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夜聊聊城事第四場演講回顧
《五歲了:報導者與眼底城事的媒體經營風景》
講者|《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 、《眼底城事》陳懿欣
時間|2021年1月27日(三)19:00~21:00
謝謝 一碼 IMMA 的邀請,讓眼底城事可以在一月份的每週三晚上策劃了四場講座,固定與大家見面。大家最喜歡哪一場呢?有敲碗以後想聽的主題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上週三,這系列講座來到了最後一場。最後一場由認識也五年的致昕與我們一起分享,是一場溫暖自在的場合,也謝謝這一系列所有參與的你。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一碼 IMMA 舉辦的活動,串起城市中有趣的相遇。
┄┄┄┄┄┄┄┄┄┄┄┄┄┄
PART 1 眼底城事 #懿欣 分享
#專業者自組織的團隊
眼底的小編群大部分來自空間設計專業,在從業的經歷中,發現”許多空間設計知識,都必須透過訂購國外雜誌“才能獲取,因此跨出一步,呼朋引伴捲起袖子,一起建立屬於台灣的空間議題知識庫。以分享知識為起點,網路為平台,在專業社群中,每個人都出一點的貢獻,日積月累變成專業網文資料庫。
#開源精神
專業的知識常被鎖在各公司的保密協定內,開源是跨越高高的、資本主義的牆,將知識化為為開放資料,所有人都可以來取用。同時所有人都可以一起來書寫、編輯。因為知識的流動,整體社會的集體學習成為可能。
#議題的延續性
編輯群所在乎的議題,例如民眾參與、人本街道,會透過每年專題的討論,一年一年打磨論述和觀點。寫文章對於能畫不能寫的設計者而言是一件困難事,推坑朋友寫文的下場結果變得沒有朋友(笑),眼底轉變方針,採取客座編輯制度,跟老鼠會一樣,利用不同客座編輯的不同人脈圈,推坑更多人。
#打開邊界嘗試合作
懿欣舉她喜歡的導演李安說的: 「台灣電影圈的問題在於沒有長期性、沒有遠見,永遠都是單打獨鬥、散兵游勇。」空間設計圈也是如此,社會責任在於如何培育專業的厚度、培育可以一加一大於二的專業群體,而非培育英雄主義、各據象牙塔的專業者。
# Power of words → Power of acts
眼底城事從文字的力量出發,卻並不停止在文字。因為寫文,研究了議題,發現無法理解的事物,於是親身跳下去作,懿欣以兒童遊戲場為例,當初一群因為憤慨孩子無法擁有好玩的遊戲場,而在眼底開設專欄的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由這群媽媽們的文章才了解兒童遊戲的困境,進而有了一起跨域合作,找一塊地實踐。最後反而發現,由民眾引動比專業者來的有效力,退開專業者的角度走入人群,卻見到更寬闊的風景。從寫文到質疑、轉化了既有的成見,回頭啟發、打開了專業者的視野。
┄┄┄┄┄┄┄┄┄┄┄┄┄┄
PART 2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致昕 分享
#開源精神
報導者採用完全民眾訂閱的方式生存,財務報告以及捐助一筆一筆登載在網站上,這樣獨立運作的模式,讓他們可以回到最純粹的報導:把真實傳遞給別人。
#報導者的經典轉移
報導者的經典產品是萬字長文以及深度報導。在專注力嚴重被資訊劫奪的當代,他們另發展出600字mini reporter、即時新聞,以及最近爆紅的podcast,以接觸更多的人群。致昕也提到,針對每日的疫情報導,報導者在人力吃緊的狀況下,卻每天還是會出產二千到三千字的疫情重點整理,其目的就是為台灣社會紀錄下最詳細且真實的細節。
#Podcast是一個怎麼樣的媒體
•傳統媒體編輯室的做法多由記者編寫,報導者透過Podcast把提問的權力交回給大眾,讓聽眾普遍想知道,但沒有記者敢這麼問的問題浮上檯面,因此解鎖了階級或族群之間誤解的藩籬。
•麥克風交給受訪者,同時也表示著訪問者的主動權往後站了一步,可以讓受訪者更主動的選擇自己想要告訴大家的內容。同時不只是在攝影棚錄製,也有好幾集會到現場錄製,更具真實感。Podcast讓被訪者認為這個報導是他可以擁有主導權的,所以更容易讓聽眾聽見真實不加編纂的心聲。
•「是聽眾告訴我們我們在做什麼」目前Podcast算是新、且相對小眾的媒體。但聲音很直接,有文字無法取代的感染力和真實披露感,補足了報導者長文之外的另一塊市場。
•致昕放了幾段podcast片段,在全場屏息聽著受訪者說著心路歷程,那其中五秒的停頓,都隱含著深刻的內心交雜。聲音,傳遞著讓聽者內在徘徊旋繞、與生命交錯的新聞內容。
┄┄┄┄┄┄┄┄┄
PART 3 :對談與QA
致昕提到新疆專題中,面對有風險的被訪者,要如何抓那條採訪者和被採訪者權力的線。他提到一個字眼:「#自重」,與懿欣所提的參與式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處。自重不是把自己看的重要凌駕他人,而是尊重自己的角色天職,於是便尊重了人。
聽眾紛紛趁機會對眼底城事和報導者表達感激之情,有大學時代看著眼底文長大,也有看眼底文而考上公務員(請大家快去看題庫)。許多人敲碗眼底應推出Podcast。
報導者這邊,大家則好奇致昕如何看待 Podcast 與文字報導之間的產出,致昕表示對他而言Podcast 也是一種新聞議題報導的形式,且可補足文字無法達到的效果;而同時他並力(ㄨㄟ)薦(ㄒㄧㄝˊ)大家一定要訂閱報導者Poscast和有豐富圖集的IG。另外致昕也透露了Podcast 第二季即將上線的消息,請大家密切注意。
\
追蹤《報導者Podcast》IG:twreporter_podcast
贊助《報導者》:https://bit.ly/3bEtkZw===
\
本場次紀錄謝謝眼底城事寫手@阿弦 提供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議題的延續性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高雄市長補選 #吳益政
-
【 各節重點 】
00:00 開場白
00:43 上次為什麼中途退出高雄市長選舉?這次會參選到底嗎?
04:20 身為親民黨市議員,為什麼不是用親民黨籍參選?
07:48 為什麼還保留親民黨籍身份?
08:13 未來兩黨之間如果產生意見分歧,會怎麼看?
09:28 當選後只剩一年多時間處理市政,優先要處理的市政項目順序為何?
12:45 有什麼具體政策吸引設計業人才來高雄?
14:26 政策難免會有延續性,哪些韓國瑜的政策會延續?
17:19 哪些韓國瑜的政策會終止?
17:48 身為一個議員,如何看待韓國瑜推動愛情摩天輪這件事?
18:27 高雄青年薪資較低,很多人北漂,你認為這是個問題嗎?可以如何解決?
20:11 如何規劃、完善高雄的交通路網?對輕軌二階的後續處理和路平有什麼想法?
23:59 如何說服大家,由你來做真的會不一樣?
25:56 要不要恢復大港開唱?
27:08 想對高雄市民說的一段話?
28:05 請推薦自己熱愛的高雄美食!
【 製作團隊 】
|企劃:志祺、鯉鼬
|腳本:志祺、鯉鼬、土龍、提供題目的廣大網友們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喵太(Neko)
|演出:益政、志祺
-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議題的延續性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高雄市長補選 #陳其邁
-
【 各節重點 】
00:00 開場白
01:13 問:你怎麼看待自己上次落選的原因?
02:06 問:兩年內再次選高雄市長的心情如何?
03:14 問:當選後只剩一年多處理市政,優先處理的市政項目順序為何?
04:24 問:政策難免有延續性,韓國瑜的哪些政策是會繼續延續的?
06:02 問:有哪些政策是目前做到一半,但未來可能中止的?又要如何處理這些提前中斷的政策?
07:02 問:這次又有一個挑戰的機會,會怎麼處理高雄的負債、房價、經濟等問題?
09:23 問:高雄的青年薪資比較低,很多人選擇北漂,有什麼具體政策可以解決?
12:00 問:如果只是要留在高雄就業而不是創業,有什麼具體政策可以協助這些人?
15:29 問:如何規劃及完善高雄的交通路網?對輕軌二階的後續處理有什麼想法?
16:46 問:要恢復大港開唱嗎?
18:01 問:你跟韓國瑜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19:17 請其邁跟高雄市民說一段任何想說的話!
20:33 問:推薦高雄哪一家汕頭火鍋??
【 製作團隊 】
|企劃:志祺、鯉鼬
|腳本:志祺、鯉鼬、土龍、提供題目的廣大網友們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喵太(Neko)
|演出:其邁、志祺
-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議題的延續性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幾年,台灣廣受假消息、假新聞,或是有意為之的輿論風向煽動之苦,加深了對立,造成許多誤解和社會成本的浪費。
根據報載「法務部長蔡清祥認為有必要把資訊戰納入國安體系,日前與調查局長呂文忠兩度向總統蔡英文請命,盼能創設負責第一線作戰的「資安工作站」,終獲首肯,已於6號建置上線,宣告調查系統的第四軍正式成形。」
資安工作站的設立,隸屬國安系統,上級機關為國安會。可處理假訊息查處、偵查資訊犯罪、境外勢力以科技影響台灣等。有別於後勤單位資通安全處,是調查局第一支有系統的正式辦案組織。
這無疑是面對資訊戰與訊息戰所跨出的第一步,並讓國安會增加了一個可直接管控的接戰單位。
但如果從報載的訊息來研判,成立調查局第四軍的規劃,在於對資訊站的攻擊與危害,比較像是以被動、防禦等方式進行假訊息的防制。
然而,我們必須認知到,除了個人行為之外,這類資訊戰、訊息戰是一種在認知領域的作戰行為。實際上真正對我們構成最大威脅的,是以這類行為所進行的組織性行為。而作為組織性行為,必然是有偵測、評估、策略、規劃、協作、整合....等等的系統性與積極性作為。也就是,我們台灣其實是面對國家或準國家型態的戰爭行為!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戰爭,而不僅僅是個人或集團犯罪的作為。
面對戰爭,有時候「攻擊是最佳的防衛策略」!與其百般防守,不如化被動為主動,進行「攻勢防禦策略」,或許才是在我們資源有限,編制不多的小國最好的應對策略!
戰略上來說,必須要有洞察、設計、規劃與執行「反擊」能力的單位規劃,才是個有效的策略與作為。
如果把資訊戰當一回事,只由調查局資安站做現在被賦予的任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有在上位做指揮跟協調工作的組織。
現在的攻擊是全面性的,過去年代就是發傳單,或巷口市場傳播耳語。現在是透過資訊網路,在多個社群、封閉群組大量散播。或對硬體的攻擊,比如DDos。這類新世代的複合式攻擊,可能包含民生、政治、議題、新聞、特定人物等等,方方面面的要滲透台灣。
若以過去的狀況來看,我們的資訊戰相關單位,並不具前期預警與長期規劃的功能。又或者是,僅僅定位在司法行政性質的設定,這在設計規劃階段就已經自限於被動角色,必然受制於能動性強大的對手而左支右絀病苦苦追趕、補漏。
目前台灣被公認是資訊戰第一線,在台灣實驗運作的手法,通常在半年至一年後,會複製至歐美等國家進行攻擊。坦白講資訊戰之於國安,我認為跟處理高傳染性病毒一樣辛苦,它是長時間、綿密的、延續性地對台灣進行攻擊。因此,我認為公私網路部門的合作、跨國際的合作、資訊戰相關人力的需求,這幾個項目非常緊迫且重要!特別是國安會、國防部資通電指揮部、國安局、調查局第四軍、行政院資通安全處等,如何衡向聯繫、如何業務分工,以及如何主導組織,這事關這場資訊戰的存亡勝敗!
「我們只是技術上沒有正式開戰而已」美軍前海軍代理部長這麼說。
和唐鳳政委討論資訊戰時,他拋出了一個大哉問:「要怎麼定義資訊戰的開戰?比如,軟硬體遭受到怎樣程度的攻擊?網路社群遭受怎樣程度的滲透?我們其實尚無法有明確的定義」
而或許,我們早身在戰火之中。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議題的延續性 在 Denyarumor - 美國社會撕裂至此,不過是歷史問題的延續眼下 ...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選票無法消除制度性的種族不平等,還有什麼別的辦法?這些辦法可不可能實現?我們不妨做一個極端假設:黑人要爭取自己的權利,並全部參與投票,如果佔美國人口絕大多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