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專欄也有文章在 鳴人堂 小編列出的百篇「平權文章」之列,趕快來分享!
〈不讓孩子成為加害或受害者——性別平等與同志教育的意義〉:http://bit.ly/2Q9WR1C
「 防止侵害、防止悲劇發生的方法,不是把孩子養在溫室裡,而是要讓他們懂得現實,懂得什麼叫做危險,懂得如何不做侵犯別人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性傾向與生命態樣;要懂得愛自己、珍惜自己。
性別平等教育本來就是為了預防及阻止校園霸凌、性騷擾、性侵害的發生;而教育部推動的同志教育也不是鼓勵、要求或強迫孩子變成同性戀,而是要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性傾向、尊重別人愛人的權利,不要歧視任何與自己不同的人——這是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性平教育】我在離島的經驗
分享我在離島前往各個中小學進行法治教育的經驗。
⚖不讓孩子成為加害或受害者——性別平等與同志教育的意義:https://reurl.cc/xWRlV
法律快易通:檢仔聊天室 今天刊登一篇鄭子薇檢察官的投書:https://reurl.cc/lXzaY
該文提及立法草案不合理的歧視與可能引發的濫訴問題:「婚姻的雙方當事人是不是出於真意結婚,真的具有公益性,而需要檢察官來介入嗎?」
連立法者都膽敢這樣明目張膽的以立法來歧視別人,那整個台灣社會呢?
讓我們回想一下上個月台中某學校一位孩子疑似因為性別傾向而被霸凌發生遺憾的事件,問題出在哪裡?
在去年性平教育公投前,我熬夜趕出這篇文稿:
https://reurl.cc/xWRlV
引來不少謾罵訊息(所以將陌生訊息全面封鎖),我不怕謾罵,我很遺憾的是公投結果,國人始終在一堆老人圖、假訊息中故步自封,不願意正視社會問題的根源。
我在離島服務那兩年,每年都會到很多學校進行法治教育,包含搭船去二三級離島的迷你小學,和小朋友很直接的互動。
〔跟這些小朋友進行的法治教育內容,重點不是閃亮亮的政府主流口號,而是「#我們要如何尊重與保護他人法律上權利」的法治教育。因為我認為,這是身為「人」最應該具備的法治素養,是「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最基本的態度。
有校長與老師告訴我,學校裡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小朋友對於「性」充滿好奇,但又欠缺正確的觀念。小朋友調皮搗蛋,把很多行為當成開玩笑,但玩笑開過頭,又不知道那已是「霸凌」。
例如集體嘲笑別人「娘娘腔」或「男人婆」,導致被嘲笑者內心烙下陰影,成為成長中很大的打擊;例如偷親、偷摸異性,以為這很好玩,但卻造成他人的不舒服甚至創傷。更嚴重的是,在對於「性」的無知與好奇之下,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成為一輩子的後悔。〕
〔雖然小朋友們都笑成一團,但他們會正確認識到,大膽而精準地說出生殖器的名稱,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嘲笑別人的性特質甚至霸凌少數才是可恥的事情。在我抽問相關情境題時,他們也都知道要做出:「不可以」、「要拒絕」、「要報告老師」、「要跟爸爸媽媽講」、「要報警」、「要尊重別人」等反應。
然而,沒有任何一位家長、老師認為我這麼直白的性平教育、性教育有什麼錯誤。〕
〔我告訴他們:
檢察官真的很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出現在我的偵查庭裡,不要當侵害別人的人、也不要成為被別人侵害的人。
防止侵害、防止悲劇發生的方法,不是把孩子養在溫室裡,而是要讓他們懂得現實,懂得什麼叫做危險,懂得如何不做侵犯別人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 #尊重別人的性傾向與生命態樣;要懂得愛自己、珍惜自己。
#性別平等教育本來就是為了預防及阻止校園霸凌、性騷擾、性侵害的發生;而教育部推動的同志教育也不是鼓勵、要求或強迫孩子變成同性戀,而是要 #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性傾向、#尊重別人愛人的權利,#不要歧視任何與自己不同的人——這是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
後記:
如今想來,在離島服務那兩年,雖然多做了很多看似不是檢察官「正業」的「外務」,出門回署後還要加班忙專案、趕結案,把自己累得半死,但卻是當年剛從學校畢業的那個我內心理想的實現。
回到台灣本島大都會地檢署,每天都在收拾一堆莫名其妙專案殘局、績效毒物、寫一堆顯然不成立犯罪的「妨害風化」、「娃娃機」、「行政機關『函(推)轉(事)』警察」機關不起訴處分全系列……,
除了成就行政機關對於自己主關業務擺爛推事、一群大官的做秀與升官之路外,對社會真的有重要性的貢獻?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性平教育】我在離島的經驗
分享我在離島前往各個中小學進行法治教育的經驗。
⚖不讓孩子成為加害或受害者——性別平等與同志教育的意義:https://reurl.cc/xWRlV
法律快易通:檢仔聊天室 今天刊登一篇鄭子薇檢察官的投書:https://reurl.cc/lXzaY
該文提及立法草案不合理的歧視與可能引發的濫訴問題:「婚姻的雙方當事人是不是出於真意結婚,真的具有公益性,而需要檢察官來介入嗎?」
連立法者都膽敢這樣明目張膽的以立法來歧視別人,那整個台灣社會呢?
讓我們回想一下上個月台中某學校一位孩子疑似因為性別傾向而被霸凌發生遺憾的事件,問題出在哪裡?
在去年性平教育公投前,我熬夜趕出這篇文稿:
https://reurl.cc/xWRlV
引來不少謾罵訊息(所以將陌生訊息全面封鎖),我不怕謾罵,我很遺憾的是公投結果,國人始終在一堆老人圖、假訊息中故步自封,不願意正視社會問題的根源。
我在離島服務那兩年,每年都會到很多學校進行法治教育,包含搭船去二三級離島的迷你小學,和小朋友很直接的互動。
〔跟這些小朋友進行的法治教育內容,重點不是閃亮亮的政府主流口號,而是「#我們要如何尊重與保護他人法律上權利」的法治教育。因為我認為,這是身為「人」最應該具備的法治素養,是「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最基本的態度。
有校長與老師告訴我,學校裡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小朋友對於「性」充滿好奇,但又欠缺正確的觀念。小朋友調皮搗蛋,把很多行為當成開玩笑,但玩笑開過頭,又不知道那已是「霸凌」。
例如集體嘲笑別人「娘娘腔」或「男人婆」,導致被嘲笑者內心烙下陰影,成為成長中很大的打擊;例如偷親、偷摸異性,以為這很好玩,但卻造成他人的不舒服甚至創傷。更嚴重的是,在對於「性」的無知與好奇之下,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成為一輩子的後悔。〕
〔雖然小朋友們都笑成一團,但他們會正確認識到,大膽而精準地說出生殖器的名稱,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嘲笑別人的性特質甚至霸凌少數才是可恥的事情。在我抽問相關情境題時,他們也都知道要做出:「不可以」、「要拒絕」、「要報告老師」、「要跟爸爸媽媽講」、「要報警」、「要尊重別人」等反應。
然而,沒有任何一位家長、老師認為我這麼直白的性平教育、性教育有什麼錯誤。〕
〔我告訴他們:
檢察官真的很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出現在我的偵查庭裡,不要當侵害別人的人、也不要成為被別人侵害的人。
防止侵害、防止悲劇發生的方法,不是把孩子養在溫室裡,而是要讓他們懂得現實,懂得什麼叫做危險,懂得如何不做侵犯別人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 #尊重別人的性傾向與生命態樣;要懂得愛自己、珍惜自己。
#性別平等教育本來就是為了預防及阻止校園霸凌、性騷擾、性侵害的發生;而教育部推動的同志教育也不是鼓勵、要求或強迫孩子變成同性戀,而是要 #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性傾向、#尊重別人愛人的權利,#不要歧視任何與自己不同的人——這是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
後記:
如今想來,在離島服務那兩年,雖然多做了很多看似不是檢察官「正業」的「外務」,出門回署後還要加班忙專案、趕結案,把自己累得半死,但卻是當年剛從學校畢業的那個我內心理想的實現。
回到台灣本島大都會地檢署,每天都在收拾一堆莫名其妙專案殘局、績效毒物、寫一堆顯然不成立犯罪的「妨害風化」、「娃娃機」、「行政機關『函(推)轉(事)』警察」機關不起訴處分全系列……,
除了成就行政機關對於自己主關業務擺爛推事、一群大官的做秀與升官之路外,對社會真的有重要性的貢獻?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當政府成為加害者
#受害的人民該何去何從
9月19日是個讓雅芳痛心疾首的一天,「警察擴權逮捕的行為」到現在還隱隱作痛。
永遠都難以忘記雅芳9/19那天,心跳加速的趕去被濫權逮捕黃媽媽的新竹縣竹北六家分駐所事件嗎?
到現在還不敢相信,那是發生在號稱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瞬間蕩然無存。
一個國家做了錯誤的行政行為,人民透過訴願、救濟、訴訟證明國家做錯了,國家不但不改,還繼續用公權力拍賣人民的財產,現在連我們拿著證據用沈默的方式讓人民知道,讓國家知道你錯了!連這樣還遭到警察濫權逮捕。
如果在台灣自由民主的土地上,自由民主是空氣,我已經要快不能呼吸了,請大家站出來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國家不乖,讓人民生氣了」別再沈默了⋯今天的黃媽媽,明日的你!
(回顧影片 https://youtu.be/SFMtZiInw_Y ),那位60歲的黃媽媽,其實不住在新竹,只因為看見了「堅持」而熱心想以鼓勵新竹稅改聯盟志工,而在參加完喜宴後,和家人說要陪志工們一起舉牌。
就這樣僅是在路旁理性舉牌表達訴求而已,竟被新竹縣六家分駐所20名警力違法逮捕回去製作筆錄,且長達6小時後移送地檢署,但結果檢察官裁定釋回。
如果沒有親身經歷,現在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在這個民主法治的台灣,竟發生戒嚴時才有的白色恐怖事件。
9/19濫捕事件後,雅芳常在每一個夜晚驚醒,每次想到自己遭受迫害同理心,更堅持一路陪著受害者及所有志工,開記者會、訴諸法律、陳情監察院等捍衛基本人權的每一件事。深深覺得,但當政府成為加害者, #每個人民都可能是受害者且求助無門。
當天雅芳陪同受害者至地檢署提告,看見的不是司法正義的希望,而是警察圍起來重重的人牆,不准我們進到地檢署的錯誤擴權公權力,遭到雅芳義正嚴詞的糾正。
雅芳強調自由進出地檢署提告是人民的權利,原本態度強硬的警察才同意提告人全部得進去地檢署。
但過程中竟以雅芳非當事人不得進入地檢署為由,甚至有叫雅芳要脫掉背心的擴權行為,都讓人嗤之以鼻。
想用這些離譜行徑把雅芳擋在外面,雅芳告知除了因為揭發弊案外,也常常陪著法律扶助的民眾去地檢署開庭,從沒遭到阻止。
更強調警察現在的行為是涉犯強制人民無法行使權利,警察知道雅芳對於法律規範很清楚,只能同意讓雅芳陪同受害者進去提告。
#面對擴權錯誤的行政行為
#我們一定要堅持!
#台灣司法不被人民信任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
起訴後定罪率高達97%的台灣司法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一項明明寫著要無罪推論,但檢察官、法官卻總是用「有罪推定」的心態定罪。這致使很多冤案的人民,在從沒想過人生會捲入冤獄、甚至根本沒想過自己會被認為是『犯罪者』下,那樣的衝擊是很大的……你可能失去工作、承受別人的異樣眼光,還有每次要上法庭前的害怕無助及挫折無奈──我明明就沒犯錯⋯為什麼要被當犯人來審問?」
在雅芳法律扶助的案子中,有很多人明明就沒犯罪,卻還是被起訴且被定罪了,明明起訴書內滿滿的錯誤,甚至沒有證據,都全憑檢察官及法官的自由心證審理判刑!被冤枉者的無助,雅芳十分能理解,因為在雅芳第一次當選議員後,也是因為政治介入的司法迫害,讓雅芳只當了兩年多的議員就被解職,至今雅芳都忘不了法官說「雖然沒有證據,但我還是認定妳有罪」…面對法律之前,人人不平等的「椎心之痛」。
所以在黃媽媽被違法濫捕時,雅芳心痛的在深夜趕至現場,即使受到打壓,仍一路堅持陪伴受害者至今,是因為我深深知道,當政府是加害者時,如果人民沒有團結起來,共同捍衛我們基本人權時,未來我們每一個人民都會是受害者,雅芳再次懇請各位好朋友們一起 #用分享來捍衛人權,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今天不爭取民主自由,明天將失去「民主自由」。
「我是田雅芳,我以公益青年從政,堅持為無助人民發聲」
需要預約服務請點 https://forms.gle/6pMfXRsYXmrwNnnB6
👆🏻黃媽媽事件完整版:
https://youtu.be/WhSggXYA6R8
👆🏻黃媽媽被濫捕現場版:
https://youtu.be/SFMtZiInw_Y
👆🏻想了解更多捍衛人權的資訊
https://919sos.tw
👆🏻國外法學專家對於台灣冤案分析
https://youtu.be/1ZBk6sN7d5k
👆🏻法官:對人民有利的證據看過就忘
https://www.facebook.com/126889811321342/posts/623126611697657/
#用分享來捍衛人權
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在 不讓孩子成為加害或受害者——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讓我們回想一下上個月台中某學校一位孩子疑似因為性別傾向而被霸凌發生遺憾的 ... 別人愛人的權利,#不要歧視任何與自己不同的人——這是#身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態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