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演員諾曼.洛伊德(Norman Lloyd)辭世,享嵩壽106歲。他的代表作包括《海角擒兇 Saboteur》(1942)、《舞台春秋 Limelight》(1952)等作,是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劇場班底,與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尤其密切。晚年以《春風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1989)的演出為人所知,縱橫影壇與劇場超過80年,生前是美國最長壽的電影演員。
.
諾曼.洛伊德於1914年出生於紐澤西市,而後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出身一個標準的猶太家庭。其母親對戲劇有濃厚興趣,遂經常帶他去學唱歌、跳舞,這啟發了他對表演的興趣。受到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的影響,洛伊德對做生意不抱興趣,在父親反對下,他在紐約大學讀到大二時輟學,於1932年進入紐約市的公民劇團磨練,並在1935年初次在百老匯登台。
.
當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成立水星劇院時,洛伊德受邀成為特約演員,並出演了名聞遐邇的反法西斯巨作《凱撒 Caesar》,該劇的首演現場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劇院當時演完《Shoemaker》,奧森.威爾斯詢問演員願不願意留下來預演《凱撒》,並邀請現場觀眾留下來欣賞。於是該劇就這麼在凌晨1點15分升幕演出,該場演出大受歡迎,劇中飾演詩人奇納的諾曼.洛伊德躬逢其盛。
.
這場傳奇演出後來在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的《星夢傳奇:奧森威爾斯與我 Me and Orson Welles》(2008)中獲得重現,由里奧.比爾(Leo Bill)飾演諾曼.洛伊德。但無論是該片的原作小說還是電影版,洛伊德都不屑一顧,批評與事實相去甚遠。
.
1939年夏天,奧森.威爾斯與雷電華公司合作,要將知名小說《黑暗之心 Heart of Darkness》(1899)搬上大銀幕,雖然已經做足前置作業,但因為預算等因素,遲遲未能開拍。他請求演員留下來支援他的另一部電影計畫,但洛伊德為了孩子奶粉錢,不願再繼續苦等,回到了紐約,因此錯過了演出《大國民 Citizen Kane》(1941)的機會。洛伊德認為這是他終身的遺憾,但他也說要不是因為這個選擇,自己也不會遇上希區考克。
.
日後洛伊德在《海角擒兇》中飾演了一名納粹間諜,戲份顯著,一場自由女神戲墜落的戲成為影史經典一幕。他自此開啟了與希區考克的長期合作關係,後來也出演了他的《意亂情迷 Spellbound》(1945)。在當時的全盛時期,洛伊德也曾主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南方人 The Southerner》(1945)。眼看電影演員收入高過劇場太多,洛伊德決定在電影圈定下。
.
然而,在麥卡錫時代,洛伊德因為與左派電影工作者的密切關係,一度遭到封殺。這段時期除了參與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舞台春秋》之外,表演機會銳減。好友希區考克對他表達了絕對的支持,不顧電視台干涉,力邀洛伊德為《希區考克劇場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1955-1965)擔任執行製作人。整個六、七〇年代,洛伊德的重心皆轉向電視製作,以製作人身分兩度提名艾美獎。
.
直到八〇年代,洛伊德才以電視劇集《波城杏話 St. Elsewhere》(1982-1988)的演出走紅,雖然他起先只打算客串幾集。後來他也曾在彼得.威爾(Peter Weir)執導的《春風化雨》中出演強勢的諾蘭校長,與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有相當關鍵的對戲,令人印象深刻。九〇年代,他也曾出演《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1993)。
.
進入到21世紀,洛伊德零星出演的作品包括《偷穿高跟鞋 In Her Shoes》(2005),兩年後,一部以他的人生故事為主軸的紀錄片《Who Is Norman Lloyd?》(2007)在日舞影展首映。其電影生涯最後一部作品則是喜劇片《姐姐愛最大 Trainwreck》(2015),他在片中即興演出,卻對這個客串的決定有些懊悔,因為他認為這部作品的劇情太過淫穢。
.
由於諾曼.洛伊德活過了百歲,使之成為了三〇年代水星劇場與四〇年代好萊塢的最後見證者之一,他經常受到媒體訪問。因為再也沒有別人能像他一樣能對奧森.威爾斯、希區考克、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約翰.豪斯曼(John Houseman)與尚.雷諾瓦等影壇、劇場傳奇人物侃侃而談。同時,他也是卓别林的網球球友。洛伊德認為對網球終身的興趣是自己長壽的原因,他年過九十之後仍然照常上陣揮拍。
.
在百歲當年,諾曼.洛伊德接受了《紐約客》的採訪,他在受訪過程中盛讚奧森.威爾斯是美國戲劇界最偉大的人,無論是燈光、聲效或音樂與舞台技巧、風格與戲劇性的整體性展現,都能達到完美的呈現。但他卻也以耐人尋味地口吻說:「最終要看的還是故事的重量。回顧卓别林的《城市之光 City Lights》(1931)的結局,盲女觸摸流浪漢的手而認出了他⋯⋯奧森.威爾斯的戲有那樣的人性嗎?」
.
直到生命尾聲,諾曼.洛伊德仍然沒有輕言退休,曾買下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作品的翻拍版權,雖然找不到人為劇本執筆。他也依然會對時事發表看法,例如對同性婚姻與民主黨的支持。2020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授予他電影傳奇獎,表彰其終身貢獻。
.
2021年5月11日,諾曼.洛伊德於睡夢中在洛杉磯辭世。在他過世之後,現年103歲的瑪莎.亨特(Marsha Hunt)成為目前美國在世的電影演員中最年長者。
.
.
(圖為《海角擒兇》中的諾曼.洛伊德。)
「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楊花花Ollie Mom。我們yang³一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影評] 【我的父親母親】vs【滿城盡帶黃金甲】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我的父親母親】第38集(大結局)搶先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聊天人信箱- 「我的父親母親」劇情評價光明網:... | Facebook 的評價
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楊花花Ollie Mom。我們yang³一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年除了演唱會還可以在家看這些‼️
今天準備跨年,大家準備怎麼跨年!~
因為疫情我自己是不太建議大家去人擠人
在家跨年也是不錯的選擇
跨年夜推薦大家幾部我覺得很不錯的
韓國電影+電視劇,來迎接2021
🎬【電影】
#無價之保
2020上映的韓國溫馨喜劇電影
劇情講述高利貸業者頭石和宗培面對債務人暫緩一天的哀求,只好先帶回十歲的女童承怡作為擔保。沒想到承怡母親卻因為非法移民被遣返回國,在承怡被有錢人家領養之前,頭石和宗培只能暫時把她帶回家照顧,而兩個討債人與擔保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在這段時間裡變得越來越緊密。
這部主打無血緣的親情
內容很輕鬆愉快,但情感線也很飽滿
從抵押品變成最寶貝的女兒
會讓人笑中帶淚
當媽後真的很容易看電視落淚
#名偵探奶奶
2020上映的韓國懸疑喜劇電影
劇情講述跟兒子鬥元和孫女美一同生活的奶奶文姬患有嚴重的阿茲海默症,某日,在深夜裡的一起車禍意外中,寶美遭受肇事逃逸的車輛撞擊後昏迷,而作為唯一目擊證人的奶奶文姬卻無法完整說明事發經過,極力想幫女兒伸張正義的父親鬥元只能依靠母親毫無邏輯的胡言亂語來試圖找到真相,揪出逃亡中的犯人。
主要再說老年人因為失智後
在劇中其實可以看出來一些年長者照顧的問題真辛苦
最讓人動容的是失智的奶奶依舊記得最愛的兒子孫女
雖然呈現的是喜劇的方式
但整部戲也是會讓人淚腺噴發
#特務搞飛機
2020上映的韓國動作喜劇電影
劇情講述麻花老闆娘美英意外獲得到夏威夷家族旅行的機會,帶著老公石煥和女兒三人展開人生首次的海外之旅,然而原本幸福的假期卻因為恐怖份子的劫機而瞬間變調,為了保護家人和其他乘客,美英決定重拾特務諜報員的過往,發揮她真本領跟展開一場爆笑的救援作戰。
第一次搭飛機就遇到劫機真的是要去買樂透
整部戲我最印象深刻就是夫妻之間的情感
在劫機過程中如何扶持,
果然印證別人的老公這句話(笑*
#聲命線索
Netflix線上看的韓國懸疑驚悚電影
劇情講述許久沒回老家的書妍接起了突然響起的老舊電話,另外那頭傳來陌生女子英淑的聲音,在得知英淑是20年前同樣生活在這個家的女兒後,書妍跟她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直到某天兩人在試著救回書妍過世父親的時候,英淑讓人出乎意料的行動不僅讓她背負殺人罪名,也進而威脅到書妍的性命。
這部我超級推耶! 如果喜歡黑色驚悚很適合
電影中從輕快到緊繃,情緒完全會真的電影起伏
最後結局是開放式的,留下很多遐想
看完整個晚上我都在向如果我是女主我會怎麼做!
📺【電視劇】
#哲仁王后
本劇講述生活在自由的現代大韓民國的男人–青瓦台的廚師張奉煥的靈魂穿越到朝鮮王朝時代王宮內哲宗的王妃金素容(申惠善飾)體內後所展開的故事
劇情結合穿越奇幻、古裝、喜劇等元素
加上演員們的自然演出,超級爆笑!!!
《哲仁王后》改編自《太子妃升職記》
但內容又有在做改編,笑點完全不一樣
#女神降臨
本劇講述對外貌感到自卑的善良平凡少女任朱靜,透過化妝變成校園女神,和隱藏傷痛的高冷校草李修豪一段愛與成長故事。
這部是漫畫改編,劇情也超級少女
笑料上也會比較浮誇一點
而且男主太帥!必看😂
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偷偷在生日這天與大家分享每月一度的八月份待讀書單,等等去朝聖大銀幕的《全面啟動》十週年紀念版,接著還有終於只差一步之遙《TENET天能》,往年看似樸實無華的平淡計畫,今年卻顯得有些奢侈;再者這裡也即將迎接得來不易的五周年,屆時再發文與大家回顧五年來的成長過程,近期也將有好幾波值得期待的贈書與特映會贈票活動,歡迎各位一起多多參與共襄盛舉。
首先,先來看極為精彩的八月選書《 #沼澤女孩》,也是 2020 年的愛書之一,這一位已經邁入古稀之年野生動物學家,寫起被全世界遺棄的少女隻身在濕地孤獨生存之過程,完美揉合了各種元素,懸疑、浪漫、成長、生存與自然寫作,深受各個年齡層與各類族群的讀者喜愛,銷量憑著口碑逆勢成長,藍燈書屋行銷總監甚至表示自己過去 30 年間未曾看過這種神奇的銷售成績,這部犀利、美好的小說孕育於北卡羅來納外灘群島的海岸溼地,孕育於溼地的韻律及陰影中,用華麗抒情的散文包裹著作者內心的奧祕,從一個遭人拋棄的孩童之眼,檢視了北卡羅來納海岸的孤寂溼地,由於她的孤絕處境,我們才能真正張開眼睛,在她所身處的私密世界中,看到各種奧祕的美好及危機。《沼澤女孩》以千軍萬馬的氣勢在全球創下超過六百萬冊的傲人成績,不但售出 41 國版權,持續蟬連各大暢銷書榜相當長的時間,也即將由瑞絲薇斯朋為改編電影擔任製片,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來是早已與大家推薦過美觀實用兩相宜的「 #維多利亞三部曲」,Sarah Waters 是用小說華麗考古的歷史學家,素有「狄更斯再世」的美稱,不但身為英國封建時代女同志情欲書寫第一人,以小說打破身體、階級、性別疆界,也開始透過文字正視維多利亞時代女同志的歡娛與認同。《 #輕舔絲絨》、《 #華麗的邪惡》、《 #指匠情挑》三部雖為獨立故事,卻有許多共通元素,同樣都深刻掌握時代氣氛,深入維多利亞時期底層,而獲此美稱。她的每一部作品皆經過龐大的史料研究,許多人設也其來有自,以縝密細節堆疊出時代氛圍,在角色的處境中隱約寄託對小人物的理解與對社會不公的剖析批判;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功力往往令讀者欲罷不能,新作每一發表必於暢銷排行榜高踞不下,同時也獲得文壇的高度迴響,堪稱當今英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平時總是偏好讀翻譯小說,這個月一字排開,意外被華文作家與日本作品攻佔,光是今敏就補齊了三部,分別為昨天已興奮分享的《 #海歸線》是他的首部長篇漫畫,一氣呵成的畫風、情節、呈現方式皆極其流暢且餘韻十足,他所關注湛藍幽深的沉默大海,無處不流露著神秘、敬畏、愛護之情,夏美躍入海中的身影就像是賈克馬攸眷戀海洋的溫柔,在新舊衝突、世代交替之間重新追尋傳統與自然的價值。其二《 #OPUS》是讀者所能想像最具今敏風格的長篇遺作,當科幻漫畫家永井力,終於完成他現正連載的漫畫《Resonance》的大結局:讓主角琳與邪教教主「假面」同歸於盡的分鏡時,竟意外掉進了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撞見正好撿到這張分鏡的琳,為避免被「神」賜死,琳一路逃亡,而永井力則為追回自己的故事設定,開始以他從未有過的視角理解他筆下所創造的角色。以及《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為今敏逝世後,講談社出版的紀念短篇合輯,共收錄 1984 至 1989 年間十五篇短篇,其中有九篇是第一次收錄進單行本,以及未發表過的 1984 年漫畫處女作〈虜〉,十五篇作品的內容主題各式各樣,有戰國時代的古裝故事、遇見幽靈的恐怖物語、溫暖但把玩「時間」概念的耶誕老人童話,還有今敏擅長的科幻、懸疑故事。
還有久違的兩本吉本芭娜娜《想想下北澤》與《 喂!喂!下北澤》,下北澤對於吉本芭娜娜而言,是裝滿回憶寶物的場所。在搬到下北澤之前,她有兩個強烈的個人回憶:一個是十五歲那年冬天,高中聯考失利的她在街頭感受到年輕人,這也是她與父親珍貴的散步回憶。另外一個是二十歲那年,在當地街頭目睹一對作風打扮都特立獨行、無視他人眼光的搖滾夫妻,讓她不禁嚮往起下北澤的生活。如今個人事務所選在下北澤重新出發的芭娜娜,藉由《 #想想下北澤》分享她在街區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滋味與獨一無二的回憶,將逐一消逝的店家和人們留在她溫暖如煦的文字裡。《 #喂喂下北澤》則是吉本芭娜娜十年來在台灣最暢銷小說代表作,獻給這個世間因親人離別,無助得難以啟齒、只想靠自己重拾生活,但時代氣息與精神狀態已然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當代少女,那些乍看之下混沌雜亂的醜惡景象,在不經意間變成有著精彩圖案的美麗風景,人生中種種經歷的事情和看過的景致都會在心中留下一席回憶,那是長存世人心中永遠不會消失的寶物。
因為特別獨鍾旅行文學,自然也不會錯過舒國治的《 #遙遠的公路》,1983 年到 1990 年這七年間,舒國治待在美國,其中三到四年,他開車到處跑,在別人上下班,憂慮工作的時候,他在美國公路上無休無盡地奔來奔去,透過小鎮理解美國,也理解生活。舒國治認為人生,要有一個時期放自己去流浪,去千山萬水地熬時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礪你的知覺,直到你能自發地、甘願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崗位做你身負之事,這過程,會讓人懂得活著的本質。
同時也一口氣入手兩本張亦絢的著作,《 #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寫台灣到法國念書的女同性戀遇上當地的一位異性戀男子,他們之間有戀愛的可能嗎?他們的關係能長久嗎?此書為作者寫作至今以來最喜歡的一本書,不但是寫給痛苦的訣別信,也是面朝人生的定情物,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我們都需要有如護身符般的小說。《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則為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的專欄文章集結,輯一「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從鄭清文、葉石濤、西蒙波娃、佛洛伊德、希薇亞普拉斯、伍迪艾倫,到《咆哮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與生活中的書法老師,「討厭」加上「過」字,話就有了後路,翻轉「討厭」的概念,其實背後是深情。輯二「有多恨」書寫各種恨,有的常見,有的冷門,包括恨勢利、恨偶像破滅、恨情敵、恨匱色、恨病痛、恨母親、恨採取立場等諸種恨事,把討厭與恨都進行到底,但絕不要「昏頭昏腦,想都不想」地進行,而要「步步為營,草木皆兵那樣警醒」地進行。
同婚議題在這個時間點繼續推向高峰,陳雪二十周年的《 #愛情酒店》稱為探求都會情欲的愛情之書,故事主軸由一位毫無生活目標與人生方向的女子寶兒,迴繞在和黑道大哥、帥氣女同志的情欲糾葛開始,再擴旁同性、異性錯綜迷離的戀情、內心世界,並獻給所有曾在深夜裡徬徨失措的人。還有代表作之一的曹麗娟《 #童女之舞》,收錄四篇短、中篇小說,〈童女之舞〉寫一對青春正盛的女孩對友情與愛情的想望和探索,少年情感焚燒著彼此的相遇,一段生死知己的離離散散,勾勒著最初的青春花朵盛開;〈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獲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推薦獎,寫 Tomboy 的掙扎、生命風化與悲涼,文字之中處處顯見曹麗娟的書寫才華;〈斷裂〉以短篇幅的形式,表達了一個黑色幽默般的的同性愛情故事,沒有看到最後,不會明白一切對話營造如何精彩;〈在父名之下〉刻劃情感的悲傷,更洞悉人性的生離死別,家族裡唯一的兒子,不容於世的性向,被父親亂棍驅逐,是對生命所有期待而錯亂的荒謬與無奈,父親逝去,所有的一切亦如風飛揚。
詩人王天寬的混血文集《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也令人相當好奇,熱愛電影、受過戲劇訓練的他,文字充滿了影像與劇場感,點到為止的抒情,卻穿插著懸疑的氣氛,巧妙運用了數字七,這數字彷彿是從無數歐美電視劇、電影裡擷取出來的凶案現場籠統印象所留下的印記。整本文集也像是精心佈置的一個迷魂陣,以〈七〉為名的篇章拆成七段,隔開了像似存在又不存在的七個房間,每打開一個房門,你就得到了某些真相。年輕作家高博倫《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是十則後青春時期關於「性」與「衰老」的故事,偶爾溫暖,偶爾黑暗,偶爾帶著痛感,好多年前眾主角們隱藏在城市一角掙扎活著,他們被逼視恐懼、回憶苦痛;陷於霸凌和反霸凌、家暴、傷害的反覆迴圈裡。他們說原諒容易,但忘記很困難;他們不怕不愛,只怕不懂得愛。愛與婚姻、性別與認同;青春和蒼老對話、死亡和新生交纏,探索之芽從暗處鑽出縫隙,在看不到的地方發光,直到亮光散去,沒入黑暗。
最後一本小而美的精裝書《 #愛麗絲夢遊仙境》此一版本也值得喜愛這個故事的讀者收藏,復刻了 1865 年初版 Tenniel 爵士的 42 幅典雅插圖,1862 年一位害羞、講話還會結結巴巴的牛津數學家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創造了一個奇幻國度,對三位女孩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掉落兔子洞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愛麗絲的不朽冒險之旅,三年後他終於以筆名 Lewis Carroll 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從此成為英國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女主角之一,再加上紅心王后、獅鷲獸、柴郡貓、假龜和瘋帽匠等奇特角色,構成了一本充滿諷刺與魅力的文學作品。
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我的父親母親】第38集(大結局)搶先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父親母親】第38集搶先看腦出血昏倒的翠花終於奇蹟般地醒來,陳志表示願意回家團圓,翠花卻不肯接受。回到飯館,發現她不在的日子裡都是唐大哥在 ... ... <看更多>
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聊天人信箱- 「我的父親母親」劇情評價光明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父親母親」劇情評價. 光明網: 捆綁式的婚姻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很普遍,真正自由戀愛組成家庭的非常少,先結婚後戀愛並不是構築幸福的理由,因為有些人是 ... ... <看更多>
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結局 在 [影評] 【我的父親母親】vs【滿城盡帶黃金甲】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硬是抽出時間把【我的父親母親】看完,一片在許多犀利影評者眼中近乎完美的電影。
因為是張藝謀的作品(此片在藝文界也被視為是張導作品中必看的經典),
所以我想把這片和最近一次看過張導的作品【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片就不只在藝文界被罵的狗血淋頭)放在一起談。
我和張藝謀不認識也沒接觸過,而我所謂不認識與未接觸的標準是,
我沒有真正和他認真相處至少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我的功力沒有厲害到可以從一個人歷年執導的電影
或他能夠被查詢到的事件及所作所為或甚至是在法理上認知和他是親密關係人的爆料,
就膽敢自以為我對他十分了解。
但是一個能夠導出「盡乎完美」也能造出讓人「不屑一顧」作品,
我是這樣對張導有了興趣。
喜愛【我的父親母親】的人,大多是因為那份感動被平實自然又脫俗地傳達,
比如說描述的愛情故事擺脫「緣分效應」很脫俗,
(許多影評人表示大多愛情電影太強調錯過的緣分),
以及用黑白畫面呈現當下卻用彩色畫面呈現回憶與想像,
這些手法卻只是要訴說一個平庸簡單的故事,
網路上已經有太多因為喜愛而對此作品的各部分都有高度正面評價,
其細膩程度不知道是否都確實是張藝謀在執導時所顧慮到的,
我自己也沒機會向張導本人考證。
但是有個我自己覺得有趣的現象,
人們喜歡平實自然的故事題材,又對脫俗不平常的手法表達肯定與喜好,
算不算某種程度的矛盾呢?
(這只是我的假設,假設人人都有自己不見得能察覺的矛盾心態)
至於【滿城盡帶黃金甲】,
目前我還真是沒聽過或看過有嚴肅的影評人對這片有正面的評價,
倒是批評的聲浪十分多樣化,
無論是理性或不理性的宣洩、膚淺或深入的剖析,無一不犀利,
諸如「滿城盡爆黃金乳」、
「張導惱羞成怒下的玉石俱焚境界」、
「中國導演近來走火入魔」...等。
電影畫面被批為虛夢印象不配成記憶,劇情內容充斥淫亂與亂倫,
張導挑選的杰王子,被批為現在的潮流是痞子當將軍嗎?
很多批評的確都很具體,
要是看電影之前把這些批評都先讀一遍,
觀影過程可能真的會有讓人難以下嚥的感受。
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思考,
一個能夠將平實自然恰到好處地傳達的張導,
為什麼後來要用超載的鮮豔色彩,交叉淫亂違常倫的情結圍繞劇情,
究竟他要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
我相信人是會變的,最近紐約州長爆發召妓內幕,
Fiedler說過權力就像春藥般讓一些政治人物犯下錯誤,的確,
人會因為一些因素的變化(例如本來沒有後來有的權力)而可能致使作為也有了改變。
但是我也相信人的「定型」是發生在很早以前的事,
而且一旦定型了就很難改變,
比如說剛提到的因爆召妓內幕而下臺的紐約州長,
又有一說是他在10年前任紐約州檢察總長時就有此紀錄,
可以預測他第一次買春應該也不是10年前,
只是那時候還沒被注意到罷了。
怎麼從張導跳到淫蟲,
我只是以最ㄏㄤ的實例試圖來佐證「人會變但其實又定型的早」的假設。
我相信張藝謀執導【我的父親母親】時,
「定型」早就發生在他身上很久很久了,一個還沒找到人生方向的人,
不可能做到【我的父親母親】所希望傳達給人的訊息,
在刻意、做作、矯情的狀態下,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回到「人會變」的假設上,
張導的轉變確實很激烈,激烈到讓人不太能接受而罵到狗血淋頭的地步,
但是,我們必須冷靜地思考,究竟張導變了什麼?什麼沒變?
【我的父親母親】是令人懷念的經典,
但是時代在變,時代下的人在變,
你感受到,我感受到,相信張導的感受絕對比我們深刻,
所以看【滿城盡帶黃金甲】確實會訝異這真是出於同一人之手嗎?
電影裡所有讓我們不喜歡的元素,
也許就是大時代下被過份強調或者早就是社會默許的主流價值?
我不知道,也或許沒有以這種手法呈現,
張導希望吸引的觀影族群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感受張導想要傳達的理念?
張導在傳達什麼理念?
當我看到周杰倫為自己生命做了斷後,鞏莉一聲慘叫,
周潤發嚴肅地坐著,我知道他的帝國會這樣繼續下去,
【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感受到的是一股無奈,
還感受不到張導要傳達的意念,
或許,無奈就是張導在此片要傳達的意念?
被大家批評唱歌咬字不清、不會演戲、像痞子的周杰倫,
大家很納悶為什麼張導要選他當角色,
我卻想說,要找一個夠名氣的人來詮釋「為母愛寧願棄王位與生命不顧」,
周杰倫或許是一個選擇,因為至少不會有演出後,
被爆料周董會對母親拳打腳踢的八卦(拳打腳踢是把不孝事實誇張化),
或許,張導能夠忍受他挑選的演員專業上有待加強,
也不能人格上有缺失,
畢竟,「為母愛寧願棄王位與生命不顧」的核心價值,
也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深層意涵,
也或許這本該有的價值已漸漸流逝,
才會有片中讓人感受到的無奈知覺?
張藝謀的電影我也只有看過這兩片外加【一個都不能少】,
對張藝謀的生平以及現在作為也不了解,
和他也不認識,沒一起吃過飯或共事過,
對他這個人,沒有任何有關喜惡的感覺,
寫這些的目的其實還是在傳達我自己根深蒂固的意念,
任何事情任何作品任何意念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
人所創造之「物」,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無論優良或劣等,
身為欣賞者的我們,尚未對創造此「物」的「人」有真正深入的了解時,
太多的批評與抗拒,損失的可能都是自己,
我相信只要用心,任何失敗的創作也都有值得學習之處,
何況定義失敗,也是「人」在定義的,
這個下定義的「人」是依據什麼或者是什麼居心,我們真的都還不了解。
相反的,對可以創造「物」的「人」,
我們的要求可就要比起對【滿城盡帶黃金甲】嚴苛更多了,
電影有一定的表現形式與技巧,
符合了基本的要求後,
人們才會討論它的價值與意涵,
「人」也應該有不可忽視的基本準則,
必須嚴格遵守,甚至不斷自我訂定更嚴苛的標準,
如此才有可能造出具意義或影響力的「物」,
當然前提是這樣的「人」要有造「物」的欲望,
說明白點,任何想要透過各種形式表現自我的人,
必須先對自身人格要求先做到嚴苛再嚴苛,
否則出產的任何「物」才應該被不屑一顧。
文章同時發表於 https://www.wretch.cc/blog/superk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5.50.1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