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外雅量的修行】
這是一篇冗長而不太有趣的文章,但這念頭一直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只好先寫出來釐清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身邊大部分的德國媽媽都至少會請一年的育嬰假,加上非德國人的圈子不大,誇張一點可以說圈子中同年的寶寶或媽媽們都互相認識,然後依照實際月齡、參加的活動、和育兒理念等再分成幾個不同的「育兒同溫層」。
我有很多不同個性的好朋友,而我年紀在漸長後,可以慢慢不帶批評地坦率接受「他就是這樣的人」而繼續來往。可是在當媽媽之後,我發現自己彷彿打回原形,很難跟育兒教養觀念大相逕庭的媽媽們當朋友。甚至在低潮時,會帶點惡意地在理念相近的同溫層中評論「這未免也太誇張了吧」。
為什麼呢?我發現之後反覆問自己為什麼不能接受不同的想法,終於得到一個可能的答案:#每一個媽媽的育兒理念,#都是在腦中千錘百鍊反覆思索後,#對寶寶和家庭最好的方法。
既然我們都是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方法在帶小孩,自然對於不同的作法特別敏感,因為如果承認別人的想法作法比較好的話,不就是承認自己是用錯誤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寶寶和家庭嗎?
我曾經跟幾個媽媽朋友聊天,提到我想讓妮妮秋天滿一歲之後開始上學,然後我才知道她們通通都自己帶小孩到至少三歲而且樂在其中。人家明明只說了陪伴小孩長大很好,沒有說上學不好,我心裡卻像是被打一拳般悶悶不樂,回家還憤憤不平地跟老公抱怨說「難道我生了小孩就只能當媽媽?我也有我的人生要過啊!」,還很幼稚地說之後不敢跟她們出去了因為我們想法太不同。
當然老公識相地支持我,但是也指出和不同想法的人相處可以讓我們有反思的機會,畢竟這不是對與錯的二分法問題。
#這不是對與錯的二分法問題。
最近網路上一篇據說很紅的文章在批評德國的教育制度,作者也幾乎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一個最近出德國育兒書的媽媽部落客過度美化德國,說其實德國的小孩很不快樂,來台灣搞不好還比較幸福。
我跟一個朋友針對那篇批評文在討論,我說文中說「德國教育太早分流」這一點我是贊同的,因為在10歲就要決定能不能念大學的確是過早。朋友也舉出了許多身邊的例子,說之後還是有機會可以改變,或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念大學。我重申自己的想法只是覺得10歲實在太小,朋友很誠懇地建議「很擔心的話,那要不要讓妮妮念國際學校?」
我當下其實是有點覺得WTF你在說什麼,但因為知道朋友是個誠懇不打嘴砲的人,加上她解釋自己對台灣填鴨式教育的不滿,就含糊用「我們的想法並不互斥」帶過結束了這個沒有交集的話題。
這幾天想了想,是啊,我的朋友說的都是真的,我說的也都是真的。出書的部落客說的是真的,批評的部落客舉出的報導等等也不能說錯。錯的是我們無法馬上接受這世界上存在著不只一個面相,錯的是我們用我們的解讀試著去說服別人。#這本來就不是對與錯的二分法問題。
我有一個很敬佩的西班牙教授,某次跟他抱怨某些人都故意曲解事情,他很淡然地說:「他們可能不是故意要曲解,而是那是他們所唯一能理解的,#人只能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解讀事情。」
Agree to disagree 同意彼此的分歧。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往往在當下無法爽快執行。我還要繼續練習,若不理解至少能坦然面對同溫層外的想法。
圖片是我最喜歡的巴塞隆納裡的高第建築,聖家堂外觀、內觀一角。囧臉是米拉之家的頂樓透氣窗戶,反應了我在同溫層外偶爾的囧囧心理。
#寫這麼不討喜的長文真的會有人看完嗎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5的網紅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程師離職 #媽媽創業 #個人品牌 嗨~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顧名思義,我是一名二個孩子的媽媽,我以前在科技業當工程師。 現在創立《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品牌 希望能推廣網路上做斜槓事業, 尤其是針對忙碌的工程師上班族和全職媽媽。 能在下班後,或是小孩晚上睡覺後,每天花一點點時間, 學習網路...
每一個媽媽的育兒理念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工程師離職 #媽媽創業 #個人品牌
嗨~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顧名思義,我是一名二個孩子的媽媽,我以前在科技業當工程師。
現在創立《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品牌
希望能推廣網路上做斜槓事業,
尤其是針對忙碌的工程師上班族和全職媽媽。
能在下班後,或是小孩晚上睡覺後,每天花一點點時間,
學習網路行銷,幫自己建立個人品牌,增加一些收入。
我有粉專、podcast, youtube頻道,
主要聊的是我個人的自我成長,包含媽媽或上班族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聊
工程師媽咪如何在育兒和事業中進行斜槓,提升執行力與專注力,
給想創業或斜槓的你。另外也回答一些粉絲常見的問題:
👇🏻大綱👇🏻
03:58 個人品牌理念
06:26 轉職心路歷程
19:55 如何提升執行力
27:37 如何跨出舒適圈
34:25 如何擺脫拖延症
38:35 如何提升專注力
41:56 給想創業的你一些建議
【你需要一個引路人嗎?】
一對一社群行銷家教課,加速完成你的事業自動進人系統
https://forms.gle/XG2KE1zob82WccZ29
或直接與我聯繫:
Line ID: jeantea0908
每一個媽媽的育兒理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主婦的斜槓人生:律師娘教妳重新定位自己,創造額外收入,打破人生天花板」介紹
訪問作者: 林靜如(律師娘)
內容簡介:
從全職媽媽、作家、廣播主持人到「娘子軍」的女頭目,
律師娘如何創造超過34萬追蹤人數的人氣粉絲團,
甚至跨界私廚外送、開設行銷課程與創業平台,帶領超過3萬共學團一同成長?
妳也期望有效管理時間、發揮多工潛能,增加額外收入嗎?
給自己一個機會,讓律師娘帶領妳,跨出主婦斜槓&創業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只剩下先生和孩子了,難道我只能這樣嗎?
帶孩子已經讓我筋疲力盡,我該如何撥出時間自我成長?
上班族媽媽也可以斜槓嗎?腦袋有許多好點子,但沒有資源怎麼創業?
每天那麼忙,要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有沒有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的斜槓事業?
關於女子斜槓的疑難雜症,就讓主婦界的斜槓典範律師娘,以過來人的實戰經驗細說分明!為了想幫助先生的事業,律師娘開設「律師娘講悄悄話」粉絲團,將法律知識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寫給與自己差不多年紀與處境的女性閱讀,卻意外收到出版、專欄、主持等邀約,達到她從未料想的人生里程碑,也創造了版稅、稿酬、開課與團購等收入──她說:「我的人生是一連串意外,推著我走的,是不認輸的主婦氣概!」
◎主婦斜槓的第一本書!盤點自我特質&學習社群行銷法則,打造品牌創造現金流!
律師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打理家庭、經營粉專與社團、擴展人際關係,甚至協助其他主婦一起學習、成長?她將化繁為簡,從時間管理、品牌建立到網紅獲利模式等行銷法則,與妳分享心法,在社群時代做有價值的事、複選人生選項,也擁抱家庭關係新模式,親手形塑妳的理想生活樣貌。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試著把家庭主婦當作「正業」,就可以延伸出無數副業!
★把創業當作資源利用──其實有很多被閒置的資源,都沒有被善用!想想妳有沒有可以騰出來的時間?妳有沒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妳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的關係、人脈?
★斜槓人生的成功關鍵:不要小看自己,找到妳的「網紅特質」&「消費者輪廓」!
★檢視自己的斜槓六力,從興趣走出一片多元藍海!
◎不知如何開始?讓網紅、作家、企業講師⋯⋯成為妳斜槓人生的導師,翻轉思維!
身在家庭中的女人,總是面臨不同卻又相似的困境──也許是育兒壓力讓人無法喘息,必須尋找情緒的出口;也或許是失去依靠,必須靠自己撐起家庭的一片天⋯⋯律師娘深度專訪14位斜槓女子,聊聊她們是如何走過難熬的日子,探索&投資自己,找到斜槓的方向、獲得業外收入,甚至創造價值串連!
★育有三兒的職場媽媽,如何透過兒童餐在一年內席捲四萬粉絲?
★不想再錯過孩子的重要時期,專業主持人怎麼改變假日工作型態,踏上企業講師之路?
★單親失業媽媽如何盤點資源,找到優勢戰場,發展出多種斜槓?
女人啊,無論處於什麼樣的身分、處境,其實我們都擁有選擇的權利,能讓自己成長、學習,過得更好!現在,妳準備踏出第一步,打開人生新頁了嗎?
作者簡介:林靜如(律師娘)
輔大法律系畢業,原本是律師老公的助理兼家庭主婦,在二○一四年底成立臉書粉絲專頁「律師娘講悄悄話」分享婚姻相關法律常識後,粉絲成長快速,至今已超過34萬人追蹤。也因為經營臉書的關係,成為了作家,三年內出版《說好的幸福呢?律師娘的愛情辯護》等五部作品,受邀當講師、廣播節目主持人。後創立「娘子軍」創業平台,幫助女性自我成長,提倡斜槓主婦的理念,目前正多元發展財產規劃師及創業顧問等領域。
作者粉絲頁: 律師娘講悄悄話
出版社粉絲頁: 大好書屋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每一個媽媽的育兒理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介紹
訪問作者: 林穎青
內容簡介:
會玩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這是一場爭取兒童遊戲權的革命!
為了搶救孩子盡情奔跑、膝蓋磨破的權利,
特公盟帶你深入全台22座經典特色公園,分享背後有笑有淚的精采故事。
曾幾何時,我們公園裡只剩下塑膠罐頭滑梯、幼齡搖搖馬和醜醜的橡膠地墊。為了下一代的童年,一群媽媽們決定挺身而出,為孩子討回消失中的鞦韆、沙坑、攀爬架與遊戲的權利。
五年前,公園裡只有塑膠罐頭遊具,一萬個人分一座鞦韆,沙坑也是天方夜譚。
五年後,各式各樣的特色公園逐漸出現,孩子有足夠地方攀爬、旋轉,在自然鬆散的空間中,發揮創意,公園成為孩子放學奔跑、親子假日遊憩的場所,笑聲滿滿。
然而,推動這一波兒童遊戲權浪潮的,是一群每天跟家裡在幼兒拚鬥的媽媽們,
為了下一個世代的童年,這群媽媽在2015年團結起來挺身而出,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她們在育兒的同時,積極促進社區參與、兒童發聲,投入各種公聽會、說明會,挺身撐出孩子的遊戲空間。
短短五年間,這群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的媽媽們,
在少子化、兒童不友善的擁擠都會區中,
讓街頭巷尾不再只有車聲,而是充滿孩童的歡笑,
讓父母面對好動須放電的孩子不再焦慮,
甚至讓各個年齡層的大人們都得以再次重溫童年。
因為相信唯有被好好善待的孩子,長大才會善待他人;
因為相信只有好好玩夠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公園遊戲力》一書中收錄了22個經典公園遊戲場與必玩設施,由改造公園的幕後推手現身說法,更點名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關於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公民參與等,還有兒童臨床心理師與兒童發展職能治療師,教你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
作者介紹: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原本僅是一群常常帶孩子到公園玩的媽媽爸爸,因為台北市青年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等處,原有的好玩遊具無預警拆除,讓這群家長意識到國家機器對孩童權益的漠視,更憂心公部門長年便宜行事將造成下一代身心的巨大傷害,因此於 2015 年結合成理念團體,持續投入監督國家改善兒童友善空間。
特公盟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參與表意權,公園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公共遊戲空間應走向分齡適能,回歸幫助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初衷。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規劃更完善的公共兒童遊戲空間與親子友善基礎建設。兒童的遊戲空間應該更多元,並以更多創新方式積極創造遊戲場域,以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
作者粉絲頁: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