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Podcast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邱個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本集節目,由SBD贊助播出。 202...
「肌力體能教練需具備何種能力」的推薦目錄:
肌力體能教練需具備何種能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怪獸訓練團隊和業界專業人士聯手合作,再次翻譯一本專業著作--『槓鈴處方』,我有幸擔任本書的審定者之一,以下是我為此書寫的審定序:
『當教練的時候,我救的人可能比當醫生時還要多,而且是在來得及的時候。』
強納生·蘇利文是一位資深的急診科醫師,經常為了病患的性命跟死神搏鬥,在他處理過無數的外傷、重病、藥物過量和各種特異急症之後,他心中突然有了深深的感慨,雖然他已救過無數瀕死的性命,但是許多時候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夠更早一點接觸到患者,在他們尚未脆弱到命懸一線的時候就可以幫助他們好好活下去。但是,急診室裡的人生,就像所有幻化無常的世事一樣,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及早預知的,往往患者會被送到他手裡,就是因為情況已經十萬火急,「千金難買早知道」這句話,他體驗得比任何人還要深切:急診室裡沒有早知道這件事,一切通常都已經刻不容緩,只能做最後的奮力一搏。
直到某一天,蘇利文醫師突然想到,如果我走出醫院,直接走入一般民眾的人生,告訴他們怎樣才能夠健健康康的活下去,活出生命的最高品質,是不是比起坐等在醫院裡看著人們躺在擔架上被送進來要積極得多?多年的醫療工作經驗除了讓他具備專業醫療知識之外,其實也讓他對現代醫學有過不少反思,美國的醫療體系統稱為「健康照護系統」(health care system),但是說來諷刺,醫療體系的專業其實是治療疾病,如果我們從醫療體系的實際工作來看,那其實是一個「疾病照護系統」(sick care system),換句話說,醫療體系絕大多數的專業和精力都用來對付疾病,但是對於如何追求並維持健康其實著墨不多。
蘇利文醫師發現,現代醫學有大量治療或控制病症的手段,包括藥物、手術等,這些手段可以幫助罹患疾病的人繼續活下去,但是生活的狀態通常很糟,被延長的壽命裡大多時候是在病榻當中痛苦掙扎,而且當人生步入這個階段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針與藥介入帶來越來越多的副作用,越來越多的副作用需要越來越多的針與藥,這是一個痛苦不堪的惡性循環,現代人的壽命之長,是古代人夢寐以求的,但是長壽的背後未必是古人幻想的幸福,許多人的長壽充滿了失能、病痛和頹喪。
要挽救這樣的現況,蘇利文醫師認為,我們需要一種藥物,這種藥物可以讓人持續強壯、持續健康、保持活力,而且要沒有不良副作用,服用過後不但能立即展現生命的活力,而且可以降低各種疾病發生的機會。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蘇利文醫師找到了,如果您已經知道這本書的標題,您應該已經猜到,沒錯,他發現了「槓鈴」這種處方。
槓鈴作為藥物,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實際上的道理卻很淺顯易懂。槓鈴是一種重量訓練器材,具有質量集中、易於抓握,而且可以按照需求大幅增加重量的訓練器材。而為什麼抵抗健康的退化,要使用槓鈴當作處方呢?因為在各種慢性的病痛發生之前,通常先發生的是身體結構組織的退化,而身體結構功能的退化,更精確來說,是人體的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衰退,使人們失去活力,進而成為慢性病好發的族群。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利用一個競技運動員早就行之有年的方法來解決,就是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質量、提升肌肉力量、提高骨骼密度,維持並強化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提升的肌肉量讓身體的代謝狀況跟著提升,逐漸增加的力量讓人即使步入中老年也可以持續保有行動能力,骨骼的進步使人遠離骨質疏鬆和骨折,優異的神經控制力讓人可以面對日常生活的大小意外。這些都是維持健康而且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也都是現代醫學無法提供的效果。對一位想要真正提供「健康照護」的醫師來說,蘇利文認為他找到方法了,這個方法就是槓鈴處方,而他並不是說說而已,他真的辭去醫師的工作,開了一間訓練中心,開始真正在來得及的時候幫助更多人們。
《槓鈴處方》這本書,是蘇利文醫師嘔心瀝血之作,也是解釋現代人類如何對抗老化、持續追求生活品質並且邁向新的生活型態的重要著作。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何立安
肌力體能教練需具備何種能力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受傷去大醫院比較好?】
.
『我請別人幫我掛到XX醫院的號』
『診所的設備跟器材不夠好』
.
許多人對大醫院有迷思,覺得醫學中心、教學醫院等級的醫療品質就會比較好,自己曾在北部醫學中心跟診所都有待過一段時間,這篇文章中沒有要說究竟哪個比較好,因為可以從很多面向去討論醫療品質,包括能花在病患的時間、是否有足夠的器材、是否有優秀的醫療人員等。
.
1. 醫療人員能花在一位病患的時間
當大多人都跑大醫院時,每個門診的病人量都相當大,假設門診從下午一點到五點,共有80個病患,每個病患分配到的時間只有三分鐘,這當中還包括要走進診間、走出診間的時間。我相信有神級的醫療人員,或許能在短短一兩分鐘就判斷出病患的問題,但這樣的人非常罕見,而且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過於有信心也不是好事,因為可能忽略了身體潛在的其他問題。我不敢保證花越多時間、越可以找出病患的主要問題或診斷,但詳細的檢查跟問診,肯定需要足夠的時間。
.
2. 是否有足夠的器材
這邊主要說運動醫學的部分,大多數人會接觸到的儀器包括一般物理治療儀器、X光、診斷型超音波、震波、注射等等,大醫院才有的可能是像核磁共振 (MRI)、手術室等。
.
除了近一步的檢查像是核磁共振、斷層掃描 (CT) 或者最後需要進行手術等必須在醫院進行,其他的檢查我覺得初步都是可以在診所做的,包括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骨折等等問題,所以,除非診所的醫療人員建議去醫學中心、大醫院等做更近一步的檢查,不然診所的儀器對絕大多數人是足夠的。
.
另外,以運動醫學來說,個人覺得理學檢查、動作檢測、軟組織觸診等等是主要的,然後以影像學檢查為輔,原因是,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身體的不適跟影像學出現的異常不見得有關聯性』。例如,X光顯示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但可能你目前是沒有疼痛的。
.
3. 醫療人員的水準、技術
這個我想是大家最好奇的,談到運動醫學、骨科、復健科的部分,無論是大醫院或診所都有能力好的醫療人員。其實在醫學中心的醫療人員除了臨床能力,可能還要兼顧教學、研究等,診所大多主要為臨床工作,但這當中也並沒有說誰好誰壞。不過我心目中優秀的醫療人員,是具備以下條件:
.
・同理心
・開放的心態
・專業合作
・豐富的學識背景
・熟練的操作技術
.
一般民眾可能比較難去評斷學識背景、技術等等,但我個人覺得,找到一位彼此信任、互相尊重、並且有跟你解釋目前的問題、如何處理、大約可能需要多久等等就可以了,都是先彼此信任,才能有好的效果,不管是物理治療師、醫師、教練等也都是。
.
總結,可能因健保制度的便利,在花費差異較小的情況下,大家會傾向去大醫院就診,但就上述的因素,除非真的需要使用到核磁共振、斷層掃描或開刀等,我個人建議還是先從診所就好,但如果後續醫療人員有建議還是要去大醫院檢查,再轉過去就可以了。個人覺得還沒天亮就很多人在醫院門口排隊、代排黃牛的那種其實很辛苦,然後實際每個病患分配到看診的時間也少,我不確定符不符合『好的醫療品質』。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療人員、教練、專業人士等。
.
.
.
.
#hospital #clinic #injury #sportsinjury #quality #training #exercise #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CSCS #醫院 #診所 #受傷 #醫療品質 #健保 #訓練 #運動傷害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肌力體能教練需具備何種能力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BD怪獸Podcast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邱個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本集節目,由SBD贊助播出。
2020冬季限量款 #激耐系 #Endure 全新上市
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折扣碼:【CHIOUGRR】
🚩 邱個節目求乾爹~~❤️
🚩 合作聯繫Email:chiou@sbdapparel.com.tw
🚩 IG: @chiougrr
➤軍警消 = 戰術體能人員 = 超級運動員
➤執行任務的危險性與難度非常高。
➤美國推薦警察全面訓練【柔術】Why?
➤柔術是制服敵人溫柔的技術。
➤軍警消的操體能,是不是真正能提升肌力體能的方法?
➤任何白痴都可以讓一個白痴變得很累,只有厲害的教練可以讓人變強。
➤【肌力】就是【戰力】,怎麼說?
➤原來訓練的基本錯誤是什麼?
➤傳統軍警消 訓練模型金字塔:
最高點 = 執行任務能力
中間層 = 肌耐力
底層 = 有氧能力
➤新的典範轉移 訓練模型金字塔:
最高點 = 執行任務能力
中間層 = 專項肌力 與 能量系統 ✯
底層 = 最大肌力 ✯✯
➤執行任務時,有氧能力不應該是一切的基礎。
➤低強度有氧,鍛鍊得是『對抗低強度疲勞的能力』,無法對抗『高強度阻力』
➤對抗負重任務,需要先有肌力能力先對抗阻力,才有機會發揮有氧能力。
➤長時間有氧是一種特例,移除阻力的耐力訓練。
➤現代化步兵,長距離移動不是唯一,更需快速移動重裝備,與對抗阻力的能力。
➤肌力變強,你要救人或是揍人都變容易。
➤肌力是一切的根本,當肌力強的時候,什麼都變得簡單。
➤週期訓練專家,射擊需要肌力,假設你能輕易提槍,射擊多發之後就需要穩定性。
➤精準項目需要足夠肌力,穩定性才能隨心所欲。
➤軍警消執行任務,需要爆發力,技術,耐力,而最大肌力可以推高這些。
➤日常生活與戰術情境底下,耐力被挑戰時,通常會有肌力的挑戰前提。
➤肌力夠強,才會有耐力的表現機會,肌力才是一切的基礎。
➤能量系統:磷化物系統,乳酸系統(快速醣解系統),有氧能量系統。
➤長距離耐力訓練只能練到有氧能量系統。
➤在沒有肌力提升為前提的情況之下,任何能量系統都是災難。
➤肌力弱去練耐力,是一個災難的崩解開頭。
➤【什麼時候熱血會變成一件壞事?就是方向錯的時候...】
➤你也是許願年底要參加一場馬拉松?
➤Mental training? 格鬥選手都要練『膽』,但不代表所有訓練都應該這樣。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沒有效果的都是亂練。
➤超負荷訓練一定要存在,但不是變強之前就那樣操。
➤訓練圈很多人分不清楚:心智訓練,肌力體能訓練,技術訓練。
➤技術訓練需要精準,高品質,要避免疲勞,因為疲勞會拖垮品質。
➤心智訓練,要收放得宜,需要理解。
➤訓練強度,疲勞度的區別。
➤如果用意志力為門檻在淘汰篩選人員,或許是對的,但如果沒有把人變強的手段,則是枉然。
➤測驗需要具備:選汰人員,評價能力,引導訓練。
➤人數不用倍增,但是肌力可以倍增,等於戰力倍增。
➤把一個人的初學者效應開發完成,他也會變強很多。
➤公發版槓鈴?公發版深蹲架?器材真的不是問題,技術才是重點。
➤傳統思維:吃苦耐勞就是體能訓練......
➤如果軍警消教官長官,能接受專業體能訓練。
➤無論國家處於怎樣的局勢,國防人材都是非常重要的。
➤經驗與體力,有經驗沒體力?有體力沒經驗?
➤測驗一直不改變,一直不投入信效度實驗,永遠沒救。
➤Matt Wenning 到遊騎兵部隊的故事 @Wenning Strength
➤Matt開始訓練美軍,首先暫停長跑,大重量訓練介入,立竿見影。
➤軍隊重量訓練之後,回去長跑,全部都進步了。(共軛週期訓練)
➤有氧能力是專項能力,最大肌力才是基礎能力。
➤最大肌力提升可以抵抗運動傷害。
➤軍警消的團體氛圍與動員能力絕對更好。
➤2015當時何老師有參與全國軍事體能講座,演講題目是如何提升現有的測驗成績?
➤要把仰臥起坐成績變高?就是不要測仰臥起坐。
➤軍中資訊可能不夠
➤肌力體能訓練,可以成為軍隊之中的專業技能之一。
➤當初跆拳道在蔣經國時代,從韓國引進軍中。
➤後來軍人學會跆拳道之後退伍,到民間紛紛開道館教授。
➤你會想要跟肌力體能教練學習?還是看起來比你經驗還不足的教練?
➤講真話是有代價的,不中聽的話就由我們來說~
➤消防特蒐 ➡️ 基層消防員
➤警察特勤單位 ➡️ 基層警員
➤但是軍隊真的不能等戰爭發生之後再來重新討論.....
➤若基層員警變強壯,直接提升處理案件與執勤的自信心。
➤一般年青人沒有訓練,雖非肩不能擔/手不能提,但肌力相對很弱。
➤強壯女性,絕對能勝任男性任務。
➤台灣國家小,改革效率絕對高,動得也快。
➤不必擔心爭得面紅耳赤的公共論述,是必經的過程。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6MkcxJ
🚩Spotify https://spoti.fi/2IKT75K
🚩KKBOX https://bit.ly/2UzyPie
🚩Google Podcast https://cutt.ly/fg58UXq
🚩Firstory https://bit.ly/38U5yXO
🚩Sound On https://cutt.ly/Hg58GSv
#SBD怪獸Podcast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邱個 #CHIOUGRR #SBDTaiwan #SBDAPPAREL
#何立安 #何博士
肌力體能教練需具備何種能力 在 Dr. Sato 教你有效轉換到運動表現【運動員科學化訓練線上課程 ... 的推薦與評價
運動科學訓練#運動表現# 肌力體能 訓練#線上課程您,聽過「運動科學訓練」這個名詞嗎?您,是基層運動隊伍 教練 ,為了提升選手的運動競技表現, ... ... <看更多>
肌力體能教練需具備何種能力 在 最主要訓練任務是什麼呢? 當體能教練在執行訓練時候 的推薦與評價
訓練#肌力體能#肌力體能訓練#思考#maxperformance #coachdavid #training | Facebook ... 有個別化差異性,必要時需要制定不同課表因應不同選手身上,體能教練,必需要 ... ... <看更多>