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Talks 2021 S2《 攝影—電影:火與冰的互滲 》🎊
因疫情因素,欲現場參與請先報名 👉️ https://forms.gle/qkyFKD7BbCudkSix6
「電影充滿了光與影,不斷地運動,稍縱即逝的瞬間,搖曳不定地閃現,就像壁爐中的火焰那樣。攝影是靜止不動並且凝固的,它具有冷凍的力量,能夠保存物品經歷時間而不腐朽。火會將冰融化,而融化的冰又會將火熄滅。」—Peter Wollen
攝影跟電影是如何互相競爭與不斷將彼此的特性施加在另一方?「凝固的攝影」和「流動的電影」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靜態與動態是互相對立的嗎?本次講座將邀請影像創作者吳家昀與雪克,分享自己的創作脈絡,並進一步探討靜態影像跟動態影像之間的辯證關係。
雪克跨媒介地運用電影、攝影與文學檔案,將靜態檔案屍骸混搭、重組與回魂成新生命,並批判性地探討歷史對集體記憶的形塑,引導我們從另類角度再度回返歷史;吳家昀將透過創作脈絡的分享,探討物質與數位、可見與不可見、平面與空間、內與外、動與靜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而在空間幽微的部署中重新喚起觀者的身體感知。
在他們的影像創作中,不只是肯定動態(火)或靜態(冰)的兩端,而是互相滲透於「火與冰之間」。透過他們的作品,觀眾或許也可以在批判與詩意之間,重新想像歷史、記憶、空間、影像對身體構築的另類可能。
9月23日(四)晚上7點半,歡迎大家來參加此次Photo Talks,一同來了解、思考吳家昀及雪克的另類的影像實踐。
---
📢 參考資料|
吳家昀👉️
https://chiayunwu.com/artwork/a-song-for-loss/
《失去之歌》為一件將電影物質化的空間裝置,由人物、情節和場景組成,透過不在場的作者敘述游移於家、國家和世界間的處境,以並置的空鏡交織虛實物件呈現等待被認同的狀態,建立一靜止且未定的場景,穿透在介於之間。《失去之歌》轉換電影其平面音畫的表現形式成為存在於立體空間的影像裝置,將有限的觀影時間延展為可穿越的空間,並藉由物質的永恆時間介入影像的片刻時間,重構以哲學為基礎的時間媒體,模糊道具與物件、場景與空間、情節與記憶的界線。同時,亦探究著電影技法與藝術形式何以在時空邊界展現事物的一體兩面,且在後設觀點及私人情感間試圖重新定義「本質」之事,處理遺憾的不可視和不可觸。
雪克👉️ http://shakeorangebud.net/index.php/2018/-taipei-park/
《回魂記》與《台北公園》這兩件肖像畫形式的系列影片,分別從臺灣電影與文學中提取角色,勾勒不同時代臺灣人的影像再現。透過這些來自電影或文學的虛構角色,我們可以觀察到臺灣社會與文化曾有的樣貌與精神。
---
講者|吳家昀、雪克
主持|沈柏逸
時間|2021/9/23(四)19: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9:00 開始入場
✅ 因疫情因素,本場講座採報名制,現場參與人數上限為15人,額滿後將不開放入場
✅ 報名成功者,現場座位將保留15分鐘(19:30~19:45),臨時無法前來者請盡早告知。若活動開始15分鐘未到場,將開放現場觀眾報名入座,謝謝!
✅ 活動可能配合指揮中心指示調整辦理方式,若有調整,將另行通知!
備註|
1.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
2. 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捐款200元以上可得到 #飲料兌換券 一張)
3.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請 #配戴口罩、#量測額溫、#消毒雙手 再入場
4. 場地位處巷弄,循門牌而來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
身體界線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育兒喃喃•
《關於孩子的身體自主權》
#性侵防治系列
這篇不算是溫雅的文,而是一個很真實的口吻
想一想,有時候一篇文章寫的目的是什麼
譁眾取寵嗎?從眾性?
都不是,只想寫真實!
這就是育兒上的真真實實日常
(媽媽爸爸的育兒地雷 請勿踩)
身體是屬於自己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力與能力掌管自己的身體,即使只是幼兒,他們也是擁有這樣的身體自主權。
關於身體自主權,可以從平日細小的地方談起
例如:我們家的綁頭髮事件、穿什麼衣服
Pomi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頭上戴著髮飾或是綁任何髮型,是最近她才開始偶爾的會想要綁頭髮,而我與0先生很重視孩子身體自主權,所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我們不會有任何的說服
直到某一日,錯誤狀況出現,如下
其他人因為看見Pomi綁頭髮的樣子很好看,所以會用一些言語上的威脅或是利誘,說服孩子綁頭髮
:要綁頭髮,所以才漂亮啊
:要綁頭髮,這樣才有乖
:要穿這件,才漂亮
:要戴這個,才好看喔
#一個生命從來就不應該這樣被定義
要如何如何才會如何如何;
什麼是漂亮、什麼是乖
是符合大人心目中的那個孩子,
所以才是漂亮、才是乖?!
(或許因為如此,孩子的輕生事件、性侵案件才會陸續的發生)
性侵防治與身體自主權,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大又很嚴肅的議題,但其實它就是存在孩子生活裡的小細節,從自主穿著打扮一直到身體隱私界線
孩子有權力與能力感受自己的身體,即使成人覺得沒有綁頭髮會影響到孩子,可是那也只是旁觀者感受,而不是孩子的
#引導孩子身體自主權的首要,先學習尊重孩子,孩子才能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
🖍來看看這些名稱吧
✅ 身體的界線:指每個人能夠忍受別人碰觸的限度(例如有些人不喜歡他人觸碰頭 這樣就是他的身體界線)
✅ 身體自主權:是一個人對自己身心管理與主張的權利及能力(例如當他人詢問你是否可以借個電話,你能決定借或不借,這就是自主權)
💜留言處有之前性侵防治課程的重點可以參考
#性侵案件無所不在, #孩子身體自主權要及早
身體界線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皮很鬆,覺得沒自信怎麼辦?】
#最知易行難的事
是什麼事呢?當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是對我而言,曾經是「喜歡自己」。
「愛自己」常常像是口號而已,當真正遇到低潮時,誰愛的起來?!
失戀了,責怪自己是不是哪兒不夠好;
變胖了,開始不喜歡照鏡子;
變瘦了,又覺得身體不夠緊實;
生小孩了,看到走山皮囊很難自嗨;
工作瓶頸了,覺得自己一定是水逆;
我們很少心情開始走下滑曲線時,還能由衷喜歡自己。
那怎麼辦呢?練習就好了,任何事情都可以透過練習駕輕就熟,從實體到心靈都是。
\
粉絲來信說:
「我是從小就胖胖的人,高中曾胖到一百多,這幾年開始運動和飲控後才開始瘦下來,人生最胖到最瘦大約是差四十公斤。但是我有個非常大的困惱,就是我身上都是皮,尤其手臂跟肚子 然後胸型也扁⋯所以 即使瘦了,外型不像一般女生那樣正常。但是,我沒有那麼多錢做醫美的拉皮,所以其實還是超沒自信的😭......
我覺得 現在很多本來身材就不錯(不胖/瘦)的女生,只要認真努力練會很有線條、很美!但是,我覺得從胖瘦下來的我,因為有皮(曾經撐開)外型狀態真的很難跟一般人一樣,就是一種.....覺得已經努力飲控和運動,但身體外型的狀況,有些還是努力也無法改變的😩。」
\
粉絲的心情,似曾相識。
想要追求更美好的自己,也付出時間與努力了,卻覺得成果不如預期而低落;接著拿別人與自己比較,即使無意識自己在比較,確越來越沒自信,只好寄望於其他目標可能可以幫自己更美好(拉皮),卻因為現實當中還無法做到,而讓失望的對比感越來越強。
很典型的.....
第一:用社會定義的美框架自己,所以無法接受自己不完美
第二:忍不住喜歡別人的樣子、比較,想要跟大家一樣,喜歡很多人,唯獨不喜歡自己
第三:現在很努力的成果卻不滿意,寄望必須做出一件更高難度的事情才會有自信
第四:沒有走出過去不愉快的陰影,簡單來說沒有正面迎擊創傷
這樣的心情我們其實都有過或者正在經歷,而怎麼做才可能幫助自己呢?
要知道,自信是愛自己的基石、快樂隨著愛自己而產生;
並且自信不該源於必須符合社會規範期待的型態,真正的自信叫做「接受自己不夠美好」。
於是我回他:
「幹嘛要跟大家一樣?皮的部分,就像懷孕後肚子皮一定會比較鬆,當然好好運動與按摩,會適度恢復部分,但是要跟沒生孩子前比,是不可能一樣的~我也頂著鬆肚皮,照樣打比賽啊~~我覺得,你要學會愛你自己的身體,無論它有沒有完美,或者是有過傷疤還是痕跡。」
「雖然你說了現在因為醫美很貴、拉皮很貴,因此無法取改變;但就像我很矮我改變不了、頭很大也改變不了,天生腿的阿基里斯腱短改不了、腰粗改不了.....那我就學會去不厭惡,進而喜歡,讓自己在“能夠有能力改變”的狀態下做到最好就好了。每個人都該有特色啊~~所以我肩膀背部練起來、臀部練起來,然後就感覺腰細了、頭小了、腿長了。」
「你要誰疼你呢?自己才是最能疼愛自己的!
如果自己都不能疼自己,你會很辛苦,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而快樂與自信的建構,要包含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我相信即使你瘦下來後皮會有部分垮,都不會減損你的美麗~~」
「我認識一個女生,也是KOL,曾經非常胖,也破百。瘦下來後美到不行,開朗又有自信,看他的手臂就能知道他以前胖過,因為會感覺比較澎鬆、沒有辦法十分緊實~~但是他還是很美,他也不去害怕露出手臂,他會告訴別人自己減重成功、恢復更健康的勵志故事~~他的美不是只有外表,而是散發出一種溫暖、開朗、自信的感受,所以即使他不夠緊實,我依舊會覺得她的氣勢就是”美翻天”」
「在你能努力的範圍內,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知道嗎?減重40公斤爆炸強的,畢竟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才會減重40公斤啊~你曾經以為胖是黑歷史,我反而覺得你的胖歷史,是特色、是立志、是代表你是多有決心的女孩!所以未來每一天你一定會更美,每一天都美一點下去,只要學會接納自己。」
「如果真的很想拉皮,不要想說做不到,把它變成動力,那你就會想要更努力賺錢、理財,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能力提升會帶來自信,當然資產變多也會(雖然很現實);而為了賺到更多錢,你一定必須得投資自己像是進修、更努力....這些過程都會幫你分散掉不喜歡自己的注意力,同時建構出內在自信;反觀,想要去醫美,一直想著錢好貴喔我沒錢好慘....就會減損自信,那還不如別去想這件事。」
\
如果要歸納我給他的建議,或是給所有覺得不喜歡自己的女性的建議,會是~~
➡️如果:還在用社會定義的美定義自己,無法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樣貌….
🙆你可以:學會與流行脫鉤、不用偶像的美來框架自己、甚至退掉所有影響你害你覺得沒自信的網紅和社群….學習看些過往覺得不夠美的人,了解他們的故事,練習欣賞的眼光建立在整體,而不是區區的外表與造型。從別人身上,去練習理解美的定義在於自己有特色、有故事。
➡️如果:忍不住一直喜歡別人的樣子、比較,導致更不喜歡自己
🙆你可以:把所有會批判你外表不好的人都放到界線外、與之保持距離;你不需要讓自己跟一群只會以世俗眼光框架自己與他人的人相處,近墨者黑嘛~~
➡️如果:現在很努力的成果卻不滿意,寄望必須做出一件更高難度的事情才會有自信~
🙆你可以:設定目標是好事,但目標過高過難,反而會因為很艱辛令人想放棄,導致自信更低迷!目標設定必須循序漸進。同時不要心態永遠在寄望未來~~沒有活在當下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有幸福感的。
➡️如果:沒有走出過去不愉快的陰影,簡單來說沒有正面迎擊創傷
🙆你可以:學習去面對那些令自己難堪的回憶。去想、去說、去寫出來~~~創傷療傷沒有別的,躲沒有用,忽視也不會痊癒;面對他,才是讓自己好起來的方法。
身體界線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身體界線定義 在 身體界線(中文發音) 的推薦與評價
身體界線 (中文發音). 14K views · 1 year ago ...more. Try YouTube Kids ... 身體的界線:兒童自我保護繪本Let's Talk About Body Boundaries ... ... <看更多>
身體界線定義 在 建立孩子對身體界線的認識[7-12歲(主要年齡層為國小高年級)] 的推薦與評價
讓孩子了解不可隨意碰觸他人身體或被碰觸(例如:擁抱、撫摸、親吻)。請孩子在與他人身體接觸而產生不舒服、不喜歡、不願意或很彆扭等感受時, ... ... <看更多>
身體界線定義 在 [新聞] 高虹安黑料連環爆柯文哲一臉無奈勸民進-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1.媒體來源:
TVBS
2.記者署名:
記者 賴慧津 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高虹安黑料連環爆 柯文哲一臉無奈勸民進黨「適可而止」
4.完整新聞內文:
新竹市長高虹安日前先後被爆出豪宅名車、男友李忠庭干預市政風波,她以擔任新竹市選委會主委、市政繁忙為由,最近向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請辭選決會委員及中央委員。對此,柯文哲今(14)日勸告民進黨適可而止,不要打到最後讓老百姓反感,反而影響自己選情。
柯文哲說,因涉及利益衝突,本來就不能兼任民眾黨選決會委員及中央委員,再加上最近也捲入一些官司,目前先以請假處理,被問到高虹安用人有問題,柯文哲無奈說人活在世上難免有吃飯咬到舌頭的時候,「重點不在犯錯,而是有沒有能力改進及反省的心」。
柯文哲忍不住嘆氣説,雖然不能說高虹安完全沒錯,但他自去年選舉開始就受到太多關注,其中10件指控就有8件不符事實,他認為高虹安之所以能當選就是民進黨打過頭,因此他也再次敬告民進黨要符合比例原則,免得到時候恐適得其反讓民眾反感,「不要打到人民都在想說是在幹嘛」?
針對新竹市前文化局長爆出高虹安男友干政一事,柯文哲說因為不是每天都在高虹安身邊,不過他再次重申,黨內已經有在討論親友干政的定義及界線該如何拿捏,民眾黨會持續思考如何訂定相關規範。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2241516
6.備註:
他是白痴嗎?
錢是藍色的耶
所以他意思是說盧大媽是民進黨嗎?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33.2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4667394.A.79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