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同性戀更容易懷疑自己的成功只是僥倖?艾瑪華森也曾遭遇的「騙子症候群」】#關鍵專欄
「冒牌頂替症候群」(又稱騙子症候群)在19世紀曾被認為是女人歇斯底里的症狀之一。直到近期,臨床學家才發現這些症狀也會出現在高成就的男士當中,如愛因斯坦在臨終前可能受苦於這些病症。
不過,多數研究仍指出,騙子症候群更容易發生在頂尖的女人、同性戀。因為當這些族群衝破父權體制的「玻璃天花板」後,迎來的敵意會讓人產生自我貶低:「我不屬於這裡。我只是運氣好罷了…...」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女人 #同性戀 #冒牌頂替症候群 #騙子症候群 #艾瑪華森 辣台妹聊性別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月娥因為一通電話發現妹妹身體似乎不對勁, 強迫她急診檢查,沒想到頭痛嘔吐的症狀居然是腦溢血... #別隨便吃止痛藥 #及時發現撿回一命 黃越綏生前做完身後事 http://user26097.piee.pw/F8PFX 【20190523 病榻前的心情】 完整版請點▶▶http://use...
「臨終前症狀」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Bodylearning - No.1 brand of the Spine Care in T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善終旅程- 臨終前會出現哪些徵兆一、人之將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臨終前症狀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是身為人的最後考驗,一場漫漫人生的總清算。
▍此時需要的是信仰、是靈性對話,與安住彼此身心的陪伴……
有些人一路走得自在安穩,
有些人愈到生命末期,愈是焦慮惶恐。
現代醫學難解的心靈困境:
醫者、患者與家人如何面對即將迎來終點的生命,
給予顧全「身、心、靈」的照護?
科學有其盡頭,醫學也非萬能。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十五年的張明志醫師,觀察到許多癌末病人所經歷的症狀,皆屬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靈性困擾」。
諸如 #無名發燒、#吼叫、#看見黑衣人、#聽見怪聲、#夢見自己死亡 等,許多容易發生在臨終病人身上的譫妄現象,在先進的影像檢查中,結果往往顯示一切正常;既無法以特定病理解釋,也難透過精神科藥物及治療手段解決,因而時常被誤判、忽視。病患的苦痛和恐懼真實存在,卻因科學的極限與家人的避而不談而被否定。
此問題的根源,要回溯到患者與家屬本身如何看待生死。張明志醫師大量列舉臨床個案為例,以其多年經驗,揉合古今各派別宗教、哲學與生死觀,引據聖經、佛典,也及老莊思想,為讀者提供安定身心、一路好走的解方──
死亡可以癱瘓一個人的德性或修為,但也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拉回到「神」的大能上。與「神」共好,便能在信仰中求得撫慰與力量。
▩■▩■▩■▩■▩■▩■
▍血腫科主任的靈性解惑,知生也知死的生命課題
Q:何謂靈性困擾?
A:意識或潛意識、自主或不自主、他人可察覺或不能察覺的,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
Q:怎樣的人容易有靈性困擾?
A:正在生死交關處,安寧病房或瀕臨死亡的病人較為多見。
Q:如何看待靈性困擾?
A:靈性的困擾,與病患個人的人文背景較有關。它不是大腦顳葉、額葉、枕葉的問題,也不是血管、多巴胺,或腦內啡的問題,而是病人面對生死關時所呈現之心理與靈性上的問題。
奇特的靈性困擾,多數是在提醒我們,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賽跑裡,已搖響最後一圈的鈴聲:是檢討成績的時候了。
▩■▩■▩■▩■▩■▩■
★-專業推薦-★
張醫師以其多年陪伴末期癌症病患所體悟的靈性關懷經驗,不分宗教信仰的理論及體驗,撰寫出最接近癌末病患的臨床關懷。藉由個案討論的帶領,讓讀者可體會各種癌末生理現象的靈性表達,合理解釋各種靈異的環節,以宗教關懷的理念去完美闡釋,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也可啟發其靈性領域的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課堂上學習不到的體驗,是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才能有的親身體會及經歷。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我們不能總是看著外國人的死法,來幻想自己將來必然的死亡情境。張明志醫師的這本書,正是極少數台灣本土化「臨死覺知」與「靈性陪伴」的紀錄,值得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安寧志工,以及未來必然會成為家屬與末期病人的我們閱讀參考。──#許禮安(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專文作序-★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醫護聯合推薦-★
朱為民(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李春杏 (自由工作行動護理師)
張正雄(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
楊育正 (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鄭安理(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榮譽院長)
蔡兆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
謝瑞坤(前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8月25日上市📣
臨終前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5萬人心疼【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許多醫護人員為了避免病毒擴散,紛紛站上第一線救援,令人十分敬佩,但他們同時也承受了不少壓力。一名護理師就透露,自己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總是睡不好覺,有時候還會做惡夢,夢到病人在插管,竟然被嚇醒。不少網友看到後感到心疼,紛紛喊話鼓勵。
護理師的PO文曝光後吸引1.5萬名網友點讚,不少人留言表示「謝謝所有在第一線辛苦的醫護人員」、「沒有人是特別勇敢,感謝您們的使命感」、「感覺壓力大到爆,加油,會過去的,一起努力」、「感恩佛心的護理人員。祝福妳們一切平安」[1]。
■不只倖存者和家屬 連醫護、救災人員也難逃創傷症候群 更需要細心關懷
曾參與921地震心理復健的精神科專科醫師吳佳璇表示,突如其來的重大意外,往往讓罹難者與家屬瞬間天人永隔。而第一時間參與搶救的救災人員,往往最早抵達現場,看到毫無遮掩的慘劇狀態,當下又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人,心中的焦慮緊張與痛苦,會促使他忘記自身安危與害怕,全力救助;但從第一線退下之後,眼前不斷浮現的現場情慘狀,也會增加救難人員陷入創傷症候群的危機。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醫護人員身上,尤其見到年紀彷如親人的傷者,想全力挽救卻力不從心、拚了全力也難回天的當下,那種揪心更是難以忘懷。吳佳璇說,救災人員及醫護人員也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必須特別注意,救災的人和醫護人員也要量力而為,維持作息正常,才能持續助人,也讓自己不要變成受害人[2]。
■珍惜醫護吧! 英研究發現近半ICU醫護可能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疫情輕重,守在各國最前線之一的便是醫護人員;然而,長逾一年的疫情不僅威脅前線醫護生理健康,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據英國13日發表一項研究,英國加護病房(ICU)醫護有近半可能罹患嚴重精神疾病,包括嚴重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
據《路透》,這份研究刊載於《職業衛生雜誌》(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研究對象為英國9個加護病房(ICU)的700多名醫護,研究日期為2020年6、7月間,英國當時正準備進入新一波疫情高峰期。
研究發現,有45%的研究對象出現嚴重心理健康障礙,程度至少已達4種嚴重精神疾病之1的臨床意義閾值,而研究對象在4種嚴重精神疾病中,具體分布情況為嚴重憂鬱症6%、嚴重焦慮症11%、創傷後壓力症候群40%以及問題酗酒7%。
更令人心痛的是,研究發現,有8分之1以上研究對象表明,自己在受測的近2週內,有出現過「死一死更好」的自殘或自殺念頭。《路透》分析,英國加護病房醫護工作壓力大,除必須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中,人力及設備的資源短缺問題也造成影響,這種嚴重心理狀態可能對醫護的工作能力及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對此,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格林博格(Neil Greenberg)分析,加護病房醫護要面對的是高死亡率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提供患者足夠的臨終支持,還要解決醫病溝通上的困難,這些事情對前線醫護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為所有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3]。
■照顧別人別忘了照顧自己-給照護COVID-19第一線的英雄們
從2021年5月11日起,台灣已進入COVID-19的社區防疫階段,全國提升到第二級防疫警戒。接下來由於雙北連日破百人以上確診。
►5月15日雙北升級第三級警戒。同時,醫療系統擴大開設專責病房、啟動責任醫院,開設戶外篩檢站。
►5月16日亞東醫院爆發台灣有COVID-19疫情以來最大的院內感染,共有18例確診,包含2位護理人員、9位病人與7位陪病者。
►5月19日全國升級進入第三級警戒兩週,最後5月25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
►5月27日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到6761人,死亡59人。雙北第一線醫療量能緊蹦,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甚至在個人臉書上,發出Hospital need help的呼籲。
►5月31日,雙和醫院三位護理人員被隔離確診的老翁砍傷,送至急診…
■照護COVID-19個案身心壓力更大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上千位醫護人員因為照護COVID-19的病患而受感染而過世。雖然COVID-19不像SARS致死率高,但是傳染力更高,特別是這些變種病毒。照護受感染的確診個案並非一般的醫療照護,醫療人員會面臨更大的身心壓力。
►例如:穿脫維持個人防護專備的穿脫維持,就是一個特別的壓力,常常為了避免穿脫所造成的浪費防護裝備,有些醫療人員甚至在穿戴時間不喝水、不上廁所。另外,擔心自己受感染,擔心自己將病毒傳給家人,也是常見的焦慮來源。照護COVID-19確診患者的狀況惡化、孤單過世,也可能因為過度投如而有挫折與自責,產生替代性創傷的症狀。
■避免工作倦怠耗竭(Burnout)
這是一場長期戰爭。即便已經有疫苗發展出來,看來這是一場長期戰爭。所以工作人員要小心倦怠耗竭(Burnout)。心理學上這種職業耗竭包括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cynicism)和 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常常因為持續工作產生的的身心倦怠,士氣下降與消極,進而效能下降。
▶在這邊建議第一線醫療人員可以用「休、停、活、支、意」五種方法避免耗竭。
■小心替代性創傷 (vicarious trauma)
第一線照護人員暴露在生死邊緣,也可能情感過度投入。這次COVID-19有些比例可能會成為重症甚至插管,對照護人員會有挫折感。這些個案也常常因為感染隔離,家屬無法在身邊。國外已經有許多例子,患者過世時沒有家人在旁,這時只有醫療人員陪伴。醫療人員也容易投射家屬或患者的角色,感同身受。
「我們的歲月靜好,因為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醫療人員是對抗COVID-19病毒的戰士英雄,我們應該給他們適當的配備與資源,並讓他們適當的輪替與休息。面對COVID-19的戰役,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一起合力打贏這場仗[4]。
■各界支持、避免責怪才能增強抗壓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憶起 17 年前的抗 SARS 戰役,同樣對於一線人員造成莫大的精神打擊。蘇東平指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
直接與病患接觸的照護者,應該盡量降低其危險因子,例如避免讓有精神疾病史、年紀較輕以及對COVID-19持有負面感受的工作同仁參與。無可諱言的是,正向、樂觀的對應態度,和社會與家庭的強力支持,可以增強醫護照顧者對抗急性壓力的侵襲[5]。
■抗疫之路,您不孤單-關懷醫護身心壓力
在COVID-19疫情的籠罩之下,身處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往往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在臺灣,許多醫院為了幫助醫護人員紓解身心壓力,花費許多心思,而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簡稱奇美醫院)正是其一,當醫院院方全力相挺,醫護人員的身心獲得支持,態度就更有自信,工作也更無後顧之憂[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三立新聞) 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1.5萬人心疼: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53204%E2%80%8B
∎[2] (康健雜誌)「普悠瑪翻覆意外》不只倖存者和家屬 連醫護、救災人員也難逃創傷症候群 更需要細心關懷」: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8264
∎[3] (自由時報)「珍惜醫護吧! 英研究發現近半ICU醫護可能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09565
∎[4]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照顧別人別忘了照顧自己-給照護COVID-19第一線的英雄們」: http://www.depression.org.tw/communication/info.asp?/74.html
∎[5] (Heho健康)「抗煞醫護猶存心理創傷!名醫蘇東平: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81042
∎[6] (衛生福利部)「抗疫之路,您不孤單-關懷醫護身心壓力」:http://www.mohwpaper.tw/adv3/maz28/utx05.asp
➤➤照片
∎[4]
▶照顧COVID-19醫護人員的壓力
▶護理人員個人防護專備的穿脫維持
▶第一線醫療人員可以用「休、停、活、支、意」五種方法避免耗竭
▶避免耗竭五方法「休、停、活、支、意」
∎( ETtoday新聞雲 )「山根壓出口罩印!護理師「憔悴模樣」曝光 2萬人哭了:最美的臉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04/1999452.htm#ixzz6xqEnrLRi
▶受到本土疫情影響,全台醫護疲於奔命,幾乎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一名江姓護理師張貼了下班時的照片,臉上充滿明顯的壓痕,憔悴的神情曝光,讓上萬網友感到十分心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醫護人員 #護理師 #醫護 #PTSD #精神健康 #替代性創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 奇美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臨終前症狀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楊月娥因為一通電話發現妹妹身體似乎不對勁,
強迫她急診檢查,沒想到頭痛嘔吐的症狀居然是腦溢血...
#別隨便吃止痛藥 #及時發現撿回一命
黃越綏生前做完身後事
http://user26097.piee.pw/F8PFX
【20190523 病榻前的心情】
完整版請點▶▶http://user26097.piee.pw/GR4U8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 #蔡佳芬 #傅俊豪 #梁惠雯 #楊月娥 #陳慧娥
臨終前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了極限,生命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
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及生死問題,容易陷入死亡恐懼。
「這麼苦,人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是我?我沒做壞事啊!這是報應嗎?」
「我還有好多事沒完成,還來不及享受人生,我不甘願!」
「五十年來的恩怨,我該如何原諒?」
「除了身體,我還有心靈問題……怎麼辦?」
「我該如何說再見?」
「我有高齡老母,該求生還是求死?」
「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我聽到隔壁床往生前的喘息聲,是不是很痛苦?我會不會像他那樣痛苦?」
「如果我死了,會去哪裡?極樂世界嗎?師父你也沒見過或去過,如何讓我相信呢?」
面對這麼多關於生命與生死疑惑,該如何回應呢?
本書描寫十六個末期病人的生命故事,讓人彷若身歷其境,走過十六個不同的人生與生死課題。他們在與作者對話中,回顧自己的一生,對生命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療癒了對生死的恐懼,看見生命最精采的風景。
十六個生命故事,同時帶出十六種臨終學習課題,詳盡描述當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歷程,身、心、靈會經歷哪些階段的變化?瀕死症狀──四大分解與臨死覺知是怎麼回事?面對死生變化過程,我們要依持什麼?如何克服死亡恐懼,減緩臨終痛苦?最後,又該如何破繭而出,得到新生?
本書作者釋德嘉、釋宗惇等,從醫院走入社區的靈性關懷,有二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結合西方安寧醫療與佛法立論基礎下,談實際的臨床生死。這是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結合臨床宗教師,根據臨床研究經驗而發展出來、非常適合東方人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可說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善終方程式。對無法正視死亡、害怕臨終、且有諸多疑惑和恐懼的一般人來說,提供了完整的臨終與靈性照顧的方法。
作者簡介:釋德嘉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
‧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
‧三學苑住持
‧大悲學苑監苑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作者簡介:釋宗惇
‧大悲學苑住持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臨終前症狀 在 Bodylearning - No.1 brand of the Spine Care in T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的老人至臨終前的臥床時間長達7年以上,而芬蘭的老人居然可以做到臥床7周即可平順善終!
這其中的差距在哪裡呢?
小心,我們可能無意間有「錯把身體當物品」錯誤迷思。
釐清自己對待身體的方式,拉回自己對健康的主控權吧!
--
↓↓↓學習鄭雲龍老師親授的「脊椎強背術」課程↓↓↓
https://goo.gl/r0xNLa
↓↓↓打造健康抒壓生活習慣的「抒壓降火養生術」工作坊↓↓↓
https://goo.gl/cnzD6q
身體智慧官方網站︰
http://www.bodylearning.com.tw/
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PDF] 臨終護理臨終護理Palliative care統計兩百個病人在死亡前四十八小時內出現的症狀資料來源. 症狀及徵兆. 病人數%. 呼吸雜聲. 56. 統計兩百個病人在死亡前四十八小時內 ... ... <看更多>
臨終前症狀 在 臨終前48小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PDF] 臨終護理臨終護理Palliative care統計兩百個病人在死亡前四十八小時內出現的症狀資料來源. 症狀及徵兆. 病人數%. 呼吸雜聲. 56. 統計兩百個病人在死亡前四十八小時內 ... ... <看更多>
臨終前症狀 在 善終旅程- 臨終前會出現哪些徵兆一、人之將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人臨死亡之際,首先是地大融入水大。這時候感覺到有山壓之苦,身體無法動作自如,同時眼前出現如陽焰的光,閃爍、浮動。 然後是水大融入火大。這時候感覺寒冷濡濕,有如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