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爆發力的方式,
不只侷限於跳躍動作!
所有需要上肢動作的運動項目,
都可以透過爆發式伏地挺身,
來強化力量與速度🔥
-
🔷上肢推的增強式訓練
增強式訓練動作,
主要是利用伸展–收縮循環,
也就是動作會先進行快速的離心收縮,
而再快速向心收縮的過程。
上肢的爆發動作例如:
高爾夫球揮桿擊球前的引竿動作🏌️♂️
排球扣殺前的拉桿蓄力🤾♂️
-
🔷4個爆發式伏地挺身
1️⃣推槓伏地挺身
一開始槓鈴設定的高度,
可以依據自己的程度做調整。
彎曲手肘而後爆發性伸直,
再瞬間回至原本的曲度。
2️⃣爆發伏地挺身
先停在最低點做準備,
再爆發性的推離地面。
重點在於讓手肘完全伸直,
而後雙手觸地緩衝減速,
回至最低點。
3️⃣爆發移動伏地挺身
預備以伏地挺身姿勢穩定,
手臂往兩側快速分開,
讓身體往地面下墜,
穩定後再慢慢推起回至起始位置。
4️⃣拍手伏地挺身
慢慢向下至最低點,
再爆發性的推離地面,
身體騰空時雙手快速拍手,
而後雙手觸地緩衝減速。
如果覺得難度太高的人,
可以以膝蓋著地的方式操作囉!
-
這次的內容是濃縮了我在Youtube上的一部影片,
影片中會再詳細說到:
🔺操作爆發式伏地挺身之前,注意的三個重要事項
再點選以下連結,
觀看我的完整的分享唷🙆♂️🙆♂️🙆♂️
https://youtu.be/sq1145_UQFQ
-
新竹竹北教練課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uPnk5Udp7iTvqvrs7
臺北教練課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eepenES47JFDHuTp8
我的IG😎 (分享我生活的一面):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jaywang/
推薦的補充品💪:
https://www.gogonuts.best/ (折扣碼:JAY)
💊優力格益生菌 / 植萃活力膠囊:
https://web.hocom.tw/web/Home/index?key=521006882986 (折扣碼:JAY45)
🥙Ladywan 低卡蒟蒻:
https://reurl.cc/mL107M (折扣碼:JAY45)
🍲 RicoRico即時健美餐:
https://www.ricoricolife.com/ (折扣碼:jaywang)
-
#becomebetterjay
#JayWang動作教學
#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預備 #胸肌訓練 #胸肌大大
#爆發力 #爆發力訓練 #爆發力十足 #增強式訓練
#重訓 #健身 #無痛訓練 #肌力訓練
排球揮臂速度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常見投球運動傷害】
棒球、排球、或是標槍等運動,需要反覆執行過肩投擲的動作,使肩關節成為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其中又以棒球投手的比例最高。棒球投手肩關節受傷的機率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 在投球時,肩關節的最大角速度比起其他運動要高出許多,產生在肩關節的剪力、拉力甚至會到投手自身體重的50%~100% 2.投球數和出場頻率比起其他運動高出很多,過度的使用容易增加受傷的風險。
投球的動作大略可分成6個階段:1. 準備期(Wind up phase)2. 跨步期(Stride phase)3. 揮臂期 (Arm cocking phase)4. 加速期 (Arm acceleration phase)5. 減速期(Arm deceleration phase)6. 跟隨期(Follow-through phase )。在6個階段當中,揮臂期和減速期是最容易受傷的兩個時間點。
在揮臂期(Arm cocking phase)的階段,肩關節會達到最大角度的後伸、外展和外轉角度,會在肩關節產生高達1200牛頓的前向剪力,我們的二頭肌為了維持肩關節的穩定,也跟著要做強力的收縮,這時候二頭肌的長頭肌腱就可能因為力量過大,造成附著處的關節唇撕裂。在減速期時,需要強力的離心收縮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減速,最後帶到肩關節最大內收和內轉的動作,因此也可能會讓二頭肌肌腱、前上關節唇或是旋轉肌袖受傷。這個階段裡,分別會在肩關節產生牽引力、壓力和後側向的剪力,牽引力量最大會跟投手本身的體重相同,壓力與後側剪力則會高達1000牛頓和400牛頓,導致後側關節囊也可能會受傷。
後側關節囊緊繃及增厚在投手身上十分常見,因為在減速期需要不斷承受內收和內轉方向強大的力量,這會進一步造成投手們肩關節內轉的角度受限,增加未來受傷的風險。如果有在從事棒球運動的人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內轉角度,如果發現慣用手內轉角度少於非慣用手17度以上,或是外轉角度和內轉角度總和,兩手相差5度以上時,或許就該試著增加自己的內轉角度,以減少受傷的風險。
對於投手來說,肩關節的活動度和穩定度都是需要兼顧的,除了肩關節本身的活動度與穩定度外,其實核心、骨盆、下肢的穩定也都是可能造成肩關節受傷的原因。若是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讓整個力量的傳遞沒辦法有效的從下肢傳到肩膀,最後不僅力量不如預期,還會讓肩關節出更大的力氣去彌補,這部分之後的文章會再做分享。這次的影片會針對肩關節的離心訓練做分享,至於後側關節囊的伸展過去的影片曾介紹過,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看一下喔!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26972270/
2.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28498227/
#棒球 #投手肩 #過肩運動 #物理治療 #baseball #throwingshoilder #GIRD #physicaltherapy
排球揮臂速度 在 小牛 鄧衍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動作解析
【排球。大哉問】
球點的選擇?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會牽扯到每個人出手的狀態不同,而造成大家有出手點選擇的困惑,當然,如同出手狀態的問題、每個人身體構造不一樣會有不一樣的發力方式,但基本的大原則是不會變的。
扣球的手法:http://ppt.cc/Tj50
球點的選擇亦是如此,無論出手的方式為何,有幾個重點也是球點選擇上的大原則:助跑時正確地擺臂,將向前的動量有效地轉換成向上的動量,所以球點理應固定在額頭上方、手伸直的地方作為穩定的擊球位置。
仔細觀察前中華女排隊長、北市大天母校區女排教練鄧衍敏的攻擊分解,同樣維持著擺臂完後,手便持續地拿高、減少揮臂多餘的動作,並且球點維持在前述所說的最高點,擊到球的瞬間,如同我們在扣球手法的那一篇所提到的,利用腰、腹、背的力量來有效地擊球,圖中停在最後一個擊球的動作,可以讓大家看清楚擊球的瞬間,鄧衍敏並沒有太多多餘的動作、保持身體的筆直、背部力量的傳達。而其中助跑的方式,也是她在訓練營中,教導大家從三米線開始兩步的助跑,提升攻擊的速度喔!
大家有把球點固定下來了嗎?穩定的球點,才是往後變線打法的基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