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網路新聞,說到吃播網紅「吃不飽的晴子」,雖然靠吃播25歲時就買下了450萬的豪車,但她卻被發現嘴角潰爛、牙齒發黑的情況,疑似是為了吃播賺錢但又想保持曼妙身材,所以吃播到一半去催吐造成的傷害。新聞連結: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40715
看到這樣的新聞,覺得無疑是 #慢性自殺。
不只是嘴角跟牙齒爛掉,帶著強酸的食物跟胃酸還會灼傷食道、傷害聲帶,長期催吐造成的 #胃食道逆流,還會容易因食道的上皮細胞被破壞,而細胞變性成 #癌前病變。
當食道的「扁平細胞」,因胃酸侵蝕變成類似腸道的「柱狀細胞」,也就是「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的診斷,根據美國調查,若確診為高度分化不良的巴瑞特食道症,有6.6%的機 #在三年內轉變為食道癌,機率為一般人的2300倍。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有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 #癌症死因排名為第5位,晚期食道癌治癒率極差。5年存活率僅有10%,因此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
過去食道癌的原因是菸酒檳榔、高溫燙口、醃燻燒烤、醃漬、加工肉類等食物,但是催吐的增加,可能會讓食道腺癌的機率開始增加。
王醫師過去學生時代,只有一次因為麵包吃太多(一次吃下五六個),覺得腹脹加上罪惡感去挖吐,但乾嘔了幾下,那種食道痙攣跟胃酸燒灼感真的太不舒服,從此再也不敢做了。
食道癌之外,很多長期催吐的人還會有憂鬱或躁鬱等不穩定情緒,所以我才說是 #慢性自殺,很難想像,這麼傷害身心的事,有人以此賺錢。
「大胃王競賽」的電視轉播興盛自日本的電視節目,由23歲體重僅57公斤的日本選手小林尊,於2001年參加美國紐約最著名的國際國慶日吃熱狗大賽,12分鐘內吃下50份熱狗奪得冠軍而獲得亞洲人的注意。
#看著身材纖細的人吃下難以想像的食物,好像有種違和的快感,因此「吃播」在2009年從韓國開始盛行,但最近有人踢爆韓國許多一線的吃播主都是造假跟吃吐詐騙(https://youtu.be/UEXmaGkpHio)。
為何會有廣大的觀眾愛看吃播呢?原因有三:
1. 自己一個人吃飯的孤獨者增加。
2. 滿足偷窺他人甚至有點幸災樂禍的變態心理。
3. 減肥人的 #代償心理。
我有發現過去愛看大胃王節目的時期,都是在 #減肥中,一種自己不能吃,但是看別人吃有暫時好像自己有吃到(但又不會變胖)的寬慰感。但是自從開始吃4+2R飲食法,不再有飢餓感後, #我對大胃王節目便徹底失去了興趣(看到滿滿一桌食物就飽了),而且看到有人一口氣塞進這麼多高糖高油食物,其實感覺很不舒服😖。
當 #人類的身心靈慾望沒被滿足時,就會積極尋找代替品來維持住自己的平衡不要崩壞,就像沒有愛情的人看韓劇、性生活不美滿的人看謎片、減肥中的人看吃播,都是有代償性的被安慰的假象。
但是 #隱藏催吐跟危害健康隱憂的吃播,是無法讓減肥中的人,真正獲得慰藉的,反而是 #跟食物建立錯誤關係的不良示範。
這次王醫師跟張醫師的月餅吃播重點,就是 #務必吃自己真正覺得好吃的東西,好好享受。食物的功能不只是提供營養,更多的是讓我們心靈愉悅,不是把食物拿來當作 #發洩的手段,就像我影片說的,就算沒有這個企劃,張醫師自己一個人還是會很開心的吃完20個月餅(分好幾天啦🤣),吃播的目的是分享自己對於每一口食物的感受,用心去體會、去分析自己對食物的喜好,而不是被食物制約或被食慾綁架。
#跟食物建立正確良好的關係是健康的第一步
上天賜給我們的食物,不該被「工具化」,垃圾食物可以選擇淺嚐即止或敬謝不敏,好的食物可以被用心品嚐,比起糟蹋食物的爭議,我更擔心妳糟蹋自己的身體。
而某些不是催吐,而是根本沒吞下的詐騙行為又是另一件事了。
#吃播亂象
#請大胃王們還是要顧及身體健康
#珍惜食物資源跟自己的身體
4+2r不舒服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來聽國衛院舉辦的《腸道菌相與身心健康》的醫學研討會,主要是討論各種母胎腸道微菌影響幼兒,甚至是成年後的疾病的機轉。
我終於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這也可能是所有傳統醫師最大的問題——雖然承認 #飲食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但是 #覺得要讓人持續吃健康很困難,所以 #直接放棄改變飲食這一塊。
就像是已經預設「病人就是會亂吃」,所以直接放棄做飲食衛教,直接開藥。難怪許多做微菌研究的專家們,都只focus在益生菌的介入、腸道菌移植等等各種 #不用改變飲食也能讓人健康的可能。
這讓我覺得很可惜,人類好逸惡勞或許是天性,所以大家(連醫師本身)都放棄耗時費心的 #飲食習慣養成/衛教 這件事,而是直接丟給你藥物或是某個解方。
但是在我自己親身經歷,或是這三年來我看過的近千人的身上,都看到
#用飲食直接改變腸道菌後
#自然而然養成好習慣的現象
幾乎所有人在我積極的飲食衛教跟追蹤三個月左右,都會出現太鹹太甜太油開始覺得不好吃、以前覺得好吃的東西現在吃了身體會不舒服的現象。甚至本來喝全糖飲料的人,現在告訴我連牛奶都覺得太甜。本來無肉不歡的人,現在覺得豆腐超級好吃,鹹酥雞吃起來覺得身體會不舒服、吃炸物不再覺得快樂⋯⋯族繁不及備載。
這種做法很累很累我承認,幾乎每個人都是手把手的陪伴一到三個月以上,我跟團隊每天回覆大量的訊息跟鼓勵,包括心理的支持跟精細的營養調整。
有人問我:「王醫師,妳怎麼有辦法這麼有耐心?一般哪有醫師這樣回覆訊息的。」
我說:「我在她身上投注的這三個月,可能改變她的一輩子,這樣想就覺得非常值得。我希望這幾個月後,可以讓她一輩子都不需要再來找醫師,以後都可以自己好好維持。」
「視病猶親」這句話,就是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孩子,你會願意手把手的教她怎麼刷牙,還是給他錢去看牙醫?盯幼稚園小孩刷牙多麻煩,還要教牙線用法,但是一想到能讓她有健康的恆齒,可以好好用一輩子,身為父母還是要看著她們刷。
在我看來,丟一個益生菌/藥物,卻直接放棄教病患健康飲食,就像不願意付出時間教又認定孩子一定亂吃東西,反正以後裝全口假牙就好了,是一樣的意思😞
「要怎麼改變腸道菌相?」
「 #最快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方式,就是飲食」
那我的任務,就是把「 #改變菌相的飲食簡單化」,不挨餓又不麻煩準備,大概就是當初「4+2R飲食法」的宗旨之一。
至於今天的上課心得⋯⋯⋯hmmm......怎麼把這些艱澀難懂的腸道微菌的醫學知識,變成老嫗能解連國小生都看得懂的東西,就是我未來的另一項任務了😁
#聽完後決定不手寫心得
#因為這要用說的跟影片大家會比較好懂
#讓民眾聽得懂微菌的學問是我的人生目標之一
4+2r不舒服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戒不掉致肥物🍟🍰嗎?請把話語權,還給健康好菌🤗]
#其實不是妳喜歡吃什麼
#是妳的腸道菌喜歡吃什麼
#不要用妳薄弱的10%人類意志妄想控制90%的腸道菌意志
很多嗜吃某特定致肥物(高糖高油高鹽)的人常會問我:「醫師,這些減脂違禁品難道一輩子都不能吃嗎?」
#當然不是!!
若你代謝糖份跟油脂的器官壞掉,剩下一群嗜吃高糖高油的壞菌,完全沒有代謝致肥物的能力,當然吃什麼胖什麼,但如果我讓你的內臟脂肪降低、好菌上升壞菌下降,器官跟失衡的生態系重新修復,當然吃什麼代謝什麼。
「那我達到代謝力強的身體組成跟改善菌相後,就可以怎麼大吃都不胖嗎?」
這個問題,妳自己的身體會告訴妳答案😉。事實上,吃過 #4+2R代謝飲食法越久的人,越會發現自己的味蕾跟對食物的喜好一直在改變。很多過去愛吃甜食炸物的人,在吃完一段時間後跟我反饋「現在吃到太甜太油太鹹都會覺得很不舒服,飲食變得好健康清淡,過去的致肥物現在都覺得變得好難吃🤩」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因為妳那些嗜吃高糖高油的菌,已經換成一批嗜吃高纖維高蛋白的菌,菌相的改變有「short term change,long term trend」的趨勢,也就是2天的極端飲食就可以讓菌相改變,但長久的飲食造成的「穩態」需要更長時間的持續改變。
已經很多研究證實腸道壁有各式各樣的受器,和舌頭一樣有許多味蕾細胞,可以分辨酸甜苦,甚至在2008年一篇美國加州大學奧斯本教授的精彩研究發現,當我們吃進了有毒物質,小腸偵測到毒素的「苦味」時,會立刻做出保護反應,迅速下指令減緩腸胃蠕動及消化液之分泌,讓食物在胃部停留久一些,增加被嘔吐排出的機會,這些機轉從口腔、胃到腸道的微生物們,在分解了食物後產生不同化學訊號,去影響了我們的大腦🧠。
嗜吃高糖高油食物的人,體內某些菌增加,會導致「內毒素脂多糖」(LPS)增加,影響腸道屏障通透性,而讓毒素跑到血液,活化了全身的發炎反應跟促進脂肪堆積。
「少數服從多數」是微菌星球的通則,誰數量多誰說話大聲,不要讓妳愛吃健康食物的菌叢,變成最沈默的一群。
4+2R代謝飲食的內涵,就是把身體的話語權,還給喜歡健康食物的瘦子菌,希望讓牠們成為體內的優勢種😁
#附圖為神秘胖子菌搶☎️搶贏動物雙岐
#難怪你只想訂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