舉例。
不論是重量訓練,有氧運動(跑步游泳騎單車...) ,或是拉筋伸展都要注意過與不及的問題,指標不是教練,而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打開感受才能知道輕重。
最重要的就是要 #學會覺察,開始覺察了和自己連結上了,才能開始善待自己愛自己,然後才有可能和這個世界其他的生物植物礦物動物產生連結與愛。
對了,還有跑步的強度也不要小看了呦,跑步其實是很高強度的運動。
如果沒有長時間高強度跑步習慣的人,可以從快走和很慢的跑(不會喘的那種),然後一次20-30分鐘開始,讓身心慢慢喜歡上跑步
#重點是讓身心試試是否真的喜歡
我們不需要虐身才能變成很好的人,也不會因為用運動虐了身會變得更年輕(其實虐身運動或餓自己都會老得更快啊)
如果覺得在馬路和操場上跑很煩不喜歡(現在的我就會很討厭在都市裡跑步),建議可以找片森林去攀爬,慢慢輕輕的跑試試。
.
有氧運動(跑步這一類的)和重量訓練,都是都需要的,而且這兩類運動是不能互換的,也就是說不能覺得我有肌肉訓練就不有氧運動,我有跑步就不需要重訓,我有重訓就不需要跑步和伸展(三種都要啦還要按摩和泡澡),再(108次提醒)拉筋伸展身心也很需要呦,不然重訓和有氧運動還有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壓力與憤怒,會無法被釋放。
以上,給參考❤️
祝福我們都越來越懂得身心的語言。
肋骨腫起來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背部緊緊卡卡嗎?
帶你認識胸椎怎麼活動👇🏻
_
前面認識了胸椎以及它的重要性之後,當然也要知道胸椎的動作,才能知道胸椎有沒有卡住❄️
如果你錯過了胸椎介紹,可以到 @cwrehab
胸椎分別在三個平面產生
🀄️彎曲/伸直
🀄️左/右側彎
🀄️左/右旋轉
除此之外胸椎容易卡住,是因為動作比較複雜
會在側彎的時候合併旋轉,旋轉的時候合併側彎
三個平面的動作都會互相影響⚙️
_
長期駝背容易讓
1️⃣頭容易前傾同時肩膀腫起來
aka永遠覺得緊的肩膀
2️⃣胸椎卡在彎曲位置
aka背部總是緊緊卡卡
3️⃣肋骨難以活動,橫膈模使用效率差
aka呼吸短而淺急促
4️⃣肩關節活動受限,讓手抬不高而且手臂容易痠
aka原肩
5️⃣胸椎影響到腰椎位置,讓骨盆卡在後傾
aka久坐就會腰痠
_
你想知道你的胸椎有沒有卡住嗎?
底下留言告訴我🖌
我會告訴你怎麼測試
_
#脊椎側彎 #脊椎がオパールになる頃 #脊柱管狭窄症 #脊椎 #脊柱起立筋 #龍脊 #骨折 #骨 #骨盤矯正 #骨盤 #動作 #動作分析 #動作改善 #動作確認 #關節 #關節炎 #關節痛 #韌帶 #肌腱炎 #筋膜リリース #筋膜 #筋膜放鬆 #身體健康 #身體 #身體按摩 #身體保養 #運動 #運動女孩 #按摩 #按摩舒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