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看醫生?feat. 林威廷醫師 】
.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適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
.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
.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Youtube: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wN7FqDRlnqXmIxgHS7SeQ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
.
.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
.
.
.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的網紅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
先整理自己的身體 在 巧收納 易整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先整理自己的身體
現在坊間開了好多這類速成班,
連整理收納也是學幾天之後就可以接案。
筆試考過後會給予證書,
但不保證是否能順利接案,
這就要靠個人造化和本事了。
我把這個當成「公民衛教」課上,
想要管理自己的健康,
因健康這件事已經不能再拖了。
控制好體重這件事,
我個人淺見是
3分運動,
5分飲食營養,
1分生活習慣,
1分睡眠。
像我個人,睡眠債欠太多了,
拖掉睡眠時間,
省掉吃的費用,
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
這門課程上課的老師有:
健身房教練、營養師、藥劑師、
家醫科醫生,非常有養分的課程。
藥劑師說,國民健康意識較低是因有健全的
健保,國民愛用藥、愛吃保健食品的習慣,
大家習慣有見效的速成法,
其實控制體重這條路是要堅持維持。
肌耐力、肌力不足已降臨在年輕人身上了,
走路容易扭到,要注意這點。
還有容易跌倒的人要注意左右兩邊肌力
不平衡。
管理師只是找出問題的癥結,
提出建議。
無法開菜單和建議營養品的商業交易,
營養還是要多從食物裡攝取,
不足再從營養品攝取。
營養品不是萬靈丹,
請勿多量或頻繁吃。
礦物質的攝取量有限,
也不能攝取太多。
接下來,我會再繼續進修
「全民營養學」、「經絡養生」、
「國際C級肌能貼紮技術員」。
#營養師須經過國考才能提供諮詢
#若要再精進可以上B級課程
#多懂一些知識才不會被別人唬
#真想學看藥單
#醫生上課用太多看不懂的英文
先整理自己的身體 在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識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uMxh0oClvc/hqdefault.jpg)
先整理自己的身體 在 MM|記錄逝者在家離世最後一程殯葬禮儀師上門護理先人身體 ... 的推薦與評價
MM #700萬種生活// 記錄逝者在家離世最後一程殯葬禮儀師上門護理遺體由抹身按摩到送上靈車另為亡者化妝:因見盡遺憾,所以想幫人好好道別· 一個殯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