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幫愛車硬皮鯊(GF8)保養時,機油番號使用5W-50或10W-60,里程數每至3500~5000km必換;近幾年幫愛車大白(SIENNA)保養時,機油番號使用5W-30或5W-40,換油週期約每8000km。機油選擇向來頗有學問,或者該說是”信仰”吧!舉凡像是引擎設計規格、NA/TURBO動力屬性、季節天候冷熱、開車習慣訴求、固定保養週期、甚至連荷包預算也息息相關…
最近看到日本多家媒體介紹TOYOTA New YARIS HYBRID新車上市新聞,特別提到原廠針對油電複合動力引擎特性與燃油效率訴求,建議添加使用的機油番號是由自家研發多年推出,日前獲得世界首款JASO(日本自動車技術標準組織協會)CLV-1認證的「0W-8」超低黏度機油番號,同時這也是目前SAE4最低的黏度指數。相較於過去該級距車款原廠使用的SN 0W-16番號,0W-8的添加劑黏度降低了25%,但新增了可形成低摩擦塗層的特殊添加劑配方,可實現降低引擎啟動與怠速運轉的機件磨耗,綜合燃油效率因此獲得0.7%的提升。
這款機油日本當地售價4公升鐵罐裝3900元日幣(約合台幣不到1100元),每公升單價不算特別貴。至於一般坊間機油品牌,這個番號的機油選擇目前仍相當稀少,上網查了一下,MOTUL針對HYBRID引擎也推出了SAE 0W-8全合成機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超低黏度番號機油陸續問世。
總之,汽車科技日新月異,引擎設計不僅要更會跑、排汙更低、油耗要省之外,也隨著機件精度愈來愈高、原廠建議換油保養里程數愈來愈長、機油黏度番號也會愈來愈低。
黏度指數 機油 在 Hope Engineering MI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歷了空腹24小時
2天睡不到3小時後
終於能坐在電腦前打打字
為何不用強化彈簧?
理論上強化彈簧有更高的K值
就是更高的硬度,不必再額外的墊預載塊
可以讓彈簧保持最大自由長度
但考量到現實的預算問題
在彈簧的許可範圍內,壓縮彈簧增加預載
除了可行以外,價格也可以快速下修
況且改完強化彈簧,原廠彈簧也是擺在家裡當傳家之寶
不如一年後,原廠彈簧徹底報銷
前叉油也衰退到該更換的地步
再一併處裡更為划算
至於阻尼棒,其實原廠阻尼棒並沒有這麼難用
原廠的阻尼棒頂端雖然是大直通頭
幾乎沒有下沉阻尼可言
但依照前叉油的特性能大大減緩這問題
傳統的車行,可能會用很黏的機油
或是齒輪油代替前叉油
但這其實是不完美的作法
真正厲害的前叉油,在前避震快速俯衝時
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在正確的預載下
觸底前,避震器會硬生生停下來
避震快速下沉至底後,回彈時從下方小孔吸油
將油抽回往上,而孔洞的大小以及油的黏度
便是影響回彈速度的關鍵
理論上,在市區我們都會希望避震器能百分之百回彈
讓避震幾乎保持在最大行程狀態
才有空間去應付下一個,甚至是連續坑洞
如果避震器回彈過慢,會造成避震無法回彈至頂點
使避震器沒有足夠的行程去吸附及緩衝下個坑洞
甚至離開了市區,在激烈的S灣翻位
也會需要避震器能快速拉伸
而不是死死的吸附在下面
因此最後我們幾乎都是用原廠阻尼棒
真正的問題則是在油的選用及油量
幾乎各家大廠都公布了 Viscosity(黏度)指數
分別是攝氏40度及100度
但因前叉油很難上升到100度
所以幾乎都是參考40度當基準值
下一步則是參考Viscosity Index (VI) 值
理論上數值越高,前叉油黏度下降的越慢
(機油也是一樣的)
油的選用是很重要的
黏度及VI值直接影響了下沉及回彈阻尼
以及長時間下坡,前叉油是否有因溫度上升
而產生軟腳及過彎晃動的問題
當我們前叉油選對後,更換阻尼棒的意義便沒這麼大
在經濟考量下,當原廠彈簧硬度允許時
目前的設定是最划算,最快有效果的!
黏度指數 機油 在 索爾機油 愛玩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車適合哪一種機油等級呢? >> http://bit.ly/19pVSmo
機油檢查官提醒玩車新手:機油黏度並不是越高越好,而要隨著汽車行駛的里程數調整唷!
航太級無積碳機油,立即體驗 >> http://bit.ly/1Z9Qmqb
索爾機油燃燒測試影片,馬上看 >> http://bit.ly/1FQGdZ5
專業賽車手選油秘技,馬上看 >> http://bit.ly/1CGUdPv
免費加入會員,立馬送1000元禮券 >> http://bit.ly/1Daqdiu
黏度指數 機油 在 有關機油黏度的系數??? (第3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多少的黏度指數,跟機件運轉時的環境溫度...並不相關! 而機油本身的[黏度]那則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5W/50的機油流動性的確是比20W/50還要高一些~(這因為合成油的天性) ... <看更多>
黏度指數 機油 在 【機油規格】機油基本知識馬上懂,讓愛車陪你更久 的推薦與評價
機油 瓶身上都會註明機油的規格,最常看到的是5W40、10W50,台灣 ... 的數字代表高溫時的黏度,越大的數字黏度就越高,且黏度指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