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想來點日本和牛A5宮崎牛壽喜燒加螯龍蝦和鮑魚佐獺祭45日本酒的東京之夜
我穿著日本和服浴衣打扮,在飯店中庭如劇院般的大樓梯拾級而上時,一個轉身,帶著些微微俯瞰的視角,那挑高樓中樓的華麗空間,有那麽一瞬間,讓我彷彿走入了之前重看那部2003年經典浪漫電影「#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的場景中,眼裡的氛圍是東京的,而嘴角的微笑,則是送給電影女主角「#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的!
因為,史嘉蕾喬韓森在2014年的另一部電影,由國際大導 #盧貝松 拍攝的「#露西(Lucy)」,很巧,當年就在眼前的這間飯店取景的。沒錯!就是台北 Regent Taipei 晶華酒店 。
我必須承認,這回的 #僞東京 之旅,説起來還真的有趣,而且 #僞旅行 僞得很是完整!
我特別喜歡他們安排的 #當一天東京人 的文化體驗。雖然說我只不過是穿著和服在飯店內逛逛,但是 #日本管家 會貼心的帶你到大廳、又或是在日本餐廳和地下商場的景點前協助你擺拍留念。而當你看見手機上呈現的畫面時,你便會開心的說:「對!對!對!這照片好像我在日本東京的XX地方啊!」那巧妙的時空錯置感,百分之百的旅行滿足度,設計的很自然,也很精準。
當天我們假扮網紅擺拍的最後一個景點,也就是我的專案晚餐餐廳所在地「 三燔本家 」,而這一天的東京生活也將在 #和牛、#龍蝦、#鮑魚 和 #日本酒 的極致美食饗宴下,在眼裡和舌尖上蹦出日本夏日花火最璀璨的美好時光!
説來也有趣,待坐定了包廂後,身著淺綠色和式工作服的餐廳經理 Lika 桑先來致意並介紹了今晚的菜單。雖然這包廂裡口中説的是中文,但是那時空錯置得厲害,讓人嘴角不經意微微上揚,也更讓人期待這即將上場的東京美食之旅。
不得不説,這一開場的 #主廚推薦生魚片 就非常的吸睛 !因為他們跳脫出傳統的日本生魚片擺盤方式,而是上了一個半圓形的「 #冰球!」這造型有趣,而製作的巧思也讓人好奇和百思不解?倒是當主廚精選的生魚片匯集魚鮮、甜蝦、干貝和海膽等,每一入口,那鮮甜的滋味,可以清楚感受到產地直送的極上食材享受,哎呀呀,這下這個身著和服吃著日本料理的僞旅行,反而更加讓我思念日本旅行啊!
畢竟我是台灣唯一的日本官方北海道大使,這幾年都習慣安排了四季走一趟北海道行程,而每每在東京轉機時也都會來個順道遊。然而今年的上半場都已經結束了,卻因為疫情的關係而無法出國,實在是讓人好生無奈,也好生思念日本。
接著上場的是這晚的主角之一「#宮崎牛 #日本A5和牛沙朗壽喜燒」 。老實說,我對台灣坊間餐廳的壽喜燒一直有些又愛又怕。因為我喜歡壽喜燒,但是台灣有許多餐廳的醬汁太甜,再加上肉質的品質堪慮,常教人乘興而去敗興而回!這次在 #三燔本家 ,則由經驗豐富的 Lika 桑親自服務桌邊料理,就看她動作熟練的將一大片油花漂亮高品質的日本A5和牛沙朗肉片往鍋中一涮,再來回一涮薄燒,肉片剛轉色就夾起上碟送上我眼前,我沾上蛋液後送入口,那軟、滑、嫩的口感,瞬間就征服了我的味蕾!於是一邊開心的吃,一邊還說:「就是要專業的出手,才不會破壞這上等肉質,呈現最完美的滋味啦!」沒想到Lika 桑馬上笑笑的説:「你要不要來試試啊!」接著,我不但嘴裡吃到了日本A5和牛的好味道,手上還學了一招薄燒涮牛肉的小技巧,真是好值得的一晚啊!
#鹽烤活鮑魚 和 #鹽烤活波士頓螯龍蝦 相繼上場。鹽烤活鮑魚的造型擺盤很有趣,一大磚鹽磚當蓋,視覺效果新奇又帶有保溫的效益。而鮑魚處理完成先切片,再整合完整鋪排在海菜上,待拿起鹽磚時,撲鼻而來的是溫暖又淡淡的海味,入眼以為是整顆豪邁的飽魚,其實已經細心的斜切料理,不但入口的大小剛好,口感熟成度也剛好,就連微鹹、微微海風拂面的氣息也剛剛好,我喜歡。
最近台灣掀起一片吃 #龍蝦 的風潮,對我來說,因為曾經在美國波士頓待過,也出了台灣第一本波士頓的旅遊書,自然對於來自北美大西洋海域的海鮮有些習慣性挑剔!而眼前活跳跳的波士頓螯龍蝦,就新鮮度來說,馬上讓我放下心防;而彈性的肉質和恰到好處的料理方式,完全沒有辜負了牠對於美食的貢獻啊!
此外,讓我意外驚艷的還有這道 #盛暑梅香素細麵。同樣用#冰磚 當食器,晶瑩中更突顯出粉紅色梅香素細麵的雅致,把屬於日本美學中的季節元素演繹得相當精彩,要人不墜入浪漫的夏日泡泡中都難啊!而一入口,那帶著沁涼的熟悉口感,對!我的腦海中就出現了 #貴船神社 和 #川床 還有河畔那片透著檸檬黃般光影的楓葉畫面。
對了,還記得前些年在台灣造成旋風的日本酒 #獺祭 嗎?這晚的東京美食之夜,放在冰桶裡的日本酒就是「獺祭」!必須承認這回參加這個僞旅行的日本專案,整體的搭配性非常的完整。 不但從五感知覺上都非常的日本和東京味,就連每房皆享有一瓶 #獺祭純米大吟釀45,單是這份貼心,就把人心收買的牢牢的啊!
#整個飯店都是我的攝影寫真館
#日本管家中英文都不錯
#三天前會細心的跟你確認抵達飯店時間和文化體驗行程
#日本奉茶之事茶湯文化
#日本淺草餡蜜和菓文化
#日本浴衣體驗衣著文化
#一秒到東京的僞旅行
#台北晶華酒店的服務果然名不虛傳
#在台北飯店內著日本和服逛街好有趣
#玩真的
#我是手機攝影王
晶華食藝銀行.東京美食之旅
https://member.silkshotelgroup.com/RT/Package/Details/2020Tokyo
regent翻譯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英倫生活 ] Open Air Thratre
.
#期間限定戶外劇場
#倫敦九月活動介紹
.
Ope Air Theatre: Evita
.
欣賞舞台劇、歌劇與音樂劇不是只有在美麗的劇院裡面欣賞,在倫敦,Open Air Theatre是每年於倫敦攝政公園(Regent Park)期間限定上演的戶外露天劇場,每年會從五月至九月展開一系列不同類型的表演,像是舞台劇、歌劇或是音樂劇。
.
而在2019年,第一部舞台劇是Our Town我們的小鎮,這個故事在世界各國都有被翻譯上演,台灣也曾被不同劇團改編為"淡水小鎮"以及"安平小鎮"
第二部上演的是由英國國家歌劇院所帶來的Hansel and Gretel,這是由Engelbert Humperdinck所寫作的歌劇,故事來自於格林童話的糖果屋。
接續歌劇之後,是由Dominic Hill所執導的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
.
.
#以音樂劇作為本季收尾
.
Open Air Theatre最後一部上演的表演是音樂劇"艾薇塔",故事是來自於阿根廷夫人Eva Peron的故事。音樂劇的歌詞是由Tim Rice所寫,音樂是來自於ANDREW LLOYD WEBBER。
.
韋伯的音樂劇"艾薇塔"是在1976年發行概念專輯,一直到1978年才正式在英國倫敦西區劇院上演。故事女主角Evita是根據阿根廷總統Peron第二任妻子Eva Peron從早年生活到後來崛起,關於她一生的故事。
.
音樂劇是以倒述手法,從一群觀眾觀看電影開始,接著從一位像是旁觀者角度的Che,帶入EVITA年輕時的生活,接著演到她與阿根廷總統佩隆相遇。下半場,最重要的重頭戲是整部劇最著名片段阿根廷別為我流淚"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Che這個角色,有人說,其實是來自於南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但並未確切以他為範本所寫,後來的改編成其他演出形式,這個角色大多以匿名出現。
.
.
音樂劇"艾薇塔"從1978年6月21日開始於倫敦Edward Prince Theatre演出,一直到1986年2月18日,總計演出超過3千場。之後,在2006年以及2017年都還有再回到倫敦西區的劇院上演。
.
除了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音樂劇版本,也曾在1996改編成為電影,由瑪丹娜主演,她所演唱的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也是成為各大排行之首。
.
.
2019 Open Air Theatre
攝政公園戶外劇場的壓軸,音樂劇艾薇塔則是以韋伯音樂劇版本為基礎,導演Jamie Lloyd卻為這部音樂劇做了新的舞台呈現。
.
當你計畫要進場欣賞這部音樂劇"艾薇塔"之前,請先把你過去看過的音樂劇劇院版本或是電影版本都先忘掉,Jamie Lloyd以現代舞台重新呈現這部經典音樂劇,賦予新的舞台造景、服裝、以及演員角色安排。
.
戶外的大型舞台劇場,增加許多燈光效果還有許多煙霧彩帶等舞台裝飾,舞台背景也改成以階梯式作為主視覺。
打破所有你對這部音樂劇的既定印象,呈現一種比較具有現代舞台表演
.
英國倫敦最後夏日時光,攝政公園也將在"艾薇塔"的音樂聲中,結束本季演出。
.
演出時間: 即日起至9月21日
購票: https://openairtheatre.com/production/evita
.
預告片
https://youtu.be/XWAXx5IfM9E
.
.
#OAT2019
.
.
.
.
.
photo from OAT Website
regent翻譯 在 Steve's Barber Sh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的美髮人很愛吸收新資訊,任何國內外的課程或是髮型秀,大家都很熱衷參與,不過大多都是在「技術層面」的追求,卻很少有人真正去對某一個「髮型文化」做比較深入的了解跟探索。自從開始接觸到教育之後,更是有這樣的感觸,對於男士髮型,大多學生都很樂於學習髮型怎麼剪出來,卻比較少對其中的文化或流行演變感興趣。這是很可惜的事情,很容易變成只會技術的工匠,卻不一定能真正熱愛或了解這樣的文化傳承。
一直以來,大家熟知的店家型態大多只有「沙龍」一種類型,卻忽略了「理容院」這樣的店家。而隨著這幾年油頭風潮的竄起,網路資訊的發達,似乎越來越多的美髮人開始接觸到「Barber」或「Barbershop」這類英文單字,幾乎可以說這些單字跟男士油頭是畫上等號,但是好像對這些單字又有點似懂非懂。無所謂,反正現在油頭很潮,現在流行,Barber或是Barbershop現在也很潮,也很流行,反正就是油頭,就是帥,就是潮嘛!
其實所謂的「Barber」翻譯就是「理髮師」,「Barbershop」就是「理容院」,聽起來很俗,感覺好像家裡旁邊騎樓有個阿伯穿著汗衫坐在裡面看報紙那間店,進去消費的也是其他阿伯,剪剪頭髮,刮刮鬍子,修修鼻毛,掏掏耳朵,感覺一點都不帥氣啊!為什麼跟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國外的都不一樣?!
在西方國家的文化裡面,沙龍大多是女性消費族群,是一個讓婆媽姐妹阿姨小姐可以做頭髮,閒話家常,聊天放鬆的地方,而理容院的出現,則是給了男性消費者一樣的空間。因為男女整理頭髮的週期跟習慣不同,女生可能整理一次頭髮是大工程,整理一次就可以撐半年甚至一年,男生剪髮的週期比較快,大多每個月頂多一個半月就差不多該修剪,所以相對來講,理容院的收費也就比沙龍來的較為便宜。經過長時間的服務變化,也讓男性消費者除了剪髮,也可以偶爾來讓人刮個鬍子,按摩放鬆,營造出一個男性專屬的休息聊天空間。
也因為文化的不同,西方人面對工作時習慣穿襯衫,領帶,或是西裝背心這類比較正式的服裝,除了技術層面之外,更是體現出對自己工作內容的尊重跟重視,而服裝的不同,當然也就營造出完全不同的既定印象。他們甚至將髮型種類直接區分出幾個專有名詞,例如:Pompadour,Flattop,Executive Contour,Psychoquiff,Regent…等等,各自代表不同的男士經典髮型,目的是為了溝通的時候,不但節省時間,也理髮師可以更精準地知道客人喜歡的髮型。
在髮型設計的領域,技術的專精當然很重要,透過不斷的練習跟反覆的操作,去達到越來越好的操作水平,但是除了技術教育,我也希望能讓更多的美髮人分享一些技術以外的東西,一些這個技術背後的文化,精神,或是理念。因為技術可以練習,但文化才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