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旺!#普羅旺斯 🇫🇷 台灣來啦~】
普天同慶!神來氣旺!🐶
#魔法部 駐普羅旺斯台北辦事處
在法國南部正式開張服務了~
南法不只是國人到歐洲旅遊的重點地區
也是 #半導體 #智慧醫療 #再生能源 #循環經濟 等
相關領域的產業重鎮❗️
這次設處除了要為旅居當地的鄉親朋友們
就近提供更即時、更優質的服務外
未來也會在 #台法友好 的基礎上
尋求更寬廣的交流與合作喔~💜
這歷史性的揭牌儀式
由駐法代表吳志中與首任處長辛繼志共同主持
法國當地政要包括 👇🏻
參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參議員維里尼 (André Vallini)
國民議會議員伊斯娜 (Laurence Trastour-Isnart)
艾克斯普羅旺斯市市長瑪席妮 (Maryse Joissins Masini)
副市長海娜爾 (Karima Zerkani-Raynal)
都以預錄影片或致函方式同賀 🎉🎉🎉
魔法部大家長 #JW部長 當然也沒缺席
預先錄製了恭賀影片 + 法文字幕喔~
快點線上看 https://youtu.be/TWXnI32EQgA
並且分享起來!
#理念相近國家
#魔法部新聞稿 https://reurl.cc/j5AQxp
🥖 資訊補給站 🥖
從 2016 到 2019 年,台灣民眾赴法國的人數成長幅度高達 62%,法國民眾來台人數也成長近 30%。
🇬🇧
The opening ceremony for our office in #Provence was held today! #Taiwan’s representative to #France Ambassador François Wu and the head of the new office Hsin Chi-chih presided over the opening ceremony. VIPs, including Senator André Vallini, Deputy Laurence Trastour-Isnart, Aix-en-Provence Mayor Maryse Joissins Masini and Deputy Mayor Karima Zerkani-Raynal, provided pre-recorded video addresses, given the ongoing #COVID19 pandemic in the country. The aim of the office is to strengthe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south of France.
MOFA Minister Wu also recorded a video to celebrate the opening of the new office, stating that France is an important trade partner, across fields including the #aerospace, #biomedical and #technology sectors, and that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continued cooperation on #semiconductors, #SmartMedicine, #RenewableEnergy and the #CircularEconomy.
Watch Minister Wu's address in full here: https://youtu.be/TWXnI32EQgA
#LikeMindedCountries #SharedValues
🇫🇷
C’est aujourd’hui 14 décembre qu’a été inauguré notre bureau en #Provence ! Le représentant de #Taiwan en #France, l’ambassadeur François Wu, et le directeur du nouveau bureau, Hsin Chi-chih, ont présidé la cérémonie. Plusieurs personnalités, dont le sénateur André Vallini, la députée Laurence Trastour-Isnart, la maire d’Aix-en-Provence Maryse Joissins Masini, et l’adjointe au maire Karima Zerkani-Raynal, s’y sont exprimées par messages vidéo interposés, étant donné la situation de l’épidémie de #Covid19 dans le pays. L’objectif de ce nouveau bureau est de renforcer les échanges et la coopération avec la France.
Le minist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Joseph Wu avait lui aussi enregistré un message vidéo afin de célébrer l’ouverture du nouveau bureau. Il y a rappelé que la France est un important partenaire économique et commercial de Taiwan, et ce dans de nombreux domaines dont les secteurs #aérospatial, #biomédical et #technologique. Il a dit espérer la poursuite de la coopération en matière de #semiconducteurs, de #MédecineIntelligente, d’#EnergiesRenouvelables et d’#EconomieCirculaire.
Selon le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de 2016 à 2019, le nombre de Taïwanais visitant la France a bondi de 62%, et celui des Français en visite à Taiwan a également augmenté de près de 30%. En ouvrant ce bureau annexe à Aix-en-Provence, le Bureau de représentation de Taipei en France pourra mieux servir les touristes et expatriés taïwanais dans le sud de la France, tout en contribuant au développement des échanges et des interactions entre les populations des deux pays.
#Partenaires #ValeursCommune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technologique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柏拉圖在三千年前說過,最理想的君王,是一個哲學家。也就是說,做領袖的最佳人選,是要懂得哲學,而且還活出哲學。
這句話不深奧。因為哲學家不一定是深奧的人,懂哲學的人,首先了解人性,尤其是人性的缺點和罪惡:嫉妒、貪婪、好色。哲學家不但有邏輯的思維,最重要的是他思考冷靜,對自己與生俱來的缺點,甚至罪惡的念頭,能以理性來抑制,因為他一面像高僧,看破了生死的短促,一面又有點像上帝,有澤披蒼生的慈悲。
【法國 2018 高考哲學題目(摘譯)】
6 月 18 日法國 2018 年高考開始,哲學科一如既往打頭陣。法國高中哲學科由拿破崙於 1808 年創立,高考必修,不論修讀文科(littéraire)、理科(scientifique)或經濟社會科(économique et social)亦須應考,每年約有 60 多萬名考生參加。題目三揀一,4 小時論文形式作答。哲學科以艱深著稱,哲學家恩多芬(Raphaël Enthoven)當年僅考得 11/20 分,前總統薩爾科齊則只有 9/20 分。今年考題摘譯如下:
【文學組(Bac L)】
1. 文化能否令人更人性化?
2. 人能否背棄真相?
3. 試析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1818)選段:
「我們往往不知自己所欲所懼為何。我們可以懷抱一個欲望多年而毫不自覺,因為知性對此一無所知,一味追求讚美的自尊又視真相為威脅;但當願望成真,喜悅之情又會提醒不無困惑的我們:這是你的願望。譬如繼承一位逝世親戚的遺產。至於我們之所以不知所懼為何,乃因自己缺乏勇氣,怯於正視。對於一己所為或無所為的動機,我們經常受其誤導,直至真相時刻來臨;之所以不敢承認真正動機,皆因不符一貫良好的自我形象。故此,人會有所不為,純粹礙於自我評價的道德理由,但當付諸實行,所有危險解除,我們便會發現背後唯有恐懼作祟。」
【科學組(Bac S)】
1. 欲望是否人類並不完美的標誌?
2. 遭受不公待遇是否達致辨識公義的必經之途?
3. 試析米爾(John Stuart Mill)「邏輯體系」(1843)選段:
「一切社會現象皆為人性現象;而人性現象施加自外部處境。若果人類思想、感情及行動均受既定規律局限,社會現象自然亦不例外。當然,即使我們對上述規律所知一如天文學知識確切完備,亦不能像推算天體運動一樣,據此推論出往後幾千年的社會歷史。確切性之所以有別,原因不在規律本身,而在應用於規律的資訊(data)。天文學中,動因往往難以左右結果,一切按規律行事,變更甚微,單憑現狀即能推測未來任何時刻的狀態:資訊一如規律確實。相反,足以影響社會條件和進步的處境多不勝數而且變幻無常,縱使一切按動因及規律改變,以動因數目之多,人類推算力之有限,永遠無法窮極變通。再者,即使人類智力勝任有餘,既不能夠將確切變數代入所述情況,也就不可能預先統計出變數結果。」
【經濟社會組(Bac ES)】
1. 真理一概不變?
2. 人能否對藝術無動於衷?
3. 試析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選段:
「當我們因某人的道德權威而聽從其意見,原因並非出於他予人感覺聰明,而是我們對此人的印象,造成內在一種心理力量,促使意志服從。所謂尊重,便是當這種內在精神壓力發生時的感受。我們受其影響,準則不在建議的優劣,而在我們如何認知提出該意見的人。同理,命令往往短促、尖銳,不容片刻猶疑,一旦賴以個人權威行動,施令者就排除了所有理性考慮,心情激越之際特別奏效,這種心態亦即道德高地的來源。現時社會施加於人民的諸多規範便在訴諸尊重。」
【科技組(Bac technologique)】
1. 經驗能否誤導?
2. 人能否掌控科技發展?
3. 試析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748)選段:
「雖說民主社會之中,人民似乎能夠逞其所欲,但政治自由並非由欲望構成。一國之內,亦即有法律的社會,自由僅僅代表有自由實踐應然之欲,同時不被強迫做不應欲之事。要先知悉何謂獨立,何謂自由:自由是做法律容許之事,假如公民可以隨便犯禁,他將不能享有任何自由,因為他人亦會有同樣的權力。」
==========================
【 CUP 媒體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的日誌。
多 3 篇,大腦再升*CUP!Follow IG:@cupmedia,圖解每日世界要聞。(www.instagram.com/cupmedia/)
technologique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雖然有點Lag]
但今年法國高考的哲學科考題
看完頭上還是只有無數的黑人問號啊啊!(別懷疑,理組也要考):
.
文學組(Bac L)
1. 觀察是否足以致知?
2. 權利範圍內的行為是否一概合理?
3. 試析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選讀
.
科學組(Bac S)
1. 捍衛權利,是否等於捍衛利益?
2. 人能否從自身文化中解放?
3. 試析傅柯「言論寫作集」(1978)選讀:
.
經濟社會組(Bac ES)
1. 理性能否解釋一切?
2. 藝術品是否必須美麗?
3. 試析霍布斯「利維坦」(1651)選讀:
.
科技組(Bac technologique)
1. 理性有否壞的用法?
2. 快樂是否必須追尋?
3. 試析涂爾幹「教育與社會學」(1922)選讀:
#什麼鬼
#所以法國人都叫德國是農夫國是這原因嗎
#歡迎勇者前來挑戰
6 月 15 日法國 2017 年高考開始,哲學科一如既往打頭陣。法國高中哲學科由拿破崙於 1808 年創立,高考必修,不論修讀文科(littéraire)、理科(scientifique)或經濟社會科(économique et social)亦須應考,每年約有 60 多萬名考生參加。題目三揀一,4 小時論文形式作答。今年題目分 4 組,考題如下:
文學組(Bac L)
1. 觀察是否足以致知?
2. 權利範圍內的行為是否一概合理?
3. 試析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選段:
「一位名作家(莫佩爾蒂:法國 18 世紀數學家及哲學家)曾估算人生的幸與不幸,發現後者大幅多出前者,整體而言,人生是一份惡劣的禮物。對此結論我並不訝異:他從文明人(l’homme Civil)的律法推論;假如他能升華至自然人(l’homme Naturel),我們即可判斷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他將發現人類除了自尋的煩惱以及自然的規律,其實並無太多不幸。我們能令自己如此不快,其實殊不簡單。一方面,我們見識到如此多的人類勞作、科學、藝術、勞力,填滿深淵,移平山脈,擊碎石塊,穿鑿湖泊,土地被填平,沼澤被抽乾,河流得以泛遊,大廈得以矗立,海洋佈滿船與水手;另一方面,當去研究一下有哪些事真正裨益人類福祉,我們只能訝異於比例的失調,遺憾於人類的盲目,只為助長其愚昧及自戀,令其不斷追逐不幸,失落了本來自然美好天性的免疫力。」
--------------------------
科學組(Bac S)
1. 捍衛權利,是否等於捍衛利益?
2. 人能否從自身文化中解放?
3. 試析傅柯「言論寫作集」(1978)選段:
「極端而言,人生由「犯錯的能力」定義。或者正因如此,異常(l’anomalie)一再出現於所有生物學的範疇,引發了演化歷程和突變,導致了一種獨特異變,一種「遺傳錯誤」,令人類永遠無法在自身找到自己,執意犯錯(errer),最終釀成錯誤(l’erreur)。承認上述概念,等於承認人生本身注定了這種命運,承認錯誤紮根於一概人類思想及其歷史。對錯兩立及其附加價值,乃至不同社會及組織的權力效應,不過是回應於人生「可能犯錯」的本質。若說科學的歷史是不連貫的,亦即不能作為一連串「糾錯」去分析,一如對錯的種種新形式永遠無法達致解放以及抵達真理,錯誤並非遺漏或是真理遲到,而是人生及其物種時間(temps de l’espèce)固有的維度。」
--------------------------
經濟社會組(Bac ES)
1. 理性能否解釋一切?
2. 藝術品是否必須美麗?
3. 試析霍布斯「利維坦」(1651)選段:
「由於世上並無一個共和國能夠立法監管一切人類言行,很自然地,在不成文法律轄下的所有領域中,民眾有自由按個人理由行事,謀取最大利益,因為若果我們將自由等同於身體自由,亦即不受束縛和監禁,那麼熱切高呼追求一種既有自由這種行為就會顯得荒謬。另一方面,假如我們將自由視作法律下的自由,那麼爭取所有人自主人生的自由這種行為將會一樣荒謬。不論要求多麼荒謬,他們的確如此要求;他們不明白假如無人(或眾人)手持利劍執行法律,法律將會形同虛設。因此,人民的自由僅存在於主權國度經由規管人類行為所默許的活動,例如買賣和簽約的自由,選擇居所、食物、工作和按個人方式教育子女,等等。」
--------------------------
科技組(Bac technologique)
1. 理性有否壞的用法?
2. 快樂是否必須追尋?
3. 試析涂爾幹「教育與社會學」(1922)選段:
「一旦從社會中抽離,人類就會淪為獸類。假如人類能超越動物的階段,首先他不能被縮減為個人努力的成果,而需與同類定期合作,從而加強各人的表現;其次,世代間的勞動成果不可斷絕,動物所學到的經驗限於一生,無法傳遞,相反人類經驗則能靠書籍、文物、工具等方法留存後世,自然大地由是日益肥沃。人類智慧不但並無隨世代交替而消散,反而無限累積,而人類正正藉此超越動物,甚至超越自己。然而,一如上述合作關係,這種累積只有經由社會實現於社會之中,才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