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yn聊聊天:運動培養的心理素質💪🏻
-
今天是8/8,除了是父親節,也是歷時15天的東京奧運順利閉幕的日子🇯🇵(還是農曆七月鬼門開🙏🏻)。
從7/23開幕以來,對開幕式的討論,Google首頁Doodle奧運限定合作小遊戲的加持🐱,再加上選手的優秀表現,這段日子台灣也吹起了觀賞奧運比賽的熱潮,而我當然也不例外。身為從小每逢奧運最先關注吉祥物,然後把報紙上的報導跟吉祥物都剪貼下來的我;電視上轉到比賽一定會看下去跟著讚嘆、跟著激動的我;頒獎典禮每次都忍不住跟著淚眼汪汪的我,真的很愛看運動比賽,還有什麼比運動更熱血的嗎?人的肌肉與身體是可以準確被訓練的,好吧,儘管有時候有點病態地在要求在操控了🙈。那是意志的體現,奇蹟的具現化。往往都很激勵人心,每次都感動到不行。
#難產的奧運
2017上半年到日本的時候就已經在期待2020東京奧運了,就算沒抽到票,也覺得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會發生,感覺日本就會有很多新的東西出現。但是病毒打亂了一切,曾經抽到票的朋友大概更遺憾了。無論如何至少今天奧運順利結束了,希望每位選手都健健康康❤️。幾經波折,不斷更換最終拼湊出的開幕式,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人,但不得不說日本還是很強啊!煙火簡單但很美,場內打光也很舒服,配樂是遊戲音樂,場館位置用不同顏色遠看很像有觀眾一樣沒那麼孤單,最後的表演日本味回來了!超級變變變果然不會缺席!比起張揚舞抓,更需要節制的狂歡,是疫情下的妥協。
#自我認同的提升
還有什麼比體育賽事更能激勵人心呢?面對體育賽事,非常能提升對自我的認同感,我來自哪裡?我代表哪裡?我爭取榮譽的歸屬,各式各樣的議題都得以得到了關注跟討論。此外,還有一個就是很常被提起的,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好與壞
筆記本上幾段寫寫停停、塗塗改改,關於運動提升心理素質的內容已經留在上面好長一段時間,最近因為奧運的關係,大家又開始把關注放到體育身上,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合適的好時機,終於可以把這些文字好好整理寫出來了✍🏻 (我很怪寫完常常不發🤭,就是要來感覺了才會把它送出)。
#體育教育是體驗人生的縮影
這幾天經常可以看到觀眾分享觀展心得的時候,常常會說到某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很強大;也因為奧運帶出的體育話題,看到一篇作者寫道體育教育教會的不只是運動本身而是透過體育教育讓你親臨體驗人生的縮影。
就我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經驗來說,對我而言其中一個很大的收穫確實就是這樣的。體育可以是單純的競技,也可以成為不同群體中之間力量的分派,有各式各樣的角度可以討論,這邊無法一一解讀,只談心理素質的相關。我高中讀的學校打排球的校風很興盛,首先有了背景因素,再來他是團體運動,對一開始選擇參與的人來說,主動參加體育活動也可以是一種,在來到新環境後對融入團隊的嚮往,直到後面個人打出興趣才會持續直到大學都有參與。
#建立自信的特效藥
在場上領先、落後、追趕、超前、失敗、成功都在一個體育賽事中體驗完畢,人要不斷調適自己符合當下的情況,還要抵抗正以現在進行式來襲的壓力,逐漸培養個體適應能力的最大值。我很喜歡那種嘗試控制自己的感覺,即便那不容易也經常事與願違;然而一旦能控制自己的緊張,順利拿下一分的時候,那仿佛就是建立自信的特效藥。
#接納失敗享受當下
排球是團隊運動,相互的配合、默契,習慣性地觀察彼此,記下每個人的喜好去配球,彌補彼此的不足,很多能力並非天生,但可以被訓練的。參與跑步的賽事也是一樣的,配速只要配錯了,前面緊跟著領跑的人,到後面卻失去該有的均速(是的,當年比800我就是配速失敗的小傻瓜😛,還因為好玩丟過鉛球比賽🤣)。所以才說人生不到最後都看不到結果啊!賽場上無論成功跟失敗都必須即刻面對,接受自己的不足,甚至到最後你也可以坦然覺得無需力爭獎牌,而是給好好地完成比賽的自己一個愛的鼓勵👏🏻。
這種從運動競賽中得到的心理素質其實不知不覺,也默默地跟著你一直到人生其他的戰場上。過去那些我花在體育活動中的時間,無論長短,只要曾經投入其中,不僅是存入身體肌肉的記憶,還轉化成其他的養分,滋養長大成人的我❤️。
#Tolyo2020 #東京奧運
#晚上一起看閉幕式🏹🏓🏸🥋🏋🏻♀️🥊🏌🏻♂️🥇🥈🥉
#然後讓我們約定好2024巴黎見🇫🇷🤙🏻
-
📷:照片是2018年,巴黎為了宣傳即將主辦奧運而在市政廳週邊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當時我也寫過專文分享🙌🏻。是用讓大家參與來了解各種運動項目,特別有意思。我當時有好好走完全程紀錄現場,還下場報隊打了排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 本週活動,正式接受報名: 免費試堂分享會: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sharing-trial 入門班&初班: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course 其他活動:https://moneyttab.wixsi...
領跑者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夜長文,文長慎入,本片上週口碑場,本週正式上映)
一個明星都該有屬於他的代表作,或是轉型成功的關鍵電影。當明星走上頒獎台,播放的就該是他最代表的電影音樂或是歌曲。
今年才開春起跑兩個月,台灣男星們就已經交出蠻有意思的成績。張震很可能因為《緝魂》而成為年度各項獎座的領跑者,他即將篤定入圍最佳男演員獎項。而與他很有可能同場競技的,就是過去以喜劇見長的楊祐寧。
這回他在《複身犯》裡端出努力磨練的多年演技大噴發,讓這部被外界喻為《分裂》台灣版的電影更添幾分神秘色彩。到底楊祐寧一人分飾多位角色是甚麼獵奇模樣?
認識楊祐寧應該是從他2004年的《17歲的天空》與《夢遊夏威夷》,這些年來他的陽光、憨直形象,在《總鋪師》、《大尾鱸鰻》發揮地淋漓盡致。
說他是台灣喜劇形象中的第一男主角,看看找上他的廣告,也就定義了他在客戶心中的既定基礎。
不過,演喜劇演久了,總是會想給自己有不同的功課吧?這時找上門的《複身犯》就是驗收演技了。
我想楊祐寧光是看劇本的時候就了然於胸。這應該就是他入行十多年來的大突破,要演出多重人格,詮釋陳以文的口吻與老練油條、王淨的嬌嗔任性與林哲熹的台式底層「氣口」。
最後,連自己在片中的角色,都可能還要分裂成一冷一熱,事實上我認為楊祐寧應該是演了五個人。
雖然不及詹姆斯麥艾維在《分裂》裡面的這麼多角色,但對於熟悉楊祐寧的我們來說,已經是一場華麗的人格大秀了。
台灣缺乏科幻想像的論述類型,有意思的則是今年馬上來兩部很有意思,略帶了點科幻推理的作品,《緝魂》已經先做了良好示範,就看《複身犯》怎麼把這個棒子接下去。
開了口碑場,某種程度上也是希望看到觀眾對台灣製作這類型的野心與嘗試。一起孩童綁架案,由於綁匪嫌疑犯全死了,決定要將他們的意識注入到某個植物人死刑犯身上,藉此查案找線索,這個設定真是蠻有趣的。
考驗楊祐寧演技的同時,其實也在考驗觀眾對角色切換之間的節奏認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前面鋪陳,需要讓觀眾充分理解的門檻,還真是有一定高度,這會讓觀眾以為可以走馬看花的同時,尋找細節藏在哪個魔鬼裡面,最後才恍然大悟,搞不好為了確定自己推敲觀點是否成立,而需要二刷(笑)。
整體來說,對我來說,《複身犯》的價值在於類型上的想法。如果,你還覺得國片類型很侷限,可能老是在某幾種類型上面打轉,如:恐怖,愛情,文藝劇情。不是說拍這幾種不好,而是市場口味需要一些刺激。事實上,台灣在這幾種類型上的訓練也都有出色代表作。
於是今年的科幻推理的《緝魂》,極受評論肯定。至於《複身犯》某種程度上,這兩部片,都是在說一個人格、靈魂、意識,如何轉換寄宿在另一人身上。
然而,《複身犯》在這麼多人格切換的過程中,到底要觀眾相信哪一個角色說的是真話?楊祐寧飾演這麼多角色,上演人格一秒切換,也想混淆觀眾視聽。觀眾想看的,就是楊祐寧能交出這麼多面相。然而,故事的重點則是:不管這個世界怎麼看你(因為這角色身上好幾種人格),都要相信你自己最後能奪回最後主導權。
(突然覺得這角色跟台灣400年來的前世今生殖民心路歷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為了求經濟發財不求手段,也有暗黑劊子手血刃殘酷,自然也有真實人格被喚醒後的救贖犧牲,就看你怎麼解讀了。)
領跑者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英美12月開始施打疫苗
<單則精選>
英美迄今已經有三支新冠疫苗,趕在2020年底出爐,標誌著疫苗研發劃時代的成功,也讓處於黑暗疫情的全球,宛若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微弱亮光。特別是牛津疫苗的誕生,擺脫了低溫冷鏈的限制,價格又相對親民,有助於疫苗的普及。
接下來三支疫苗都要面對美FDA嚴格的緊急使用審查,來自全美最頂尖的科學家必須確認疫苗無嚴重副作用。美國目前粗估疫苗開打日期是12/11,為挽救人命,不排除隨時提前上路,但英國已宣布搶先在12月1號全面開打,在明年復活節前在大多數人體內形成保護力。
目前歐美各國均先後擬出了全面疫苗接種計劃,西班牙預計在2021年初開始施打,65歲以上高齡及醫療工作者優先,預計半年內覆蓋西班牙半數以上人口;德國衛生部長也說,最快下個月(12月)開始全面施打,粗估明年底前將可讓德國民眾全數完成接種。
疫苗問世後真能徹底終結疫情嗎? 根據權威期刊《科學》上的研究,在缺乏疫苗保護的前提下,未來五年全球恐怕還將面對兩到五次大流行;但若疫苗能確實有效且普遍施打,五年後可能會有半數人口獲得保護力。重點是人們要如何掃除對快速疫苗研發的疑慮,將會是人類擺脫新冠疫情的下一個難題。
{內文}
(Albert Bourla/美輝瑞藥廠執行長)
這是歷史性的一天,對科學或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歷史性的一天
2020年底如雨後川筍般,先後誕生的新冠疫苗,標誌著疫苗研發劃時代的成功,也正如《經濟學人》的這張封面,受困於新冠疫情的全球,終於在漫長的隧道盡頭,看見了微弱亮光。
(新聞片段)
今天早上,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宣布,他們的候選疫苗在保護對抗新冠病毒上,具有70%的有效性,這比輝瑞和莫德納最近展現95%保護力的疫苗要少,但牛津疫苗的製造便宜許多,且易於儲存,可以更廣泛地分配施打,牛津大學也知道,如果在受試者身上,先施打半劑量然後再給予全劑量,其疫苗的有效性將躍升至90%
牛津疫苗的誕生,不僅僅意味著全球出現了第三支領跑的冠毒剋星,是英國本土研發的首支疫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能以常溫配送,讓貧困角落裡的更多人,得以藉由疫苗阻斷病毒傳播,不同於輝瑞與莫德納的mRNA技術,牛津疫苗是透過黑猩猩體內,引發普通感冒的病毒,這種病毒在經過修改後已經無害,且適合攜帶部分新冠病毒,藉由注射後所產生出獨特刺突蛋白的遺傳指令,及修飾後進入人體細胞產生的解碼指令,使刺突蛋白變得像是「特洛伊木馬」免疫系統正是藉此產生抗體和T細胞來防禦感染冠毒。
(Adam Finn/布里斯托大學免疫學家)
下一個挑戰將是讓足夠多的人獲得免疫,在病毒對人們產生衝擊前,這確實需要時間,我的意思是說,光是製造疫苗,分發疫苗,然後把疫苗接種到人們的手臂上,都是需要時間的,這些都不可能一個晚上完成,因此,當我們獲得的疫苗越多,每種疫苗接種的劑量越多,就越容易達到這樣的效果
然而,疫苗從誕生到上市開打,中間得經歷一段嚴格的審查過程,這星期包括輝瑞和德國新創公司BioNTech,及隨後一周迎頭趕上的Moderna疫苗,先後宣布將緊急使用的申請,送進了美國FDA,但沒有人能開出上市時間表,美資深官員透露,疫苗公司被要求提供超過4萬,原始且完整的最終人體試驗數據結果,供FDA內部專家進行專業審查,其中必須包括之後兩個月的安全追蹤,最快在12月8號到10號,他們會將自己內部的評估報告,送交獨立的諮詢委員會審查。
(Dr. Joshua Sharfstein/前美FDA副局長)
這些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最頂尖的疫苗科學家,並將在公共場合公開
(Dr. Mark McClellan/美前FDA官員)
這是獨立專家們非常定期在做的過程,我們必須非常有信心,在疫苗被廣泛使用之前,它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美國目前粗估,疫苗全面開打的日期是12月11日,但有鑑於當下疫情的嚴重性,全美一天可能奪走超過2千條人命,川普政府負責疫苗「極速行動」的最高官員施勞威(Moncef Slaoui),不排除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起跑點。
(Moncef Slaoui/美"極速行動"首席科學顧問)
我們已經準備好在(緊急使用)獲得批准後24小時內,開始運送疫苗,希望人們可以開始免疫,我會說在批准後的48小時內
因為《紐約時報》說,美總統川普為加速疫苗的分派施打,已經指示軍方全力投入,儘管他想刻意淡化,不讓部隊實際進行疫苗注射,但包括打包藥瓶,從工廠開始的相關運輸,甚至疫苗技術的跨部門移轉,都少不了五角大廈的身影,但英國日前仍搶先宣布,在防疫爭分奪秒的前提下,透過研發審批與運送施打三管齊下,最快12月的第一天,就將在英國境內全面開打,只是不願回應最先接種的會是哪一款新冠疫苗。
(強森/英國首相)
我相信,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情況,大多數人都可以在明年復活節前夕接種疫苗,這將大大改變我們現在所處的困境
由於疫苗研發先後傳出好消息,目前深陷第三波疫情延燒的歐美各國,在分別與各大藥廠確定取得疫苗優先權後,紛紛推出了自家疫苗的接種計畫,以西班牙為例,預計將在2021年初開始接種疫苗,初步規劃將採全國範圍統一接種的方式,設立至少1萬3千個疫苗接種點,65歲以上高齡及醫療工作者將可優先施打,半年內將可覆蓋西班牙半數以上人口。
(桑切斯/西班牙總理)
別忘了,這場流行病比過去一百年來,任何一次流行病都更為嚴重,對世界人口的影響更大,這正是為什麼西班牙會成為率先生產疫苗的國家之一,而且是最快的一個,這樣的事實令人深感自豪
而德國在本周成為全球第12個確診人數破百萬的國家之後,也由衛生部長史巴恩宣布,立刻著手規劃遍布全國的疫苗接種中心,最快下個月開始全面施打,粗估明年底前,將可讓德國民眾全數完成接種。
(Dr. Vin Gupta/NBC醫療評論員)
我認為疫苗雖然讓我們覺得隧道盡頭有光,但是那條隧道將會持續延伸,我們認為直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也就是2021年夏季開始,那時候我認為我們才可以開始看到,疫苗的接種率拉高到60%至70%的範圍內,這才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數字,也就是說好的,如果這款疫苗有效,如果一套疫苗有效,並且我們可以成功地施打它,到那時我們就可以開始談論常態生活了,但願在暑假中期或晚期,我們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也就是說您的家人想計劃一個假期,您就可以安全地做到這一點
多數人的疑問是,疫苗問世後真能徹底終結疫情嗎?根據權威期刊《科學》上的研究稱,在無疫苗的情況下,新冠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率約莫是五成,推算下來,未來五年內,仍會發生兩次大流行,若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率是百分百,未來五年內則將至少還會有五次大流行,一旦有了疫苗,自然免疫及疫苗免疫的持續時間就能拉長,也能降低二次感染的風險,但粗估也要至少五年,全球半數人口才會具有免疫力。
(佛奇/美防疫專家)
我會接種疫苗,我也會建議我的家人接種疫苗
接下來的問題,還有如何掃除對疫苗的疑慮,根據《彭博社》報導,牛津疫苗生產線失誤影響試驗結果,已經引發一波越來越大的質疑聲浪,阿斯特捷利康藥廠目前正在評估,增加額外試驗,也就是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全球性試驗計劃的可能,目前已知新的全球試驗不會耗時過久,但民眾對快速研發疫苗的信心要如何挽回,將會是人類擺脫新冠疫情的下一個難關。
領跑者意思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 本週活動,正式接受報名:
免費試堂分享會: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sharing-trial
入門班&初班: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course
其他活動: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activity
2) 我要做富翁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全民皆股?今年股市暢旺,不少投資者都有所斬獲,亦開始發覺街上愈來愈多人談及到股票的走勢。我們利用了四個訊號,包括了一些統計,揭示牛市在爆煲前的瘋狂訊號。想知道是甚麼跌市先兆?快快去片,跑到市場的前方,繼續領跑大市!如喜歡我們的分析,緊記Share給朋友啊!
首先跟大家回顧2007年牛市的情況,當時不論是甚麼公司上市,相信亦被超額認購。到正式上市的時候,股價隨即被炒起,不少投資者因此獲利,在多次成功取得利潤後更辭去工作,全職炒買股票。街上亦不論在乘坐交通工具或是其他公眾場合時,身邊不少人都談及到股市及股票的走勢,這是第一個訊號。當時幾乎所有股票都上升,隨便選中一隻股份就被稱為股神。另一方面,被港人稱為「四叔」的李兆基也成傳媒的追訪對象,不時被追問恆生指數的目標,在命中三萬點後更把目標推到四萬點左右,樂觀情緒顯而易見。在賺錢十分輕易的時代,市民出外用餐的時候亦見闊綽,當時到酒樓會見到顧客點叫魚翅撈飯或是鮑魚撈麵等較為貴價的食品,反映出熾熱及瘋狂的程度。
而以上的一點,環顧近半年來的市場及投資者的情緒,暫未見有非理性的時刻出現。例如到業績公佈後,投資者並非亂炒一輪,反會理性分析其表現,謹慎行事。
除了以上的軟證據,還有三個硬證據,是確實的數據比較。
第二個訊號是PE,市盈率。這個是評估股市價值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以香港恆生指數來說,當爆煲出現時大約要20倍左右,如2007年的熊市則21.5倍,科網股時代更是28.8倍,亞洲金融風暴時較低,但亦有18.7倍。以現時來說只有14-15倍左右,距離20倍仍遠。加上筆者去年已提到,本年的恆指是多年低增長以來,首次得到雙位數的增長,在盈利增長引致價格的升幅下,PE並不算高。當然,如果未來增長減慢,市場反不停炒作向上,泡沬才會出現。
第三個是每月波幅,這個是反映出市場的瘋狂程度的指標,如短時間內甚至是數個月出現較大的升幅,反熾出市場十分熾熱,或會出現不理性的時候。我們利用ROC (Rate of Change)來顯示恆指每月的波幅,發現每當股市不理性地炒作時,單單一個月的升幅已可達20%之多,如熾熱程度維持,亦會見到接近時間內多月的升幅高於10%,如1993年的小陽春、科網股股爆破前及2007年海嘯前的波幅均大。相反今年的升幅未見十分瘋狂,未曾有一個月升超過10%之上,最近一次已是2015年之時。
最後是成交額的分析,反映升幅之餘還需要資金的承托,從交易額可得知這個證據。不過單單以成交額來看是沒有意思,因為三十年前並沒有現在的成交額,原因是通脹令價格升高。有見及此,我們利用了統計學的理念來分析,從每月成交金額的數據中,以12個月的平均值加上一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作比較。結果發現,大牛市的時候成交量會出現連續數月成交額大於以上的基準。其中2007年出現了連續6個月的大成交,而其餘牛市的時段均可取得連續4-5個月高成交的紀錄,反映出交投熾熱。而今次的升市只出現了一個月的大成交,其他月份未能突破平均加上標準差的基準,未算是全民皆股的情況。
留意以上的四點判斷市場的熾熱情況,便可大概了解投資者的心態。到下次市場瘋狂昤可拿個這些證據,拆開大時代的真面目。
撰文:施宏毅
領跑者意思 在 金秀賢Just Kim Soo Hyun - 金秀贤的演技如何?作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總結:雖然湧現出了不少同年齡段的不錯的男演員,金秀賢現在在這個集團軍裡屬於領跑者。而且,他說過:請給我十年,我會回饋給大家一個偉大的演員,我們願意相信他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