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純閒聊。
想對一些人說,雖然應該也沒屁用,想說的是...
我沒在想什麼,也沒在規劃什麼企圖啦,別整天幻想別人都在陰謀詭計,真想知道就去當政治業助理,或是電話簿裡面有政治人,再說那是人家的業界企劃,就跟你去一般公司寫文宣打擊競爭對手沒兩樣,差別大概是拿到執政權後,會有權力去分配國家資源。
平常光寫東西就很忙了,沒那麼多時間去設計啥米政治攻擊方案,自己一小時敲不出200字,就覺得別人3000字必定是整天辛苦創作扭曲出來,這種人的想像力我也服了。
寫作對我來說不算麻煩,真要講麻煩的是累積資料,不管是看實體書、上網看各種資訊,還是找前輩專家抬槓,沒東西才會寫不出來,不然敲鍵盤比動筆寫快多了。
忙是忙在一些個人的規劃,原本都是每周一篇定期的部落格寫作,沒有主題也沒有方向,開心就好。
但自從不想中年就開始痴呆,強迫自己思考,去接了方格子專欄還有一些編輯的邀稿,就開始有緊迫性。
尤其是方格子專欄,原本是希望我把舊文修修放圖就好,但我很堅持要全部新的,就算舊概念也要重謄寫一次。因為人只要每天都有在積累知識,都是會更新自我的,那種10年不變的堅持,還是特定技術跟政策的,通常都很有問題。
總之,這算自己搞到自己,已經習慣每周三的方格子專欄,都要有2個月份以上的預備才安心。
所以你問我在忙什麼,大部分都在趕稿,預好主題就先筆記下,有空就寫完放預備,每周二晚上再去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待週三放上去。這要很感謝方格子的編輯,提供了分段跟圖片連結等專業協助,讓部落格生動很多。
專欄裡面,戰略部分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各家學說,以及把過去的戰史,跟各學說的觀點整合,儘量用生活性的方式敘述出來。不過設定的難度本來就大學以上,沒有求普及化,因為真的做不到,要簡化就會變成全民國防類,沒有辦法教到功夫,只會變成教人套公式。
教育的則屬於經驗整理,這邊順便跟有訂閱的家長再次強調,我沒有打算出教育參考書,因為坊間的寫的都比我好,題庫去跟學校老師要,光碟都幾百題起跳。以國中會考為標準,康軒的麻辣系列,只要全部都做得完,八成題目都寫得出,要拿5A沒太大問題。
如果學生是非常普通的程度,建議買金安的735系列就好,敘述簡單、題目少,學生容易「完成」,重點是完成,買了每節習題40題卻做不完的參考書,不如買10題可以確實做完,成就感還大一點。
還有,別再問什麼必勝的解題法,沒這回事。所有老師都有一些自己的教法,差別到後面就是經驗,什麼經驗?因材施教的經驗,看到學生程度在哪、性格怎樣、習慣如何,能夠馬上給予適合的練習,或是曉得怎樣解說讓學生懂。
就這樣,補習班的秘笈,其實是一種簡化的學習法,著重於短期考試用。但這個秘笈只能算是MMORPG中的Buff,可以讓你5分鐘內打怪經驗+30%。若小孩參加後,上課打混回家不練,這個Buff一下就沒了,就跟你在村莊喝了經驗藥水後就開始聊天一樣的概念。
扯遠了,反正寫教育專欄很累,我不想抄參考書,也不能把自己的筆記、學習單放上來,所以著重在解決常見問題,目標族群中間學生,大概是PR30-80之間,也就是俗稱無法舉一反三,需要很多輔助解說才會懂的那一群。
方格子日後會不會有一些專書方案,像是整套教育系列變成電子書,這我就不知道了,基本上完全交給編輯處理,但教育實體參考書,確定這些年沒有規劃。
你私下要問哪種教材比較適合自己小孩,我有空都會回就是。
其他的在忙什麼喔.....大概就是有出版社找出書,還有Podcast的規劃吧。
政治性的,最後一次碰到政治人物大概半年前的事,這一年也沒跟政治業的去問狀況,有的也都偏實體產業政策跟法規問題。沒有多碰就不會多講,再說多言無益,堅持自己正確的就是堅持到底,寧可對撞也不願轉彎。
真的不分黨派,給這些進步份子拿到話語權,就只想開車橫衝直撞,自稱為了改善交通潛規則的必要犧牲。最恐怖的是想違抗物理定律的那種,看到會傻眼,隨便他們去吧。就算是政治人物也一樣,我的話都是講不超過三次,第三次還是聽不進去,就會閉嘴不管,反正也管不了。
總之勒,你看我會在家煩到碎念這一大篇,就應該知道趕稿的痛苦,尤其是都自找的。X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Herman Y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KDSE Mathematics 數學天書 訂購表格及方法︰ https://sites.google.com/view/hermanyeung 課程簡介︰ https://youtu.be/KKTtzLkpyO8 -----------------------------------------...
開普勒定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三部分「太空中真的是無重力嗎?萬有引力貫穿宇宙空間」
.
未讀第一部分的朋友可以先看:facebook.com/davidyu.phycat/posts/239431704213490
未讀第二部分的朋友可以先看:facebook.com/davidyu.phycat/posts/240471814109479
.
理解了人類渺小不足以察覺地球自轉、並討論了證明地球自轉的直接實驗證據後,我們來討論一個稍為離題的問題:為何太空裡「好像沒有重力」呢?這概念大概是被科幻電影、小說等大眾文化所灌輸的吧!在這一節,我希望直接指出這是個錯得非常離譜的概念。
.
首先,我們必須討論一下物理學裡的重力概念。關於「物件為何會往下掉落」這個問題,早於古希臘時期已經有過很多理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前兩部分裡介紹的「對宇宙之間的物質作二分法」的例子:天上物質會環繞地球轉動、地上物質會向地球中心墜落。這個理論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宇宙裡會有兩種不同特性的物質,也沒有解釋到底是什麼力量驅使天上物質的圓周運動以及地上物質的下墜傾向。
.
直至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過世的1543年,他出版了《天體運行論》(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重新提倡日心說,即亞里斯塔克斯提出日心說的差不多1,800年後。不過,哥白尼的日心說其實並不比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在公元2世紀出版的《至大論》(Almagest)裡描述的地心說更準確。
.
事實上,兩者解釋天文數據的能力相當,複雜程度亦相差不遠。這是因為哥白尼的日心模型依然認為天體環繞太陽的軌道必然為正圓形,所以他仍必須使用一大堆複雜的、假想出來的數學規則,才能以與地心模型相同的準確程度去描述天體運行的觀測數據。
.
即使到了17世紀初,科學界仍未普遍接受日心說。不過進步是有的。繼承第谷(Tycho Brahe)成為丹麥皇家天文學家的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發表了他的三大行星運動定律、發現行星軌道形狀是楕圓形。
.
然而,克卜勒第一定律指出,太陽應該位於行星的楕圓形軌道的兩個焦點的其中之一,但這並不正確。事實上,行星並非環繞太陽運動,而是環繞整個太陽系的質心(centre of mass)運動。所以嚴格來說,地心說和日心說都不正確。而且克卜勒亦沒有到解釋行星環繞太陽運行背後的原因。
.
「天上的物質vs.地上的物質」這二分法,最後被牛頓(Isaac Newton)所推翻。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引力也可稱為重力),不單指出了所有物質之間都會相互吸引,更解釋了這種吸引力的來源就是物件的質量。因此,不論是地上的或天上的物質,所有擁有質量的東西都會互相吸引。
.
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結合,就會自然地得出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因此,牛頓不單發現了重力的解釋,更一舉統一了宇宙間的物理學。「最基本的大自然定律應該是全宇宙適用的」更成為了現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指標。
.
跟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重力與兩者質量的乘積成正比,並與兩者質心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換言之,質量越大,重力越強;相隔距離越遠,則重力越小。重要的是重力只會在無限遠時歸零。
.
因此,在太空中,尤其是在距離地球很近的太空站或太空船軌道,地球施加在物體身上的重力根本不是零。再者,如果太空中沒有重力,那麼太陽如何吸引八大行星繞其運動?地球又怎能吸引月球環繞我們轉動?所以「太空中無重力」是對力學非常離譜的誤解。
.
萬有引力(即重力)從地球、太陽、月球,以及所有天體表面貫穿宇宙空間,因此可說重力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可是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何太空人在太空船、太空站又會漂浮著,就好像沒有重力的樣子?
.
牛頓在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裡面描述了一個思想實驗:想像有一個能夠以任何力度發射炮彈的炮台。如果力度很小,那麼炮彈會以拋物線在不遠處落在地面上。如果加強力度,炮彈就能夠飛得遠一些。因此把發射力度逐漸加強,炮彈就能飛得越來越遠才落在地面上。
.
我們也知道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因此如果炮台發射炮彈的力度很強,那麼發射出去的炮彈就會飛越一段很長的距離才下降少許。然而,因為地球表面是彎曲的,炮彈下降同時地面亦會向下彎曲。所以,如果發射力度足夠大的話,炮彈的下降率就能夠「追上」地面下降率,結果就是炮彈永遠不會碰到地面(假設忽略空氣阻力),環繞地球一圈後從炮台後方擊中自己。
.
[思想實驗(Gedankenexperiment)指只在腦海中進行的實驗,並不一定有在現實中進行過。當然,思想實驗並不是真的實驗,並不能夠用來作為科學理論的證據。不過很多物理學家都愛用思想實驗去幫助他們跟據已知物理定律想像未知的結果。有時候,透過改變思想實驗的參數而得出不同的想像結果,能使我們對物理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
正在環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國際太空站,以及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都是上述那顆炮彈。他們其實一直都在萬有引力的控制之下,不斷地「跌落」地球,只是由於速率非常快,所以就永遠跌不到落地面、只能環繞地球運行了。
.
國際太空站連同裡面的太空人都正在以同一速率前進和「下跌」,因此就看似在太空站中「漂浮」起來了。順帶一提,飛機突然關掉引擎作自由落體,裡面的人也會看似「漂浮」起來,太空人就是這樣訓練如何在太空中「無重力」狀態下工作的。
.
因此,太空中根本就不是「無重力(weightless)」。萬有引力貫穿整個宇宙空間,太空人會「漂浮」只不過是「無重力感(weightlessness)」罷了,是錯覺來的。有些電影會有剛飛出大氣層的太空船裡面的人突然漂浮起來的場景,但這完全是大錯特錯。
.
德國物理學家夫琅和費(Joseph von Fraunhofer)在1814年使用棱鏡和望遠鏡觀察太陽光譜(注意:這是非常危險的實驗,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損害!),發現太陽大氣的吸收光譜線。經過分析,部分譜線與在地球上找到的元素的光譜線吻合,直接證明天上的物質與地上的物質皆由同樣的元素構成。
.
【支持我的科普】
我的科普部落格:https://hfdavidyu.com
我的科研網頁:https://hfdavidyu.github.io
.
我已開設MeWe群組,在MeWe搜尋「余海峯」就能找到:
https://mewe.com/join/phycat
.
追蹤我的FB:https://fb.com/davidyu.phycat
追蹤我的IG:https://instagram.com/phycat
訂閱我的YT:https://youtube.com/c/DavidYuHoiFung
.
也請支持香港其他科學普及工作者!你的支持,能令科學在中文世界更加普及。
開普勒定律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天起,北中南五大科學館將舉辦為期半個月的 #臺灣科學節 ,活動十分豐富,有影展、論壇、科學市集、工作坊等等,其中亮點活動之一是大型科學舞台劇「星空的立法者-克卜勒的一生」,結合戲劇、歌舞和多媒體,來呈現這位科學家的生平。
提到 #克卜勒,就一定要談 #牛頓,克卜勒提出的三大定律,建立天體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但僅是理論,一直到牛頓,才以 #微積分 等數學方法進一步推導證明。
相較於其他科學家,牛頓不僅只專精於單一領域,他在數學、光學、物理學、天文學都有極高的成就,他是如何辦到的? 牛頓的 #自學祕笈 到底是什麼?快來向牛頓拜師,打通學習的任督二脈 💪
(預覽圖片出處:shutterstock)
👍 林怡辰老師推薦!打敗樂高的科普漫畫
>> cplink.co/k9UKpeVh
開普勒定律 在 Herman Ye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KDSE Mathematics 數學天書 訂購表格及方法︰ https://sites.google.com/view/hermanyeung
課程簡介︰ https://youtu.be/KKTtzLkpyO8
------------------------------------------------------------------------------
Please subscribe 請訂閱 :
https://www.youtube.com/hermanyeung?sub_confirmation=1
------------------------------------------------------------------------------
Blogger︰ https://hermanutube.blogspot.hk/2016/02/herman-yeung-main-menu.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y.page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ermanYeu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rmanyeung_hy
------------------------------------------------------------------------------
HKDSE Physics 全彩筆記免費下載:https://hermanutube.blogspot.hk/2016/01/youtube-pdf.html
------------------------------------------------------------------------------
HKDSE Physics 所有 videos 的 Playlist 可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onyKY5YNHBEAUroREi6g_l
分類的 Playlist 可看:
Chapter 1: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1VzD22N_eezX-EIWfXLKc
Chapter 2: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q67FvzRCEfYfzJt1uJCBGG
Chapter 3: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qlrmp0qYZNRLLeKSefA1G0
Chapter 4: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oISTl7QPvyjm3sox-0hdNU
Chapter 5: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f3k39dBJGU5XPu9ak7rn0
Chapter 6: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0WEHHxq3O1l2vXYUF01gC
Chapter 7: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44a11r6KnXutpfM40P8kQ
Chapter 8: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o4zOgxvPlXfIRVPQxLTSBK
Chapter 9: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4FBxbRyDNkC9SIt3vKZCf
Notes Only version: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oLeyzd2kS942Jx6AHqCd0
------------------------------------------------------------------------------
HKDSE Physics Past Paper Solu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oil8jaHDh0t6E1Qqr6RCME
HKCEE Physics Past Paper Solu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oI3z8QldRZ_HTMO4W2jcEN
HKALE Physics Past Paper Solu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ZyYZRN-1-8Y4mStqRsGJ4
Past Paper (香港公共圖書館): https://mmis.hkpl.gov.hk/web/guest/hkcee-and-hkale-papers-collection
------------------------------------------------------------------------------
Please subscribe 請訂閱 :
https://www.youtube.com/hermanyeung?sub_confirmation=1
------------------------------------------------------------------------------
HKDSE Mathematics 數學天書 訂購表格及方法︰
http://goo.gl/forms/NgqVAfMVB9
------------------------------------------------------------------------------
Blogger︰ https://hermanutube.blogspot.hk/2016/02/herman-yeung-main-menu.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y.page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ermanYeu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rmanyeung_hy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hL_jXlL2KU/hqdefault.jpg)
開普勒定律 在 信仰的黃昏- 15世紀出生,開普勒(克卜勒)一生研究天文 的推薦與評價
15世紀出生,開普勒(克卜勒)一生研究天文,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即「開普勒定律」(Kepler'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挑戰了傳統的天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