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六(2/6)的下午 #大塊文化 將邀請《牟吉》的作者 #角斯 分享創作的過程,並用「創作側錄影片」及「展示原手稿」,讓讀者更貼近創作與發想的過程!
《牟吉》是台灣插畫家角斯,透過個人生命經驗,融入鄒族神話「哈莫大神」和「射日牟吉」,並加入對於人性、力量的詮釋感受的一本新神怪繪本。
-
▋講座時間 ▋2021年2月6日 14:30~16:30
▋講座地點 ▋漫畫基地2F(台北市大同區華陰街38號)
▋主講人 ▋ 角斯
-
#追日奇想
#神怪繪本
#台灣神怪傳說
角斯角斯
鄒族射日神話 在 角斯角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典的故事在每個時代會有自己的樣子
啊~~~故事繪本《牟吉》終於出版了!
在工作室燒腦五個月,完成了72頁的故事繪本,請把眼球借我3分鐘喔!讓我帶大家認識 #追日奇想 #神怪繪本—《 #牟吉 》的創作故事。
2012年踏入妖怪的創作世界,也開啓了我對在地故事的興趣和想像。牟吉是在出版《台灣妖怪地誌》作品後,計畫第二本妖怪地誌時,選入的故事。當時對牟吉這位傳說中的奇人,有著相當的印象。
你讀過后羿射日,但不一定知道台灣的射日故事。我們對神話的理解是古老的,深具啟發。如果故事經過重建,再詮釋,或許有機會成為你重整自己,理解時代的窗口。
#牟吉是誰?
繪本的主角「牟吉」,來自臺灣原住民卡那卡那富族的傳說,在傳說的流變下,有不同版本。故事講述牟吉是有特別能力的人,能精準用弓射鳥,抑或是手指指鳥鳥就死亡。從族人譏笑他的狩獵能力......到牟吉決定射下天上的太陽的故事過程中有缺口,讓我填入了自身的想像,形成另一種解讀:牟吉與生俱來的天賦,就像每個人在某個時刻可能發掘而擁有的力量,當人握有這樣的能力時,可能在迷失時恃才傲物,覺得自己什麼都做得到,當世界有更為強大的力量存在時,只想要挑戰那股更為強大的力量,原本追光的力量變質了,反而鼓譟內在的黑暗怪物出世。
書中借用另一個神話人物,是鄒族的天神—哈莫。就容我在接續的宣傳文中介紹。
這兩則故事,成為《<牟吉》>故事的重要引子。繪本中,我創作的牟吉天賦異稟,為了證明自己是非常有力量的人,挑戰太陽,毫不留情且執著,逐漸的失去自我。牟吉頭上長出惡的犄角,讓另一個黑暗的怪物從體內冒出,怪物銜叼走了太陽,看著牟吉的世界崩毀,讓養育他並且而愛他的族人陷入危險⋯⋯
即使是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每個時代都會有著不一樣的詮釋跟想像。我用這時代的語彙、我的生命經歷,將埋藏在舊時的故事,以新的面貌呈現給大家。
在新冠疫情蔓延、無盡擴散的2020年,牟吉誕生,這世界的發展看似朝向更好的未來前進,地球回覆的訊息似乎是要讓我們暫停活動。回想牟吉的故事,對應回我們的世界,在劇烈變化的環境下,奮力追尋自己目標的你,或許可以適時的停一停,多與你的家人、朋友相處。
網絡緊密的世界,力量不再難以取得,難得的是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
《牟吉》是我琢磨好一段時間完成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博客來☞http://bit.ly/3pjEsis
誠品☞http://bit.ly/3oeGjUg
金石堂☞http://bit.ly/3sRJO6y
讀冊☞https://bit.ly/2Mqf1Ns
大塊☞https://bit.ly/2Yj5iLH
MOMO☞https://bit.ly/2MotkSH
《牟吉》將舉辦三場 #講座活動,
非常非常期待與大家碰面!
(活動需報名,入場請遵守會場規則,請記得戴上口罩喔!)
|講座報名|
02/06 目擊角斯創作現場——《牟吉》作品揭密
http://bit.ly/3owXzo4
02/19 《牟吉》──從神怪圖像到故事繪本的創作轉向
https://bit.ly/36h6WBU
02/27 經典傳說新詮釋——從《牟吉》看神怪力量的光明與黑暗
http://bit.ly/2NIHwXr
#大塊文化 #Image3 #牟吉 #哈莫 # #太陽 #角斯 #故事繪本 #講座
鄒族射日神話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地精靈在歌唱,一位種植小米的老師分享他的故事>
#種植小米的老師#
我知道一位特別的泰雅族老師。這位老師在台北打拼多年,早已習慣了都市生活,某一天,他突然決定親自下地種植小米,他想見證小米酒製作的全過程,以此瞭解自己的族群和文化。老師在課堂中跟我們講了其中一年種植時發生的故事。
老師回到自己的家鄉,宜蘭寒溪部落。雙腳踩在鬆軟的土地上,勞作中的老師大汗淋灕,認真做了功課的他知道,種植小米有好多個步驟,間拔完畢,接下來就是播種了。
老師抹去眉尖的汗,
對熟成充滿了期待。
這時,部落一位老阿公經過,在他的農田前方背著手站了好一會兒,忽然阿公指著旁邊的大樹根對他說:「那裡的青草發芽的時候,就別繼續播了。」
老師說好。
幾天之後,大樹根部的草開始抽芽,按阿公的提示,不應該再繼續撒更多的種子。
但看著自己辛苦挖好的坑和手上剩餘的種粒,老師決定再播一些。索性那邊也播上吧!不一會兒,老師把所有的種子都撒了下去。
結果那一年...
老師問我:「你覺得有長出來嗎?」我這個說到小米第一反應是「小米手機」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答案的。我瞎猜,沒有。
「台灣山地地形複雜,加上颱風多、氣候變量大。這一年的小米雖然長出來了,卻沒有收成。」老師說道。
缺乏經驗,失敗似乎是必然,老師很沮喪,難道自己對族人從前賴以為生的農耕生產嘗試就這麼結束了嗎?
這時,老阿公又經過了老師的農田,搖搖頭說:「你太貪心啦。」即使天氣惡劣,部落里的其他土地卻一如往常豐收,而老師沒有聽老阿公的勸告,在青草發芽的時候就停止播種,導致不能收成。
老師才明白,此次失敗,除了氣候,更跟自己對農耕的態度有關。
我們貪心,天是會感應到的。一旦索取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老師說道。
這個看起來尋常的故事,
卻讓我哭得稀裡嘩啦的。
#大地和天空#
很多年前,有地產開發商想收購印第安人的土地,酋長不理解:為什麼會只要我們的土地呢,難道上面的花花草草、跑來跑去的小動物、參天的大樹還有清新的空氣不是更好嗎?
而且要怎麼只賣土地呢?
大地、土壤、天空、一切⋯
都是密不可分的呀!
我的交換生室友小竹,在17年的冬天,前往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深山,拜訪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那裡有在隱世中生長了千年的原始巨木群。
優繞長老對她們說:「台灣商人的嗅覺比黑熊還敏銳。」20多年前,有一位商人看中了部落的土地,提著一麻袋的錢上山,要買下這裡。當時的頭目,Lahui的父親,堅決地拒絕了這一樁交易。
「雖然種小米很辛苦,收成有時會不好,但我們還是需要去耕種。因為只有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中,我們種小米的傳統才能延續下去,我們才不會忘記怎麼種。我們需要土地,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Lahui頭目的父親把這段話寫了下來,日後,Lahui不斷地將這段話告訴族人和來部落作客的人。
#神話傳說中的文化養分和信仰力量#
時代的進步,也帶來了「理性」和「科學」對想象的凌駕和蹂躪。我喜歡跟不同的原住民同學聊天,瞭解他們所在族群的信仰背景,我喜歡聽他們說起「族人」和「祖訓」。
愛好和平的達悟族是唯一一個沒有獵首的民族,擁有著優雅弧線、黑白紅相間圖騰裝飾的拼板船是他們最鮮明的標誌。
布農族以小米的成長週期為指標的年月觀,依照植物枯榮和月亮盈缺決定季節的更替。我想,布農族人一定是細膩敏感、富有想象力的。
鄒族人穿皮衣皮帽,但蘭嶼島上的達悟族人則著以植物纖維製作的素色衣物。土地賜予自己的,他們欣然接受,靈活使用,如魯凱族建材使用木材,而達悟族半穴居。
這並不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總有一些以人類為中心的意味,就像「環境保護」一樣,明明人類就是環境的一部分,卻顯得好像我們正在做什麼偉大的事情。
哪怕只隔幾座山,或不同的海拔,各族卻有自己的長幼尊卑秩序,魯凱族重視長男,而葛瑪蘭族卻遵循長女繼承制。
鄒族有明確的階級,頭目、徵帥和勇士,鄒族的葬禮分為善死和惡死,為族群做犧牲貢獻的族人會得到大家的祝福。
魯凱族認為百合花神聖,在兩個太陽的傳說中,為氏族犧牲的英雄贏得了族人的崇拜。這個傳說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看的《后羿射日》,故事的背後是對為部落捨身取義的英雄精神的歌頌。
排灣族的山地舞步和百步蛇傳說同樣引人入勝,其中衍生出來的「太陽卵生」、「石生」、「犬生」、「竹生」的故事更是精彩絕倫,神話故事,同樣也是創新文化時想象力的源泉。
讀原住民族的神話,也是瞭解族人的性情和歷史的過程,神話故事具有型塑族人思想基礎的作用,故事中除了蘊含族人對自然環境的尊重,也包含永續生態的概念。
#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
人類曾經擁有那樣漫長的一段歷史:我們與大地共振、從自然中吸取養分,與大地生息與共血脈相連。
那個時候的我們,以雲捲雲舒作為夜雨來臨的徵兆,傾聽樹林里的風聲,感受大地深處的脈動,肥沃的土壤除了長出滋養萬物的養分以外,還啓迪了我們的祖先尊重自然,萬物有序的思維方式,更孕育了「天人合一」的敬仰和確信。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板塑膠磁帶,是兒歌精選,我們最愛唱這一首,「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好想和紮根在那段過往裡的原住民老人們說說話,我想親口問問他們,「大地和天空,還悄悄告訴了你們什麼?」
廖小花
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