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芻動物全身麻醉的風險,反芻動物中,全身麻醉的弊大於利。]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喔! (中文翻譯的部分為Google翻譯的,能夠閱讀英文的朋友建議看原文會比較清楚喔)
還有很多很多相關的學術發表,就不貼那麼多出來啦!
Cooper結紮的日期是4月26日,他現在很健康很調皮。
(德叔真的超級超級愛看這些學術發表的文章,但是我還是相信醫生的專業。)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4673867_The_Use_of_Epidural_Anaesthesia_over_General_Anaesthesia_in_Ruminants
全身麻醉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藥物誘導的可逆病症,包括特定的行為和生理特徵,包括無意識、健忘症、鎮痛和運動不能——伴隨自主神經、心血管、呼吸和體溫調節系統的穩定性。
[反芻動物全身麻醉具有內在風險,如瘤胃內容物反流、唾液分泌過多和肺部誤吸的可能性;因此並不總是推薦使用本地或區域技術。硬膜外麻醉是一種中樞神經阻滯技術,經常用於獸醫實踐中,用於治療家畜會陰、骶骨、腰椎和尾椎部位的不同產科和外科手術干擾。關於在反芻動物和其他物種的各種外科和實驗室程序中使用硬膜外麻醉的科學研究已經有幾項。總之,全身麻醉的弊大於利,特別是在反芻動物中。因此,硬膜外麻醉是首選。
General anaesthesia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modern medicine. It is a drug induced reversible condition that includes specific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unconsciousness, amnesia, analgesia, and akinesia- with concomitant stability of the autonomic,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and thermoregulatory systems.
[General anesthesia in ruminants has inherent risks such as regurgitation of ruminal contents, excessive saliv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therefore it is not always recommended and local or regional techniques may be used instead. Epidural anaesthesia is a central neuraxial block technique which is used regularly in veterinary practice for treatment of different obstetrical and surgical interferences in the perineal, sacral, lumbar, and caudal parts of the thoracic region of domestic animal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scientific researches on the use of epidural anesthesia in ruminants and other species for various surgical and laboratory procedures. In conclusion, the disadvantages of general anaesthesia outweigh the advantages especially in ruminant specie. Therefore, epidural anaesthesia is the most preferred.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9781118886700.ch1
瘤胃鼓脹、腹脹、反流和吸入性肺炎是與家畜全身麻醉相關的常見問題,應通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和必要的麻醉前考慮來預見和解決。家畜在麻醉期間可能會出現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尤其是未禁食的動物。反芻動物在麻醉期間通常會大量分泌唾液。惡性高熱的觸發因素包括壓力(例如興奮、運輸或麻醉前處理)、鹵化吸入麻醉劑(例如氟烷、異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和去極化神經肌肉阻滯藥物(例如琥珀膽鹼)。同樣,氟烷似乎是豬惡性高熱的最有效和最常見的觸發因素。麻醉前禁食可能不能完全防止反流,但會減少瘤胃內容物中的固體物質數量。獸醫應將這些知識與適當的麻醉前準備和適當的圍手術期管理相結合,以確保這些動物的麻醉成功。
Ruminal tympany, bloat, regurgitation,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are commo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farm animal species that should be anticipated and addressed with proper precautions and the necessary preanesthetic considerations. Regurgitation and aspiration of stomach content can occur in farm animal species during anesthesia, especially in nonfasted animals. Ruminants normally salivate profusely during anesthesia. The triggering agents of malignant hyperthermia include stress (e.g., excitement, transportation, or preanesthetic handling), halogenated inhalation anesthetics (e.g., halothane, isoflurane, sevoflurane, and desflurane), and depolarizing neuro-muscular blocking drugs (e.g., succinylcholine). Similarly, halothane appears to be the most potent and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trigger of malignant hyperthermia in pigs. Preanesthetic fasting may not completely prevent regurgitation, but it will decrease the amount of solid matter in the rumen content. Veterinarians should incorporate the knowledge with proper preanesthetic preparations and appropriat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to ensure successful outcome of anesthesia in these animal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佳賓 台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曹永昌理事長以及張仲景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 張閎運先生 第一單元 別當硬梆梆空姐 根據台灣的官方統計,每年痠痛藥布在台灣的銷售量,就高達了4億3千多片,平均每個人每個月就用掉了6片之多,但是我們知道貼痠痛藥布,它可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等到它藥效一過,疼痛感又會起來...
腰椎痛英文 在 我的戰友是狼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20628
Hehe,我很想念你們!
今天的分享也是蠻長的,但一點一滴都很珍貴💓
是我成長的過程!也是關於我在學習IFS上的得著。
這次想要跟大家分享我由還沒有接觸Internal Family System (內在家庭系統)(IFS)開始到現在的一些轉變,因為自己實在覺得太神奇了!!!
由1月泌尿科那邊向我提出手術這個選擇,
我除了面對不了醫生12月時那種讓我難過的話,
還一直決定不了到底我想要手術還是繼續一輩子插著導尿管就算了......
那時,我很迷惘,也被醫生的話所傷。
而我老師有對我說這也是一種grief(傷痛),
是因為loss(失去)而來的grief......
失去某部份能力,也失去了對醫生的信任。
根據Kübler-Ross所指出,grief有5個階段,
分別是:Denial(否認)、Anger(憤怒)、Bargaining(討價還價)、Depression(憂鬱)和Acceptance(接受)。
於是我就在想,究竟甚麼時候我才能夠走到acceptance的階段呢?是不是真的有acceptance的可能性嗎?
那幾個月我都很傷心,只要別人一不慎觸碰到我的「傷口」,我的眼淚會忍不住不停流出來😅...
有一刻,我有點擔心,因為我失去了所有其他的情緒、反應及感受,感覺上自己是與世界分離的,不斷只覺得很傷心💔
後來有一次我要回醫院,
起程回醫院的那一刻,我用了很多時間和勇氣才能把自己推出去宿舍的房門,乘升降機到樓下已經有一種很強烈的恐懼感。坐上巴士,眼淚失控的流下來,把我的口罩都沾濕了...
換新口罩後我有在網上跟Helen聊天,然後她提供了我一個自我療癒的方法,很感謝她,但其實那一剎那我真的太傷心了,縱然有方法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天醫生要我住院,
然後我眼淚又再度失控,不是害怕住院!
而是我不知道我應該怎樣面對那群讓我傷心的醫生,也很怕受再一次的傷害.....
Inner Child(内在小孩)走了出來,它很傷心,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原來的好鈞...
Helen告訴我 好鈞被不同的parts綁架了...
所以我們要跟綁匪「談判」!
我那時改了「行動代號」叫叮噹...
因為醫生穿了工作服真的很像多啦A夢🤣!
過了一會我哭得更慘...
因為有一個相熟的護士跟我說「醫生傷害妳,但妳有權不被他們傷害到啊!」
然後我很不開心的找Helen聊天....我不明白這句說話的用意,我覺得好像是在指責我...好像甚麼都是我的錯!!!
Helen跟我說舊派心理輔導指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任,但這個說法其實有一點點不合理的....
Helen說每個「當時」的我都是脆弱的,「現在」的我不需要為當時的脆弱負責!而是慢慢用現在的我去修補那一刻的脆弱!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是我盡力保護著我自己。
那次住院,我很害怕......
我會用不同的方法盡量填滿每一個時間,不能讓自己靜下來。
早上、下午我通常會迫自己上課、做功課、上網找資料,而晚上我也有嘗試叫自己睡覺...但我一睡著,幾分鐘後就會驚醒,全身都是汗、也會發抖...睡了幾次都這樣,所以我決定不睡覺了...
我靜靜的坐在床上感受,並把我那天遇到的parts畫出來!
那晚12點53分我把「愛愛子」畫出來了,
是因為那天有一個很好的護士放工後長途跋涉幫我回大學宿舍拿我需要的ipad,還在她的家拿了一堆日用品和買了一堆零食到病房給我😭❤️;另一位去了隔離病房工作的護士則買了幾個蛋糕和消毒用品給我,真的讓我很感動,感受到滿滿的愛。
半夜2點半我突然遇上了「懦仔」,我們兩個的身體都軟軟的,互相依偎著.....我們沒有說太多話,只是坐著陪伴彼此...
到後來差不多4點,我遇上了「小傷」,我看到滿身都是疤痕的它。它拍拍我的肩膀,只對我說了一句「我知道真的蠻痛的」,忽然有一種被明白的感覺,身體有股暖流向著心口衝去....
可能我沒睡覺的關係,隔天我整天都呆呆的坐著。
但呆歸呆,我還是會傷心到很容易哭....
那段日子我沒辦法跟醫生說話,我都用寫的方法與他們溝通。
有人跟我說「醫生是醫治妳的人,跟他們關係搞差,對妳沒甚麼好處!」
對,沒錯!無可否認!我患的這兩個都是一輩子不能脱離的免疫系統疾病,我根本不能夠失去醫生!
再者,病人從來都是軟弱的一方,病人的角色永遠都很被動。醫生寫在牌板的治療方案,我們可以說不嗎?不能。我永遠都難以忘記有一次醫生Two MO(2 doctors’ consent)也要迫我做腰椎穿刺!就是因為打不通我媽媽的電話,所以就2個醫生簽下名要我做人生第五次穿刺.....
我一直說「不要,我不想做!我不要!」,但因為前幾天我忘記了時、地、人的資料,所以醫生覺得我不能為自己決定.....
那天我做完之後在床上平躺時還在流眼淚,覺得自己很委屈。
那天我還發了我媽咪脾氣🥺,我媽媽醒來後打電話給我,我哭得撕心裂肺的問媽媽為甚麼您沒有接到醫生的電話呢?好痛,為甚麼又是我?.....
其實我不是想罵媽媽,只是我覺得真的很痛,而醫生們根本不願意跟我溝通,就直接在牌板寫上LP這兩個英文字母,然後我就被迫去接受...
媽媽那天晚上來到醫院探我,她摸著我哭到濕透的頭髮跟我說了一句「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媽媽關了電話休息,怎料醫生就打電話來......對不起要妳再痛一次...我根本不想妳再做這個檢查!」
媽媽,我絕對沒有要怪您的意思!
我知道這些年來您每天照顧我也很累了,休息一下是應該的,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您能多休息!
(可惡,一邊打這篇文字紀錄還會一邊流眼淚耶🌚)
在病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是脆弱的!醫生看過最無力的我,看過抽筋的我,看過發40度高燒很迷糊的我,看過上腦時思緒很混亂的我,看過全身長滿疹子的我、看過不斷喘氣的我......
我知道我需要醫生的幫助才可以讓我的生活「正常」一點點!我明白我需要藥物的輔助。
但3月那次住院正是因為各個科系的醫生沒有足夠溝通而對我造成影響!我早就跟醫生說,做PE(血漿置換)的喉管不用就趕快把它拆掉,不然一直吃免疫抑制藥物和類固醇的我一定會受感染的。。。
我2月14日已經收到護士的電話通知說不用再做PE,然後我問護士甚麼時候能拆掉喉管?隔天,我收到的訊息是風濕科醫生說讓腦科醫生決定.....但腦科卻沒有給我任何答案,喉就一直白白擺在我身上再多超過一個月,終於細菌感染讓我發高燒了......
我很生氣,為甚麼您們醫生之間沒有人願意為我發聲?然後要等到感染了細菌、我發燒您們才說幫我拔除......?
請問您們是否把我當成人球?我到底做錯了甚麼事?為甚麼您們要懲罰我?還是您們做錯了甚麼,要我這一號病人為您們承擔後果?
看似很生氣的我,其實更多的.......是悲傷,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要遺下我一個人奮鬥好嗎?
另一件事,去年6月,醫生們曾經告訴我只要我接受治療,導尿管很快就可以拆掉的,
導尿管如是者放在我身上面1個月、2個月......至今已經1年了。
每次試拆都還是沒辦法自主小便...然後喉又插回去。生活上滿滿的不便,亦試過2次因為尿袋破損了,弄髒了我的褲子,雖然我不難過,但始終會尷尬......還因為SPS這個病,我肌肉收縮得很強烈,弄得我幾次都因為導尿管滑出/錯位 而要到急診室,很痛!而且光是2020年我就已經得過4次泌尿道感染,原因是插著導尿管所以反復尿道感染.....
前幾天醫生告訴我那些Stiff Person Syndrome導致了的後果很多時候都沒辦法reverse(逆轉),意味著我膀胱的功能可能就沒辦法再使用了.....我會不會考慮進行SPC手術(膀胱造瘻術)?
其實由1月泌尿科醫生跟我提到這個手術,我想了整整幾個月....因為畢竟就算做了手術,將來還是需要照顧那個傷口和造口,會擔心如果進一步活動能力變差,誰照顧我?我不希望再麻煩別人了!尤其不想再要媽媽辛苦,所以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我都盡量想自己解決!
在我很傷心的幾個月裡,我完全沒有辦法感受到其他parts,是完完全全傷心到麻木了,甚至連感受痛楚的能力都漸漸失去...拆完喉管的那2天正常會痛,但我竟然還上課...
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我還是不是完整的我?我將來也只懂傷心嗎?」我解釋不到自己的狀況.....
後來有機會參與創傷同學會舉辦的網上IFS講座,講師 阿池有提到當有一個part完全接管內心的時候,它會把人的self(真我)掩蓋住了,令人失去真我,被它主宰整個内心世界,從而慢慢影響這個人的世界觀。
講座前我都試過靜下來時回到自己的內心,我講「Hello~」但卻只聽到自己的回音,沒有任何另外的聲音願意跟我對話,我的parts都是背向我坐著的...
之後的一個多月裡,我很努力、很拼命的趕presentation(匯報)、功課、溫習考試内容和做FYP(畢業論文)的計劃書,沒有時間和空間靜下來跟內心相處、沒時間陪我的parts....
我讀的科系是輔導及心理學(就是諮商與心理學),我很多的功課都跟心理學和輔導有關的,每看一篇academic journal(學術論文)都彷彿能回應我内心的需要,慢慢縮短我與各個parts的距離!
它們特別喜歡在我正在忙和思考的時間出來找我😅😅,不斷重複播著某些畫面給我看,例如「愛愛子」很喜歡播我受大家愛護的畫面給我看,讓我記起自己是被愛和幸福的!
連後來溫習中文選修(明清小品文)的時候,我都在用心理學理論解釋古代文學家寫文章時的心理狀況,從而說出文章的藝術特質、風格,推移到現今社會中及與我人生經歷近似的情境中。
在溫習、做功課、FYP時不斷的跟不同parts connect,有時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有試過很尊重的跟它們說能否先讓我做好功課才跟它們聊😀,但它們還是常常會找到機會跟我談話,播放著我20幾年人生中開心、不開心、痛楚、害怕、擔心、興奮等的畫面給我看,特別有一些呈現出來的parts試過在我面前哭泣起來...我那時放下了手上的工作,陪在它身旁,嘗試明白它。不用說太多話,但我們卻緊緊連繫了!
到了今個月身體多了一點點狀況,
又會突然心跳加速、體力變差、背部很痛、很快就開始暈、全身盜汗,然後吐、四肢軟軟的.....我幾乎每天都待在家,連跟實習機構的site supervisor見面都改為網上....我覺得蠻悶的,但卻因此多了很多時間感受不同parts的存在。
加上開始上校外的IFS課程,很多時候一邊上課,透過導師、助教和同學們的分享中我發現了某些新的parts,原來很多parts是一直存在,只是我沒有發現過它們或是有一些我一直不敢接觸而已。。。
說實話,我一開始只覺得IFS是一種很可愛、有趣的心理治療,但我沒有實際體驗過...
直到我6月初看了一篇外國的學術研究論文是關於IFS與RA(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出了數據證明IFS能輔助醫生及藥物幫患者達到減輕痛楚的目標🤩🤩,文末更提到免疫系統病患及其他慢性痛症患者亦適用,加深了我對IFS的熱情,很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和嘗試,將來幫助身邊的病友認識屬於他們的內在家庭😀🔥🔥。
星期三是第四堂了,雖然每堂我都會很累,要集中精神2個多小時對我而言絕對很困難, 我有時一邊上課會忽然進入「好鈞思考模式」🧏🏻♀️此時我會拿筆輕戥自己的臉龐,痛楚令我可以回到精神一點的狀態🤣!
哈,現在正式學習IFS的過程才真正明白到in self對人的重要性有多大!
上一堂課因為巧合,我跟導師阿池和其餘2位學員分享parts曾經主動找我聊天的經驗,阿池說是因為信任的關係和我願意陪伴它們,令parts feel 到我重視每一個它們,所以才會主動找我的!
我想請問追蹤了我這個專頁一段時間的星星們有沒有發現以前我打的文字比較少,但由去年大概9月開始我打的文字愈來愈多、而且感覺內心世界變得很豐富?XD
IFS強調只有在client(當事人)的真我願意時,才有轉化的機會。或者就是因為我的真我願意,才讓我有機會轉化一些傷心、無力的parts,梳理了我的一些受傷經驗,讓它們成為我成長中最強大的力量!🌞🌈
雖然我現在還未可以完完全全從悲痛感中復原過來,但一步一步的經歷都能讓我有所體會,從中得著更多!
人生不單有快樂,如果一個人只擁有快樂的部分,那是一個不完全的人.....
感激除了快樂的部分外,我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部分陪伴我走過人生每段經歷、每個難關。
#Yeah5200字收工😂
#謝謝你們看到這裡💓
#我其實還是很希望有醫生願意陪我奮鬥的🥺🥺🥺
#您們願意陪我嗎?
#我愛IFS🧏🏻♀️
腰椎痛英文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劉真的困境-醫療抉擇的兩難>
大家喜歡的劉真安靜的離開她先生、女兒以及粉絲,再多的靈堂獻花與弔殤也無法彌補她的來不及說再見。
人生的幸福是健康與財富的相乘數,失去健康就一切歸零。但生病無法避免,人生最困難的決定之中,醫療抉擇絕對名列前矛。當自己或家人生病時,要開刀嗎?要插管嗎? 要化療嗎?要截肢嗎?要換肝嗎?to be or not to be?絕多數人陷入生死相煎左右為難的困境。要訴之理性?醫學太專業資訊又不足,要訴之直覺?直覺如求神問卜買彩券豈能盡信?碰到這種情況,人們要如何做出聰明無悔的決定來降低不測的風險呢?
(一)有科技才有選擇
首先,病家有選擇是因為醫學的進步,一個心臟衰竭的病人考慮是否做心臟移植是因為有換心的技術,主動脈狹窄在過去只能任它惡化,但現在有了瓣膜置換術的選擇。有積極的治療選擇就一定更好嗎?不知道,這是另一個議題,我們在下段討論,但絕大多時候有選擇才有機會,才有希望,病家當然可以選擇「維持現狀」 status quo,以劉真事件看這是更聰明的選擇,但這是事後之明,人生最大的無奈就是無法早知道,下注離手,機會與風險並存。
(二)希望與權衡取輕
病家因此選擇有風險的手術是基於「希望」,期望一牢永逸的擺脫病纏,但醫師選擇風險較高的手術可不是基於「希望」,而是依據「權衡取輕」trade-off,「權衡取輕」就是為病人找出傷害較小利益較大的治療方法。生病無全順,通常只剩壞與次壞的選項,醫師的職責就是協助病家做出較好的抉擇。
(三) 風險無所不在
即使走路也可能車禍,人生的風險無所不在,所以說「醫師不是神,沒有零風險的手術。」醫療的風險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是病人端,病人是否太衰老,有嚴重共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肝腎病),有免疫過敏血液問題等等,這決定病人是否支撐得過麻醉手術過程及術後恢復。另一則是醫療端,醫療端包括醫院醫療團隊的整個系統。因為人就可能犯錯,醫療是人的行為,無論多小心還是可能有誤,統稱為「醫療錯誤」(醫誤)medical error,這並不表示一定是醫療團隊的錯誤。手術的醫誤最多也最嚴重,尤其是心臟與大腦手術。
(四) 醫誤的來源
醫療的副作用造成新的疾病稱為「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舉例來說,病人術後感染肺炎就是。醫源性疾病通常不是醫師的錯,而是治療本身的副作用。即使是醫學最進步的美國,統計一年因為「醫誤」損失的性命達10萬人浪費171億美元。(Van Den Bos, 2011) 像「壓瘡」、「術後感染」就是醫誤前二名。舉我較熟的脊椎手術為例,平均每個手術犯2.2個醫誤。進一步分析原因有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技術,另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判斷與處理失誤,其他50%則是醫師外的原因如麻醉、護理、設備、延遲等等。(Rolston JD, 2014)可見手術風險高,即使你到最好的醫院,拜託到從不犯錯的神醫為你手術,還是有另外50%的參與者系統環節可能出差錯,更何況絕沒有零失球的神醫。事實是當病家起心動念簽了手術同意書,排定開刀時間後,就已經在「手術賽局」裏,風險無法全知,不能完全避免,病家必須有這種心理準備。
(五)手術分成三種
首先需瞭解手術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緊急手術」,不手術馬上有生命危險如內出血癌症或槍擊,第二類是「選擇性手術」elective surgery,能夠改善疾病與生活品質的手術如椎間盤突出,白內障或痔瘡手術。第三類是「改善形象及功能手術」如整型隆乳近視手術。第一類手術不需考慮,風險再高也要做,至於第二類與第三類則值得好好考慮,因為病家的期望中絕不包括死亡或終身殘障。
(六) 保守療法
人有兩種。「風險趨向者」與「風險趨避者」,醫療的選擇常與個性有關。此二者醫師病人都有,自覺藝高膽大醫師為高齡多病十分嚴重病人手術,病人為整型接受削骨隆鼻等多次手術。但面對醫療風險,保守點可能更好。天下文化有一本書「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練」,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阿圖葛文德醫師,此書英文直譯應該叫「併發症」complication。作者說:「醫學沒有那麼完美,也沒有那麼神奇。病人抱持過多的期待常要失望,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手術,也不能保證病人術後一定會好。」
病家常不瞭解「併發症」,對手術抱持不切實際及一廂情願的想法,醫師不僅不該因利益推波助瀾陷病人於險境,反而該堅持立場,不必開刀的要說服病人不要手術。前台大朱樹勳教授稱讚神經外科黃勝堅醫師是好榜樣,他立場堅定很少讓步,總是勸退病人能不開刀儘量不開。他說:「愈早跟病人解釋手術風險,提供的資訊愈豐富,病人通常會打退堂鼓。」黃勝堅醫師經常拿自己的「腰椎滑脫」來規勸病人,雖然下背疼痛影響走路,但他從來不想開刀,而且照常打網球。「手術若不具有急迫性,可以與它共存,試著去忍受它。」
像黃醫師這種自己不開刀也勸病人不要開刀的醫師少之有少。大多數外科醫師是力勸病人開刀,但自己有問題時卻變鴕鳥。德國有一項研究,調查醫師自己生病時是否願意手術?結果發現多數外科醫師都不願接受手術,83%醫師認為治療椎間盤突出或慢性背痛,手術是多餘的。其他疼痛的髖關節壞死疾病,74%醫師也不開刀;64%醫師不修補受傷韌帶;57%拒絕網球肘手術。這些外科醫師似乎寧可相信「憑藉自已與自然的康復方式,才是上策。」(朱樹勳, 2008)外科醫師天天開刀當然比別人更深切體會手術的利弊得失,他們採取保守療法不願手術更值得深思。
(七) 醫師的道德風險
病家還需提防醫師的道德風險,醫師的道德風險是什麼?那就是為了業績壓力與個人利益的過度或不必要手術。天下雜誌曾做過一專集「過度醫療誰的錯?」指出台灣過度醫療的推手有三:第一是扭曲的健保總額制度,使得每家醫院都拼命衝營業量與自費醫療;第二是以業績計算醫師的薪資與獎金,許多醫院甚至沒有給醫師底薪,純粹以營業額的比例當醫師業績獎金,這使得內科醫師有明顯誘因多開藥與多做檢查,而外科醫師則是多開刀及多使用自費器材;第三是醫院、醫師與藥商、儀器商互相結合謀利的共生結構,如多開藥賺藥價差、多開有器材的手術賺器材佣金。(黃靖萱, 2011)我一位學弟在某醫院骨科,他的業績壓力是每個月500萬,這使得他必須抓住每個可以手術的機會。或許多數外科醫師不是如此,但聽憑片面之詞就去開刀絕非明智,在拙著「背痛怎麼辦要手術嗎?」我建議要找第二意見,但同一科醫師們很難直接去講得罪同儕的意見,所以第二意見應該要包括內科醫師,第二外科醫師意見則需要問話技巧及聽懂弦外之音。
腰椎痛英文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佳賓
台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曹永昌理事長以及張仲景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 張閎運先生
第一單元 別當硬梆梆空姐
根據台灣的官方統計,每年痠痛藥布在台灣的銷售量,就高達了4億3千多片,平均每個人每個月就用掉了6片之多,但是我們知道貼痠痛藥布,它可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等到它藥效一過,疼痛感又會起來了,長期疼痛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慢慢腐蝕人的行動以及精神。
中醫上又是怎麼看這些造成筋骨痠痛的原因呢?
而「痛」這個字的意思,原來和身體通道有關!?快來看這集的精彩解說吧~
第二單元 關節疼痛如何治療
關節疼痛又有分為幾種,例五十肩、媽媽手或是網球肘。
如果用針灸治療肩頸的話,肩膀上面就有所謂的肩三針,當然腳上也有穴位,那麼針對肩頸問題要插在腳上的穴位是在哪裡呢?想解決這些疼痛問題不要懷疑繼續看下去!
第三單元 退化性關節炎怎麼吃才好
退化性關節炎在幾個部位最常發生,例頸椎的退化性關節炎、腰椎的退化性關節炎叫骨刺和大腿骨及最常見的膝蓋性關節炎。
張閎運執行長介紹比化學合成的鈣片還更好的3種食物!!小魚乾、海帶、秋葵~
曹永昌理事長說酸的東西不能吃!?跟痠字也有關!?快聽他怎麼說
第四單元 【肉桂山藥鳳爪】
本集介紹能補充膠原蛋白,又可以防止骨質疏鬆的一個料理,吃雞腳補腳,讓你走起來像飛一樣XD
〈功效〉補充膠質、預防骨質流失。
〈食材〉鳳爪6支、鮮山藥半斤、秋葵6支
〈藥材〉黃耆1兩、熟地黃3錢、茯苓5錢、肉桂5分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OO8KWSjca4/hqdefault.jpg)
腰椎痛英文 在 loveelva0824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數位音樂
iTunes ➲http://goo.gl/OHpm9G
KKBOX ➲http://goo.gl/X77xnU
myMusic ➲http://goo.gl/V5hncn
Omusic ➲http://goo.gl/kuhVl2
Spotify ➲http://goo.gl/T0QVo7
來電答鈴
中華電信➲http://goo.gl/YWprwB
台灣大哥大➲http://goo.gl/qgrrzt
遠傳電信➲http://goo.gl/PT2CJA
實體購買
博客來➲http://goo.gl/GnhhYD
五大➲http://goo.gl/fnIVh3
誠品➲http://goo.gl/tXUM5P
佳佳➲http://goo.gl/C0dQvw
玫瑰大眾➲http://goo.gl/jP6Ayn
---------------------------------------------------------------------------------------------
敢傷
詞:小寒
曲:都智文
就不要再打 這電話號碼
就算預感我在掙扎
能做 甚麼 解答
說過要瀟灑 卻問愛去哪
要弄哭彼此才問我還好嗎
你疲不疲乏
我敢愛為何不敢傷
有情話多少就有謊
我很好不用你幫忙
受點傷 淚水會淌 也算正常
我曾感動如何不感傷
怎麼未來會屬於過往
此刻我是勉強或者堅強
也想都不用想 散場
敢愛敢傷 我會堅強
還不懂裝傻 也不用盔甲
愛個人沒那麼複雜
眼神 感受 表達
拿愛沒辦法 世界不會垮
但弄疼了我卻問我還好吧
你都沒覺察
我敢愛為何不敢傷
有情話多少就有謊
我很好不用你幫忙
受點傷 淚水會淌 也算正常
我曾感動如何不感傷
怎麼未來會屬於過往
此刻我是勉強或者堅強
也想都不用想
我敢愛為何不敢傷
勇敢的愛不能模仿
這一次痛也不投降
受過傷 擦擦手掌 一切如常
我曾感動也感傷
誰教我太相信我們倆
此刻我是勉強或者堅強
也想都不用想 散場
---------------------------------------------------------------------------------------------
❥ELVA蕭亞軒〈敢傷〉秀獨舞 激烈倒地差點傷到腰椎
❥將失去的歇斯底里收束為舞不斷受傷依然勇敢向前
ELVA新專輯《不解釋親吻》第二波主打〈敢傷〉MV,由〈遺失的心跳〉編舞老師Mariel & Keone Madrid為她量身打造「崩潰SOLO獨舞」,融合現代舞和抒情爵士風格,她求好心切不斷重來、加上MV中有一幕靠牆再往後倒地的對嘴鏡頭,連續重覆超過6次,不僅腿上全是瘀青,腰椎也差點受傷,她坦言:「這支舞比以前的舞蹈更內斂、但卻有更多的力量和情緒。」
〈敢傷〉的SOLO舞蹈宛如一齣舞劇,ELVA親自翻譯歌詞為英文,讓來自洛杉磯的夫妻檔編舞老師Mariel & Keone Madrid更瞭解歌詞的意涵,「他們設計出緊閉在房間中,藉由桌椅和床舖舞出孤獨感的單人舞蹈,強調柔軟與俐落之間力道的對比,非常符合我的期待。」舞蹈中手部收起眼淚的動作,既「感傷」又「敢傷」,充分表達歌詞情境,但高難度舞步也讓ELVA吃足苦頭,包括穿著高跟鞋躍上長凳、還要在上面展現舞蹈的力與美,拍攝結束後她腿上瘀青整整一週無法消除,Instagram上的街拍照片還因此引起粉絲關注。
〈敢傷〉歌詞寫道:「我曾感動也感傷,誰教我太相信我們倆,此刻我是勉強或者堅強,也想都不用想、散場。」被問到私下是否「敢傷」?ELVA坦承:「每支MV都會讓我想到一些事,會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和回憶。」她說,對嘴時會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出來,還因太過投入一度落淚,是因想到傷心的事?ELVA表示,主要是配合導演「釋放情緒」的指令,想到過去的傷心回憶,不禁自然流淚。她在MV中時而崩潰滾地、時而蜷縮牆角,對嘴鏡頭中,更有一幕需要ELVA靠牆再自然往後倒,ELVA使勁把自己「摔」在軟墊上,完美主義的她堅持連摔6次,最後是導演於心不忍喊停:「我怕妳再摔下去,腰椎就要受損了!」
❥深情投射MV中 對嘴一度落淚 羞夾男模十指交扣
❥48小時未闔眼 她笑稱新輯每首歌的MV都迎接黎明
---------------------------------------------------------------------------------------------
敢傷不解釋 敢愛就親吻
2014 摩登天后 ELVA蕭亞軒
閃耀樂壇 自信軒言
加盟索尼音樂全新專輯『不解釋親吻』
8月22日不解釋發行
❥不解釋親吻 專輯唯一簽唱會
時間:2014年8月31日(日)14:00
地點:台北西門町聯合醫院前廣場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main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m3m0R7GhJE/hqdefault.jpg)
腰椎痛英文 在 都叫做坐骨神經痛。舉例而言: 1. [頭痛]是症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腰痛]是症狀,[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是診斷; 所以,{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個 ... 英文的{坐骨神經痛},叫做sciatica(症狀);而坐骨神經受傷所引起的神經痛,則稱 ... ... <看更多>
腰椎痛英文 在 疼痛英文hurt vs. ache | 背痛手臂痛腳痛全身酸痛英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