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如何面對壞情緒,決定了你的成就。(露西亞篇:P.12~P.1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經歷不如意的狀況,面對突發狀況時,每個人會依循自己的習慣決定該如何解決問題。但因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有時候個體所選擇的解決方式並非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單純逃避問題甚至是製造出更多更大的問題,好暫時無暇去想到原本的問題。
在本書P.12~P.18當中,用七名不同個性的主角為例,故事的開頭都是發生某件意外打亂了一天行程,接著又面對工作上的不如意、老闆的刁難等狀況;而七位主角在面對壞情緒時,因為處理方式的不同而影響到後續的發展。
主角一號露西亞一早就被故障的熱水器嚇醒,面對突然故障的熱水器與做水災的廚房,雖然她被嚇了一大跳,但很快地就去善後這一切,並且讓自己沖了個冷水澡讓大腦更加清醒後才去鞋店上班。
露西亞的興趣是平面設計,只是因為還沒找到相關工作,為了生活才先在鞋店上班,對於這點她並沒有太過糾結;那天她想在櫥窗展示一點創意,結果去被老闆嫌棄得沒一處好,甚至當眾辱罵露西亞。
她感受到自己既羞恥且憤怒,離職的念頭更是直接湧上心頭,但她也意識到自己現在太憤怒了,不適合立即做這樣重大的決定,因此她將注意力轉移到現場的客人身上,以燦爛的笑容服務客人。
下班後的露西亞決定不要馬上回家,而是去散散步讓自己釋放一下上班時所累積的壓力;她在散步時回想著早上與老闆之間的對話,並且想像著自己可以如何反擊老闆,這讓她感覺到自己沒有一早那麼的氣憤了。
她打了電話給摯友,彼此交流著上班時的情形。她在回想時發現老闆情緒化問題好像持續一陣子了,所以今早老闆沒來由的暴怒可能不是因為她的創意,也不是因為鞋店;也許老闆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讓他變得這麼情緒化。
在與摯友聊過天後,她意識到了自己必須多去傾聽內心的感受,因此露西亞決定整理她的繪圖工具,並且在空閒時間裡重新開始練習畫畫。
當露西亞回到家後,雖然心情已經平靜許多,但仍舊感到情緒低落,因此她決定讓自己好好的休息一下;她準備了一些美食,抱著毛毯在沙發上一邊享用美味的晚餐,一邊看她最喜歡的電視劇。
她慵懶地想著該如何轉換跑道,去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但飯後的她感覺自己累了,於是她早早就去睡覺了,隔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露西亞在面對自己情緒時都有接納並妥善地去處理,因此沒有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露西亞並非是一個樂觀或總是開朗的人,她同樣也會被壞掉的熱水器嚇到;被老闆的批評惹怒;為自己無法做想做的事情而沮喪;為一整天的不順利趕到情緒低落。但她在面對情緒時沒有做出抵抗或是否定,而是接納了自己當下的情緒,並且採取適當的對應方式去處理。
一早就被壞掉的熱水器給嚇醒,她選擇了盡快排除故障問題,並且不再被壞掉的熱水器給影響自己心情。已經關掉水源,廚房的積水只要拖乾即可;已經聯絡維修人員,既然無法立即過來處理,乾脆就沖個冷水澡讓頭腦更清晰再去上班,反正不管怎樣維修人員都是得隔天才會來的,何必浪費時間生悶氣?
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鞋店工作,露西亞知道這是現階段為了生活必須做的妥協;她嘗試將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發揮到展示櫥窗上,算是彌補自己無法做平面設計相關的工作。
原本以為老闆會喜歡結果卻換來一頓辱罵,絲毫沒有考慮到店內還有其他客人在看著;感覺羞愧且憤怒的露西亞沒有憑著這股憤怒提出辭職,雖然她也想轉換跑道,但這樣重大的決定需要深思熟慮才行。
露西亞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眼前她能夠處理的事情上面,且她是用燦爛的微笑去服務客人,而非受老闆影響擺臭臉給客人看;這讓她沒有使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像是被客訴服務態度很差,又再度被老闆責罵。
露西亞也沒有因為下班就感覺解脫,她意識到自己一整天下來累積了許多壓力,她需要去做點什麼釋放壓力。
她一邊散步一邊幻想著自己如何與老闆對罵,在辱罵老闆的過程中釋放了自己累積的氣憤;幻想雖然很不實際,但卻是釋放情緒的好方式之一,且不用擔心會傷害到他人。
在釋放完憤怒之後,她開始感受到自己還有其他的情緒,像是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感到沮喪;她選擇了一個可以同理她的感受並且懂得傾聽的好友談心,這讓露西亞意識到需要多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鞋店的工作不可能做一輩子的。
回到家的露西亞順從自己身體的感受,她準備了美食與電視劇讓自己心情放鬆,並且去思考轉換跑道的問題;她知道這不能夠是一個衝動下的決定,而是得經過計畫才能進行的,因此她並不急於一定要在當下理出頭緒來。
當她在晚餐後感覺疲憊了就直接上床睡覺去,沒有嘗試拒絕身體的需求。
本書最後有說到露西亞的後續,她沒有立刻離開原本的工作,直到現在仍舊還是在做原本的鞋店工作,但她已經有在接案子做些與興趣相關的設計工作。
追求興趣同時,露西亞也很理智的明白在她羽翼未豐之前,還是得有一份穩定收入才能夠得以生活;生活的基本條件被滿足了,才有餘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每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在告訴自己有問題需要被解決,若我們刻意壓抑某種情緒,那些情緒將會累積成對身體的傷害;或是另一種極端地放任情緒控制自己行為,雖然情緒能夠得到釋放,但卻會引發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露西亞若是在被老闆辱罵後直接甩頭走人,那麼失去工作的露西亞雖然不用再面對情緒化的老闆,可是緊接而來的經濟壓力將再次擊垮她;因此面對情緒時,感受到當下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能夠感受與接受自己當下的情緒時,才能夠想出適當的應對方式。
七名主角中,只有露西亞能夠透過接受自己情緒並且適當的解決問題,下一篇開始將會分享其他主角們,在過度壓抑或是過度使用某種情緒所造成的後果。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阿德勒談人性心得」的推薦目錄:
阿德勒談人性心得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綠豆爸和粉圓媽與YOTTA合作的阿德勒父母學線上課程
#11月29日開始募資喔
在實踐阿德勒心理學派的親子教養一陣子之後,就會不自覺地開始探尋自己,而我意外地發現,最近很火紅的薩提爾和阿德勒心理學,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
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心得,並且參考了旭立文教基金會的網頁,將薩提爾的求生存姿態、與阿德勒學派所談的教養類型進行類比。
註1:這是我的個人心得啦!提供大家參考
註2:若想要更深入瞭解薩提爾,可以參考旭立文教基金會:
http://www.shiuhli.org.tw/development/str_center_2_1_3.jsp
親子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在我們談論人際關係時,有三個面向要納入考量:
・自我
・他人
・情境(除了自我和他人以外的人、事、時、地、物)
然而我們卻很容易「顧此失彼」,或是習慣性的只考量部份的面向,這可以說是源自我們的生命經驗,但也同時代表我們擁有改變的可能性!
阿德勒父母學談的「溫和且堅定」,所謂的「溫和」是指對於「他人」的尊重,而「堅定」則是代表對於「自我」和「情境」的尊重。
過去的我,若以薩提爾的求生存姿態來歸類,是屬於「打岔型溝通」的方式,對於這個類似的說明,讓我很有感觸:「打岔的人的存在,使人覺得愉快,不被認為有問題而常得不到幫助」。
對照阿德勒的教養類型,也的確過去的我,是「偶爾溫和、偶爾堅定;偶爾有自由、偶爾有秩序」的「變動型亂愛」呀!難怪孩子「必須」經常的測試我的界限,因為他們不知道今天的我,會不會和昨天不一樣。
現在的我,則是往「一致型溝通」邁進,我覺得能夠一致性,不需要人前人後、朝令夕改、表裡不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也邀請大家,一起往薩提爾「一致型溝通」、阿德勒「民主型寵愛」前進喔!
--
【阿德勒父母教養類型】民主型寵愛
民主型寵愛,指的是在「溫和且堅定」的親子關係中,無條件的愛孩子。溫和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堅定表示對自我和情境的尊重。無條件的愛,是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犯了什麼錯、成就到哪裡,都不影響父母對孩子的認定、看法、眼光。自由與承擔責任、平等與互相尊重,四件事情缺一不可
—
同時有溫和、同時有堅定
同時有自由、同時有秩序
--
【薩提爾求生存姿態】一致型溝通
「一致」是讓人更趨於統整且富有人性的另一種選擇。是一種存在狀態,也是一種與我們自己、與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當我們決定一致地回應時,並不是因為我們想贏、想控制別人或情況、想保護自己或忽略別人。選擇一致意味著選擇做我們自己、與別人接觸建立關係,以及直接與別人聯結
--
【阿德勒父母教養類型】放任型溺愛
溺愛,呈現的則是「自由但不用承擔責任;平等但沒有互相尊重」有二缺二的狀態。愈來愈多父母,希望走出自己童年被打罵的陰影,想要學習新的教養方式來對待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了溺愛的陷阱當中。父母忽略「自我」的需求,對孩子「他人」百依百順,形塑孩子「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的性格
—
只有溫和、沒有堅定
有自由、無秩序
--
【薩提爾求生存姿態】討好型溝通
當我們討好時,我們不顧自我價值的感受,而將我們的權力交給他人,或者來者不拒。當我們的討好成功地取悅某人時,我們會感到心滿意足,直到另一個人的不悅打破這一切為止
--
【阿德勒父母教養類型】威權型錯愛
錯愛,往往呈現的是「不自由也不用承擔責任,不平等也沒有互相尊重」三不一沒有的狀態。如此的錯愛,比不愛更加傷害孩子的內心與性格發展。父母只考慮到「自我」與「情境」,卻忽略了孩子「他人」的需求和發展,型塑孩子「乖乖聽話,照我說的去做」的性格
—
只有堅定、沒有溫和
有秩序、無自由
--
【薩提爾求生存姿態】指責型溝通
指責型溝通會為了保護自己而選擇蹂躪別人或環境。由於指責的爆炸性特點,老是指責的我們也常常切斷和他人親密的聯結。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自我懲罰的放逐裡。我們只在獨處時暗自哭泣,因為我們不承認自己的脆弱;我們內心深處相信,一旦揭開低自我價值,我們就會死去
--
【阿德勒父母教養類型】高期望型無愛
高期望型無愛的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孩子通常感覺不到,孩子會認為外在的情境(例如:分數、名次、同學、鄰居⋯⋯等)都比他來得更重要
高期望型的父母,習慣將孩子的時間表塞滿,把孩子交給其他的專家,卻沒有時間和孩子累積親子存款
—
只有堅定、沒有溫和
有秩序、無自由
--
【薩提爾求生存姿態】超理智型溝通
超理智最突出的特徵是毫無人性地客觀。當我們用超理智時,我們不允許自己或別人注意感受。我們處理衝突的方法是引用研究或數據來證明我們永遠是對的。這反映出社會規條:成熟就是不受動搖、沒有七情六慾,而這常被誤解為理智。當我們超理智時,我們從人群裡退縮,且受苦於孤單
--
【阿德勒父母教養類型】變動型亂愛
變動型亂愛的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教養的模式太容易隨心情起伏不定,在外人面前往往呈現人人稱羨的親子樣貌,但卻很容易在私底下對孩子暴怒、責打,然後又會因為愧疚而過度補償孩子,造成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界限與常規,也因此失去安全感,活在恐懼當中
—
偶爾溫和、偶爾堅定
偶爾有自由、偶爾有秩序
--
【薩提爾求生存姿態】打岔型溝通
打岔是超理智的反面,企圖在討論問題時分散他人的注意力;一直改變想法,想同時做無數的活動,無法把注意力專注地放在同一件事上。打岔的我們相信,只要可以把帶有任何程度壓力的話題轉移注意的方向,就可以生存下去。打岔的人的存在,使人覺得愉快,不被認為有問題而常得不到幫助
阿德勒談人性心得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也不是阿德勒的信徒。這次活動與其說是導讀,不如說是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報告。
我會綜合個人社會倡議的經驗,談阿德勒對性別的看法,會對當代的台灣社會有什麼啟發。
遠流粉絲團
金石堂城中店 金石生活學堂
阿德勒談人性心得 在 家庭關係沒修復,怎麼影響你的人生?|阿德勒5-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阿德勒 的目的論#優勢人格的比較#治療的真正目的# 阿德勒 與家庭關係00:00:00 阿德勒 的目的論─ 故事100:07:01 阿德勒 的目的論─ 故事200:16:22 治療真正 ... ... <看更多>
阿德勒談人性心得 在 阿德勒+薩提爾邁向幸福之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內心造成造成煩惱痛苦的思維,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阿德勒+薩提爾正是協助我們走向幸福快樂,創造生命價值的良方。 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一同學習成長。 ... <看更多>
阿德勒談人性心得 在 阿德勒之所以為阿德勒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文森說書 的推薦與評價
你聽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嗎? 我從朋友口中已經聽過7582遍但我----就是沒看。 可就在這7582次的提醒之下我就在某次逛書局看到一本 阿德勒 的著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