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錢包裡的世界史: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貨幣如何改變我們?」介紹
訪問編輯:李韻
內容簡介:
世界史的每個轉變關鍵,都有「貨幣」在搞鬼!
★NHK電視台強力推薦!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帶你透過金融解讀全球大趨勢
★3大通貨演進脈絡╳12堂鑑古知「金」的世界史講座╳29個解讀貨幣的重點,一本搞定
★貨幣是經濟的血脈,血往哪裡流,世界往哪裡走。洞悉貨幣體系,你的視野從此完全不同
整個世界的今昔洪流、未來走向,
只要一枚小小錢幣就能解答。
.波斯遊牧民族只靠硬幣,就打造全世界第一座帝國?
.每個月最期待的「薪水」,原來是古羅馬人的發明?
.為何中華文化圈的貨幣不是金銀,而是銅鐵?
.荷蘭之所以成為大航海霸主,全拜鯡魚所賜?
.全球政經一團亂,追根究柢都是美元的問題?
.比特幣為什麼無法成為合法貨幣?
貨幣,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
至今,我們對世界史的理解皆以民族、國家,甚至當權者的意識形態為出發點。我們熟讀戰爭年表、各國外交關係,卻忽略足以左右世界潮流的兩大基礎——貨幣與經濟。
日本歷史學家宮崎正勝說:「當今,貨幣是最強的武器,經濟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經濟由人類的交易行為所構成,而交易行為透過貨幣來推進。自古至今,貨幣是經濟的命脈,牽動著國家的榮盛興衰。從貨幣系統的變化了解世界的變遷,方能窺知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 貨幣,象徵君王權威
「沒有造錢更賺錢的生意了!」西元前六世紀,利底亞國王首創在錢幣刻印圖紋,賦予其信用與價值的保證,一舉征服商業市場,將經濟的血液注入社會。其後兩千數百餘年,東西方君王皆透過貨幣強化統治、主宰經濟。
◢ 貨幣,代表國家野心
十九世紀,英國運用淘金熱潮來挑戰銀本位制,以英鎊重組世界經濟;二十世紀,美國在戰後趁勢建立霸權,各國貨幣都向美元看齊;一九七一年貨幣價值回歸各國中央銀行,全球走向幣值浮動的不穩定局勢。貨幣是國家的支柱,同時也指向無以計量的劇烈波瀾。
◢ 貨幣,反映人心盤算
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人們開始不信任過往的貨幣,促成電子貨幣快速發展。其中,比特幣憑藉其能夠祕密且快速轉移資產的特性,一舉成為富人的寵兒,更是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遊戲工具。從古至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秩序不斷被貨幣重組,與貨幣連動。
◢ 來點貨幣世界史的冷知識
☆十八世紀南海泡沫事件,沒有人是局外人
當泡沫危機來襲,連牛頓也賠了兩萬英鎊。他感嘆:「我雖然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卻算不到人類的瘋狂。」另一方面,音樂家韓德爾卻憑著良好直覺大賺一筆。
☆你知道嗎?美國獨立戰爭原來爆發於小酒館
北美殖民地民眾從組織激進派到走上美國獨立戰爭,全都在吵鬧的酒館策畫而成。當時殖民地連釘子都要仰賴母國進口,根本沒本錢打仗。即使如此仍有許多人奮勇赴戰,這可說是藉酒壯膽的結果。
☆十七世紀的荷蘭:「世界就是我的後花園~」
有人這麼形容:荷蘭人就像蜜蜂般吸取各國花蜜。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加隆河、多爾多涅河畔是他們的葡萄園;德國、西班牙、愛爾蘭是羊牧場,波斯、波蘭是穀倉,印度、阿拉伯是他們的庭園。
從西元前到近現代;從黃金、白銀、紙幣再到電子訊號的金錢革命,世界史上每個驚心動魄的轉折背後,都由貨幣主宰一切。
現在翻開本書,讓我們從錢包裡那枚小小硬幣開始俯瞰世界。
作者簡介:宮崎正勝(Miyazaki Masakatsu)
1942年出生,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系畢業。曾任都立三田高中、都立九段高中、筑波大學附設高中教師,以及筑波大學講師、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等職,現於NHK文化中心等機構擔任講師。著作豐富,尤其擅於透過「經濟」「貨幣」等角度重新解讀世界史,廣受好評。著有暢銷書《世界史圖解》(商周出版)、《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時報出版)、《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金錢史》(暫譯)、《如何解讀世界史》(暫譯)、《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遠足文化)。
出版社粉絲頁: 今周刊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錢包裡的世界史: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貨幣如何改變我們?」介紹 訪問編輯:李韻 內容簡介: 世界史的每個轉變關鍵,都有「貨幣」在搞鬼! ★NHK電視台強力推薦!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帶你透過金融解讀全球大趨勢 ★3大通貨演進脈絡╳12堂鑑古知「金」的世界史講座╳29個...
高中歷史學什麼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蒙特梭利在我家】
大約四年前,因為想了解蒙特梭利國高中的樣貌,我跟先生去美國拜訪了 Hershey 農場學校。蒙特梭利醫生雖然已經發展了 12 - 18 歲的理論,但是她在過世前還來不及完整的敘述她的理論與想像,所以國高中階段的課程可以說是蒙特梭利中的實驗教育。
當時去拜訪 Hershey 時,我們很幸運的遇到了國高中課程的始祖,也是 Hershey 學校的創始人David Kahn。雖然已經 70 多歲,他是個思想創新,到現在都在思考青少年教育能有哪些不同呈現可能性的蒙特梭利工作者。
DK 爺爺當時見到我們的時候說:
我從來沒去過台北,也沒去過台灣,但是我的理解是,台北是一個現代的城市,一個科技創新的地方。為什麼你們會想來拜訪與了解一個農場學校呢?
有趣的問題。
DK 爺爺又說:
Hershey 是蒙特梭利國高中的一個典範學校,不只是因為它是最資深的,而是它為了呈現蒙特梭利醫生書中提出最適合的場域 - 農場。而在Cleveland 這個充滿 colonial 歷史,學校鄰居都在務農的地方。在這裡建構一所農場型態的學校是符合當地文化脈絡的。
蒙特梭利理論不是 copy and paste 的概念,不是看了 Hershey 或任何其它的學校,然後把它複製到你居住的地方。執行蒙特梭利理論的重點,是把她的核心精神在地化,必須要符合自己的文化、環境、結合你的社區與族群、去解決屬於你的在地問題。
.
.
DK 爺爺改變了我對蒙特梭利的想像。今天想到他給我的啟發與父母在家蒙特梭利這件事。
網路上有好多好多如何在家蒙特梭利的分享者,或許我也是其中一個。眼尖的讀者會發現我小文下時常會出現「蒙特梭利在我家」這句話。其實當時我會這樣寫,就是因為我的分享只是其中一個樣貌。我的方式絕對不是最好的,更不是唯一的方式,只是蒙特梭利在我家的分享。蒙特梭利可以在我家,也可以在你/妳家,他/她家,大家的家。
就如 DK 爺爺說的,執行蒙特梭利不是複製某個方法或招數,而是先理解理論背後的核心精神,然後透過自己不斷的嘗試與調整,跟隨著孩子與自己,找到屬於個人、家庭、文化與環境的呈現方式。
蒙特梭利有各種樣貌,但能確定的是她的精神絕不只是矮櫃與教具。
.
.
.
.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Photo by Sigmund in Unsplash
高中歷史學什麼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事臺灣史]
今天博客來我總策畫的《故事臺灣史》四冊66折!
我不治臺灣史,但我是個臺灣人,
理解臺灣史是我的責任,而不只是知識上的追求。
以前在「故事」網站當主編的時候,
我就起心動念要來寫一套給臺灣人的第一套臺灣史。
什麼是「第一套」?
就是有了基本的閱讀能力以後,
就應該認識的概念,
適合所有對臺灣史有興趣的讀者。
第一冊《故事臺灣史1: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第二冊《故事臺灣史2: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
第三冊《故事臺灣史3:20個奠基臺灣的關鍵地點》
第四冊《故事臺灣史4:22個代表臺灣的關鍵事物》
透過時間、人物、地點和事物立體的構築臺灣史,
是一套符合新時代臺灣少年的歷史作品。
食、衣、住、行、育、樂,甚至從玉山、眷村、鐵路、自行車、制服……的歷史,無所不包。
由於我無法包辦所有的知識,
所以第一本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吳密察院長、
第二本由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許佩賢教授、
第三本由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陳志豪教授
第四本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的陳文松教授
審定。
前兩本出版的時候我還在「故事」團隊擔任主編,
後兩本則是我到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
給下一代的歷史相當重要,
臺灣史觀,
從小建立。
目前我正在著手進行下一套的編輯,
拭目以待。
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901?loc=P_0001_013
這套書的推薦者: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呂紹理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許佩賢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陳文松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志豪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芳明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進金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耀昌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黃震南 藏書家
劉昭儀 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蔡依橙 醫師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所長
鄭清鴻 前衛出版社主編
蕭宇辰 臺灣吧營運長兼創意總監
謝仕淵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高中歷史學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錢包裡的世界史: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貨幣如何改變我們?」介紹
訪問編輯:李韻
內容簡介:
世界史的每個轉變關鍵,都有「貨幣」在搞鬼!
★NHK電視台強力推薦!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帶你透過金融解讀全球大趨勢
★3大通貨演進脈絡╳12堂鑑古知「金」的世界史講座╳29個解讀貨幣的重點,一本搞定
★貨幣是經濟的血脈,血往哪裡流,世界往哪裡走。洞悉貨幣體系,你的視野從此完全不同
整個世界的今昔洪流、未來走向,
只要一枚小小錢幣就能解答。
.波斯遊牧民族只靠硬幣,就打造全世界第一座帝國?
.每個月最期待的「薪水」,原來是古羅馬人的發明?
.為何中華文化圈的貨幣不是金銀,而是銅鐵?
.荷蘭之所以成為大航海霸主,全拜鯡魚所賜?
.全球政經一團亂,追根究柢都是美元的問題?
.比特幣為什麼無法成為合法貨幣?
貨幣,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
至今,我們對世界史的理解皆以民族、國家,甚至當權者的意識形態為出發點。我們熟讀戰爭年表、各國外交關係,卻忽略足以左右世界潮流的兩大基礎——貨幣與經濟。
日本歷史學家宮崎正勝說:「當今,貨幣是最強的武器,經濟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經濟由人類的交易行為所構成,而交易行為透過貨幣來推進。自古至今,貨幣是經濟的命脈,牽動著國家的榮盛興衰。從貨幣系統的變化了解世界的變遷,方能窺知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 貨幣,象徵君王權威
「沒有造錢更賺錢的生意了!」西元前六世紀,利底亞國王首創在錢幣刻印圖紋,賦予其信用與價值的保證,一舉征服商業市場,將經濟的血液注入社會。其後兩千數百餘年,東西方君王皆透過貨幣強化統治、主宰經濟。
◢ 貨幣,代表國家野心
十九世紀,英國運用淘金熱潮來挑戰銀本位制,以英鎊重組世界經濟;二十世紀,美國在戰後趁勢建立霸權,各國貨幣都向美元看齊;一九七一年貨幣價值回歸各國中央銀行,全球走向幣值浮動的不穩定局勢。貨幣是國家的支柱,同時也指向無以計量的劇烈波瀾。
◢ 貨幣,反映人心盤算
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人們開始不信任過往的貨幣,促成電子貨幣快速發展。其中,比特幣憑藉其能夠祕密且快速轉移資產的特性,一舉成為富人的寵兒,更是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遊戲工具。從古至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秩序不斷被貨幣重組,與貨幣連動。
◢ 來點貨幣世界史的冷知識
☆十八世紀南海泡沫事件,沒有人是局外人
當泡沫危機來襲,連牛頓也賠了兩萬英鎊。他感嘆:「我雖然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卻算不到人類的瘋狂。」另一方面,音樂家韓德爾卻憑著良好直覺大賺一筆。
☆你知道嗎?美國獨立戰爭原來爆發於小酒館
北美殖民地民眾從組織激進派到走上美國獨立戰爭,全都在吵鬧的酒館策畫而成。當時殖民地連釘子都要仰賴母國進口,根本沒本錢打仗。即使如此仍有許多人奮勇赴戰,這可說是藉酒壯膽的結果。
☆十七世紀的荷蘭:「世界就是我的後花園~」
有人這麼形容:荷蘭人就像蜜蜂般吸取各國花蜜。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加隆河、多爾多涅河畔是他們的葡萄園;德國、西班牙、愛爾蘭是羊牧場,波斯、波蘭是穀倉,印度、阿拉伯是他們的庭園。
從西元前到近現代;從黃金、白銀、紙幣再到電子訊號的金錢革命,世界史上每個驚心動魄的轉折背後,都由貨幣主宰一切。
現在翻開本書,讓我們從錢包裡那枚小小硬幣開始俯瞰世界。
作者簡介:宮崎正勝(Miyazaki Masakatsu)
1942年出生,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系畢業。曾任都立三田高中、都立九段高中、筑波大學附設高中教師,以及筑波大學講師、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等職,現於NHK文化中心等機構擔任講師。著作豐富,尤其擅於透過「經濟」「貨幣」等角度重新解讀世界史,廣受好評。著有暢銷書《世界史圖解》(商周出版)、《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時報出版)、《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金錢史》(暫譯)、《如何解讀世界史》(暫譯)、《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遠足文化)。
出版社粉絲頁: 今周刊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高中歷史學什麼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說不放棄武統台灣已經70年了,講到台灣人都已經麻木了,大部分的人聽到反應都是「然後咧?」,甚至諷刺地說「要打快來」。不過日前美國情報官員發表聯名文章聲稱,中國可能會趁美國總統大選後、明年1月20日新總統任期就職前2天火速行動,趁美方權力空窗反應不及,3天內完成武統台灣。連八十多歲的范媽媽都問說,這次是真的要打來了嗎?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來看看外媒是怎麼看最近中國武統台灣論。
外媒有這樣的討論主要還是因為中美最近在台灣周邊的相關軍事活動頻頻,兩邊都不斷進行各種演習。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接著中國就在台灣南北兩端演習。美國航母群在有爭議的南海演習,中國就在南海發射4枚導彈。中國的實彈演習,美軍又派間諜機觀察。《日本時報》訪問中國軍事專家倪樂雄。他說,中國最近的演習,三個方向就是針對台灣、日本和美國。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古思亭(Kristin Shi-Kupfer)在德國《經理人雜誌》發表文章。她的想法跟美國情報人員的想法雷同,如果美國大選動盪轉移了美國的注意力,而歐洲,尤其是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又不採取任何行動去抵抗中國,就很有可能會爆發戰爭,但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種一次性攻擊,而是從海上封鎖、網路襲擊、媒體操縱和登陸台灣附屬島嶼相結合。
香港《端傳媒》評論員朱兆基認為,中國近年強化糧食儲備、物資配給、思想洗腦和人身管控等「備戰備荒」措施,大談「經濟內循環」,都是為更徹底的對抗局面做準備,他認為中國對於現代戰爭的巨大破壞力認識不深,所以採取無知無畏的冒險可能性不小。
看起來大部分都認為台海緊張局勢升高,有人認為不會打起來的嗎?還是有的,《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叫囂歸叫囂,台海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它的理由也很特別,認為說中國了解美國疫情嚴重,選舉又會帶來分裂,不太可能出兵支持台灣。北京在戰勝疫情,經濟逐漸回穩的情況下,只需要保持威嚇就能阻止台灣獨立。
美國歷史學家哈爾布蘭德斯在彭博社的專欄說,從歷史來看,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20世紀70年代初向中國開放時,其實已經料想到當時獨裁的台灣有一天會重新落入中國的掌控之中。雖然台灣後來走上民主自由,但是說美國會為了中國家門口的一個島嶼,冒著與核武大國開戰的風險來支援,聽起來很荒唐。
但是美國整天喊什麼民主盟友,如果台灣沒了,日本、菲律賓、南韓我看也是唇亡齒寒。尤其是如果台灣落入中國手裡,北京能夠將其反艦導彈,防空系統,戰鬥機和轟炸機以及其他武器的射程擴展到距離其海岸數千英里之外,這威脅到日本的能源供應,鄰國的海上交通線,甚至是對周邊群島的控制。
哈爾布蘭德斯認為比起美軍來援,比較現實的是台灣大幅增加對自身防禦的投資,配備更多地雷、反艦導彈、機動防空系統和其他不是很貴但致命的能力。美國也會採購更多具有遠程攻擊能力的武器,以及更多潛艇、無人機等等。《紐約時報》也注意到,蔡英文總統任內的方向是,台灣不管有沒有美國的幫助,透過加強武裝都要能阻止或擊敗來自中國的入侵。
今天我們談到的外媒都認為中國軍事入侵台灣可能性升高,也許我們在「狼來了」這種威脅久了已經麻痺了,但是台灣得要更全面去思考如何透過國際外交和全民國防運籌帷幄,拉高中國武力犯台的代價。畢竟台灣的存在就證明了中共的邏輯不通,北京一直想說服民眾說民主跟中國文化不相容。但也說中文,而且以漢人為主的台灣除了市場經濟強大,還從獨裁過渡到民主,社會更加多元。台灣是一個活生生的對照組,讓世界看看中國政權給其公民帶來了繁榮,但沒有帶來自由。
我們知道外媒都已經報導了,如果自由世界失去台灣,那將是災難性的事情。戰爭一旦爆發,如果要保住台灣,也是困難的。台灣已經在有限的空間中盡量加強防衛了。剩下的還是看全球大國如何面對繼續壯大的專制中國。在不斷被武力恐嚇下,在台灣的我們,每一天都要活得更民主更自由。對於中國武統台灣論,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高中歷史學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三十拉警報、四十飄嬸味、五十而從心所欲放棄當女人!?」
女人變老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拿女人的年紀作文章,
這不但是性別歧視,更是一種年齡騷擾──
拒絕年齡騷擾,女人只做自己!
為什麼探問女人的年齡,會是一種騷擾?
為什麼女人的年齡比男人的年齡,更容易被放大檢視?
哪些無意識的發言,其實潛藏著根深柢固的年齡歧視?
你是不是也曾在無意中,成為年齡騷擾的幫凶!?
女人不喜歡被叫「阿姨」,媒體動不動就調侃女星「飄嬸味」,大家都認為「歐巴桑」就是厚臉皮……這些詞彙之所以被汙名化,其實都是「厭姥心態」在作祟!原本單純的稱呼如今淪為帶有貶意的用語,不僅間接貶低了女性的存在價值,更在無形中造成年齡騷擾與歧視的風氣。
年齡增長明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社會的偏見卻因此認定女人的能力不如男人,使她們在家庭與職場都面臨難以打破的玻璃天花板。本書從謊報年齡、老少配、生育期限、工作限制、歧視用語等現象,探討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而面臨的困境──唯有不以年齡作為判斷一個人的依據,女人才能活得更自在。
作者簡介:田中光(Tanaka Hikaru)
1970年出生於東京都。歷史社會學家。1993年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法學部,曾任高中及補習班兼任講師,於1999年進入專修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碩士班鑽研歷史學,2001年進入橫濱國立大學研究所環境情報學府博士班鑽研社會學,取得學術博士學位。已出版中文著作有《從安妮到靠得住:從禁忌到全球大生意,生理用品社會史》。
高中歷史學什麼 在 歷史學科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推動95暫綱成立,於105年法制化定名「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歷史學科中心」。服務對象為高中職所有歷史老師。 See all. Related Pages. 科技部人文司歷史學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