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8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茶餘飯後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 請按下鏈結訂閱我們❤️ ?? https://bit.ly/2AiCkCX 還有按讚、分享哦☺️ 更不要忘了按下小鈴鐺? 有最新的故事就會通知您!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我是小樂,一個說故事的人,每天為您說說故事!?分享經歷!? 【茶餘...
養子女死亡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嬤的故事之四】
空軍的家國之愛!
曹瑞原導演所執導的「斯卡羅」,最近在公視上映,引發熱議。多年前,他拍攝「一把青」,也帶來風潮,其間我們有許多互動,在桃園舊海軍飛航基地拍攝時,我還曾應邀參加開鏡典禮。
「一把青」原著係白先勇先生的名作,講述的是中華民國空軍從抗戰、國共內戰到冷戰時期空軍袍澤之愛,家國之愛,不論是小說或是改拍後的連續劇,都受到極大的關注和好評。
在我過往生活周遭,曾經有一對老爺爺、老奶奶就是這段活生生歷史的寫照。只可惜他們都過逝後,我才從子女口中得知一二他們走過的大時代,真的非常扼腕。
老奶奶的前夫,是我國空軍飛航菁英,在抗戰時期被派往印度東邊的巴基斯坦,接收、試飛美國給的飛機,結果不幸摔機身亡。
當時老奶奶已有半年的身孕,頓然失去先生,生命完全傾斜了,不知道未來如何繼續走下去。這時老奶奶先生空校的同學,就和老奶奶說,她先生在生前,他們就彼此有默契,如果誰先走,對方就幫忙照顧留下來的遺眷。這樣在與敵軍空戰時,就不會有後顧之憂。
即使老爺爺當時在山東鄉下,已有長輩訂親,未曾謀面的童養媳,但他還是要家人退婚,依承諾,決定照顧身亡同學的遺眷。
由於抗戰時間,部隊不准結婚,老奶奶生下孩子後,就帶著孩子先從成都到上海生活,而老爺爺則陸續隨部隊移防到新疆、印度,和日軍作戰,並培訓新一代飛行員。所以一直要到抗戰勝利後,兩人才真正團圓完婚。
但沒多久,因國共內戰,他們一家又隨著部隊跨海遷到雲林虎尾,繼續守護台灣領空,栽培空軍生力軍。
聽老爺爺、老奶奶的小孩說,他們在虎尾眷村居住時,左鄰右舍常常聽說某某飛行員執行任務死亡或失蹤了,也是由學長、同學幫忙接下照顧遺眷的真人實事,和他們家都是一樣的背景。
有點遺憾,若能早些知悉老爺爺、老奶奶的故事,我可以寫的更多,更深入,讓更多人明瞭過往那個大時代,是有多少人承擔苦難、犧牲付出,才有今日的榮景。
他們或許無名,更多語默,但才是串起歷史波瀾真正的英雄!
養子女死亡 在 心靈解讀圖書館 Mind libra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隨著年紀越來越增長,也已進入人生下半場,我仍很喜歡不斷地探索自己、探索自己此生來此的生命意義~
知道自己誰、從哪裡、將往哪裡去~
這條探索的道路讓我很自在也越穩定~
如果您也在人生下半場了,除了工作、養生、運動、或用各種活動塞滿自己的時間~是否也想過探索【自己】呢?
在我的解讀個案中,不乏年紀稍長的大哥大姊們(60~80幾歲),他們大部分有著既定的傳統思想,也習慣了文化觀念的認知~
他們會想來解讀,很大部分都是子女或親友的分享,讓他們很好奇~
有一位70幾歲的老大哥,有天私訊我,他是聽到同門師弟的分享覺得有趣,想跟我預約解讀,當他來到我的辦公室,覺得很意外,跟他想像不一樣,他以為會是有著神壇或祭壇的地方,沒想到是一家商業公司,我大概跟他說明,我有自己的主要工作,靈魂解讀是我的志業,算是使命吧~
說到這,他就說他可以理解,也說著似乎夢中有來過這裡~
不少來過靈魂解讀的人,也提過【似乎夢中有來過這裡】這個的共通點~
總之這是很神奇的部分,我當然也知道,某些人在某個時間需要覺醒了就會有機緣來到~
這位老大哥提到,他自小也是有著特別的靈感,但就不是民間信仰說的那些~
當我跟他提到,內在真正的自己、空間狀態、宇宙的關係...等等
他整個眼睛睜得很大,然後露出開心的笑容,說著: 對,就是這樣~
他從小認知是這樣的,只是後來被整個文化信仰影響,變得他不信任自己內在出現的資訊~
在一個多小時的解讀諮詢中,他像是得到了某些被認同感的喜悅~
在談到自己可能是誰?
來自哪裡~
此生人生終極目的等等~
他摸著自己的頭,說著:
我都被頭腦綁住~
我小時候開始就會感覺到一些訊息,那個聲音像是在教我一些靈魂的事,在我年輕大概30幾歲時還有50幾歲時,也曾經有過幾次,告訴我我要怎麼去度過當時發生的事~
那個聲音,也教過我,不用恐懼生命之類~
那些說法,跟妳現在告訴我的很接近~
我明明知道,卻不相信自己,年紀越來越大了,身體感到虛弱,每天焚香拜佛、運動練功,搞得自己好像還很行(說到這還笑了幾聲),其實心裡就是年紀大了,對未來還是很恐慌的,就是怕死啦~
他的心境應該是很多年紀大的人同樣的心情吧~
只是大部分人,不會這麼坦誠的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
每個人都會有靈魂離開肉體的一天,這無關年紀大小~
如果,自己能給自己機會早覺醒,那對於生命這件事,也會讓您更珍惜【人身難得】這個體驗~
【每一次靈魂體驗的角色,都是獨一無二~】
當你願意去照看關注那個內在的自己,探索自己是誰、理解下一趟的靈魂旅程,您的人生三觀,肯定會更擴展,更會改變您對生命的認知及真正的意義喔~
這位大哥,最後告訴我,他會重新整理今天所知道資訊與他自己所理解的生死之間的意義~這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是最重要的事,他說能去除對死亡的恐懼,就是他這次來最大的收穫~
這就是一種覺醒~
雖然他還不能完全明白覺醒的意義,但是他說會開始去練習我教他的方式,學習轉化釋放掉自己曾經的鋼鐵信念【他有很堅定的政治意識形態】,轉化自己這個想法,他已經想很久,因為他的內在很排斥對立的事,他說自己常會想,怎麼需要這樣對立,應該要一起守護這塊土地的啊~
但是每次只要社會氛圍又起來時,他的鋼鐵意志就又來了~😆
當他告訴我,要轉化這個信念的糾結點時,我也是覺得不可思議的~
這是與小我的自己(頭腦意識)挑戰,以現在這年紀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啊~
畢竟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親友~呵呵
往往這些人也是最難覺醒的一群人~😄
他說想要讓自己更自在,讓外在社會一切更好,當然要從每一個自己做起~
這位老大哥表達的是讓自己與內在更接近,雖然年紀大了,只要自己願意,肯定可以做到~
我也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年長的大哥大姐們,也願意為自己開啟
他們各自的覺醒之門~
下次再找時間分享另一位82歲資深美大姐的覺醒故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本阿卡西靈魂紀錄書,一輩子起碼給自己一個機會,探索自己、知道自己是誰、與自己的守護者來一場心靈對話之約】~❤️
#歡迎預約解讀阿卡西靈魂紀錄
🌈❤Peace&Love
養子女死亡 在 茶餘飯後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 請按下鏈結訂閱我們❤️
?? https://bit.ly/2AiCkCX
還有按讚、分享哦☺️
更不要忘了按下小鈴鐺? 有最新的故事就會通知您!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我是小樂,一個說故事的人,每天為您說說故事!?分享經歷!?
【茶餘飯後說故事】https://bit.ly/2AiCkCX
希望能#上熱門 #熱門影片
【情感故事】https://bit.ly/3a6X8wW
【感人故事】https://bit.ly/37aYIMD
【民間故事】https://bit.ly/37bbHO7
【健康知識】https://bit.ly/3gGfzK8
【歷史故事】https://bit.ly/2W54Lf1
【養生影片】https://bit.ly/2JW1rR7

養子女死亡 在 王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解答如下:
-------------------------------------------------------------------------------------------------------
1.便宜的刀
精神變態患者是非常容易感到厭倦、無聊,
他們會不斷的尋求刺激與快感,凌遲對方就是一種。
2.滿地木屑
另一個侏儒半夜溜到矮侏儒家,把所有家具的腳都削短了,
瞎子矮侏儒早上起床,摸到所有的東西都變矮了,以為是自己長高了,絕望之下自殺身亡。
3. 魔術師
小李的爸爸是一個魔術師,他經常用刀子表演切開人體後又接回的魔術,小李一直認為魔術是真的發生的,有一天他趁爸爸不在家的時候想要對媽媽試試這個魔術,根本不懂魔術的小李用刀子把媽媽切開了。後來,等到爸爸回家時,小李就和爸爸說讓爸爸把媽媽變回來,爸爸來到臥室看到眼前的情況,之後就再傷心和愧疚中自殺了。
4. 歸me
拿了老公的IPAD到閨蜜家上網,結果發現WIFI自動連上了…
5. 夏日
男人是上吊而死的。他踩在一個冰塊上,隨著冰慢慢融化,緩慢走向死亡。
6.失覺
她在醫院接受治療時因為錯用藥物而喪失了部分嗅覺和味覺,所以沒能嘗出可樂中的異常味道,因此洗澡時也沒有聞到熱水器中煤氣外漏的味道
7.帽子
女明星曾因事故毀容,養女兒是為了在未來將女兒臉上的皮移植到她自己的臉上,那頂帽子是她自己的,時不時給女兒戴上是為了測量女兒頭部大小,一旦合適了,就可以帶去醫院做臉部移植手術。
8.常規推理
女傭,因為週日一般來說是不會有信件需要回覆的,嫌疑最大。
妖怪事務所下載點:
ios:https://reurl.cc/jqGYOq
安卓:https://reurl.cc/4ypv8X
若你有相關經歷,照片,影片歡迎投稿至下方連結
【投稿專區】:https://forms.gle/jtkcZVu298Ts3rpr7
【奇人報名】:https://forms.gle/YHk9oVU35UM88Xoi8
訂閱王狗的頻道 → https://reurl.cc/R6gX16 ←
王狗的facebook → https://reurl.cc/MZgNd4 ←
王狗的instagram→ https://reurl.cc/qm2N8n ←

養子女死亡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父母躲債拋家棄子 女大生淪黑工幫人尻槍
👉https://youtu.be/Ox7vV6J9upQ
前妻攜女失蹤12年!警方一關鍵破案父女感人重逢...
👉https://youtu.be/iy_EV3YO5zE
愛情大師遇難題 眼神掃射許常德超尷尬!
👉https://youtu.be/O8zJa2CaS4A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1:07 發燒叫救護車 到院才說自己有接觸史!
06:30 隱匿接觸史 警消人員風險大!
12:09 疫情有沒有破口 只能仰賴公德心?
17:04 打死不講接觸史 拿他沒辦法?
21:56 英國確診破新高 卻沒什麼人戴口罩?
24:21 哪個社交場所的傳染風險最高?
28:13 39歲運動健將 練跑後死亡!
30:44 天寒時運動 把自己曝於高危險中?
34:31 霸王級寒流來臨 猝死機率大增?
38:09 背部劇痛 已經排回在死亡邊緣?
40:54 宿醉又睡眠不足 清晨上球場死亡!
43:01 身邊超過十個中壯年朋友猝死!
50:49 50幾歲年輕阿公 打噴嚏就過世了!
58:43 遇霸王寒流 那些食補反而更危險?
01:03:42 凌晨出們運動 是養身還是傷身?
01:05:31 天寒地凍 青壯年人更要小心?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