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疫苗和安全性】:
作者是一位醫藥科學記者,目前是《自然》雜誌的新聞實習生。本文是在COVID-19疫苗推出後,探討研究人員對安全性的看法。
當全球各國開始陸續接種COVID-19疫苗後,頭痛和發燒等暫時性副作用的報導不斷湧現。由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當中有很多是可以預料的。但是,與早期參與臨床研究的人數相比,現在已經有數百萬人接種了疫苗。因此,一些罕見的過敏反應的報導就會浮現,任何死亡與注射疫苗是否有關的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
毫無疑問,目前的疫苗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是,研究人員說,民眾關注於疫苗發生嚴重反應的風險遠遠超過了它對致命冠狀病毒的保護作用。
■有多少人在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生常見的副作用?
兩種分別由Moderna公司以及輝瑞和BioNTech合作開發的上市的mRNA疫苗,攜帶可提供編碼冠狀病毒蛋白的RNA片段,人體會對此產生反應。許多人接種這些疫苗後出現了「非嚴重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頭痛和疲勞。
根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的數據,每百萬劑量的mRNA疫苗中約有372份通報了非嚴重反應。該數字低於臨床試驗數據所預期至少80%的人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疼痛。進行試驗的研究人員密切監視疫苗的接種者,並記錄接種後的反應。
同時,VAERS依靠醫護人員和接種疫苗的人自我通報副作用。到目前為止,對二種mRNA疫苗的反應是相似的。這些疫苗採用兩劑的接種方案:第一劑注射會觸發免疫反應,第二劑「追加」劑,會增強人體抵抗冠狀病毒的能力。輝瑞-BioNTech疫苗上市使用時間比Moderna疫苗久,因此累積了更多的數據,同時也發現在注射第二劑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比例更高。
在英國,已經釋出了超過三百萬劑由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製藥公司開發的另一種疫苗。該疫苗含有滅活的腺病毒,透過製造冠狀病毒蛋白以觸發免疫,同樣需要注射兩劑。
根據英國安全監控系統的「黃卡計劃」,每百萬劑中約有4000劑會導致不良反應。而根據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報告的臨床試驗數據則預估會出現更高、大約50%的參與者發生注射部位的疼痛、頭痛或疲勞。
目前對於在歐洲和北美以外地區(例如在中國)推出的疫苗的安全性數據還難以掌握。來自俄羅斯所採用腺病毒載體的Sputnik V疫苗的臨床試驗初步數據顯示,其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流感樣症狀和注射部位反應。
■與每年接種的流感疫苗的副作用相比?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感染病專家Helen Chu說,至少對於mRNA疫苗而言,與流感疫苗相比,醫生看到的副作用更多。例如,在輝瑞-BioNTech疫苗的臨床試驗中,有75%的參與者報告有「全身性反應」,例如頭痛、發燒或發冷。
相對的,在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的一項臨床試驗中,年齡在18~49歲之間的參與者約有34%發生全身性反應,50歲以上的參與者的副作用更低。
Chu說,mRNA COVID-19疫苗產生特別強的免疫反應,增加發生副作用的風險,儘管這也意味著疫苗正在起作用。她指出,接種第二劑輝瑞-BioNTech疫苗後不太舒服。
「我接種了疫苗,六個小時後,我感到發冷,發高燒,肌肉酸痛,我在床上躺了24小時。」,「然後36小時後,一切都結束恢復了正常。」 但是Chu說,她寧願因注射疫苗暫時生病,而不願感染COVID-19,因為「COVID-19是會致命的」。
■是否有任何死亡與COVID-19疫苗有關?
儘管有人質疑疫苗是否導致死亡,但至今沒有死亡直接歸因於COVID-19疫苗。 挪威的養老院中有33名老年人在接受輝瑞-BioNTech疫苗後6天內死亡,挪威醫學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得出結論,這些死亡與該年齡段的正常死亡率相符,而該疫苗對老年人仍然是安全的。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報告該國有27例死亡,但這些都沒有直接與COVID-19疫苗相關。
專長於驗證健康科學證據的作家兼科學家Hilda Bastian說,將死亡與疫苗本身直接聯繫起來「極其困難」。部分原因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死亡事件是在注射後數天或數週內發生的,因此很難排除其他情況。另一個原因是臨床醫生會考慮具有潛在健康狀況的老年人群優先接種疫苗。根據英國和美國的報告,大多數在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人都屬於這一類族群。
■研究人員對疫苗罕見但嚴重的過敏反應的認知是?
根據VAERS的數據,每使用一百萬劑劑量的Moderna疫苗會引起約3例過敏反應,而輝瑞-BioNTech疫苗會引起每百萬劑量的5例過敏反應。這比大多數其他疫苗更高。包括每年的流感疫苗在內,大約每百萬劑中有一劑會引起過敏反應。
而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到目前為止已經施打了300多萬例,並確認了30例過敏反應。疫苗專家預計,隨著注射更多疫苗,這些比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儘管有些人曾需要住院治療,但目前所有人都已經完全康復。公共衛生官員建議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的人不要接種COVID-19疫苗。
賓州費城兒童醫院的疫苗和傳染病專家Paul Offit說,與COVID-19不同,過敏反應如果很快發現,可以用腎上腺素(epinephrine)治療。Dr. Offit在美國FDA專家諮詢會議上支持批准通過兩家mRNA疫苗的使用。他說得很妙,「我希望SARS-CoV-2也可以用立即注射腎上腺素來治療!」。
大多數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之前也對其他物質會產生過敏反應: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分別有80%及86%對輝瑞-BioNTech疫苗和Moderna疫苗出現過敏反應的人有過敏史。
過敏反應的具體原因仍然未知,但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自然》雜誌,該機構已經設計了一項臨床試驗來確定潛在的機制,但沒有具體說明何時開始試驗。
■什麼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研究人員注意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可能是mRNA疫苗中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Moderna和Pfizer-BioNTech疫苗使用空心脂質奈米顆粒包裝mRNA並傳遞給細胞。
一般PEG會鑲嵌在這些顆粒的脂質結構中,可幫助它們躲避免疫系統。除了疫苗外,在許多產品中都有PEG,例如瀉藥和痛風藥,也已知它們有引起過敏反應的風險。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製藥工程師Samuel Lai說,對有過敏反應的人進行的後續研究可以幫助確定PEG是否是罪魁禍首。如果這些人的血液樣本中含有抗PEG抗體,這可能是一個指標,但目前尚不清楚在過敏反應後能在血液中保留多長時間。
另外,對聚合物敏感的人注射不含PEG的疫苗(例如強生公司尚未批准的注射疫苗,該疫苗也是使用腺病毒來觸發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可能是一種選擇。
德國的聚合物科學家Ulrich Schubert認為,現在應該投資開發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聚合物。在由Schubert工作的德國研究基金會資助的合作研究中心PolyTarget裡,這些研究正在進行中。
■譯者註:
1.強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開發的疫苗已經於2月26日獲FDA緊急使用授權核准在美國上市。
2.PEG 過去常應用在奈米藥物表面,具有增加其藥物血中輸送能力、增長半衰期、避免血清蛋白吸附力等優點。此次新冠疫苗使用PEG生醫材料也是疫苗開發史上...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562/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Nature- 2021-02-16
COVID vaccines and safety: what the research says
■ Author:Ariana Remmel
■ Lin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290-x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3/1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能力指標編碼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BC中文網】英國牛津擴招弱勢生 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的探索與爭議
貧困人家子女上不起大學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而英國頂尖老牌名校 — 牛津大學似乎有了解決的方案。
牛津大學承諾,將對招生過程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爭取到2023年,讓貧困弱勢家庭學生的比例達到四分之一。
「小圈子收生」、「排斥窮人家孩子」 、「窮學生免入」,「富家子弟俱樂部」,等等這些外界對英國頂級高等學府的指責,對牛津大學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觸動。
牛津大學2019年新招收的學生中,60.5% 來自公立學校。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牛津大學招收非私校學生的最高比例。
牛津大學副校長路易絲·理查德森教授(Louise Richardson)表示,她希望「在生源多元化方面,步子邁得更快些。」
要解決什麼問題?
長期以來,外界批評包括牛津大學在內的英國頂級高等學府,大搞精英特權,招收了太多私校畢業的富家子女,使成績優異但家境較差的學生失去了就讀這些大學的機會。
英國慈善機構薩頓信託(Sutton Trust)2018年發表的社會流動報告指出,牛津劍橋大學從8所私立中學招收的學生人數,高出了近3000所公立學校送入牛劍學生人數的總和。
英國工黨議員大衛·拉米(David Lammy)最近也曾痛斥牛津大學,幾乎沒有招收過幾個黑人學生。
面對社會各界的批評聲音,牛津大學希望外界理解:想要就讀牛津大學,仍然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經過激烈的競爭,但是選拔的重點是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學生的家庭情況。
理查德森教授說,她希望向公眾保證「全國每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都知道,他們有就讀牛津大學的公平機會。」
如何增加弱勢群體比例?
目前,牛津大學的弱勢生比例約為15%,希望在今後4年,將比例增加到25%。
牛津大學的特招計劃將每年錄取200個成績優異的貧困學生。其中有些在錄取過程中就被甄別為貧困家庭的學生,他們獲得錄取之後將在正式入讀之前得到額外的支持。
另外,有50個名額將留給大學預科生,希望幫助那些很有潛力但學業因為家庭情況受到影響的學生。他們如果能順利完成預科,將繼續在牛津大學讀本科課程。
怎麼才算弱勢?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牛津大學評估一個學生是否弱勢並不是簡單看家庭收入或者種族背景,而是主要根據學生所居住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
其中兩個以郵政編碼為測算基礎的評估系統Polar 和Acorn,衡量學生所住地區的貧困或者富裕程度。
Polar系統著重衡量學生所住地區的居民讀大學的比例。這一系統不乏批評的聲音,包括英國大學事務部部長都認為,應該有更好的方法反應出真實的弱勢情況。
舉例來說,在倫敦的部分市區,一個非常貧困社區的居民可能有較高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而住在這個區內的居民就不能被視為弱勢。那麼住在這樣一個小社區內的學生,即使家境貧困,卻無法享受到特招的待遇。
為了全面公平評估學生的社會經濟情況,牛津大學表示在招收弱勢地區學生時,還將把學生其他的家庭困難也考慮在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是否因家境困難享受免費的午餐,是參考的指標之一。
然而,專家指出所有這些措施,都只能幫助那些有意報考牛津大學的學生。對某些最邊緣化的弱勢群體,如來自工人階級家庭的白人男孩,報考牛津大學本身就像是天方夜譚:他根本不考慮報考牛津,牛津的這些「扶貧」舉措對他也就沒有意義。
能否消除精英至上論?
BBC教育事務記者肖恩·考格蘭(Sean Coughlan)認為,這些舉措要消除人們對牛津和其他頂尖大學優待富裕學生的批評聲音恐怕不大容易。入讀頂尖大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公眾的監督也越來越仔細和嚴格。
一般認為,能夠入讀像牛津這樣的名校,不光是"學霸"的象徵,還標誌人生顯赫社會地位的開始,是未來成為專業精英的護身符。
因此,外界對名校力爭公平招生的標凖會提出很多疑問。
首先,對所謂弱勢群體的照顧,讓私校體系的人們有顧慮。他們認為,公立學校中有很多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學生,而私校中也有享受助學金的弱勢家庭的學生,所以用錄取私校還是公校學生人數的多少來作為衡量大學錄取是否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而中產階級對這樣的扶助貧困地區學生的計劃同樣憂心忡忡:如果牛津大學錄取了25%的弱勢學生,另外40%的學生來自私校,那麼留給中產階級的就只剩下35%的錄取機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有的百分比都只適用於英國的大學考生,並不包括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
軟技能
儘管名牌大學畢業證可能成為一輩子受用的金字招牌,但入讀名校就彷彿站到人生長跑的新起點,所有人都需要繼續拼技能、實力和耐力。
而私校學生的軟技能是近年來經常出現在媒體的熱門話題。來自弱勢群體的學生,或許在學業方面並不輸給來自富裕家庭的私校生,然而軟技能呢?
幾年前,曾經擔任私校威靈頓學院(Wellington College)校長的安東尼·謝爾頓博士(Anthony Seldon)呼籲英國公立學校向私校學習,注重提高學業成績的同時,也重視培養學生的軟技能。
在他看來,所謂軟技能,是電腦不能複製的技能,包括:創造力、團隊意識、同理心、忍耐力、誠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人力資源專家則認為最重要的軟技能有以下3點:溝通交際能力、批判思考能力、領導決策能力,因為這些能力才是僱主們最為看重的,也是英國各大公司青睞私校畢業生的原因。
#教育 #社會
能力指標編碼 在 地圖並非疆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翻找照片時
突然跳出了三年前的一堂課!
就在2015年,我開了這堂課
我記得,當時大爆滿,整個教室坐滿了人,完全塞不下!
破了該教室開NLP系列課程的記錄…
於是我回頭去找了這堂課
還把文案都給翻了出來:
============================
5/22(週五)晚上NLP分享交流活動訊息:
主題: 隱喻-潛意識的深海炸彈
「拉麵祺,你什麼時候要開這堂課?」
「什麼課?」
「就說故事、隱喻技巧啊!人家都說你很厲害!」
這是之前幾位同學不約而同對奇恩(拉麵祺)的期待與評語
不過,拉麵祺本人還是要說實話…
那就是…「我不想開!」
怎麼說?
如果說金庸小說中最強的武功,是九陽神功
而動漫海賊王中最強的果實能力,是震震果實
那麼語言中的絕學,絕對就是『隱喻』技巧!
它就像是迴力標一樣,可以巧妙繞過對方的表意識,進行攻擊
又像是隱藏式詭雷一樣,可以藏於任何的對話中引爆
它更像是深海炸彈一樣,可以有效直擊對方深層的潛意識!
如此的絕學,講師受熱情邀約,故只在此難得分享!
這可不是小蘋果兒!就像天邊最美的雲朵!
而是稍縱即逝的彩虹!呵呵!
在這堂課中,你將可以學到隱喻四大類型以及各種類型的對應技巧
甚至是在此堂才能聽到的特殊隱喻技法!
不論您是從事身心療癒、業務銷售、助人工作者,甚至是想專研影響力技巧的人
都非常適合參加本講座!
俗話說的好:「千金難買早知道」!
而你現在已經『早知道』…
所以若不行動,以後將…千金難買!
如有興趣參加者,煩請將參加者姓名及聯絡電話傳至:xxxxxxxx@gmail.com,或將本訊息轉知週遭好友,感謝!
時間:104年5月22日(週五)PM8:00-10:00
地點: 臺北市長安西路40巷9號1樓(中山市場斜對面、京站轉運站附近)
分享人簡介:
奇恩 老師(拉麵祺)
NLP高級執行師(NLP Master Practitioner)
NLP訓練師結業
NLP創始人John Grinder親授「新編碼NLP教練」認證
高級催眠執行師 (Certified Master Hypnotist)
日本催眠術俱樂部之台灣主辦人
地圖並非疆域主辦之NLP分享講座主講師
擅長NLP、催眠、情緒療法、兩性感情議題
FB粉絲團:地圖並非疆域 https://www.facebook.com/QNLPer
地圖並非疆域
============================
呵呵,別誤會了
今天不是要開隱喻課所以才寫這篇文!
而是回顧了三年前的自己
再看看現在的自己
一路能走到目前這個地步,也算是有努力過一番吧!(好意思老王賣瓜咧XD)
而當時這堂課,的確是我第一次爆滿的課程
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指標
那麼,有趣的是…
當時會爆滿,其決定性的因素是什麼呢?
1.講師魅力高
2.課程主題內容吸引人
3.先前的系列課程有著不錯的評價
4.有大肆宣傳
5.有名人背書
究其原因
首先,4和5得要刪除,因為當時是有宣傳,但也不算什麼大肆宣傳,而更不用說什麼名人背書了
而1的話,讓我裝害羞一下(XD);而當然,3也是不能忽略的一點
可是話說回來,之前系列課程也沒爆過(系列課程是好幾個不同的老師主講),而且我也曾在該系列課程中講過其他主題,也沒爆過呀…
那麼,只剩下2:「課程主題內容吸引人」這個原因了!
隱喻,的確是吸引人沒錯
在NLP界來說,有如是「大數據」這種理論一樣
你知道它很厲害,但你根本不會用;或是你曾經用過,但別人問你如何實作時,你又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不是嗎?
撇開隱喻這個主題的確是讓人又愛又恨,會想讓人一探究境
而我覺得當時會爆滿其實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文案!』
的確,就現在的專業眼光來看
這篇不算是什麼非常厲害的文案
雖然還是缺少了一些能夠更吸引人的要素,但是小巧玲瓏,一些基本的要素是有了
而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學了這麼久的NLP
「文案」其實和NLP可是習習相關的呀!
而各位學習NLP,一定也會想賣個自己的服務或是產品吧?
亦或是學完NLP,想來在FB po個個案服務來做練習對吧?
而這些,都是需要「文案」呀!
所以,為了各位同學
既然,這也是NLP的一環的話
那麼,下一篇,我將要來分享一下基本的文案架構給各位!
敬請期待囉!
能力指標編碼 在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學習表現編碼方式 - Google Sites 的相關結果
學習表現編碼方式. 1.第1碼:選擇以項目與子項具代表性之小寫英文字母表示,詳見上表以粗體呈現之英文字母,例如:思考智能項目下的想像創造子項,其代碼即為ti。 ... <看更多>
能力指標編碼 在 核心素養發展手冊 的相關結果
A: 總綱之三面九項核心素養是「跨領域」的,能力指標是「領域內(或科目內)」. 的概念。因此,核心素養取代的是原有十大基本能力的表述,而並非取代能力. 指標。總綱中的 ... ... <看更多>
能力指標編碼 在 十二年國教課綱編碼方式 - 九德國小 的相關結果
十二年國教課綱編碼方式 一、十二年國教不提能力指標改稱為學習重點。 二、學習重點=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三、學習重點是做為課程設計、教材發展、教科書審查、學習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