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告] Audi Q7 45TDI quattro Like Hatch
https://youtu.be/QK3P8BhUQZs
蜿蜒的山道,SUV俐落地劃過髮夾彎,龐大的身軀,完全未對操控構成影響,
V6柴油渦輪引擎,催加油門時,還傳來雄渾的咆哮聲,迴盪山林!
宛若鋼砲的俐落身段,將四驅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一輛具備高度駕馭樂趣的SUV,Audi Q7 45TDI quattro。
科技加持 空間更大
這次的Q7公辦試駕,選在雲林山區舉行!
見到Audi New Q7,有種熟悉感,但造型又不至於太過新潮,感覺上LED的頭燈配置,具有點綴科技感的效果。雖然外觀造型略嫌保守,不過原廠在設計上可以煞費巧思,在更小的車身尺碼裡,要營造更大的乘用空間,在空間規劃上煞費巧思,除了營造優異的內裝質感外,還必須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試駕車款為五座車型,少了第三排座椅電動收折功能,不過後廂空間依然寬敞,只要將後座椅背收折,最大空間可達2075公升。
躍上駕駛座,除了感覺乘坐舒適性極高外,高聳的排檔座,配上小巧的排檔,再加上12.3吋液晶儀錶及8.3吋伸縮式液晶螢幕輔助,並具備3G Plus資訊硬體整合系統(含中文聲控功能)還有MMI觸控手寫板,就像置身在客機駕駛艙裡。
為了展現新世代車款的科技性,New Q7還可以選配智慧停車及都會停車輔助,公辦現場還讓媒體們進行實地體驗,展現卓越的行車安全。
V6柴油 加速帶勁
試駕的車款為Q7 45TDI quattro車款,搭載排氣量3.0升的V6柴油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272hp/3250~4250rpm並擁有61.2kgm的最大扭力,扭力輸出峰值可從1500rpm延伸至3000rpm,可說是一踩油門,就能感受到紮實的貼背感,尤其新車款採用Ultra輕量化科技,車重較上一代減重325kg,因此具備出色的加速表現,我們進行加速實測,0~100km/h只花了6.5秒,起步時引擎轉速可以拉升至3000rpm,等於將最大馬力完全釋放,接著彈射而出,雖然這樣的加速成績,仍不足以更S3這類超級鋼砲抗衡,但別忘了,這可是一輛車重逼近兩公噸的SUV,且拉轉時這具V6柴油引擎的聲浪完全沒有噠~噠的柴油聲,反而有點像是V8 OHV的汽油引擎,聲浪相當悅耳。
在操控表現上,New Q7的四驅系統極其先進,一般狀態下,前後輪的驅動比例為前40%、後60%,極限狀態下,則可達到前70%、後85%的境界,再加上以雙A臂結構衍生而來的前後五連桿懸吊,配上軟硬適中的阻尼,不僅行路性絕佳,就連舒適性都讓人滿意。
由於公辦地點位於雲林山區,我們前往虎尾地標春子幼稚園取景後,返回山區已經天黑,山區道路能見度欠佳,而且還帶點薄霧,所幸,Q7的HID頭燈照射範圍及亮度極佳,讓夜間在山道行使的安全性提升不少。就SUV的標準來看,New Q7的車體重心偏低,再加上電子動力輔助方向盤路感傳遞清晰,四驅系統又能發揮絕佳的抓地力,即使車身龐大,也能給予駕駛者極高的駕駛信心,坐在駕駛座上夜飆山道,彷彿駕著S4 Wagon一般,不僅入彎轉向精準,出彎再加速又有飽滿的動力可供驅策,是一輛充滿駕馭樂趣的LSUV。
TCar短評
我有許多朋友都是第一代Q7的車主,他們全部都選擇七座車型,原因很簡單,因為Q7的乘載機能比雙B等同級對手要來得出色。可惜這回我們被分配到的車款為五座車型,雖然動力及操控表現都讓我感到驚艷,但我還是推薦售價359萬元的七座車型,除了具備駕馭樂趣外,還多了幾分實用性,至於都會行車及智慧停車輔助,得視每個人的駕駛習慣而定;對於喜歡開車的朋友而言,這套所費不貲的配備可能略顯多餘!
場地協力/春子幼兒園 05-636-6677
Audi New Q7 45TDI quattro Specification
引擎型式 3.0L V6 柴油渦輪引擎
最大馬力 272hp/3250~4250rpm
最大扭力 61.2gm/1500~3000rpm
長寬高 5052x1968x1741mm
軸距 2994mm
車重 1970 kg
驅動方式 A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後五連桿
輪胎規格 255/55R19
售價 351萬元起
主要配備
電動輔助方向盤
四區域恆溫空調
6SRS輔助氣囊
12.3吋儀錶
8.3吋伸縮螢幕
MMI觸控手寫板
中文導航系統
中文聲控裝置
3G Plus資訊硬體整合系統
安全預警防護
LED頭燈(選配)
B&O音響系統(選配)
Bose音響系統(選配)
都會行車輔助(選配)
後方橫向車流警示(選配)
智慧停車輔助(選配)
Audi Taiwan
#audi #q7 #tdi #奧迪 #tcar #試車報告 #葉明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onda CT125 City Trial Limited edition 限量版 售價HK$49,300 億鋒汽車服務 Billion Target Holdings Limited 新界元朗宏業東街22號安勁工業大廈地下B鋪 Tel: 24302886 / 24302885 http://m...
ohv中文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onda CT125 City Trial Limited edition 限量版
售價HK$49,300
億鋒汽車服務 Billion Target Holdings Limited
新界元朗宏業東街22號安勁工業大廈地下B鋪
Tel: 24302886 / 24302885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451
有一定資歷的騎士都聽過HONDA「CUB仔」,雖然編者聽了幾十年,不過查一下字典才知道CUB解作「幼獸」,而非杯子(CUP),這個不求甚解的誤會原來持續了三十幾年,好大原因在香港從未接觸過「CUB仔」,直至要製作新款HONDA CT125的專欄,即是「CUB仔」的越野版,才得到糾正。
其實「CUB仔」已經有超過60年歷史,第一代「CUB仔」的正確型號是SUPER CUB C100,在1958年誕生,車子配置50cc OHV單汽缸引擎及使用彎樑車架,因此同類型車子被稱為彎樑車,香港騎士則稱為「買餸車」。
「CUB仔」憑著易操控、廉價及便捷性,在日本推出後大賣,因此HONDA在1962年將「CUB仔」打入全球最大的電單車市場—美國。由於「CUB仔」像迷你車,因此好多人都認為對於喜歡大排氣量電單車的美國騎士來說欠缺吸引力,然而「CUB仔」卻爆大冷,在美國熱賣。據HONDA網頁解釋「CUB仔」之所以在美國取得成功,原因當年好多家庭都會買部「CUB仔」,每當去打獵、露營或釣魚,都會將「CUB仔」放在農夫車的尾斗上,抵步後就駕駛「CUB仔」郊遊;此外,當年很多父母把「CUB仔」當作聖誕禮物,送給子女,而學生們就買入「CUB仔」,方便做兼職。而HONDA就憑著「CUB仔」,真真正正在世界市場賺到第一桶金。70年代中,「CUB仔」在東南亞市場熾熱起來,使「CUB仔」的銷售量再創新高。
事實上,當第一代「CUB仔」進軍美國市場後,美國HONDA自行改裝「CUB仔」,特色之一是排氣管高高掛在座墊旁位置,設計是仿傚當年的越野車Scrambler,以免排氣管在崎嶇路面行駛期間,遭樹木或石頭等硬物撞擊。車子其後轉售日本市場,又稱HUNTER CUB(獵人版幼獸)
簡單而言,越野版HUNTER CUB自上世紀60年代誕生後,雖然衍生多個版本,但大致上分為早期的50cc版C105H、90cc版CT200,及尾期在1981年推出的110cc版本CT110,車子大約在2010年停產。
或許是因為HONDA意識到近年流行復古車,尤其是Scrambler款式,因此HONDA在2019年東京車展上首次展出新一代CT125 HUNTER CUB概念車,測試一下市場水溫,結果反應正面,所以HONDA「扑鎚」,交由泰國HONDA生產市販版CT125,車子在2020年中開始發,而抵港的CT125屬於限量版,車上有多項越野裝備及行李架,方便騎士去野餐或露營。
基本上,CT125以2018年推出的全新「CUB仔」SUPER CUB 125的基礎開發,而SUPER CUB 125是紀念「CUB仔」誕生60週年的作品,外型與第一代「CUB仔」分別不大,但加入大量現代化裝備。
簡單講下「CUB仔」在香港的情況,歷年來只有極少數騎士駕駛「CUB仔」,原因是歷代的「CUB仔」都低於110cc,換句話不可以駛上高速公路(香港法例高於125cc才可行駛高速公路),因此大大降低實用性,使「CUB仔」在香港無法流行起步,受歡迎度遠低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故此本地騎士對「CUB仔」少了一份情義結。但由於新款CT125 HUNTER CUB的外型非常可愛及特別,加上是125cc,可行駛高速公路,因此漸漸多了騎士購買。
#HONDA #CT125 #女騎 #CUB #LADYRID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iQ3cVeajpg/hqdefault.jpg)
ohv中文 在 ohv中文、OHC、OHV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ohv中文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OHC、OHV、ohv中文就來火鍋推薦評價懶人包,有最完整ohv中文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ohv中文 在 ohv中文、OHC、OHV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ohv中文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OHC、OHV、ohv中文就來火鍋推薦評價懶人包,有最完整ohv中文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ohv中文 在 不得不提到的四行程引擎進化史--SV、OHV、OHC、DOHC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標題: ◇ 不得不提到的四行程引擎進化史--SV、OHV、OHC、DOHC
時間: Wed Nov 18 19:59:25 1998
*****************************************************************************
* *
* 不得不提到的四行程引擎進化史--SV、OHV、OHC、DOHC ...by hhws 1998.4 *
* *
*****************************************************************************
先將相關名詞列表淺釋一番:
縮寫代號 原文 中文名稱 國產打檔機車採用者
-----------------------------------------------------------------------------
SV side valve 邊閥引擎(又稱L頭引擎) 無
OHV over head valve 頂上氣門引擎(又稱I頭引擎) 豪爽、金勇、zing
OHC over head camshaft 頂上凸輪軸引擎 狼系、愛將、FZR
DOHC dual over head camshaft 雙凸輪軸引擎 無
-----------------------------------------------------------------------------
SV-->OHV的演變過程:
最早的四行程引擎是邊閥引擎(SV;side valve), 不具推桿,
由凸輪軸直接推動舉桿, 舉桿再配合汽門彈簧啟閉氣門。SV
引擎構造簡單、經濟、耐用, 但是由於氣門在汽缸旁邊, 壓
縮比無法提高致性能不佳, 後來逐漸被OHV所取代。
OHV-->OHC-->DOHC的演變過程:(其實大致是零件往上移、
零件轉動化的過程)。除了機件的位置有異, 其實就是不斷
的儘可能的用轉動零件來取代往復零件, 如:
1.OHV-->OHC:把往復的推桿換成轉動的內鍊、皮帶或齒輪組
(後兩者國產機車沒有)。
2.OHC-->DOHC:再把往復的搖臂取消、改以多一支凸輪軸(當
然是轉動零件) 共兩支凸輪軸直接驅動氣門(少數DOHC車種
保留搖臂, 但其搖臂設計及作用已變, 如汽車霹靂馬的Y
型搖臂)。
此演變過程使汽(機)車加速性逐漸提昇, 同時也由於轉速極
限的增加使得馬力也增加(當然還要感謝材料科技的提昇及噴
射供油系統的應用)。
很明顯的, 轉動零件運作時比往復零件更有效率。 轉子引擎
甚至把腦筋動到活塞上(活塞也是往復零件), 讓活塞也設計
成轉動零件。如MAZDA RX-7 1.3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