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Charles最近的田野調查工作中,有一大部分是針對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的「駐村藝術家」們。他們從各地來到高雄,以類似人類學家的方式沈浸在鹽埕區裡,也為在地文化景觀帶來變化。
這篇【新作坊】的電子報,分享了關於這些駁二駐村藝術家的調查研究,也介紹了中山大學《再社區》展覽中,這些藝術家如何參與其中。
期待這篇文章幫助大家更認識這些不只是鹽埕區過客的駐村藝術家們,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田野經驗對於人類學家與藝術家各自有什麼意義與價值?
--------------------------------
來自格瑞納達的Elizabeth Lander在她與Emmi Jormalainen的聯名個展之中,即延續了她對於世界各地「店舖」的關懷,繪製了多幅鹽埕區餐廳、夜市攤販的水彩畫。Elizabeth對於鹽埕餐廳老闆與夜市攤販的熱情印象深刻,這表現在她畫作中出現了別於之前作品的暖色調。法國藝術家Roland Cros則在自己的《369像素傳說》之中,除了展出自己以臺灣原住民神話為主題的作品外,也展出了多幅記錄高雄街景、駁二民眾的的木雕作品,他所看到的工業風城市景觀、拿著自拍棒自拍的遊客,都成為木板畫作上角落的一景。
駁二駐村藝術家的作品不僅豐富了在地的地景,更讓民眾能用不同的視角關心高雄與鹽埕區。蔡坤霖在《海味醃漬》的成果個展中,運用了「水下錄音」的技術,帶領民眾聆聽在愛河與高雄港所錄製的「水下聲景」,感受在河面與海平面下的景觀。蔡慧盈則在《水神機器人》的成果個展裡,展出以在鹽埕收集到的各種盛水容器所組裝出的發聲機器人裝置,帶領民眾感受到鹽埕生活與「水」密不可分的關係。
許多藝術家帶著社會批判意識來到駁二駐村,他們不只在鹽埕短暫生活,也以這裡為出發點輻射到周邊區域進行主題性的研究,並將自己從中得到的反思表現在作品之中。山本聖子的錄像藝術作品〈黑那端掉下的紅~「晚安天氣真好,對吧?」〉和高雄印尼漁工一起合作,記錄了他們離鄉生活的挑戰與困難,帶民眾省思台灣海鮮飲食文化背後的勞動處境。韓國藝術家金登容在《少女的祈禱 》駐村成果展之中,分享了自己在於高雄前鎮草衙區的田野調查,與「勞動創作」的成果,以錄像作品與「汗水」作品引領參觀者回顧高雄的工業歷史與呼籲喚起對於勞動價值的重視。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102/articles/38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國中開始就讀美術班,一路到高中、大學都是科班養成的崔廣宇,並不意圖放大、擴張藝術家的價值與地位,相反的,他認為,自己只是剛好有一些天賦,做的創作也都獲得了正面評價,不知不覺中,也就長成了藝術家。 他實誠地表示,藝術家們也不過就是普通人,仍然活在生活與日常中。 崔廣宇從繪畫、裝置藝術到行為藝術,...
「錄像藝術作品」的推薦目錄: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陳雪甄 Vera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作品介紹X 影.暴.性-錄像藝術展】... - Double Square ... 的評價
- 關於錄像藝術作品 在 回放啟視錄:錄像藝術作品入藏與狀況檢視工作坊Playback 的評價
錄像藝術作品 在 陳雪甄 Vera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久違的錄像藝術作品演出,今年就獻給當代藝術家吳家昀了🌹 我年輕時參與過不少視覺藝術作品的演出,很多時候喜歡那強烈的概念性,及深入的提問,不帶劇情角色,非敍事性的抽象時空,讓表演藝術在裡面有完全迥異於戲劇的表現路徑,表演者在當下探索某種身而為人的狀態,很純粹~
歡迎大家去看展覽唷🍷
==================================
倖存者:吳家昀個展
The Moment of Consciousness: Wu Chia-Yun Solo Exhibition
地點|Powen Gallery 紅野畫廊
展期|4月17日 - 5月16日
時間|10:00 - 19:00 週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64巷11號
錄像藝術作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影像專訪
坐公車胡思亂想,還可以成為創作!崔廣宇認為藝術始於生活,生活是發動藝術的根本。他實誠地說,藝術家們也不過就是普通人,仍然活在生活與日常中。
崔廣宇從繪畫、裝置藝術到行為藝術,多方嘗試、多元經營,而後以錄像藝術作品廣為人知.........
▶精彩訪談請點▶ https://youtu.be/_AY4TChWTe4
( 📢未來一影像的攝影家及導演專訪影片,都會先上傳至YouTube頻道,別忘記訂閱並開啟小鈴鐺喔🔔)
🔔ʏᴏᴜᴛᴜʙᴇ:http://bit.ly/3aaYBiE (歡迎訂閱)
✅官網: 1imageart.com/
⭕ 𝕀𝔾: 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錄像藝術作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從國中開始就讀美術班,一路到高中、大學都是科班養成的崔廣宇,並不意圖放大、擴張藝術家的價值與地位,相反的,他認為,自己只是剛好有一些天賦,做的創作也都獲得了正面評價,不知不覺中,也就長成了藝術家。
他實誠地表示,藝術家們也不過就是普通人,仍然活在生活與日常中。
崔廣宇從繪畫、裝置藝術到行為藝術,多方嘗試、多元經營,而後以錄像藝術作品廣為人知,如《當代日常習作》、《隱形城市》、《十八銅人》、《城市按摩》、《系統生活捷徑》系列等。
而藝術始於生活,對崔廣宇來說,生活是發動藝術的根本,譬如《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即為他日復一日載著女兒上下課,跟著公車胡思亂想,最終以公車所排廢氣吹泡泡而得。抑或《當代生活習作:一起表演》,則是他端坐便利商店大片玻璃後,擺放計時器,拍攝自身在一分鐘內能夠吃食多少碗涼麵,藉此顯演人們對於城市生活的慣性樣貌,乃至於媒體如今已然無所不在的深切省思。
一直以來,崔廣宇嘗試以生物學的脈絡,回應人與社會系統之間的適應關係,並透過行動來重新定義或者質疑人類所處的體制系統,以不斷重複的親身實驗來突顯某些習以為常的社會價值與現實環境背後的荒謬性。
《小檔案》
崔廣宇於1974年出生臺北,1997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並曾經受邀展覽於威尼斯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西班牙蘇菲亞美術館、紐約雀兒喜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林茲OK藝術中心。
作品曾於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中展出,另外在2006也參與利物浦雙年展、在德國哈雷/ 薩勒(Halle/Saal)舉辦的Werkleitz 雙年展、在德國卡斯魯爾(Karlsruhe)的ZKM藝術媒體中心所舉辦的「藝術溫躍層:亞洲新浪潮」(Thermocline of Art-New Asian Waves)、在比利時麥赫倫(Mechelen)的國際影像雙年展(Contour Biennial),2008年則參與在奧地利林茲(Linz)的OK當代藝術中心(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所舉辦的Cuvée雙年展。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崔廣宇 場地提供:Double Square Gallery 双方藝廊
#一影像專訪 #崔廣宇 #藝術 #生活
錄像藝術作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身為台灣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吳天章每隔十年就會轉換創作媒介,吳天章深恐自己陷入匠氣,所以每當一種藝術媒介能夠做到最好時,就會想要重新冒險,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介面,持續探索更多未知、充滿想像空間的領域。
從80年代涉及政治、歷史批判的油畫,以《四個時代》在藝壇佔有一席之地;90年代創造台客美學平面攝影風格,代表作是《再會吧春秋閣》;2000年進入電腦合成技術為主的數位影像時期,陸續發表名作《千鈞一髮》、《永協同心》、《瞎子摸巷》、《夙夜匪懈》等;2010年吳天章轉換到動態數位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手法,結合魔術、特技、機關設計,完成錄像藝術作品《心所愛的人》、《難忘的愛人》、《再見春秋閣》。
吳天章以為,自己的終極關懷是離別,是人的生老病死。20幾歲時,年僅21歲的親妹妹車禍喪生,讓吳天章對死逝有著獨特的感懷,轉而透過作品緬懷嘔歌青春、記憶與生命。
同時,台灣的母體文化也成為他的創作主題,尤其是喜喪不分的喪葬文化。他將殘缺與完美、死亡與歡樂、腐朽與燦爛,藉由電腦合成技術,重整編修,完成最俗豔絢麗的遺照。他關注死亡與生存之間的臨界點,人是不知生,也未明死,所以其創作是中間美學,也是太平間美學。亦即,他透過作品製造最完美的瞬間,封存時光之縫、生死之界。
從小生長在基隆的吳天章,童年是透過美軍、水手去認識世界。而基隆是離別的故鄉,港口總是有無數再會的故事。而水手服對他來說,具備心理學的層次,既有天真可愛,也有情色猥褻。他乃借題發揮,完成個人與集體潛意識的拼合。
鮮少依賴偶發性,吳天章創作成品時,往往經過嚴密的計畫,即便發想的過程是感性的,但在執行時,因為想要達到最高的準確度,所以十分理性。他會畫出草圖,展開複製的前製流程,以及縝密的後製作業。
在數位攝影,吳天章會將7、80張底片精密地後製為一張完美無缺的平面照片。而錄像藝術的部分,則是講求演員、工作人員、道具機關的絕對配合,反覆的演練,耗時半年的前製工夫,方可完成一鏡到底的數位動態影像作品。
小檔案
吳天章,1956 年生於臺灣彰化,現居、創作於臺灣台北。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80年代時,吳天章以油畫創作政治、歷史主題,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開啟「台客美學」。2000年轉以電腦修圖及合成技術,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進行創作,創造出驚聳有力的影像作品。2010更轉型至「錄像藝術」,以「一鏡到底」的電腦剪輯,呈現詭異的錄像風格。
吳天章的油畫作品,大多以歷史文本為創作依據,進而反思歷史發展。之後的攝影作品,巧妙地結合台灣歷史、黑色喜劇及豔俗現成物,自創台灣特有的嬉謔悲情風格,因而有著「台客藝術家」的封號。
重要個展、聯展計有:2017《第八屆MADATAC Fulgor líquido(液視/異視)吳天章個展》,2016《陌路歸真1980-2011》、《別說再見2001-2015》,2015代表台灣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別說再見-吳天章個展》,2014《喚.魅─吳天章個展》,2013《偽青春顯相館-吳天章個展》,2011《One Piece Room: 吳天章個展-孌》,2008《懾—像》,2007《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對照展》,2000《近距觀照—台灣當代藝術巡迴展》,1998《內‧外—華人當代新藝術巡迴展》,1997《台灣現代藝術序幕系列 (2)》,1990《四個時代》,1987《傷害症候群》等,展場遍及全球各大城市,如台灣台北與台中、中國北京、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義大利威尼斯、澳洲昆士蘭、西班牙馬德里、日本福岡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UjgwMl
錄像藝術作品 在 回放啟視錄:錄像藝術作品入藏與狀況檢視工作坊Playback 的推薦與評價
回放啟視錄: 錄像藝術作品 入藏與狀況檢視工作坊Playback:Cataloging and Assessing video art collections 關渡美術館於2015年展出「啟視錄:台灣 ... ... <看更多>
錄像藝術作品 在 【作品介紹X 影.暴.性-錄像藝術展】... - Double Square ... 的推薦與評價
作品 介紹X 影.暴.性-錄像藝術展】 〈激情〉(Passion) 王俊傑(Wang Jun-Jieh),單頻道錄像裝置、彩色/有聲Single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color/sound,2017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