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她:人生是一次次歸零,再出發,愈活愈年輕》
她的名字叫張京。今年66歲,曾任世界500強公司的軟體工程師主管,現已退休,長居美國。
出生在中國為了革命鬥爭,民不聊生的年代。
1953年,她出生,父親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第一批飛行員,母親是一名軍醫。
這些一點點的顯赫,最後都要她用近半生來償還。
她5歲就上小學,1960年全家隨父親調動遷至吉林。1965年,她剛剛上初一,文革已經開始。在航空學院當政委的父親,被批鬥,示眾屈辱遊行,接著關進牛棚。
整個初中,她只讀了一年書,其它兩年全校全在停課鬧革命。
1968年11月,毛澤東「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她被逐出了城市,拋向農村。
從天寒地凍的刨糞,到春寒料峭的播種,從烈日炎炎下的除草,到秋風瑟瑟中的收割,沒有人吃得飽,沒有人有力氣。
1970年初,同學們陸續回城了,集體戶只剩下張京和另外一人。她害怕將父親遊行鬥爭的人群,寧可躲在山溝裡。
27歲時,廠裡師傅介紹了一個工人對象,說他是個老實人。兩年後張京的女兒出生,那時,當了母親的她,突然有了危機感,覺得一輩子好像就這樣了,很不甘心。
1984年張京31歲,決定參加高考。開始自學高中的課程,白天帶著孩子在工廠上班,晚上和週末去夜校補習。苦讀一年,學完了全部高中的文科課程。
1985年參加了統一考試,以487分的成績考入大連外國語學院。收到通知書後,工廠不允許去上學,索性辭了工作。就這樣,在32歲那年,已經做了母親的張京和應屆高中畢業生一起走進了大學校園。
畢業後,35歲的她,終於等到了對的時代,一家外國企業駐中國公司錄取了她,成了改革開放後的首批外企人員。
1990年她和丈夫因沒有共同語言,離婚。
同年在一個美國駐華機構的聯誼會上張京結識了一位美國大學教授,他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她的經歷充滿好奇和敬佩。
1991年她們在大連註冊結婚。
為了跟著他去美國,張京辭掉了當時月薪近4千人民幣的工作,開始辦出國手續。很快,她的簽證下來了,可是女兒的簽證沒那麼順利,1991年5月,她和新丈夫先飛美國,把9歲的女兒暫時留在外婆家。
人生就是一次次歸零,一次次重新。
她本來可以在家做個全職太太,美國丈夫很樂意為我提供一份優渥的生活。可依賴他人不是她的風格,這是一個下過牛棚,睡過雪地,吃過草糧的女人,她要出去工作!
在美國,沒有好學歷,英文不流利,所謂工作就是中餐館端盤子的工作。
白天去中國餐館打工,晚上補習英文。接著,又去美國大通Chase銀行做了一年出納員,發現這不是喜歡的工作後,很快意識到,除了英語,她沒有任何其它專長,除了乾簡單事務型的工作,根本做不了專業型工作。
於是下了決心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當一名工程師。她找到羅切斯特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導師說「只要你能念完微積分,就可以來上研究生課」。
就這樣,在40歲這一年,張京進入了美國Rochester理工大學,開始數學本科學習。
苦讀兩年後,她修完了會計專科和數學的本科學士,終於考上本校的統計學研究生。讀書期間,電腦製圖課助教,參與編寫大學教材。45歲時,張京拿到了「最傑出學生獎學金」。
47歲她進入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一的美國XEROX (施樂)公司。
而且那幾年,我是一邊工作一邊上大學,最後拿到了會電腦、數學學士雙碩士學位,並在施樂公司成為了一名電腦軟體工程師。
終於自立於美國,成為了一個有專業技術的人。
49歲被評為高級工程師,一直晉升到試驗室主管。
她的人生坦途大道好像才要全面奔馳,但由於長年的伏案學習和工作,她得了一大堆病:頸椎增生、腰肌勞損、雙膝雙肩關節炎。
51歲她得了乳腺癌,做了兩次手術,其中一次是12小時的大手術。
這時她才明白世上最奢侈的奢侈品就是健康。當年初來美國時,說是要看看世界,可是現在,她根本沒了看世界的本錢。
生命是有限的,對錢的慾望是無限的。她不想再拿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賺無限的財富。
做好了規劃,為自己多留時間去健身,多看世界,多做公益,多陪家人。2013年,60歲,提前退休了。(美國的退休年齡是65歲)
她開始健身、游泳、做力量瑜伽、吃低碳水高蛋白素食。
60歲開始,一年比一年年輕。
她重新找回了自己。
https://mp.weixin.qq.com/s/wgRTMhOmCK0P8ridBBObmA
「銀行行員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面試] 較高的學歷會不會成為考櫃員的阻礙? - 看板Finance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請問有在銀行擔任櫃台行員的人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銀行行員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銀行行員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第一智慧腦4強廝殺 拚的不是學歷 是一個感覺⁉️爆笑精彩 ...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聯合報- 學歷高但待人處事不行也是沒辦法的事#第一銀行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請益] 考上公股銀行的學歷與調動? - 看板Financ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請益] 櫃員學歷要求- financ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請益] 台企銀菁英儲備- finance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銀行行員學歷 在 [請益] 銀行櫃員挑學歷嗎? - 看板Financ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銀行行員學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人會被詐騙集團騙兩次?
#用心理學解析政治詐欺師的手腕
最近有個完全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台南有位中年歐巴桑,在網路上遇到一名香港人,對方表示:「我們公司響應韓國瑜市長開賽馬場『#高雄發大財』政策,要來台灣設置賽馬場」,邀請阿桑投資90萬元分一杯羹。
這位阿桑不疑有他,馬上到銀行準備匯款90萬元,銀行行員一看就是詐騙,便緊急報警阻止,當然你也知道,警察到場後,阿桑先是拒絕相信,表示不要阻止我發大財。
無奈的警察說:「賽馬這東西,你可以去問說,台灣這邊看有沒有?台灣有沒有出現這樣的政策?事實上也根本沒有聽說有!法律也禁止賽馬可以賭博,根本不會發大財!」
所幸這故事有個喜劇結局,經過員警與行員努力的說明,阿桑突然悔悟對方是詐騙集團,終於放棄了「投資賽馬場發大財」的夢想。然而,很多狀況下,結局並非均如此美好。
#阿桑其實被騙了兩次
聰明的你大概發現了,阿桑會被騙的原因,在於她被騙了兩次。第二次是:「香港公司要她投資賽馬場發大財」,但前面還有第一次:「#韓國瑜說開賽馬場可以讓高雄發大財」,正是因為阿桑接受了「信賴的名人」韓國瑜的說詞,讓「投資賽馬場」這件事,聽起來非常可信,因此掉進詐騙集團的圈套。
而各位應該也發現了,警察的說法,幾乎和我們去年底今年初對韓國瑜的質疑一模一樣,像是「法規不准許賽馬、香港也根本沒要來投資、禁止賭博就不會有盈利模式...」等等。
還好阿桑看在警察是人民保母的份上,終於相信了對方是詐騙。然而同樣的解釋,仍然無法說服廣大的韓粉,許多人至今仍在開心的享受被騙!畢竟拿出90萬,還會猶豫一下,只是投一張票,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詐騙集團行騙的心理學基礎
為什麼人會被詐騙集團騙,甚至騙一次不夠,還會上鉤第二次呢? 其實詐騙集團的運作,就是利用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弱點。
被詐騙的人,不乏高學歷高收入者,但總結來說他們之所以上鉤,就是吃到了詐騙集團丟出的三個餌:1. 恐懼/需要 2.利益 3.合理化
「#詐騙建立在信任之上」,這句話聽起來很怪,但詐騙集團的第一步,其實就是了解、同理被騙者的情緒,進而讓他有信任的感覺。
常見的詐騙包含「你的帳戶涉及不法被鎖了」、「你網購的東西帳款有問題」,都得先取得個人的「個資」進而進攻「弱點」。投資型的詐騙,也要先同理到被害人的「興趣與需求」,是愛錢還是愛色,再進而建立關係。
接著,詐騙集團便會提出方案:「你只要按照我們的指示操作就沒事了」,「我有一個高報酬內線投資計畫,但我只想找信得過的人」。
當對方還有懷疑時,詐騙集團還會扮演「檢察官、警察、公務員、學者」等等角色,穿插被騙者容易相信的語句(例如統計數據、某某權威的證詞),讓被騙者認為:「都有FDA認證應該不會錯吧!」,「某某教授是真的這麼說的,那就沒問題吧!」
以台灣的組織型詐騙集團而言,一間「#公司」,得先投資通訊機房(也常設在國外),機房會配合不同的詐騙手,稱為「#筒仔」,有負責引發恐慌或接觸收害者的,有專業客服安撫型的,有偽裝專業人士型的。當受害者打電話查證時,就轉來轉去都是自己人,最後上鉤後,再由「#馬」和被害者接觸收錢。
根據研究,社交孤立的人、中老年人比較容易被騙,前者是因為沒有「孤獨而需要可信賴的同伴」,缺乏「查證的人際網路」,因而容易受騙。後者除了人際關係外,可能和認知功能退化,例如大腦特定區域,如顳上溝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 區域與顳頂交界區 (tempero-parietal junction, TPJ)活動能力退化,而降低辨別能力有關。
#利用詐騙理論打選戰
和詐騙集團要受害者把錢拿出來不同,「政治詐欺師」只要對方把選票拿出來,對方的損失非常小,而乍看之下,一票也只有30元補助金,好像不太好賺。
但是不要小看「#積少成多」,政治詐欺師的原則就是:1. 要玩就玩大的,2.選上了就要選更大的,3.票多的贏票少的輸。
開始選舉時,首先要找到一個政黨(#公司),有一定的「選舉機器」(#機房),接著要開始接觸選民(#被害者),先勤走基層博取信任,接著針對對方需求開始散播 #恐懼:「你看現在你們又老又窮,錢都被執政者騙走了」。然後提出簡單的解決方案(#利益)「國家有錢發大財、教育養老通通免費」。接著和國內的國政顧問團、設在國外的國台辦(#筒仔)串通好,當受害者求證時,這些專家、官員就會出來說:「他說的都是對的喔!」
最後,選民到了投票時,就會乖乖排隊把票蓋給某候選人!但為什麼選後知道了政見跳票,選民還會再相信他一次呢?
這就叫「#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和「#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有關,前者就是當你投入愈多之後,你就會愈不甘心選擇放棄,承認被騙,而是想再賭一次,希望一次回本。而後者則讓你認為自己手上的東西比別的東西更有價值,不願放棄。
於是,就算選擇的候選人表現令人失望,被騙者大部份會曲解現實(#其實沒發大財是國家機器在卡),或降低期望(#其實他有挖水溝很不錯了),認為自己沒有什麼損失。只有少數人能即時認賠殺出。
看完了上面這些,你是不是突然懂了什麼呢!為了克服這種組織詐騙,大家一起來做反詐騙教育的種子教官,幫幫身邊被騙的親友吧!
銀行行員學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人會被詐騙集團騙兩次?
#用心理學解析政治詐欺師的手腕
最近有個完全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台南有位中年歐巴桑,在網路上遇到一名香港人,對方表示:「我們公司響應韓國瑜市長開賽馬場『#高雄發大財』政策,要來台灣設置賽馬場」,邀請阿桑投資90萬元分一杯羹。
這位阿桑不疑有他,馬上到銀行準備匯款90萬元,銀行行員一看就是詐騙,便緊急報警阻止,當然你也知道,警察到場後,阿桑先是拒絕相信,表示不要阻止我發大財。
無奈的警察說:「賽馬這東西,你可以去問說,台灣這邊看有沒有?台灣有沒有出現這樣的政策?事實上也根本沒有聽說有!法律也禁止賽馬可以賭博,根本不會發大財!」
所幸這故事有個喜劇結局,經過員警與行員努力的說明,阿桑突然悔悟對方是詐騙集團,終於放棄了「投資賽馬場發大財」的夢想。然而,很多狀況下,結局並非均如此美好。
#阿桑其實被騙了兩次
聰明的你大概發現了,阿桑會被騙的原因,在於她被騙了兩次。第二次是:「香港公司要她投資賽馬場發大財」,但前面還有第一次:「#韓國瑜說開賽馬場可以讓高雄發大財」,正是因為阿桑接受了「信賴的名人」韓國瑜的說詞,讓「投資賽馬場」這件事,聽起來非常可信,因此掉進詐騙集團的圈套。
而各位應該也發現了,警察的說法,幾乎和我們去年底今年初對韓國瑜的質疑一模一樣,像是「法規不准許賽馬、香港也根本沒要來投資、禁止賭博就不會有盈利模式...」等等。
還好阿桑看在警察是人民保母的份上,終於相信了對方是詐騙。然而同樣的解釋,仍然無法說服廣大的韓粉,許多人至今仍在開心的享受被騙!畢竟拿出90萬,還會猶豫一下,只是投一張票,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詐騙集團行騙的心理學基礎
為什麼人會被詐騙集團騙,甚至騙一次不夠,還會上鉤第二次呢? 其實詐騙集團的運作,就是利用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弱點。
被詐騙的人,不乏高學歷高收入者,但總結來說他們之所以上鉤,就是吃到了詐騙集團丟出的三個餌:1. 恐懼/需要 2.利益 3.合理化
「#詐騙建立在信任之上」,這句話聽起來很怪,但詐騙集團的第一步,其實就是了解、同理被騙者的情緒,進而讓他有信任的感覺。
常見的詐騙包含「你的帳戶涉及不法被鎖了」、「你網購的東西帳款有問題」,都得先取得個人的「個資」進而進攻「弱點」。投資型的詐騙,也要先同理到被害人的「興趣與需求」,是愛錢還是愛色,再進而建立關係。
接著,詐騙集團便會提出方案:「你只要按照我們的指示操作就沒事了」,「我有一個高報酬內線投資計畫,但我只想找信得過的人」。
當對方還有懷疑時,詐騙集團還會扮演「檢察官、警察、公務員、學者」等等角色,穿插被騙者容易相信的語句(例如統計數據、某某權威的證詞),讓被騙者認為:「都有FDA認證應該不會錯吧!」,「某某教授是真的這麼說的,那就沒問題吧!」
以台灣的組織型詐騙集團而言,一間「#公司」,得先投資通訊機房(也常設在國外),機房會配合不同的詐騙手,稱為「#筒仔」,有負責引發恐慌或接觸收害者的,有專業客服安撫型的,有偽裝專業人士型的。當受害者打電話查證時,就轉來轉去都是自己人,最後上鉤後,再由「#馬」和被害者接觸收錢。
根據研究,社交孤立的人、中老年人比較容易被騙,前者是因為沒有「孤獨而需要可信賴的同伴」,缺乏「查證的人際網路」,因而容易受騙。後者除了人際關係外,可能和認知功能退化,例如大腦特定區域,如顳上溝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 區域與顳頂交界區 (tempero-parietal junction, TPJ)活動能力退化,而降低辨別能力有關。
#利用詐騙理論打選戰
和詐騙集團要受害者把錢拿出來不同,「政治詐欺師」只要對方把選票拿出來,對方的損失非常小,而乍看之下,一票也只有30元補助金,好像不太好賺。
但是不要小看「#積少成多」,政治詐欺師的原則就是:1. 要玩就玩大的,2.選上了就要選更大的,3.票多的贏票少的輸。
開始選舉時,首先要找到一個政黨(#公司),有一定的「選舉機器」(#機房),接著要開始接觸選民(#被害者),先勤走基層博取信任,接著針對對方需求開始散播 #恐懼:「你看現在你們又老又窮,錢都被執政者騙走了」。然後提出簡單的解決方案(#利益)「國家有錢發大財、教育養老通通免費」。接著和國內的國政顧問團、設在國外的國台辦(#筒仔)串通好,當受害者求證時,這些專家、官員就會出來說:「他說的都是對的喔!」
最後,選民到了投票時,就會乖乖排隊把票蓋給某候選人!但為什麼選後知道了政見跳票,選民還會再相信他一次呢?
這就叫「#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和「#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有關,前者就是當你投入愈多之後,你就會愈不甘心選擇放棄,承認被騙,而是想再賭一次,希望一次回本。而後者則讓你認為自己手上的東西比別的東西更有價值,不願放棄。
於是,就算選擇的候選人表現令人失望,被騙者大部份會曲解現實(#其實沒發大財是國家機器在卡),或降低期望(#其實他有挖水溝很不錯了),認為自己沒有什麼損失。只有少數人能即時認賠殺出。
看完了上面這些,你是不是突然懂了什麼呢!為了克服這種組織詐騙,大家一起來做反詐騙教育的種子教官,幫幫身邊被騙的親友吧!
銀行行員學歷 在 請問有在銀行擔任櫃台行員的人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跟學歷有關係我之前去投國泰中信富邦雖然有進面試但都沒錄取但去考公股銀行就有錄取囉剛好最近台銀跟兆豐銀有招考 B0 你可以去嘗試嘗試. ... <看更多>
銀行行員學歷 在 銀行行員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國外銀行匯入/匯出-1111薪資公秤. ... 在銀行內從事替客戶開戶、存款、放款、匯兌、推廣金融商品等服務... 公股銀行-行員|面試經驗分享· 『銀行辦事員』甘苦談 ... ... <看更多>
銀行行員學歷 在 [面試] 較高的學歷會不會成為考櫃員的阻礙? - 看板Finance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是國外會計碩士畢(非名校),這次華南行員B的口試只有67分(第10試場)
面試時果不其然被問到"你是研究所畢業,怎麼不考儲備菁英?"
我是回說我希望先瞭解銀行最基本的作業流程,再慢慢往上爬,從而擴展到其他領域...
另外打從自我介紹完後,面試官就開始跟我喇賽
"你是系桌副隊長,那你桌球應該很強齁?"
"在大學有去國稅局打工,請問是國稅局缺人才請你們去的嗎?"
"會計師考幾科?"
"會計師考過可以保留幾年?"
反正就是一些很容易回答的簡答題
這不禁讓我懷疑打從自我介紹完就Game over了
在面試官心中,會不會認為高學歷的當櫃員是大材小用,一開始就把你刷掉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24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nance/M.1423834417.A.A6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