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請盡你最大的努力來保有生活的自主空間
福原愛與江宏傑的婚姻狀態這幾天備受矚目
比起夫妻關係
媒體更是聚焦在福原愛與婆家成員的點滴互動
像是有共鳴一般
是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能夠感同身受的「痛點」嗎!?
婆媳問題、公媳問題、妯娌問題、姑嫂問題…等等
媳婦和婆家成員的問題一直是諮商室中最常被談論的話題之一
關於女性和婆家姻親的關係問題
在我們文化中真的可以說是歷久不衰!
是否與婆家同住?最常被考量的大概是以下的問題
A. 經濟因素
B. 孩子照顧的需要
C. 長輩的期待(和這些期待會被處理的方式)
D. 婆家成員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E. 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我觀察到很多人的考量都是由上而下
我卻認為考量的順序該是由下而上
仔細想,經濟與孩子照顧等問題相對來說是好安排的
但下方的性格與生活習慣,卻是很難被突破的
你以為的現實常不是最現實的現實
現實是,若長期無法克服互動與關係上的問題
往往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痛苦與壓力
甚至影響到夫妻關係到底能不能走下去
或者留著名存實亡的婚姻
或者其中一方另有他的花花世界
或者在同床異夢的婚姻中還繼續生孩子,問題越來越難解
所以今天我想先來談的是這三個部分
V長輩的期待(和這些期待會被處理的方式):
公婆當然會有他們的期待,但同住這件事情就更考驗「夫妻處理家庭人際關係的知能」以及「同住家庭成員的人際界線」,媳婦的角色時常是很微妙的,而先生面對長輩的期待中如何溝通(或周旋?)的能力真的很關鍵。
我曾聽過一個例子,長輩希望與兒媳同住,也想幫忙許多家務,但每次來夫妻房間收垃圾桶時,會認真留意"孩子們"都買了些什麼東西,是不是有買不必要的東西呢?並且認真的繼續教育"孩子們"要如何生活。
自己的需求都藏到垃圾桶裡的空間了,還要被掏出來檢討,壓力該有多大呢!?
但常常在這樣的例子中先生會覺得這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所以,做婚後是否要同住的決定前,請先留意先生是不是願意妥善處理這些問題。
有人會問,那婚前要如何得知呢?其實最晚在談結婚的過程中,就能看見夫妻雙方會如何面對自家長輩的各種要求與期待。
V婆家成員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我時常認為在婚後才認真去看這件事情是很危險的,其實在戀愛的時期就應該慢慢地觀察、相處,甚至是磨合,磨合不來認賠殺出,也是一個很值得慶幸的決定。
改自己跟先生的性格都難如登天了,何況是要改公婆的!
所以不要太天真的想說婚後彼此磨合,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個很能被磨合的人比較實際吧XD
雖然我不知道福原愛與婆家成員的真實性格如何,但看新聞還有”愛媽”也同住在一起,不用心理師也會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取得平衡的狀態。
V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了解自己一直都是心理諮商中最重要的事!
尤其講到關係,很難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婆婆跟A媳不合跟B媳合,B媳跟前婆婆不合跟現任婆婆合,人跟人相處也很講究適配性的
(當然我們還是不時會遇到跟全世界都不合的那一種人,但前面有個坑還是硬要踩進去,不也是一種很需要心理諮商的狀態?)
千萬不要忘記去了解自己的性格與界限。
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例子,婚後一開始想說試試再說、盡量忍耐,忍啊忍的幾年就過了,一個個的忍耐變成了理所當然,最後崩潰了開始面對要搬出去的問題,變得像是一個撕破臉的過程,進退兩難。
───
說這麼多不是認為絕對不能跟婆家成員同住
這是需要經過大腦評估思考的
這個答案完全是因人而異的
這一個在都市生活成本頗高的高壓力時代
真的是很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
與婆家、娘家、同住或不同住都是各有利弊
同住一起可以是階段性的安排
又或者先分開住,在長輩年紀大有需要時再住在一起
都是可以溝通討論的方案
最重要的是夫妻兩個要站在一起
除了理性的站在現實層面討論
還要感性的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處境著想
當然,以上說的大多還是從妻子的角度出發
因為我立志要做個優雅的媽媽嘛XD
我們努力的要性別平等
但性別不平等的歷史如此悠久
環境能給我們的總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我們都是走向平等之路的實踐者,共勉之!
#有好多問題是在拍婚紗照前就要認真思考的
#打開你的眼睛張開你的耳朵用聰慧的心為自己做決定
#心理師思考關係
#諮商心理師
#婆媳問題
#夫妻關係
#38婦女節
與婆家 不合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師想說的媽媽愛自己
這些年在不同的場合遇到很多不一樣的母親。
特殊兒的媽媽,
和孩子得在天家再見的媽媽,
感受到被原生家庭與婆家夾擊的媽媽
孩子經歷了創傷的媽媽,
長年偽單親不知終點的媽媽⋯
每一位母親會遇到的問題,
有時在這些媽媽們身上困擾好像都放大了數十倍,
可能是問題太過錯綜複雜,
也可能是身邊的幫手寥寥無幾。
每每看到這些媽媽們一個人的身軀, 承擔著大大的重量,除了感同身受外
我有很多話想説:有時是不捨,更多是想要說:
那是一種換作是我也不會做得更好的佩服。
然而,不是每個母親都有餘裕來我這說説話,
有時是被時空與資源限制,
我相信也有些媽媽被情緒與環境困住,
沒有覺察到自己需要被幫助。
如同有許多 #產後憂鬱是無法被自己覺知的,
以為自己就是什麼也做不好,無助、自責與焦慮像個網把自己籠罩住。
更可怕的是這些生活的磨練會把 #愛自己 這些聲音當成是多餘的,甚至是感到憤怒:
「你覺得我不想要對自己好嗎?還是你覺得我有時間嗎?」
於是照顧自己甚至變成一種自己不想要聽的口號。
其實真正的愛自己不是生活中每一天的享樂,上次看到一篇文章說“Self care is not only self-indulgence”. 我想強調的不是自我寵暱不好,那也是生活的喘息。而是愛自己更需要是一種在生活中的建立的概念,讓自己更能夠在各種角色中更自由。
我自己把 #愛自己 分為以下的四點:
1️⃣設定好人際與情緒的界線:
這世界上絕對不缺提醒你該怎麼做的人,也不缺會去評論你的各種行為的人。有了家庭成為母親之後這樣子的聲音常常只會多不會少。
當我們自己發現在意了某個人的言論後,可以做幾個部分:思考對方的角色是什麼,如果對方的角色是只需要評論但並不理解你,或是面對你的生活對方不需要做任何付出與努力的,那我們大可以提醒自己放下這些聲音。
此外如果我們發現家庭成員的情緒會影響到自己的時候,可以提醒自己『那是屬於誰的情緒』而『誰該對那些情緒做一些處理』。例如當孩子把學校的負面情緒帶回家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孩子本來就會因為這些事情而不開心,這樣的不開心我們是陪伴孩子去處理而不需要因為孩子把情緒帶回家而感到生氣,因為那是屬於孩子本來就會擁有的負面心情。
2️⃣提醒自己和配偶是平等的:
許多全職婦女在面對自己跟配偶的關係上常常會因為自己有沒有收入而感覺到自己不如另一半,因此會自動去縮減自己想要去表達的情緒,或是話語的份量,更甚至是其他人也會這樣提醒自己。
「另ㄧ半賺錢很辛苦,你多體諒他。」
但就因為如此,我們格外需要提醒自己:我們跟配偶是平等的。
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因為這個自我提醒,去覺察到自己該怎麼樣去應對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合理與表達對於對方的期待,減少了默默承受的機會。
提醒自己平等,讓我們用正確的位置發聲,我們的表達才會具有重量。
提醒自己平等,我們才能真正地體諒包容伴侶,而不是感到犧牲。
3️⃣記錄下每一次你對自己滿意的時刻:
讓自己滿意絕對不只在於年齡與外表,而可能出現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刻。例如:當你把家裡面打掃得一塵不染的時候,你發現你很享受在這樣子乾淨的氛圍,而這樣的結果是由你創造出來的。例如今天我們成功陪伴了孩子度過一些蠻困難的情緒,我們也可以對自己滿意,因為我們在教養這一塊又多讓自己有了一些心得。
收集生活中許多對於自己滿意的時刻,我們的自信因此而來。
4️⃣找到讓妳可以專注在當下的興趣或活動:
如同前面說到的愛自己絕對不只在於去按摩泡澡享受,很多的時候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心思可以離開家庭與生活中的瑣事,是因為我們投入在一件很吸引我們專注力的事。例如:我們可能投入在手工藝上、閱讀一本書而感覺到津津有味,和朋友有ㄧ場很過癮的大聊,甚至我們可能因為喜愛園藝、烹飪,而讓生活增添了驚喜。
當我們可以多ㄧ刻時間在愉悅與自己上,自己的形狀又多鮮明了ㄧ分,這是不讓生活淹沒自我的過程。
生活本不容易,每ㄧ步都值得照顧自己。真正的愛自己是個歷程,有時並不輕鬆,通常也不一定有立竿見影的改變。
但ㄧ點一滴,深深為自己而行動,那才能讓我們直視自己時也能微笑、喜愛。
與婆家 不合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問
我是新加坡人,與先生多年沒孩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獨自生活。
結婚初期因為先生家裡環境不好,他的家人時常來要錢。先生為了改善生活,選擇去國外工作,但因婆媳問題,我與婆家長期處在諜對諜狀態。
當然娘家媽媽一直交代,不能跟婆婆回嘴,不要讓娘家被說閒話。所以每每遇到酸言酸語,我選擇沒聽到。先生是個孝子,常常灌輸我觀念,說只有孝順的男人才是值得嫁。
先生有一個哥哥,在我們結婚初期常常開口要錢,藉口都是要付他孩子的奶粉錢、學費,還有以前去世公公留下的債等等。不否認婆婆很辛苦,公公早逝,以及公公因生病而欠了不少的錢。公公過世後留下的債,我也明白都是婆婆跟先生在還,有跟先生討論能不能量力而為,我們也有家庭。
可惜先生從以前到現在都堅持他的做法是對的,家裡要錢就算沒有,他也會去借,因此我不敢生孩子。
好不容易先生有去國外工作的機會,他也想改善家裡生活,能趕快把跟別人借的錢慢慢還清,所以決定在那工作。同時先生有提議希望我能跟他一起到國外生活,把結婚時買的房子賣掉。這件事被婆家知道,婆婆說我有手有腳,為何不去工作,他兒子很可憐,又要養我,又要養她跟他大哥,我應該要去工作。
為了不讓先生擔心,我沒告訴他,只跟他講我不想。但事後先生怨我為何當初不跟他去國外,我告訴他原因,他依舊是怪我。
於是我開始積極的去找工作,工作一年多後,先生有天突然跟我提議要開店,他想當老闆,但他的個性無法跟人主動開口,他覺得我敢跟陌生人開口可以試試看。難得先生跟我討論,聽從先生的提議,我心動也很開心,但初衷是因為我想賺更多錢能讓先生不要那麼辛苦。
也因為這樣,婆家知道後開始酸言酸語,甚至開店前請教某位朋友金流的問題,但我收到的訊息卻是告訴我,你以為你是誰,先去打工吧!
是的,我失敗了。當然免不了又開始背後被說話,有些委屈只能跟先生說。但先生一樣護母親,慢慢的我們漸行漸遠。而當時結婚時買的房子一直空著,先生想出租,仲介鼓吹我們賣,沒想到不到一個禮拜房子就賣出了。
長期以來家裡大小事都是我一個人處理,搬家為了省錢沒有請搬家公司的來回跑。賣掉房子的錢婆婆知道了,開始洗腦先生把錢拿回家買他親戚的地,這樣他跟他大哥名下的土地會更值錢。
初期先生都沒告訴我,只叫我去看其他房子,還說是他媽媽講的。這過程我一直找一直看,中間都有先生討論,最後先生說,早買晚買都要買,那就買吧
誰知買了房子的事先生都沒跟婆婆說,也因房子先生說要登記我的名字,婆婆對我更是更多怨言,而先生也因為婆婆三不五時的可憐態度對我越來越不諒解,因為我說什麼他都不相信,只要我順從他母親。他只告訴我:他母親已經老了,要她改變什麼?
房子剛買沒多久,先生突然無預警的離職,我愣住,也好好的跟他說,能再等幾個月領到年終獎金那些再走嗎?我們之前的錢都拿去還債了,現在又把頭期款繳出去了,能再等等嗎?
但先生還是堅持離開職場,也因為這樣我們又再次陷入沒錢的窘境,先生跟我說他要回去種田。最後我也只能支持;這些年我也真的努力想盡辦法的負擔房貸,但不爭氣終究是不爭氣,我一個人真的是負擔不起。
先生要我搬回婆家,我試過,但婆婆依舊酸言酸語。在那裡我想煮飯先生不讓我煮,要我去買,婆婆胃痛要我煮稀飯,隔天我看到我煮的稀飯被倒掉,我不想與先生爭執,不想讓他為難。我知道我說再多他還是不會護我,卻要我當個好媳婦。
我想了想還是選擇自己一個人在這生活,先生本來就對我有怨言,也從那時候少回去,他開始對我更大的不滿,說他以前為我付出那麼多,難道不能為他付出勉強自己跟他母親住嗎?我有為他做過什麼嗎?
當時先生回來時,我跟他說那我們一起做網拍,你負責訂貨,我負責銷售。因為先生從不聽我意見,他堅持自己是對的,要我照他意思做。不順從就是摔貨跟掉頭就走,我知道這樣實在無法一起工作下去。他也開始嫌棄我做這個能賺多少錢,因為有太多問題,最後我們還是沒住一起。
吵架時他就會打給我家人罵他們髒話,卻不允許我打給他媽媽,讓他母親被刺激。我提離婚,他只跟我說,我們現在有結婚跟沒結婚有差嗎?要離婚錢算清楚,要我把從結婚到現在的每筆開銷列出來。
我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房貸真的無法負擔,房子也賣不出去,只能求助於他。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你今天沒有我你能過這樣生活嗎?你還不是最後要靠我!
我想離婚,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也說了:他不會讓我好過,他不離婚,也是怕他老了沒人要。
我求助身邊人但最後嫌我煩。有時想找人說話卻找不到人可講,我只是當下我真的是很無助⋯⋯
回
試了那麼多種委屈自己的配合都沒效
早就應該停止了
面對程度這麼差的夫家
和會打電話去你家罵人的低級丈夫那麼久
可見你沒有能力保護最基本的自我
因為是非都不分了
該忍不該忍的界線消失了
相信你的朋友都會覺得你很煩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留在這個婚姻是為什麼
是為了繼續婚姻而已
還是覺得這樣的老公有機會改變
難道看不到這個婆家的介入是無止盡的
或是根本不在乎這家人長期在羞辱你霸凌你
那麼多的點都在提醒你該停止了
但你卻無止盡的配合
心甘情願做他們家的丫鬟
你的原生家庭給你的觀念也很有問題
只是要你忍
即使女婿去電罵你的不是也覺得無所謂
這對你也是一種加害
等同要你屈服這樣不合理的予取予求
無法離婚前
你就搬出去獨立生活
即使現在住在他們家也可以保持獨立
讓他們知道你的立場
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被欺侮了
你唯一做對的事就沒有跟他生孩子
你就算不為自己想
也要為孩子想
看看你先生為這個家東奔西累
這是一種病態
跟你結婚
不僅不自量力
也不知珍惜你
這樣的提醒你再沒有決心放下
顯見你跟他們已越來越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